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妃進門我讓位,死遁了你瘋什么第24章:端倪_365
第24章:端倪 崔令窈只覺頭疼。
卻也沒有打算解釋什么。
畢竟原主對沈庭鈺的癡戀太過深入人心,就靠她三兩句話,旁人不信才是正常的。
等以后,她見到沈庭鈺就繞道走,用行動來證明自己所言不虛就好了。
這一次來大越,崔令窈就沒打算嫁人,也沒打算跟誰談感情,更別提給人做妾了。
正想著事兒,袖口就是一緊。
“姑娘快看!”身后,知秋聲音很低,壓抑著激動,手指悄悄指向斜側方。
崔令窈偏頭朝她手指的方向,望了過去。
青石板鋪就的小道,兩邊是細密的紫竹林,在夜幕籠罩的盛夏,顯得格外靜謐。
這樣的風景雖獨特,但不足以讓知秋如此激動的提醒她。
最根本的原因是,紫竹林旁,立著的那道修長身影。
沈庭鈺。
崔令窈恍然驚覺,這位大公子的院落,似乎離就在這附近。
偌大的沈國公府,也只有沈庭鈺的院子,種植了紫竹。
這邊,她們主仆兩個鬧出來的動靜很輕,卻依舊驚動靜立在竹林旁的人。
沈庭鈺輕抬眼皮,朝這邊看了過來。
那雙溫潤的眸子,在盛夏的傍晚,格外明亮。
隔著老遠的距離,崔令窈依舊能瞧見他的眸光微微停滯了瞬。
她心口‘咯噔’了下。
唯恐又被誤會死纏爛打,趕忙屈膝福了個禮,一句多余的話都不敢說,領著知秋快速離開。
腳步匆匆,宛如身后有鬼在追。
渾身上下都寫著‘避嫌’二字。
沈庭鈺幾時見過她這個模樣,愣了一瞬后,目光緊盯著她纖細的背影,唇角漸漸抿緊。
他身后,沈珥同樣咋舌,“…那是表姑娘?”
當真轉了性不成?
沈庭鈺收回視線,垂眸盯著面前的竹葉許久,突然道:“你覺得一個人會在轉瞬間,變化如此大嗎?”
不止是性情。
還有,言、行、舉、止。
說話的語速。
走路的姿勢。
乃至,曾經執念入骨的癡戀。
全都在頃刻間變了。
沈珥沒聽懂他更深層次的意思,卻知道他說的是崔令窈,想了想,道:“這次不同以往,大概表小姐這次是真的長教訓了。”
身中情毒的模樣,叫幾個外男看了個一清二楚。
對一個姑娘家來說,已經是天塌地陷的大事了。
從此吸取了教訓,不敢再打他家公子的主意,也能說的過去。
沈庭鈺不置可否,低垂著眼皮,沒有說話。
腦子里想的是,那個姑娘抱著崔明睿的胳膊,一口一個阿兄的嬌俏模樣。
當時,他只以為她是身中情毒,腦子迷糊認錯了人。
但現在,沈庭鈺對此表示存疑。
畢竟,這個表妹乃他姑母獨生女,沒有能叫她如此信賴的嫡親兄長。
而國公府的幾個表兄,每一個對她都避之不及。
她,從未得到過兄長的愛護。
就算腦子真迷糊了,憑借本能行事,將崔明睿當成了他,也不該是那樣的情態。
當時的她,對崔明睿依賴歸依賴,卻沒有迫不及待獻身的旖旎曖昧。
好像,真將對方當成了嫡親兄長一般。
信任有加是真,不沾情欲也是真。
——所以,她真的認錯人了嗎?
崔令窈哪里知道才重生回來半天時間,自詡連話都沒說幾句,也還算謹言慎行,卻已經被兩個人看出了端倪。
她一門心思,大步往前走,總算將沈庭鈺的院子遠遠甩在身后,這才放慢了腳步。
身后,知秋滿是不解,“剛剛那是大公子,他都看見咱們了。”
從前,大公子對她們避如蛇蝎,她家姑娘就是創造機會也要偶遇。
怎么現在真遇上了,卻一聲不吭,掉頭就走?
崔令窈沒有說話。
知秋是原主母女從平洲帶來的幾個仆人之一,忠心自不必說。
但對原主脾氣、愛好、乃至一些日常中生活習性的了解,恐怕比纏綿病榻的生身母親還深。
她換了個芯子,作為貼身伺候的婢女,早晚就能看出端倪。
現在,她的當務之急,就是避免這樣的事發生。
知秋不能再隨身伺候她。
得想個正經由頭,將人調離身邊。
但自幼長大的情分,又是伺候慣了的婢女,若不是出了重大過錯,是輕易不會換人的。
崔令窈一路想著,很快到了原主母女倆所住的小院。
遠遠看過去,一道纖瘦的身影立在檐下。
是原主的母親,沈氏。
大概是看天色這么晚,女兒還沒回來,便出來等著。
可惜…
她的女兒已經不在了。
不知是不是原主遺留的情緒作祟,崔令窈心口有些發堵。
她快步迎了上去,學著原主記憶喚了聲,“阿娘。”
沈氏眉眼慈愛,握著女兒的手道:“今日怎么回來的這么晚,那賞花宴可好玩?”
“好玩,人可多可熱鬧了。”
住了三年,這座原本僻靜的院子,被打理的十分溫馨。
崔令窈一邊扶著她往里走,一邊挑挑揀揀編了幾件宴會上的趣事,沈氏聽的面露笑意,柔聲問女兒:“可有瞧見合心意的公子?”
“娘!”崔令窈面露羞赧。
“同娘有什么不能說的,”
進了屋,沈氏拉著女兒坐下,語重心長:“窈兒,娘知道你心氣高,但京城那些高門大戶的嫡子,咱們的身份不好匹配。”
門楣太高,一介無父無兄的孤女攀不上,庶子的話倒是有可能,但在嫡母手底下討生活,真嫁過去了,也有的是委屈等著。
自喪夫后,沈氏便大病一場,身體落下了不少老毛病,生氣漸漸枯竭,寡居多年,撐著口氣回了京城,全是為了女兒的前程打算。
但她身體不好,一步三咳,離不開藥,幾乎足不出戶,鮮少離開這院子。
所以,她不知道女兒上趕著想給表哥做妾的事。
即便國公府大大小小的知情人無數,但顧忌這位姑奶奶的身體,也不會專門鬧到她面前。
沈氏完全蒙在鼓里,一門心思給女兒物色夫家。
她掩帕,低低咳了幾聲,“那些寒門子弟,自身教養才華不錯的,日后前程不一定比勛貴人家差,只要你瞧上了,為娘就去求你大舅母出面保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