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姐她一心只想上位說說520
搜小說 “平陽老道,你這說的什么話!”
落后了好幾步的燕國公大搖大擺地走到了平陽真人身邊。
他一手提著鳥架,一手逗著愛寵八哥,沒好氣地說:“你可真會給我家阿珩找事。他這京兆府少尹還沒上任呢,你倒是慷他人之慨,使喚他干起活來。”
平陽真人與燕國公相熟多年,被他數落也不見慫。
老道好聲好氣地解釋道:“國公爺別見怪。”
“昨日二皇子與誠王世子才剛帶錦衣衛來搜過無量觀,今天要是京兆府的衙差再來,這京城的百姓指不定以為我無量觀是什么藏污納垢之地呢。”
說起錦衣衛搜觀的事,燕國公登時就有些心虛,清清嗓子說:“只要阿珩答應,本公隨他去。”
“謝少尹,你是什么意思?”
燕國公翹了翹胡子,戲謔地看著幺子。
謝珩唇角牽起一抹清淡的笑意,“我倒是無妨,權當提早一日熟悉公務就是。只是不知諸位可介意由謝某在此處先行問詢?”
“若明大小姐…蒲老太太覺得不妥,那便去京兆府公堂由府尹大人親自審理。”
青年的聲音如清風徐吟,從容淡定。
明大小姐?燕國公一愣,興致勃勃地去打量明皎,心道:這不是他未來的長孫兒媳嗎?!
不錯不錯。
這小姑娘長得花容月貌,落落大方,瞧著就是好的,配阿思正好!
“如此甚好。”蒲老太太在小道童的攙扶下蹣跚起身,福了一禮,“老婦還請謝少尹做主。”
見狀,明皎心中幽幽嘆氣。
對于謝珩,她只想敬而遠之。
若是由她選,她寧可麻煩點,走一趟京兆府公堂。
可現在,話趕話地說到這份上,她若是說“不妥”,只會讓謝珩覺得她不識抬舉,從而把她記在心里,那才是大大的不妥。
明皎衡量利弊,很快就有了決定,也福了福:“就依謝少尹所言。”
“少尹大人急民之所急,解民憂于當下,實在高義,令吾等敬佩。”
她客套地贊頌了謝珩一番,就差把“青天老大爺”的帽子往他頭上戴了。
天真無邪的小明遲還以為她姐說的都是真心話,如搗蒜般頻頻點頭。
“明小姐過譽了。”謝珩微微地笑。
白皙的面孔在晨曦下越發顯得明凈潤澤,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宛如一尊精美的玉像。
這時,燕國公大大咧咧地說:“不過此處作為公堂實在太過簡陋…”
平陽真人本想提議移步旁邊的清心殿,然而,燕國公根本沒給他說話的機會,重重地擊掌三下。
四個十二三歲的青衣小廝不知從哪兒冒了出來,給燕國公行了一禮,就自行忙碌起來。
不過片刻,這四人就從清心殿搬來了幾把太師椅與茶幾,又打開隨身帶來的紅漆盒,取出一整套杯盞,甚至還有人不知從哪兒搞了個紅泥小爐來,把紫砂壺往爐子上一放,就燒起水來。
這四個小廝身量相差無幾,動作都十分敏捷靈巧,這一連串的布置如行云流水般,仿佛早已配合過無數次,把旁邊的明皎、明遲等人都看呆了。
明皎心道:也難怪祖母說,燕國公曾經是京城第一紈绔,排場忒大。
只不過,謝瑜、謝瑯兄弟倆太有出息,便將他們老子曾經紈绔的名頭給壓了過去。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現如今,人人都夸燕國公教子有方。
燕國公挑了把最舒服的太師椅坐下,愜意地端起茶,喝了一口熱氣騰騰的龍井后,滿足地笑了。
還不忘招呼未來孫媳坐下:“明家丫頭,快坐快坐。”
“反正這也不是什么‘正經’公堂,你不用太拘束了。”
“這茶可是今年的明前龍井,丫頭,你試試。”
他笑瞇了眼,十分慈祥隨和的樣子。
明皎從善如流道:“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她也坐下,與燕國公、平陽真人一起品起新茶,愜意得很。
眾人都很有默契,沒急著審案,反倒是被撂在一旁的蒲氏心急如焚,在等待的功夫里,臉色愈來愈白,額角肉眼可見地滲出細密的冷汗。
就是蒲老太太老眼昏花,也能看出侄女的異狀,心中隱隱浮現某種可能性。
難道說…
不,不會的。
蒲老太太不愿相信那個殘忍的可能性。
她對蒲瑩這個侄女一直很好,侄女守寡,娘家不愿讓侄女大歸,是她不忍,把侄女接到了身邊照顧。
這些年,她對侄女絕無一點虧待,也曾問她是否要再嫁,是她不愿離開韋家…
想起某件舊事,蒲老太太心猛地一沉。
當明皎喝完了第一杯茶,紫蘇終于帶著兩個男子步履匆匆地來了,一個是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子,一瘸一拐的;另一人年近花甲,發須花白,一看打扮就是個老大夫。
兩個男子也不知謝珩、燕國公的身份,先隨紫蘇過來給明皎行禮。
瘸腿的全掌柜第一句話便是為自己澄清:“大小姐,小人冤枉啊!我頤和堂清清白白做生意,怎么會給一給素不相識的老太太下毒呢!”
站在他身邊的古大夫連聲附和:“大小姐,我們冤枉啊。”
“頤和堂在京城都開了二十幾年,那是仁心仁術,有口皆碑。”
全掌柜義憤填膺地又道:“大小姐,你可不能由著那些心懷叵測的小人壞了先侯夫人的名聲!!”
明皎定定地看著全掌柜。
頤和堂在大江南北共有十五間分號,京城這間總行是她娘親與父親定親之后才開的。
也因為此,哪怕頤和堂連年虧損,上一世她都不曾關閉頤和堂。
她的一點善意,反而換來了別人的得寸進尺。
明皎優雅地放下茶盅,將二人的目光引向主位上的謝珩,慢條斯理地說:“這位是京兆府衙門的謝少尹。”
“人命關天,你們是否清白,自有少尹大人做主。”
既然今天避不開謝珩,那她就借謝珩與燕國公府的威勢一用。
她記得,小時候曾有一個人諄諄告誡她:
古今成大事者,善于三借:借力,借智,借勢。:shuqu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