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離山_我以靈寶鑄長生__筆尖中文 “外出游歷?”
“是。”
“可有大致的去向?”
是日,外事司中,應闡正做離山登記,聞言略一思索,便道:“我待一路向東,離開大萬山后,游歷中原,直至斗罡山。”
“斗罡山?”
負責登記的道人不禁抬眸,看了應闡一眼。
應闡泰然應道:“正是。”
“若離開斗罡山,可能會往明霄山秘境一行。”
道人微微點了點頭,將應闡的去向,記錄在冊,才道:“大萬山外,不比山中,不在宗門眼下,亦無太虛法壇。”
“出門在外,萬事需當留心。”
“是。”應闡謝過道人提醒,道人又取出一本小冊子,交予他:“這冊子中,列有一些與本宗交好的門派、世家、法脈,乃至散修高功。”
“若是遇上難事,可以登門拜訪,求助他們,或向本宗來信。”
應闡倒未曾想,身為玄都弟子,原來還有這般好處。
他忙收下冊子,又行禮道:“謝過道長。”
“不必客氣。”
道人交代過后,便又問道:“何時出發?”
“今日便要動身。”
弟子離山游歷之后,便不必再每年完成宗門任務了,相應的,月例也會減半。
因而外事司要將出發時日,也皆記錄在案。
道人得到應闡的答復,落下最后一筆,便將名冊合起,拱手言道:“萬事順遂。”
“承借道長吉言。”
應闡還了一禮,隨即轉身離去。
方出外事司的大門,彩雀兒便忽然從他襟口冒了出來,叫道:“悶死我了。”
修行人率性而為。
應闡一念既生,便無意再拖延耽擱。
因此這幾日里,他拜別了門中友人,又做了些準備,便待正式動身。
不過,彩雀兒聽聞他要離山游歷,非要與他同行,因此應闡便托白芷,為彩雀兒準備了一口靈獸袋。
此物能使靈獸存身,而且材質堅韌、水火不侵,即使出入險境,亦無破損之憂,乃是仙囿山御獸修士,人手一口的好物。
只是看起來,彩雀兒并不如何喜歡…
應闡只得安撫道:“我知道,仙子不喜這靈獸袋。”
“我未開啟禁制,仙子可以自由出入,若是覺得悶了,便出來換一口氣即是。”
“但若遇險之時,或有避忌之時,還請仙子藏身袋中。”
“我知曉的。”
彩雀兒的小腦袋一點一點:“道士不必操心。”
應闡含笑點了點頭,遂將身軀一拔,上了云霄一路飛遁,再經由接天峰,離開仙府。
本欲疾行而去,只是到了外山門、玄都觀中,迎面便見一名少年道人。
“師兄。”
少年道人一拱手道:“玄英特來相送。”
應闡自然是與李玄英告別過了。
但以兩人的情誼,李玄英會到外山相送,確也是在意料之中。
“玄英。”
應闡面上露出微笑,“此去或許經年,望再會時,你我皆道途長明。”
李玄英哈哈一笑,并不多言,只是取出一物,塞進應闡手中,便道:“預祝師兄此行順遂。”
應闡見狀也不推卻,朝李玄英點了點頭,便將清濁乘起,飛入空中。
李玄英目光追去,只見應闡飛出外山,便有一道焰光生出,化作紅云,包裹著其身形,遁向天際。
大萬山西接天屏,東至神柱,南臨瀚海,可謂廣闊無垠,饒是如此,也不過占據南華大洲兩三成的土地而已。
大萬山外,仍有廣闊天地,浩瀚繁華,卻與萬山中的風光迥異。
是以,應闡此行,并不欲在大萬山中久留。
當然,既是‘離山游歷’,他也沒有借乘太虛法壇,直接去往大萬山之東,而是乘云飛渡,有時望望群山蒼莽,有時看看云天萬里,當然,也少不了翻翻道經,煉煉法術。
如此悠哉游哉,飛了二三十日,才終于出了群山。
一出大萬山,應闡便望見萬里開闊,雖也不是沒有山川,但與大萬山相比,實在顯得形單影只。
這便是‘中原’了。
此中原非彼中原,應闡出身的大昌國,亦自號‘中原之國’,其實地處西隅,是為萬山所隔絕的蕞爾一角而已。
而此‘中原’,卻是南華大地中心,有逾萬萬里之廣,更有萬邦萬國,角逐風云…
當然,此些應闡也不過是從書中讀來,正要見識一番才是。
應闡沒有停滯,再往前方遁行。
果然,不過旬日光景,便肉眼可見大地之上,人煙漸多,時不時還能望見城池。
南華大洲,古來便有道門教化,因此這些邊遠之國,亦非蠻夷。
這些城池望去,與應闡出身的昌國之城,其實也并無兩樣,但在云頭俯瞰,卻又另有一番風光。
廣闊的城池,在天上看來,也不顯得巍峨,城中的高樓殿閣,更只不過掌間大小,行人來來去去,皆如微蟻…
或許這便是仙凡視界之別吧。
應闡收回視線,本想掠過此間城池,不過驚鴻一瞥,忽又覺得有些異狀。
他想了想,開了法眼再往下方一望,果然見有一層薄薄黑氣,宛如烏云,壓覆在那城池之上。
“這是…妖氣?”
應闡眉頭微微一皺。
這黑氣的性質,應闡不曾見過,但他博覽群書,還是很快分辨出來:“不,是陰氣?”
“妖氣?陰氣?”
彩雀兒忽然冒了出來,眼中一閃一閃:“有妖魔?可以斬妖除魔了?!”
應闡不禁搖了搖頭,也不知道彩雀兒為何總惦記著斬妖除魔。
不過,這城中確實是有妖魔…準確的說,應是邪祟,而且恐怕有些道行。
但凡塵俗世之中,又怎么會有厲害邪祟?
當年,應闡行走昌國時,也曾做過驅邪誅鬼之事,但凡俗中的邪物、鬼祟,就與所謂的高人一般,幾乎沒有成氣候的。
而這城池上的陰邪之氣…
在應闡眼中,這點陰邪之氣,自是不成威脅,但對一整城的生靈而言,卻恐怕是滅頂之災。
道家有好生之德,應闡思索少息,還是不能置之不管,遂將云頭一按,降落在一個無人之處,再向著那城池行去。
不片刻,城門便已映入眼簾。
云上俯瞰,城池皆可盡收眼底,置身此間,城門卻也高廣起來。
這座城池,喚作‘梁州城’。badaoge/book/142589/54415321.html
請:m.badaoge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