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34章 初到杜公館

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_第134章初到杜公館影書  :yingsx第134章初到杜公館第134章初到杜公館←→:

  陳光良原本以《東方日報》的名義,向認識的銀行貸款3萬大洋,應付接下來的擴張。

  主要是在北平和武漢等城市建立新聞采集點,及后續的本地出版(新聞可通過歸綏收、發報機、電話等方式進行長距離傳遞)。

  當然這代表著,《東方日報》將成為一家全國性質的大報,因為一般的地方性報紙,只需要刊登當地的新聞及少量購買或轉載的全國性新聞。

  《東方日報》也不算擴張過快,畢竟在兩個月前,陳光良就已經敲定了‘全國性報紙’的目標,麾下的記者和編輯,都是可以拿出去一用的。

  還沒有等陳光良去銀行獲得貸款,他就從洪雁賓這里得到通知,杜月笙希望見見他。

  陳光良若有所悟,畢竟他知道杜月笙喜歡插手報業的事情,當然他很坦然的來到杜公館。

  “陳老板,先生派我在門口等候你!”洪雁賓站在杜公館的門口,客氣的說道。

  “洪先生客氣了,你可是我的前輩!”陳光良拱拱手,說道。

  洪雁賓是《商報》的前老板,自然算是他的前輩,如今又是他的合伙人、《東方日報》的協理,確實出門歡迎有些客氣。

  但也看得出來,《東方日報》的成功,陳光良的地位增加了很多,連杜月笙都開始重視起來。

  “請”

  到了杜公館,這里果然很大,而且陳光良敏銳的五官,能感受到這里的安保力量很強大。

  當然,這點力量在陳光良眼里不算什么,不過他時刻牢記——自己只是一個商人,不是一個超人。

  “杜先生好”

  杜月笙穿著一件長棉褂,臉龐清瘦,從沙發上起身,笑瞇瞇的說道:“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去年我們再顧竹軒府邸見面時,我就知道你很不簡單!”

  都是事后諸葛亮了!

  當時的陳光良只是被顧竹軒夸獎,但在黃金榮和杜月笙面前不夠看,所以黃金榮當時反應很冷淡,杜月笙當時倒是很客氣,但也僅是他想來做人的風格而已。

  陳光良客氣的說道:“這次《東方日報》能成功,多虧洪先生和黃先生的指導,不然我一個新人,哪里能讓其成功。”

  雖然才發行六天,但陳光良自然不會說其還沒有成功,畢竟都已經自夸銷量是五萬份了,還需要謙虛什么。

  杜月笙手一揮,示意大家坐下來,隨后傭人替三人泡好茶。

  “你和顧竹軒是什么關系?”

  “顧先生是租車行里的這個,我第一個事業便是租車行,當時顧先生算是照顧我們這些小車行。”

  言下之意,自己和顧竹軒并無太深的關系,所謂照顧小車行,無非就是抽成的事情。

  杜月笙喝口茶,隨意的說了一句:“我還以為你已經拜入青幫了呢!”

  陳光良直接不接話,用微笑掩飾這個話題,也表達出一個意思——就算你是杜月笙,我也不會拜你為師,成為青幫門徒的。

  杜月笙這個人,還是很聰明的,一眼看出陳光良的意思;他也算落落大方,便不再這個話題糾纏。

  “《東方日報》也算是大報了,畢竟銷量都好幾萬份,屆時南鯨政府勢必要派駐專員指導,光良你的意思是?”

  陳光良很坦然的說道:“政府既然有這樣的法規,我當然是支持的!”

  最起碼,目前的合法政府,就是南鯨政府。

  另外,后世他在紅旗下時,也承認這段時間是中華民國,所以他肯定會守法,不會和政府作對。

  更何況,只是派駐專員,又不是干涉報社經營。

  《東方日報》本來也不會學《申報》去做反政府的事情,所以陳光良已經做好準備。

  杜月笙鼓掌道:“好,年輕人聰明,不像《申報》的史量才,早晚要吃大虧。”

  不愧是總司令的‘忠實狗腿’,后世總司令被張學良綁架時,更是公開說要替總司令做人質,也不想想你一個流氓也配!

  隨后,杜月笙直接說道:“聽說你打算讓東方報社從銀行借款三萬大洋,以供后續的發展。這樣,也不要去銀行借了,我杜公館借給你們3萬大洋,錢我拿給雁賓了。”

  說完,杜月笙看著陳光良,似乎是在試探。

  相當于拿下這筆錢,他杜月笙的手也相當于插進東方報社里,畢竟洪雁賓是他的得意門徒。

  陳光良都不需要猶豫,便說道:“好呀,早知道杜先生急公好義,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哈哈,我最欣賞的也是你們有本事的人,以后多來杜公館走動。”

  “好”

  不拜入青門,是陳光良不想身上惹一身騷,但正常的交際,他卻沒有那種清高。

  此次杜月笙之所以如此欣賞他,想必也是從洪雁賓那里聽到他的一些手段,拉攏是很正常的。

  畢竟《東方日報》如果后面能穩定在三萬銷量,那陳光良也算是擁有一個舌候;如果再加上他地產商的身份,怎么也算是滬市小有名氣起來。

  得到杜月笙的‘資助’后,陳光良當即安排東方報社去北平、武漢建立新聞點。

  人才自然是有的,不說原來的《商報》都保留了行政機構,就是最近兩個月也招募了不少記者、編輯等人才。

  一開始,是往這兩個城市,各派出三名記者。

  雖然不多,但他們主要任務是建立新聞點,還會招募當地的記者加盟。

  而且,這個新聞點可以從當地電訊社購買第一手的消息,快速的打開市場。

  待新聞點穩定下來后,接下來就是派編輯過去,籌備當地印刷,當地發行。

  這一步是肯定要派老練的編輯過去,因為《東方日報》的新聞編輯,講究是很多的,沒有陳光良的親自培訓,根本不可能做得好。

  “洪協理,你最近有沒有空,要不要把這兩個事負責一下?”會議上,陳光良詢問洪雁賓道。

  派出去的是屬下,高層總得去當地視察一下。

  陳光良肯定沒空離開滬市的,也不可能離開滬市的,他連租界都極少出。

  黃春蓀目前負責總部的很多事情,是陳光良最器重的報社人才,很多事情離不開他。

  洪雁賓聞言后,說道:“跑兩趟的時間總是有的,陳經理就委派我監督好啦!”

  陳光良客氣的說道:“那就有勞,也不需要你在那邊很久,就去看看即可,畢竟具體有下面的人去做。”

  “好”

  這也是放權的一次機會,畢竟去當地監督,也相當于是洪雁賓培養自己的勢力機會。

  原本對于洪雁賓,陳光良也沒有防備,大方的安排他一些事情,主要是東方報社對外的一些公關活動。

  本來,《東方日報》只是提升陳光良身份的一個工具,所以哪怕是以后有強人想要,只要價格不錯,他也可以轉讓。

  當然他最希望的是,一直保留《東方日報》,而且既不能讓《東方日報》成為官方媒體,又不能去作為一個政治媒介,總之是不要過度介于政治。

  時機成熟,可以作為家族的百年企業來做。

  一番安排,東方報社繼續高速運轉起來。

  1月底的最后一天,也是《東方日報》正式結束‘免費贈送’轉為正常出貨的第一天。

  昨日的銷量是4萬份,而且還有人讓補貨。

  所以今天正式出貨的第一天,《東方日報》也是印刷了30000份,這個量是他們所有人一開始都不敢想的。

  全國有1700多種報紙,拋開很多都是地方性的小報,銷量能上萬的僅12份報紙。這些報紙包括《申報》、《新聞報》、《中央日報》、《大公報》、《民國日報》、《新民晚報》、《中央副刊》、《時事新報》、《立報》、《新華日報》、《大成報》和《華商報》。

  也就是說,《東方日報》將成為一舉成為第13家銷量過萬的報紙。

  當然,事情不到最后一步,陳光良懸著的心也不敢放下來。

  畢竟前面的銷量,水份實在太假了,全靠報販們的賣力推銷;當然排版、內容上,確實也得到大量的好評。

  若是爆炸的新聞,最大的便是‘阮玲玉和其廢物丈夫的緋聞’,被《東方日報》拿出來成為大肆報道。甚至后面張達民毆打阮玲玉,兩人鬧矛盾,都被《東方日報》捕捉到,然后對張達民進行了大量的‘人身攻擊’。

  陳光良根本沒有負擔,反正阮玲玉再過幾年也是死,假設現在因此想不開,他也不會內疚。

  當然,《東方日報》關于阮玲玉的新聞,都是攻擊的她丈夫,對她都是報以同情。

  而此時的阮玲玉,已經得到整個滬市的粉絲支持,可謂不僅沒有‘不紅’,反而是‘更紅’了。

  中午前。

  黃春蓀走外面高興的走進來,說道:“陳經理,多出銷售點反饋,銷量已經過半,我們報紙的銷量至少是15000張了!”

  陳光良猛的站起來,說道:“好好”

  通過多出網點銷售的情況,可以分析出整個市場的情況。

  目前才11點出頭,銷量過半,那全天至少是20000份以上了!

  30000份可能有點懸,但如果25000份,也是一個非常漂亮的戰役。

  原本陳光良最擔心的是——全國新聞來源有些緩慢,主要是張竹平那邊改變了主意,不給第一手的全國新聞。

  但現在來看,抓住滬市及周邊的新聞,也是非常重要的;至于全國新聞,晚一點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隨后,陳光良說道:“不要急著開慶功宴,至少要穩定一個月,才能真正的穩定下來。”

  黃春蓀點點頭,說道:“嗯,不過大家現在積極性倒是非常高,特別是記者們,不愧是你培訓的兵。”

  陳光良笑了起來,他看過《夜行者》,也知道后世報紙新聞的優點,所以他培養出的記者,自然是更勝一籌。

  這些記者基本上是二十四小時待命,滬市哪里有新聞,都是第一時間趕過去。

  到了晚上八點。

  統計結果終于出來,預計《東方日報》的銷量是2.8萬份!

  成功!

  陳光良自掏腰包,請加班的所有員工,在寫字樓吃上可口的夜宵。

  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是陳光良一直堅持的經營理念,記者靠爆炸新聞素材‘發財’,編輯靠‘報紙銷量’分獎金。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