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67章 太和山,請行者一見

  西游:從拜師太乙救苦天尊開始第267章太和山,請行者一見_365

第267章太和山,請行者一見  救劫真君目光深遠,心思流轉。

  今之欽道國,當為后世滅法國。

  原著曾提及,滅法國國王前生乃與和尚結下仇怨,故許下羅天大愿,要殺一萬個和尚,

  故救劫真君猜測,他有心血來潮之感,或是因此事。

  思后,救劫真君再度闔目,此小事爾。

  如今欽道國中有他,當護此國氣清景明,國泰民康。

  那僧侶如若是個行善的,便就任其施為,他自能容得下,如若不善,則惡果自來。

  遂見那僧侶不知在王國中說了何等言論,次日,欽道國國王下令,于城中興土木,立寺廟,只是時人少有信之拜之,門可羅雀。

  此為后話不提。

  救劫真君心胸寬廣,自不在意,遂多點查香火,行使神職。。

  至于曹空,靜于山中修,推算再有三十余年左右,佑圣真君贈他“萬水之妙”當能盡數參悟,從而邁入大成之境。

  再五年,已滿佑圣真君轉世十五載,即凈樂國太子玄元已至束發之年。

  又因圣人曾有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故此歲又被稱為志學之年,當度其入道。

  曹空乃察凈樂國國王,欲令玄元繼王位,而玄元雖生而不凡,察微知運,卻不知修行為何。

  故他明,自己當行點化之功。

  遂至見此國上空,有風聲起,化為一門戶,一道人自門戶中走出,風采盎然,有出塵之姿,驚人之貌。

  恰此日,玄元太子出游國中,去市觀花。

  見燦爛花燈高掛,壺漿歡飲歌聲高。

  玄元太子見紅塵迷人眼,繼而向東游之,忽的,看有人飲酒鬧事,不禁皺眉。

  繼而前行,向南而行,又見有人為青樓女子爭風吃醋,不禁一嘆氣。

  再向西行,乃見賊子偷人銀錢,被人捉住亂打不休,最后至北,看酒樓中有人,因言語摩擦大打出手。

  嘆道:“東南西北四方,皆有酒色財氣,處于其中,怎得自在,不得自在,自是日后為君又如何。”

  曹空見狀,心有贊嘆,此為天生修道心。

  遂踏前作揖,望而笑道:“貧道聞小先生欲脫酒色財氣四事,此可謂向道之心,乃與我道家有緣。”

  左右侍衛,聞言大怒,覺此道人妖言惑眾,欲抽刀將其阻。

  可玄元太子聞言,卻是神情一動,攔下侍衛,問道:“修道何用,可能免酒色財氣之苦。”

  曹空道:“紅塵滾滾,無人可避,只是若修得道成,參悟靈臺真諦,即不受其苦,得清得明,乃為自在。”

  “如何修道。”

  曹空沉吟:“那就要看小先生可愿舍棄榮華富貴,棄去王位。”

  話語未落,其身旁護衛已然抽刀而斬,卻見道人已不在眼前,而駕祥云于穹天,引以為神仙中人。

  道人輕笑:“道本無根,要人自尋,若戀富貴,恐昧真靈,吾非他人,乃慈心救劫真君也。”

  玄元太子拜道:“愿舍江山,出家修道。”

  “修道之門自在心中,且看小先生抉擇,王宮天宮,何處有你位?”

  玄元太子心驚,琢磨一番言語,漸明己心。

  次日逢國王升朝,言欲棄王位而修道,令國王大怒,囚其冷宮受苦,待到回心轉意日,方可赦出。

  玄元太子囚于冷宮之中,可修道之心不減,且其又是個察微知運的,思道:

  “既遇真君,點我修道,其必定有所思意,如今我被囚,當焚香禱告,求其指引。”

  遂焚香祈祝,頌慈心救劫真君之名。

  曹空有感,于青煙之中,顯出真身,他早已知前因后果,此舉乃為測玄元太子之道心。

  聞言即道:“他既是國主,又是你父,不若棄了修行,聽從其命,尚有大好榮華富貴可享。”

  玄元太子道:“榮華富貴,不過過眼云煙,那夜聞道,便知此身乃為道而生,亦余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曹空大笑:

  “善,你之向道之心甚堅,我心甚慰,只是此處非修行之地,你可愿歷經劫難險阻,再赴一地,全你修行之功。”

  “固所愿也,還請真君明示。”

  曹空即道:“此地乃為東海之上一島,你之緣法在南贍部洲,可敢越游東海而去。”

  玄元太子道:“愿去也,還望真君傳我妙法,我愿拜之為師。”

  說罷,躬身拜禮。

  曹空連忙避之,道:“你我多有緣法,卻非師徒之緣,我予你一物,你自可憑此物,得悟妙法,且依其為修道之寶。”

  早在佑圣真君轉生之前,二人就敲定了事宜,乃是先予寶劍,后再予皂雕旗。

  曹空即取出斷魔雄劍,交予玄元太子之手,其手執寶劍而心得妙法,乃是金丹大道,天仙正法。

  斷魔雄劍更是隱隱有顫,乃歸其主。

  曹空見狀,頷首而笑,喜見故友轉世身踏入修行路,亦喜見世上真修再多一人。

  遂也不傳只言片語,徑自化風離去,蓋因明悟昔日師父所言天資稟賦之說。

  若將世上人的天資分三等,末等者,則教其從善,依照圣賢,則能小有成就,中等者心思最雜,

  需因材施教,而上等者,一聽經典便可頓悟,不需多教。

  而其中上上者,所謂自心作道,自心是道,自心見道,上上稟賦,一念直超,乃師法天地自然。

  玄元太子,赫然為上上者,故他無需多教玄元太子,玄元太子自會明悟得道。

  道人離后,玄元太子棄王位而去,泛小舟而游東海,至南贍部洲,此間幾多磨難不提。

  當然,暗中曹空亦是分出心神,寄托明庶風以伴,不過未有出手時。

  蓋因玄元太子實非常人,幼而勇猛,長而神靈,道心堅固,多化險為夷。

  曹空亦徹底安心,靜坐隱霧山中,多參萬水之妙。

  又三年,得觀玄元太子入太和山修行,又因其途中,多見妖魔作亂,慈悲心動,乃立大誓,道成之日,即剪伐天下妖魔。

  曹空則悄然赴太和山,招來此山山神,令此山神暗伴玄元太子修行,而后方離去,復修己道。

  修行不知年歲,又是三載匆匆逝。

  一日,曹空乃察,欽道國中,那原來新立寺廟,門前信徒漸多,而國中卻多了一些信徒,多身家無存,卻還日日禮佛。

  乃為觀音禪院,有僧人若干,主持癡胖,常與人言,今生拜佛以身家奉神明,來生得享無量福。

  因此僧有巧言,乃令國王多信,上行下效,故雖欽道國中多崇道,可仍有少許人信佛而拜,奉身家財物,以求來世富貴。

  此事乃被國中土地告知救劫真君,言及此僧不似正道,全無修行人做派。

  救劫真君得知亦皺眉,他知,佛教亦有可取處,但絕非那僧人所言,今生奉財,來世享福。

  于是心念一動,化為一男子前去,欲看此到底是真僧人還是假僧人,不欲讓百姓再受其蒙昧。

  不多時,便至此觀音禪院之中,但見其內多氣派,以金銀粉飾。

  至正殿中,更看到菩薩金身真就以純金打造,神像前更是擺滿了一眾奢侈之物。

  且那癡胖主持,立于金身旁,見曹空氣度不凡而笑:“這位施主,帶了何物來拜菩薩。”

  曹空道:“一顆誠心。”

  主持笑容微止,問道:“金銀銅錢、綾羅綢緞等物皆未備?”

  曹空反問道:“一顆誠心還不夠嗎?”

  主持面色冷淡:“貧僧觀你氣度,想來是個不缺錢財的,不料竟不愿侍奉菩薩半分,如此行徑談何誠心。”

  曹空搖頭道:“我自是秉一顆誠心,可主持自稱貧僧倒不合適,未見如此富貴之僧。”

  主持氣結:“你走罷,菩薩不喜你這等人?”

  曹空道:“你非菩薩,怎知菩薩不喜我,如若我說,菩薩當不喜你等人!

  菩薩大慈大悲,當有大愿,向有救苦救難之舉,而而今你卻斂財無數,可曾想過那些被你哄騙,從而身家無存的百姓。”

  主持怒道:“一派胡言,滾出去!”

  曹空既遇此等事,不欲這老和尚仗菩薩之名,行巧言令色之舉,哄騙百姓奉錢財。

  即道:“可知菩薩大弟子,惠岸行者。”

  主持冷笑:“如何不知,你這人又要作何等失心之舉。”

  曹空即道:“惠岸行者,既是菩薩大弟子,又為菩薩護法神,常伴左右,當知菩薩心意,你如今行斂財之舉,害我欽道國百姓,

  我心有忿,當請惠岸行者來與你一論。”

  那主持聞言而驚,遂面有嗤笑,覺此人當真是個瘋子,竟敢說請神,須知,他為僧多年,未曾得見神明之蹤。

  遂要招呼廟中弟子,將曹空轟走。

  只見有武僧氣勢洶洶向前,可下一瞬,卻腳步齊齊一僵,竟覺膝軟身無力。

  乃因曹空容貌變換,露出真容。

  眾僧無不驚,倒吸涼氣,不敢出一言,那主持手上佛珠更是砸落于地,顆顆佛珠散落,其聲分明。

  不多時,佛珠聲漸消,可卻有一道道癱倒之聲。

  皆因身處此國,怎能不知慈心救劫真君之貌。

  往日本以為,此神為虛,皆因人之吹捧,直至今時,得見真神臨前,可心中卻有哀無喜。

  只見曹空口發敕令音,乃運神通,其聲清朗:

  “吾乃慈心救劫真君,今于欽道國中,觀音禪院之內,乃請惠岸行者一見。”

飛翔鳥中文    西游:從拜師太乙救苦天尊開始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