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57章 昂貴的中環地皮

  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第357章昂貴的中環地皮_wbshuku

第357章昂貴的中環地皮第357章昂貴的中環地皮  “老板,港府準備在10月初拍賣一幅中環商業土地,這幅地皮是港島中區大會堂舊址,面積1.4萬平方尺,起拍價是277.8萬港幣。”

  長江地產的副總經理嚴寬,告訴陳光良一則好消息。

  陳光良聞言后,立即拿出港島的地圖,隨后研究起來。

  很快,他驚喜起來,這幅地皮不就是未來的華夏銀行大廈么?

  好機會,如今華夏銀行還屬于國民政府,而且香港華夏銀行的總經理鄭鐵如,一向自成一派,對國民政府也是疏遠。

  “嗯,我準備參與競拍,就以私人的名義,晚點去交保證金。”

  “好的,這幅地皮估計參與競拍的人不少。”

  “知道”

  嚴寬便識趣的不再說,畢竟老板到底有多富裕,恐怕沒有幾個人知道;他也僅知道,長江地產的資產值差不多有1000萬美金以上,相當于4000萬港幣以上。

  待嚴寬離開后,陳光良思考起來。

  這幅拍賣的地皮僅1.4萬平方尺,說明后世的華夏銀行是經過合并周圍的建筑和土地(1981年8月,港府將中區美利道停車場,以10億價格出售給華夏銀行),才能有后世的地盤大小。

  不過沒關系,將來他也買得起周圍的地盤。

  這幅地皮的用途,陳光良打算建‘新平安銀行大廈’,德輔道的平安銀行大廈,則可以轉給長江地產。

  陳光良家族很快就能成為香港的‘第一家族’,自然不懼‘出名’,所以陳光良也打算不再韜光養晦。

  這幅地皮,他志在必得!

  平安銀行本該分紅的1000萬美金,最近半年多時間,繼續從金銀貿易場套現黃金,花掉了200萬美金,購入3.2萬兩,陳光良總持有的黃金已經高達18萬兩以上。

  另外,平安銀行還有800萬美金的‘分紅資金’沒有動用,正確投資的渠道,所以這幅地皮來得正合適。

  這天,陳光良的辦公室來了兩位故人——劉鴻生、劉吉生。

  “老哥,聽說你身體不好,怎么還跑到香港來,莫非你也是來度假的?”陳光良見到故友,也是很熱情、很高興。

  他和劉鴻生都算是寧波幫的,而且是頭面人物,自從陳光良遠遁香港后,劉鴻生成為滬市商界的領頭人物。

  劉鴻生笑著說道:“這不是看你老弟在香港如魚得水,特來打聽打聽消息么!”

  很直白!

  陳光良知道,劉鴻生前世沒有離開,反倒是他弟弟劉吉生今年便已經來到香港,據說是因為其軍統的背景——劉吉生和戴笠的關系非常好。

  陳光良實話實說:“香港好啊,這可是真正的寶地,它是中西方的橋梁.總之,就是個好地方,我這養好病后,也就舍不得離開了。”

  劉鴻生向來信任陳光良的判斷,當即問道:“陳先生你也不看好國民政府?”

  陳光良輕描淡寫的說道:“不得人心,自然不得天下!”

  劉鴻生急切的問道:“那呢?”

  陳光良回道:“天下勞苦人民的心,盡在那邊,自然該得天下。”

  劉鴻生又問道:“那我們這些企業家呢?”

  陳光良回道:“你叫什么企業家,你叫官僚資本家”

  他很客觀的訴說,并沒有過多的恐嚇劉鴻生,總之你想為國為民,損失一些自然難免。

  劉鴻生聞言,陷入久久的沉默。

  良久,他躬身行禮,說道:“今日得陳先生的指點,劉某銘記于心。”

  陳光良扶起他,說道:“客氣了,我們是多年的朋友,閑聊幾句而已。”

  劉鴻生明白,陳光良的意思是,過了這個門,就當他沒有說過這些話。

  “多謝陳先生還記得我這個朋友”

  陳光良擺擺手,隨后說道:“老哥你難得來趟香港,要不趁機參觀一下我的紡織廠!”

  劉鴻生大喜,說道:“好啊,我正好也有來港建廠的想法。”

  時間很快來到官地拍賣會的這一天。

  ‘港島中區大會堂舊址’這幅地皮的拍賣,吸引了三十多家企業參與,有英資、中資、華資等。

  陳光良來到拍賣會時,發現已經八十多歲的何東,也在其中,隨即便上前打招呼,畢竟屬于前輩級人物。

  “何爵士,今天你精神看著不錯嘛!”

  何東被助手攙扶起來,笑著和陳光良打招呼:“你來了,今天的焦點肯定就是你了!”

  這兩年,陳光良的財富讓人大吃一驚:

  第一,陳光良家族的長江地產,在香港大量興建住宅;

  第二,陳光良成為匯豐銀行的董事,連匯豐銀行都‘欠’他錢;

  第三,航運、工業等產業的綜合表現。

  所以,何東也驚嘆——香港的首富已經不是他了,而是陳光良。

  陳光良謙虛的說道:“我就是來看看,聽說這幅地皮的拍賣結果,也是象征著香港地產的前景,我也是在做地產,自然要來關注一下。”

  “謙虛了不是”

  雙方簡單寒暄,便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期間也有人向陳光良打招呼,大家也是和和氣氣。

  前來參加拍賣的人,有一半以上是英資洋行,其余才是美資、中資、華資。

  陪同陳光良參加拍賣的嚴寬,這時候低聲說道:“老板,那邊的鄭鐵如,可能也是今天的主要競爭者。香港華夏銀行的存款有6000萬港幣,這些年也積累了很多的資產,鄭鐵如在香港華夏銀行工作26年,為香港華夏銀行積累了不少財富。”

  陳光良點點頭,也說道:“不僅僅如此,鄭鐵如的想法,我大概明白——他想拍賣這幅地皮,再投入大量的建筑費,以此來講香港華夏銀行的資產,固定在香港,不給國民政府搜刮的可能。”

  華夏銀行,目前隸屬國民政府,屬于官辦銀行。今年華夏銀行的實權人物貝祖貽,因為‘黃金案’給撤職,連同他的上司宋仔文也被辭掉。

  香港華夏銀行的鄭鐵如,勢必有著‘不一樣的心思’。

  嚴寬點點頭,說道:“這倒是有可能”

  不過陳光良并沒有將鄭鐵如放在心中,6000萬的存款,那是儲戶的資金,香港華夏銀行的資產值不會有他充裕。

  另外一邊,鄭鐵如也在觀察陳光良,兩人是認識的,所以點點頭,算是打過招呼。

  很快,拍賣會開始。

  拍賣師:“.港島中區大會堂舊址,面積1.4萬平方尺,起拍價是277.8萬港幣,每口叫價不能低于2000元。現在,請大家出價!”

  隨著拍賣師的敲打,下面的眾人紛紛喊價!

  陳光良并沒有率先出擊,畢竟重要人物都是最后出場。

  他倒是想起前世的一些事情,據他了解,后世香港官地拍賣會出現一種情況——超過底價的四成,說明地產屬于旺盛;超過底價的六成,說明地產非常旺盛;超過底價的七成,那已經是香港官地拍賣會的極限。

  但陳光良拍賣這幅地皮,不僅僅是‘投資的問題’,也有家族的‘風水問題’、‘香港地位的問題’。

  所以,他還真是勢在必得。

  “315萬”

  很快陳光良便加入拍賣,一時間引起大家的紛紛關注。

  “316萬”

  “318萬”

  一時間,這幅地皮的價格飛漲著。

  此時的鄭鐵如,也在思考著,他現在不看好國民政府,所以很擔心國民政府將香港華夏銀行掏空,他更希望為香港華夏銀行保留實力。但他畢竟不是這家銀行的所有者,如果總行派人前來,他也只能裝病之類的躲避。

  但如今有個機會,那就是拍下這幅地皮,后續再斥巨資為中銀,打造一幢豪華的總部中心。這樣一來,香港華夏銀行的資產相當于是香港的固定資產,是沒人可以挪走的。

  他看了一下,場上的競爭者,無疑是陳光良、何東最有競爭力,臉色也凝重起來。

  陳光良家族的財富,一直有個謠傳——據說擁有1000萬美金(看不起誰),而何東更是香港的首富,當然此時香港首富應該算是陳光良家族了。

  “360萬”

  伴隨著陳光良喊出一記高價,在場的人紛紛驚訝起來。

  何東看了一眼陳光良的方向,又看了一樣鄭鐵如的方向,最終還是搖搖頭,表示放棄。如果沒有陳光良,他會選擇繼續和鄭鐵如喊價,但現在他覺得自己沒有必要了。

  接下來,便是陳光良和鄭鐵如的喊價。

  兩人之中,陳光良的臉上總是帶著平靜的表情,似乎喊價多少根本不關心,只是在意這幅地皮。

  所以前世這幅地皮被鄭鐵如以374.5萬拍得,而如今到了380萬以上,兩人還殺得天昏地暗。

  “416萬”

  當陳光良喊出這個價格時,鄭鐵如終于知道,他斗不過陳光良的。雖然是公款,但如果他繼續下去,只會便宜港府,另外事后他也會被人詬病——拿公款不當錢。

  而‘416萬’的價格,現場的參與者忍不住紛紛鼓掌,這簡直是對香港地產最大的證明——他們擁有的地皮,也是值錢起來。

  “416萬第一次”

  “416萬第二次”

  “恭喜9號,成交”

  陳光良也終于松口氣,這TMD比當年滬市的地皮還貴,104萬美金購買兩畝出頭的土地,這個價格也是上天了。

  更何況,如果考慮修建一流的商業大廈,這個地盤怕是要投資200萬美金,也就是800萬港幣左右。

  但不管咋說,總比將錢放在銀行賬戶上,冷冰冰的好。

  “恭喜陳先生”

  “多謝鄭先生手下留情”

  “哪里哪里,財不如人而已”

  事后,大家也是客氣一番。

  第二天,香港的報紙就刊登了‘官地拍賣會’的新聞,其中陳光良和鄭鐵如的激烈競爭,無疑是焦點。

  與此同時,香港地產也正式踏入旺盛階段。

  實際上在事前,香港油尖旺的住宅地皮,就已經高達30港幣每平方尺,比19451946年翻了2倍。至于住宅樓面,價格也在2030港幣每平方尺,一套住宅基本在2.5萬左右,一幢四層唐樓要價10萬以上。

  而目前香港已經可以‘分層分期’銷售,但由于環境的原因,目前主要是‘分層銷售’,‘分期銷售’尚未成為主流(有,但是少)。

  陳光良看完報紙,隨即淡然的放下。

  這幅地皮,他準備建成香港第一高樓,差不多是15層左右,超過目前東亞銀行的14層,和匯豐銀行的13層。

  慢慢建,五十年初建好就行。

  “老板,這是長江地產最近兩年購入的地皮地盤的記錄和匯總。”

  長江地產的兩位副總經理嚴寬、吳新河,連袂走進來,兩人一個負責建筑和地產,一個負責財務和會計,是陳光良的左右臂。

  陳光良說道:“嗯,怕是比計劃超過不少錢!”

  “是的”

  1945年9月,長江地產已經買下戰后的第一個地盤,一年后的1946年9月,完成目標不到70(100萬平方尺或700幢樓的占地面積);從1946年9月開始,香港地價便大漲起來。

  當以當初預計的1000萬港幣,是遠遠不夠的。

  陳光良看了一下匯總,果然,一共花掉了1600萬出頭,相當于400萬美金。

  而原本建筑費預計的350萬美金,也因為1946年全球資產升值,而也顯得不足。

  相當于,長江地產戰后要投資900萬美金。

  但取得的成果也是相當大的,目前香港最大的地產持有者,即將為香港5萬人左右提供住房(5000層左右),想想就夠嚇人的。

  吳新河在一旁匯報道:“自己拿缺口還差300萬美金,一部分是從收租里支付,一部分從平安銀行貸款,預計在五十年初,償還完畢。”

  陳光良說道:“我們建那么多住房,大大的緩解了香港的住房問題,本是一件好事。不過,我們建那么多住房,也會變相的降低‘頂手費’、‘租金’等,但好在香港人口接下來增加會更快,有錢人會更多,我們不愁租。”

  “是的”

  陳光良接著說道:“到不需要借平安銀行太久,我在匯豐銀行有筆迫簽港幣,價值700萬,明年也可以取出來,到時候我會給長江地產。”

  兩人佩服起來,老板是從哪里都能賺錢,就‘迫簽港幣’的事情,讓匯豐銀行都不得不向老板低頭。

  最后,嚴寬小心翼翼的說道:“老板,師父他向我打聽一些事情,特別是關于內地前景,和香港未來。看樣子,他也有想來香港的想法,而且希望見見你!”

  嚴寬加入長江地產時,是陸元臺的助理,所以一直稱呼‘師父’。

  而陸元臺在被陳光良送出國深造,在戰后的滬市,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建筑設計事務所,算是獨立出去。陳光良當時是支持的,好聚好散,人家也為他工作那么多年。

  陳光良說道:“告訴他,不早點來香港,以后就等著掃馬路、掛來了香港,再次創業我也支持,加入陳氏企業也有他施展才華的地方。”

  嚴寬連忙說道:“好的”

  他們看得出來,陳光良從來沒有生陸元臺的氣。:wbshuku

飛翔鳥中文    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