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十一章 都教院

  第十一章都教院_我以靈寶鑄長生_

  第十一章都教院第十一章都教院←→:、、、、、、、、、、

  煉氣,既是道家修行第一關。

  這一關的修煉,概括起來似乎極為簡易,不外乎引天地靈氣入體,煉成法力。

  但實際上,除少數異稟之輩,尋常人是無法直接感知與利用天地靈氣的。

  因此,便需借助吐納、觀想、外功、服餌…諸般法門,引氣入體,再隨功訣運轉,修成道家法力。

  應闡學過的吐納術,便是當今最為主流的引氣法。

  只是單有引氣法無用,他未學過煉氣術,無法將靈氣轉化為法力,靈氣積攢在體內,至多有些溫養體魄之效,再能借之施展些許粗淺術法而已。

  接下來的日子,應闡幾乎都在屋中苦讀。

  明了修行關節后之后,他也對自己當前之要務,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

  云篆自是不能放下,但是在此之余,還得著緊鉆研道家理論,理解各種術語…

  所以《玄竅經》,《五氣論》,《修行宜忌》幾本非是云篆成書的典籍,也當一并提上日程。

  須知玄功妙訣,可不是拿到手中便能修行,尤其是正統的道家功法,內里往往充滿了晦澀的理論,以及各種玄之又玄的術語。

  什么是絳宮?什么是玉闕?什么是玄竅?什么是天地脈?

  又何謂澆玉池,何謂過三關?

  李玄英在此蹉跎兩載不得入門,雖有年少厭學之故,但也足見此中艱深。

  好在,應闡過目成誦,真下起了苦功鉆研,倒是很快便有領會。

  而漸漸的,他又發現,自己學起此些,并非從頭壘土。

  應闡到底也學過道。

  雖然都是俗世道學,但也確有不少相似、相通之處。

  或許這俗世中的道學,本來也是山中流傳出去的。

  應闡兩相對照,固然發現了自己以往所學的道經、理論多有謬誤,但在這一過程之中,理解也愈變得深刻。

  這日午后,難得清爽。

  應闡將云篆書通讀過了一遍,自覺再無晦澀之處,不由長長舒了口氣。

  入道院來已數十日,總算不再仿佛蒙童。

  距離真正踏足修行,也愈近了一步。

  當然,云篆不比世俗文字,有逾萬千之數,每一個‘字’,往往便有許多含義,組合起來更是晦澀。

  所以應闡雖已能夠通讀云篆,但還遠算不上完全‘掌握’。

  即使是這一本云篆書的內容,都能使他常讀常新,每每都有新的理解…

  不過這也足夠了。

  應闡又不打算閉門造車,云篆晦澀,道書難明,可以聽道,可以求解,何必向壁虛構。

  他將桌案上散亂的《玄竅經》、《五氣論》,還有一本云篆所書的《感應經》收拾起來,放還書架,這才施然出了書房。

  李玄英不在院中。

  前日他便去了山中采藥,至少還有兩三天的功夫才會回返。

  當然,他雖不在,院中也非只應闡一人,還有一樹一雀兩位精怪。

  只是‘樹師兄’從來安靜不語,至于彩雀兒,它倒歡脫得很,整日不見蹤影,不知去了哪里。

  應闡搖了搖頭,出了院門。

  今日是月初,都教院會放出一張課表,排有本月課程。

  應闡這個月便打算嘗試多去聽講,自然要去抄錄一張。此外,也另有件要事去做。

  走上云中堤,便發現今日同行之人果然不少。

  這倒方便了應闡,他入道院也不是一日兩日了,但還甚少出過院門,也不知道都教院何在。

  迷路自然是不至于,但也難免費些功夫。

  現在倒是簡便了,跟在人群后頭即是。

  當然,說是人群,其實也就十七八眾,一來,都教院開靜后便放了課表,此時都已過了半日,二來,其實聽李玄英說,也有許多人懶得抄錄課表,而用其它法門代替。

  至于什么法門,李玄英未說,應闡自是不知道了。

  過了云中,又上石階,兜來轉去,途中還少了二三人,似乎只是短暫同途,這才到一開闊之處。

  便是都教院前了。

  此地倒是已有不少人,不過隨應闡一眾到來,也又有人離去,還是不算擁擠。

  因此應闡很輕松便望見了榜上張的課表。

  道院中的課程真是無所不包。

  符箓,丹道,金法,陰陽…這自然是正常不過。

  風水堪輿,礦物鑒識,靈草種植…這倒也是修行界用得上的知識。

  絲竹,丹青,雕刻…許是修行之逸趣吧。

  應闡把課表看過一遍,又在心中默誦一遍,這便算記住了,回了院再謄在紙上不遲。

  這時,他忽察覺身后傳來一陣細密的動靜,不似人的腳步,回首一看,竟見一條皮毛黑亮的細犬,鉆入了人群,來到課表之前瞧個不停。

  應闡頓時便知曉,這便是所謂‘其它法門’的一種了。

  他啞然一笑,轉身出了人群,又往都教院里而去。

  此時都教院里十分安靜,只有幾位幫事道人坐在各自桌案之后看書。

  這些幫事道人,多是修道不成,又不愿離開道院的往屆弟子,也有少數其它來歷,但是總而言之都是前輩。

  應闡未敢失禮,走近一位案前,作揖道:“見過幫事師兄。”

  “師弟有禮。”幫事道人從桌案后抬起頭來,“可是有事?”

  應闡拱手道:“我聽聞,初習煉氣術,可至都教院中請教道師?”

  據他讀《修行宜忌》所得,功法的選擇關乎甚大。

  蓋因人與人間區別迥異,適合修煉的功法自也截然不同。

  性子溫吞的人,修煉不來需精進勇猛的功訣,性子急躁的人,自然也不適合平和的法門,體質親近火行的人,修煉火行法力事半功倍,但若修起水行法力,恐怕就是勞而無功…

  所以這簡簡單單一個選擇,卻是關乎大道長遠之事,應闡自要謹慎對待。

  “哦?初習煉氣術么?”

  幫事道人聞言也不意外,只道:“關于此事,本來院中自有道師開課講授,奈何諸弟子入院時日不等,學道進度參差,實在是難湊到一處。”

  “因此后來便換了法子,教諸弟子先到都教院中記名,道師再擇一日講解。”

  “來,你先在此記名…”←→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我以靈寶鑄長生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