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_第385章前倨后恭影書 :yingsx第385章前倨后恭第385章前倨后恭←→:
春節過后,陳光良便前往英國。
事實上,此次他去倫敦的主要原因,是參與授勛活動,其次是考察英國造船業。
已經是香港最大的財閥,且是‘華人船王’的陳光良,更重要是‘華人領袖’的陳光良,已經讓英庭不得不好好拉攏的地步。
同時,陳光良組建的‘樂施會’在很短的時間里,通過救濟災民、建立荃灣醫院、捐贈學校等活動,也是貢獻非常的大。
而最讓人‘敬佩’和‘擔憂’的是,香港有240多萬的人口,大概已經有1萬多人直接受雇于陳氏家族,而間接受雇的更是龐大,背后的家庭也是很多。
總之,此次陳光良去參與授勛,是‘爵士’爵位,不然他都不高興去倫敦一趟。
1951年的倫敦,已經從‘世界上在二戰被轟炸最嚴重的首都’逐漸恢復過來。
但實際上據陳光聰講,二戰后,倫敦的恢復,甚至還沒有被美國占領的德國區恢復的快。
乘坐幾天的飛機航班,終于在倫敦的機場下落。
英國人自然不會派出人來迎接陳光良,不過陳光良家族在英國并不是沒有底蘊,只見陳光聰已經帶著人在等候他。
“哥,一路辛苦了!”
“臭小子,你以為我是老人,這點路程難得到我。”
“哥自然不是老人,我看起來都比你老!”
兄弟倆在倫敦見面,調侃了一番,隨后一輛勞斯萊斯,還有一輛英國羅浮汽車,載著兩人及隨從,朝著倫敦的一所莊園趕去。
一路上,陳光良的目光透過車窗,朝著外面望去,明顯能感受到,倫敦已經逐漸走出戰爭的陰影,各方面都已經恢復正常。
陳光聰說道:“倫敦逐漸輝煌過來,不過市民的戰爭陰影依舊籠罩著,為了使英國從戰亂后振奮起來,今年英國在準備倫敦舉辦了‘不列顛節’.就是這邊冬天的天氣,整日霧霾,到現在都還沒有消散”
他為大哥介紹著倫敦的情況,最近幾年,他倒是全球的跑,去過很多地方,待的最多的地方便是倫敦。
陳光良點點頭,說道:“這霧霾要是再嚴重,怕是要死人,看來冬日來倫敦,不是個好選擇。這邊的重工業污染太嚴重了!”
“嗯,英國地盤小,不像美國那么大,污染確實嚴重。”
兩人聊著聊著,汽車便駛入倫敦邊緣的一座莊園,這里看起來很大,而且修整的很好。
這座莊園買下來后,一直在陳光聰夫婦名下,算是陳光良送給兩人的禮物之一,關鍵也不算值錢,對于他來說。
莊園一共四名女傭,都是清一色的白人大媽,但質素確實不錯,顯然是經過培訓好的女傭。
陳光良好好洗浴一番,然后和弟弟一起進餐。
“哥,英國的三家造船廠都已經安排好考察行程,大概為期一周時間.考察結束后,你需要回倫敦,參加王室給你舉辦的授‘爵士’銜儀式,我估計喬治六世不會親自參加,應該是王儲或者公主為你授銜.在你結束倫敦的考察后,再前往聯邦德國考察”
聯邦德國是備選的方案,此次陳光良來英國,主要是希望提升一下自己的‘亞洲船王’知名度,畢竟這航運業,沒有一點影響力,似乎業務不方便展開。
如今陳光良的子女已經長大,他也不介意高調一點。
“行,你若是有事,自行去忙也行,安排這邊的人陪同我便是。”
“陪同你最重要”
陳光良沒有再說什么,此次兄弟倆來歐洲,但香港也有嚴人美、蔣梅英坐鎮,所以兄弟通行沒問題。
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
這是一家老牌造船廠,成立已經90年時間,在一戰、二戰建造了大量的軍艦等,還建造了泰坦尼克號這樣的巨型游輪;而且,當年泰坦尼克號只是同時建造三艘同類型油輪的2號游輪,也就是說有三艘和泰坦尼克號一樣的游輪。
但在二戰后,這家造船廠不得不低下頭顱,開始建造貨輪和油輪。
“威爾總裁,來自香港的華人船王陳光良,明日就要來我們船廠考察,你要不要抽出時間接待一下?”
“香港的華人船王,哈哈,我似乎聽說過,就是那個擁有一批破銅爛鐵的船隊的華人。”
總裁助理喬治無奈的說道:“或許吧,但他此次來英國考察造船業,或許準備購買新的貨輪!”
威爾總裁少做沉思,便說道:“我很忙,招待他的事情,便由你來迎接。好好展示一下我們英國人造船的技術,讓他看看眼界,等他賺夠了錢,就能購買我們的新船了!”
他不認為,一個華人船東,有條件購買新船,又不是華夏和臺島的政府代表。
另外一方面,陳光良和環球航運在遠東雖然名氣大,但也是在歐美被穿成‘專門撿破銅爛鐵’的二手船東,壓根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陳光良、陳光聰千里迢迢來到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沒有什么隆重的歡迎儀式,只有一個總裁助理帶著他們考察了造船廠。
此舉,自然讓兄弟倆不是很滿意,但想到正事,兩人倒也沒有表露出來。
總裁助理滔滔不絕的為兩人介紹起來,骨子里也有著高昂,言語之間都有自吹自擂的話語。
看著并不是很繁忙的船塢,陳光良一針見血的說道:“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以前造軍艦,造游輪,似乎缺少造貨輪的經驗和歷史,對于油輪似乎更是沒有太大的經驗。”
喬治一噎,馬上說道:“陳先生,看來你不是一個專業的船東,我們能造軍艦和巨型游輪,所以造貨輪是易如反掌,就是油輪,我們也能造出來。”
陳光良不置與否,而是說道:“那不妨展示一下真正的技術給我,我會在英國造新船的!”
喬治馬上變色,說道:“好,請”
接下來,雙方少了高昂,多了一份技術上的介紹和討論。
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的人也馬上發現,陳光良對船舶的專業,絕對是船東當中非常利害的,很多技術都懂一些。
這些人根本不懂,陳光良從三十年代就開始接觸船舶,技術是積累相當豐富的。
一周時間,陳光良、陳光聰考察了英國最著名的三家造船廠,但都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對方都沒有派出總裁級別的人為他們介紹,顯然不認為環球航運可以訂購得起新船。
這下陳光良憤怒了,真是骨子里的成見啊!
他干脆一艘船的訂單,都不急著下,回到倫敦參加了授銜儀式。
白金漢宮里,喬治六世并沒有出現,其身體不好。
所以給陳光良授銜的是王儲伊麗莎白,及其丈夫。
伊麗莎白倒是落落大方,一眼就能看出來是個‘負責任的英國君主’。
“陳爵士,今晚我們為你準備了一場晚會,希望你能參加!”
“多謝伊麗莎白王儲,我一定準時參加。”
雖然這幾天憋了一肚子火,但畢竟面對的是政治人物,表面上的工作要做到位。
結果到了晚上的晚會,前來參加的人更是沒有什么分量,只是瑪格麗特公主前來,代表王室,其他人基本沒有太大的分量,官不夠大,爵位不夠高、生意做的不夠大。
而且這些人,對于陳光良兄弟并無太大的興趣,各自三三兩兩的聚著,偶爾有人前來聊幾句,但隨后無事的離開。
陳光良看了一眼陳光聰,心說這就是你在倫敦交的關系,今天怎么不怎么像回事!
陳光聰尷尬了一下,他交往的關系,比今天前來參加的人,還遠遠不如。
“陳爵士,希望我們今天沒有招待不周!”瑪格麗特的到來,讓陳光良眼前一亮,總算是個有分量,而且待人禮貌,又養眼的人。
“沒有,非常的周到,大家都很熱情。”陳光良紳士的回答道。
瑪格麗特今年21歲,正式花一般的年齡,她待人很禮貌,比起她姐姐,她更多了幾分平民的心。
難怪,后世的《羅馬假日》原型,應該就是這位,當然也不可能全部相似。
瑪格麗特隨后和陳光良聊起來,她好奇的問道:“香港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陳光良說道:“是遠東的一顆明珠,或許有一天,它會成為紐約、倫敦一樣的明珠。”
前世,香港巔峰時,又‘紐倫港’的美譽。
這一世,有陳光良家族的村長,香港必然更加的‘紐倫港’,至少能輝煌一時!
瑪格麗特驚訝的說道:“你騙我!據我所知,香港現在很窮,且別貿易封鎖著”
有一些了解,看來功課還是做了的。
陳光良說道:“瑪格麗特公主問的是一位香港人,所以我不會說它的壞話。另外,香港的困難只是一時的,它具備將來經濟騰飛的很多因素。”
“比如呢?我誠心向你請教!”
陳光良隨即說道:“我用我們華夏的一句古話——天時地利與人和,來與你介紹。首先是天時,因為戰爭的原因,我們華人最有智慧的商人或一些技術人員,紛紛來到香港其次是地利,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又是遠東的橋頭堡最后是人和,香港政府實行比較寬松的制度,香港人擁有最勤奮最能吃苦的精神所以,香港必然崛起!”
瑪格麗特笑著點點頭,說道:“你應該能作為一個政治家,讓我一個沒有去過香港的人,也感受到哪里會有遠大的前景。”
“我只是一個商人”
當晚的宴會,除了瑪格麗特很特別外,其余人都沒有特別。
“去德國”
在英國的遭遇,讓陳光良覺得,他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影響力,讓這些英國佬好好的看看——他們的海上霸主時代已經結束了,接下來他的船隊,要‘稱霸’海上。
幾天后,陳光良、陳光聰兄弟出現在德國漢堡的造船廠。
這一次,德國漢堡造船廠的赫登家族非常重視,派出掌門人威利·赫登,也就是造船廠的老板,親自迎接。
“赫登先生,不知道你們造船廠目前的實力如何,特別建造油輪方面!”
赫登,身材魁梧,聲音洪亮,一望便知是位勇敢且性格豪邁的商界領袖。
“陳先生,我們造船廠建造油輪的歷史世界上最大的油輪記錄23000噸,我們已經保持20年時間.戰后,我們積極恢復造船業務,技術團隊更加的成熟,所以現在別說23000噸,我們在建的有一艘32000噸的,甚至我們技術上已經突破40000噸.”
陳光良聽聞后,很感興趣!
他知道兩件事,50年代石油對各個國家越來越重要,故油輪在商船領域占比開始增加;其次,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事件,導致世界船隊需要繞路好望角,而好望角風高浪大,大噸位的船只更適合,所以油輪、貨輪也越來越大。
隨即,陳光良兄弟在德國認真的考察起來,他們對技術上要求很認真。
赫登越看越覺得陳光良要真心訂船,直接寸步不離的陪同,安排最好的借貸。
三天后。
“赫登先生,一艘32000噸的油輪價格是多少?”
“根據我們的預算,打造這樣一艘船需要耗資700萬美元。”
“那一艘23000噸的油船呢?”
“嗯,可以給你550萬美金!”
陳光良聽后松了一口氣,隨即起身,向赫登伸出了手:“非常感謝您,赫登先生。明天我會再次拜訪,屆時我們將就所有細節進行深入討論。”
這個價格他出得起!
回到酒店后,陳光良和陳光聰進行了閉門會議。
“大哥,你真要造32000噸的,這可是目前世界能造的最大油船,雖然不是第一艘(有在建的,明年下水),但目前世界最大的油船也才23000噸。另外,我們對于經營油船尚且沒有多大的經驗,要不要先從二手船著手?”
陳光良此時也陷入思考,他在醞釀一個‘滔天的計劃’,但需要冒很大的風險。
不過一旦成功,他將真正躋身‘世界船王’的行列,大大提高知名度。
事實上,他的財富來說,區區700萬美金不算什么。
“我準備打造一艘23000噸,一艘32000噸的新油船,二手油船如果有機會買下,當然也是可以。陳氏,要大舉進入航運業,從香港跳出來,躋身世界級的商人!”
幾日后,全歐洲的媒體都報道了——亞洲船王陳光良,在德國打造兩艘大型油輪,總噸位高達5.5萬噸。
消息傳出,在德國和英國掀起一股輿論狂潮,特別是在英國,媒體們紛紛開始酸了。
畢竟陳光良作為香港的商人,打造油輪沒有選擇在英國,而是在聯邦德國,這無疑是在打英國造船業的臉。
“什么?一艘32000噸,一艘23000噸油輪,他一個華夏船東?”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的威爾總裁,不可置信的說道。
喬治點點頭,說道:“已經簽署了合同!威爾總裁,這個陳光良可不僅僅只是一位遠東的船隊,他更是華夏在三十年代的上海灘巨富,財富已經積累二十多年。”
威爾后悔的說道:“你怎么不早說”
我早說了,只是你不相信而已,喬治心里腹謗道。
事已至此,威爾后悔也是無用。
喬治突然想起什么,說道:“我想起來了,陳光良他還考察了貨輪,但此次并沒有在德國訂購!”
威爾馬上說道:“趕緊,邀請他來我們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再次考察,我親自接待!”
陳光良在德國訂購兩艘大油輪(這個時代屬于最大油輪),在英國引起巨大的反響。
結果等他回到英國,便被記者們要求采訪,他倒是沒有拒絕。
有記者詢問道:“陳先生,聽說你在英國考察一周,是不是覺得英國造船業很厲害?”
陳光良直接說道:“眼下還算厲害,但聯邦德國走在更前面,而我覺得五年后,造船業還得看亞洲的日本。”
轟,現場被點爆。
有記者不爽的說道:“日本,他們能造出先進的船只,陳先生一定是在說笑話吧?”
陳光良聳聳肩,沒有爭論。
點爆輿論后,英國人紛紛指責陳光良大言不慚,且沒有眼光。
“這個華人實在太討厭,他居然說英國現在的造船業不如聯邦德國,還是英國將來的造船業不如亞洲的日本。我的天,我真想知道,他是什么樣的眼光,錢是怎么賺到的!”
“就是,這個香港人的眼光實在太粗淺,不愧是小地方的人!”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