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黃風“撿”巽風珠,風魔作亂西行路_西游:從拜師太乙救苦天尊開始__筆尖中文 黑熊精偷盜仙丹,于外流離兩百余年。
如今歸山,遇當年故人之子,一顆悔過心,徹底收性,安于山中為一守山大神,每日吞霞飲露,其性自得。
至此,隱霧山中,復有一黑漢,帶一黑犬,常尋山中,治理諸事,一如當年一般,守山巡山.
曹空見之,曬然一笑,覺黑熊精已得修行真諦,未來天仙可期。
此間,他亦不吝講法,講解種種道經,又闡述各類道法。
其中又以講述道經為主,譬如太上洞玄靈寶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經太上說常清靜經等,此番道經,多于人間便能買來。
越是修行,曹空便越覺,道法不過為枝蔓,而道經之中,所含之理,方是大道。
且此方天地是有靈天地,即如若真能至誠于道,即可法力自生,自生神異,便如當年公輸班,雖是凡人,卻誠于機關之道。
故他所做木鳥,好似活物,能翱翔于天,再如凡間有畫道圣手,畫龍而不敢點睛,只因一旦畫龍點睛,畫上之龍便會活來。
故曹空有感,原來他道家諸仙,早已將妙法傳于人間,只待后人去悟。
而那三藏真經,亦是如此,若有朝一日,被唐三藏取回東土,即亦當傳萬家,得有緣人去悟。
于是曹空安于山中,靜思常坐,閱儒道釋三家奠基,以一顆道心,蘊養百經,印證自身,化為己用。
當然,他也未忘要留意唐三藏一行人的動向,閑來起念,便拂去一風,觀其進展。
說來有趣,曹空才起看一看的念頭,便遇一名場面,赫然是豬剛鬣娶媳婦,看得曹空忍俊不禁。
孫悟空變作高翠蘭模樣,豬剛鬣來見,孫悟空故意嚇他,說家中請了法師來降。
豬剛鬣聽后,當即大言不慚道,自己有天罡數的變化,又得神兵在手。
便是請來九天蕩魔祖師來,他也不懼,若是請救劫真君來,他亦敢稱兄道弟。
而后,孫悟空便笑道:“非是九天蕩魔祖師,亦非救劫真君,乃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
只見豬剛鬣聞得此名,二話不說,轉身就走。
原因無他,豬剛鬣知道九天蕩魔祖師不會來,可孫猴子真有可能來。
而后諸事,無需多說,且以一詩來表。
金性剛強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龍歸。
性情并茂貞元聚,同證西方話不違。
孫悟空降服豬剛鬣,豬剛鬣拜唐三藏為師,賜名豬八戒。
此后,唐三藏身騎白馬,蹄朝西,西天取經上大路。
師徒三人至浮屠山,明庶風隨行,先于師徒三人見一禪師。
這已至大成,便連孫悟空也無法察覺的明庶風被烏巢禪師所察。
但見禪師于香檜樹前一笑,他道:“真君,貧僧稽首了。”
曹空亦未忘卻當年之緣,他以萬風為聲,諸竅為口,道:“禪師,貧道還禮了。”
烏巢禪師目光深遠,望得此風,好似看見了遠在隱霧山的曹空,他道:
“當年一別,便知真君乃一斬妄見真人兒,知三界必有真君之名,不曾想,這一天如此之快。”
曹空道:“虛名而已,不比禪師隱于天地,得大逍遙,不曾想于此地遇禪師,還要多謝當年的贈經之情。”
烏巢禪師笑道:
“何談贈,乃是真君點醒貧僧,又為貧僧付銀錢,此為一物換一物,如今在此地,乃為等取經人至,
貧僧終為佛門弟子,當為此事盡一份力,欲傳多心經一卷,以護取經人。”
曹空道:“禪師高德,取經人將至,貧道便不留了。”
當年他得烏巢禪師傳半卷多心經,而如今人家要講的乃是全卷,故曹空開口,表明自身無意偷聽。
烏巢禪師道:“真君何必匆忙而行,昔年贈真君半部心經,如今有緣再逢,不若全了此數,稍后與取經人同聽。”
曹空微驚:“禪師何必待我如此之厚。”
烏巢禪師笑道:“權當與真君結個善緣。”
曹空目光流轉,而后亦應下,當年便聽過半卷,于他而言,對佛道多有啟發,如今若聽全篇,亦是欣然。
畢竟,儒道釋三家,皆有所長,若融匯三家真諦,兼收并蓄,方為真諦,畢竟大道無本亦無性。
隨見唐三藏一行人至,紛紛拜見烏巢禪師,得禪師相授多心經,禪師對唐三藏道:
“前方若有魔障處,即心念多心經,自無傷害。”
唐三藏欣喜異常,覺取經之事,指日可待。
亦得禪師指明未來事,不過與原著稍有變化,畢竟獅駝國早已被他端了。
如今的西牛賀洲,或有小妖,卻無大魔。
不過,烏巢禪師指明未來走向,雖為好意,卻是觸怒了孫悟空,只因其中有句為:“多年老石猴,那里懷嗔怒。”
孫悟空是個不能受氣的,故舉棒而打,烏巢禪師則化金光,徑上烏巢,生蓮花萬朵,祥霧千層,縱大圣有攪海翻江力,莫想挽著烏巢一根藤。
曹空亦觀得清晰,感嘆三界之中,能人眾多,這禪師境界亦是高遠,他如今不如。
或許已摘道果的真武大帝,能與之相提并論,心感大道無窮,道也無涯,他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隨后,豬八戒來勸孫悟空,說來豬八戒雖好吃懶做卻是個知恩圖報的,因烏巢禪師曾欲收其為徒,故為其說話。
說來也有趣,孫悟空雖口中嫌棄豬八戒,平日里多欺他,卻也肯聽豬八戒幾句話,故請唐三藏上馬,復去西行。
曹空則未曾離去,乃拜謝烏巢禪師,傳經書之情。
烏巢禪師即道:“真君客氣,若有閑暇,可來我山中,愿與真君談經論道。”
曹空笑而頷首,正欲說些話來,卻感隱霧山外,有人來,遂與烏巢禪師匆匆告別,而后心神歸一。
他目光遠眺,但見山外,有少年,堪稱人間琢玉郎。
此人,金盔晃日,金甲凝光,盔上纓飄山雉尾,羅袍罩甲淡鵝黃,手持鋼叉,赫是黃風。
曹空面色微異,即叫黑熊精迎黃風入山中。
黃風入山中,便殷勤的將手中的兩兜子靈果放在折岳洞前,殷勤笑道:
“真君,我這數百年來,多苦修三昧神風,未曾拜見,望見諒。”
曹空笑問黃風,覺這小老鼠殷勤非常,定有圖謀。
他道:“既苦修神通,怎有空到我這。”
黃風道:“昔日苦修,今時卻不忙了。”又眼尖的瞅見遠處良田被翻一半,乃是黑熊精所為。
他利索的擼起袖子,拿鋼叉,便去刨地。
旁邊的黑熊精看著,目光一凝,心中腹議:
‘一個菩薩座下的護法神,正事不干,跑到山主這里獻殷勤,莫不是要搶我的飯碗?’
曹空見黃風時而刨地,時而賊兮兮的看他,失笑道:“行了黃風,有事自可直說,莫要兜兜轉轉。”
黃風一喜,他一個滑鏟,便抱著曹空大腿,可憐巴巴道:
“真君,我命苦啊,前些年,我修三昧神風有成,已趨于大成,唯欠缺契機,故菩薩道,說讓我去黃風嶺感悟風道,
順帶等取經人到的時候,阻上一阻,本來菩薩的命令我定是要聽,可我近來遠遠的望了一眼,發現其中有只猴,
乃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這我如何敢去阻,萬一被打死怎么辦,故來求真君的巽風珠,以作護身。”
曹空失笑,原是這般,心念一動,如今孫悟空的風害眼被他治好,若僅是三昧神風,恐不能將其傷,至多吹飛。
故沉吟片刻,道:“那怎能行,我本需護西行路,若借你法寶,被人知曉,難免被議論,陛下該怪我監事不利。”
黃風聞言,心中一暗,拉著曹空衣袖,欲再懇求。
只見曹空袖袍一甩,即將黃風推開,轉身離去,毫不留情。
可于此同時,一顆珠子,掉落下來,被風舉托,緩緩落地,其上有無窮的風之道韻。
黃風一楞,欲開口提醒曹空巽風珠掉了。
等等,什么掉了?
巽風珠!
黃風也是個機敏的,知曹空不能借,可他能偷摸摸的拿啊。
遂閉口不言,若無其事來到原處,左顧右望,猛的一彎身子,麻利的一抓,而后搖身化風,飛快離開此處。
曹空感知此狀,嘴角浮現一抹笑,決定看一看,如今的黃風,于黃風嶺那般天生巽地,御用他的風道至寶,可發揮何等威能。
又數日,孫悟空一行人,至黃風嶺,得遇虎先鋒。
那虎先鋒因聞前者言,大唐來個高僧,又知自家大王素喜佛法和僧人,故欲將其拿下,獻給黃風大王,可謂事業心濃厚。
只見其攔路中央,自報家門,欲捉拿唐三藏,孫悟空和豬八戒自不答應,舉起兵刃便欲打殺此妖。
奈何此妖,也是個有些智慧的,使個調虎離山之計,脫了虎皮作為假身迷糊,真身則悄悄化狂風,去捉唐三藏。
唐三藏遇妖魔則慌,又見兩個徒弟都不在身邊,故不停的念多心經。
因烏巢禪師曾說,若遇妖魔,則念此經,可保無恙。
可念著念著,唐三藏卻發現,自己怎么莫名其妙的飛了起來,且被狂風迷了眼。
再睜眼時,面前盡數是妖魔鬼怪,虎豹豺狼,一臉獰笑的看著他。
唐三藏:“······”
誰說遇見妖魔念多心經就沒事的!
此處僧人淚如雨下,嗟嘆后悔且不提。
而孫悟空和豬八戒,返回原處,見唐三藏不見,亦是慌了神,忙去尋找。
而此時,黃風洞中,虎先鋒已迫不及待的去尋黃風大王,他道:
“我聞大王素喜佛法和僧人,故為大王抓了個和尚,大王可將其蒸煮享用。”
黃風聞言,陷入沉思:“先鋒啊,喜歡僧人,就要把他吃了嗎?”
虎先鋒一楞:“難道不是嗎,就像我,平日里喜歡山羊、野鹿,那是頓頓也不能少啊。”
黃風默然無語,罷了罷了,起碼也算完成菩薩交代的任務了。
隨見虎先鋒已吩咐小妖們,大喝道:“小的們,起鍋生火,馬上開煮。”
唐三藏聞得此言,兩眼一黑。
黃風見虎先鋒這雷厲風行的模樣,連忙道:“先莫吃他。”
虎先鋒道:“大王,莫要摩擦,遲則生變。”
黃風心道,‘我要的就是生變。’
他道:
“我聞其有兩個徒弟,擔憂其上門來鬧,擾了我的雅興,故先把這僧人綁在定風樁上,等那兩個徒弟走了,我們再慢慢享用。”
虎先鋒虎目亦皺,覺先煮也無妨,欲要開口,卻見黃風眼神一凝:“連我的話也不聽了嗎?”
虎先鋒這才罷休,綁唐三藏去定風樁。
黃風則舒緩一口氣,有時候,手下人辦事太利索,也不是一件好事。
而后手握巽風珠,心道,‘在此巽地,又握真君法寶,那猴子當奈何不了我吧。’
說是如此,可黃風心中仍有忐忑,畢竟人的影,樹的名,大鬧天宮還好端端活著,這在黃風看來那可是了不得啊。
數個時辰以后,隨聽洞前有人叫喊。
“妖怪,趁早送我師父出來,不然我就嫌了你的巢,平了你的山!”
黃風聞言,便知是孫悟空來了,又見虎先鋒忙要去迎戰,他既喜這手下的忠心,又覺其太勇了,明明都被打的虎皮脫落,顯然不敵,卻還敢去。
真是虎啊!
他還沒氣道:“莫去莫去,他都打至我洞口,當由本大王親自去領教。”
說罷,教一眾小妖,為他披甲,而后手拿鋼叉,端是威風凜凜。
他大笑道:“小的們,今日且讓你們看看本大王的神通,開開眼界,拿油來,大碗的,為我壯行!”
即有一小妖,呈上一石盤,石盤上有一玉碗,碗里黃澄澄,香氣撲鼻。
黃風見狀,端起之后,一口飲盡,大笑道:“好油!”
而后出洞,高聲叫道:“何人在我洞前大聲喧嘩。”
孫悟空腳踏虎皮,手持鐵棒,道:“你孫外公在此,速速送我師父出來!”
此時黃風剛飲酥合香油,已被香迷糊了,心中正有豪情,見孫悟空身軀矮小,不足四尺,大笑道:
“可憐可憐,原來是個骷髏病鬼!”
孫悟空聞言,亦是不悅,二人一個為救師父,一個為阻其西行,故一言不合,即持兵來打。
只見鋼叉利,鐵棒兇,章法皆精妙,皆為師從名師。
不知不覺間,已打三十回合,看似不分勝負,可黃風心中早已驚駭萬分,覺虎口生疼,眼前猴子力氣大的簡直不講理。
而孫悟空救師心切,故也不欲與其纏斗,拔下毫毛,用嘴嚼碎,張口一噴,即見有百十個行者,各執鐵棒,向黃風打去。
黃風看得肝膽俱裂,一個猴子他尚且打不過,更何況是一群猴子。
隨手執巽風珠,忙御神通,不留余力,但見其急回頭,望著巽地,把口張了三張,呼的一口氣吹出去。
忽然之間,一口含著香油味的黃風從空刮起。
好風!真個厲害!
此正是,天生巽妖執風寶,又于巽地刮巽風,冷冷颼颼天地變,無影無形唯有香。
此風落三界,吹得紅日蕩無光,漫天星斗皆昏亂,三界眾仙皆惶惶,只因從未見此風。
有羅漢喧鬧,金剛嚷亂,亦有天王丟了手中塔,哪吒難取匣中劍······
孫悟空面此黃風,亦是色變,諸般分身盡為虛,倒飛天地萬里外。
請:m.badaoge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