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從拜師太乙救苦天尊開始第182章金蟬子,空與悟空_365
第182章金蟬子,空與悟空 五行混元凝形種寶之法乃是昔年九靈元圣所傳。
早先被曹空凝為兵刃以對敵,如今有了道樞之章,倒可以御使“種寶”之法,種于其中,再增神異。
遂吐混元精氣之劍,召出道樞之章,驅使法訣使其相融。
又三年過去,且不提山中修行客。
僅欽道國言,在一眾小國之間,名氣漸大。
一日,有一身穿袈裟,手持錫杖,寶相莊嚴的僧人游歷至此,其人凜凜威顏多雅秀,佛衣可體如裁就。
單望其容,便教人感,好似活羅漢下降,活菩薩臨凡。
這僧人看向欽道國,見城中人氣極盛,百姓安居樂業,又聯想一路以來的聽聞,道了一句佛號。
贊嘆道:“實乃樂土之象,善哉善哉。”
遂走入城中,旁側百姓皆側目連連,覺得稀奇。
欽道國中向來多道無僧,故有此狀,也屬正常。
金蟬子坐禪多年,心性修持著實了得,天資稟賦亦屬佛門絕巔,乃是上上根器,自不會為常人目光所動搖。
遂于城中閑逛,見人間煙火,凡間諸態,心中的寡悶散去不少。
佛門人人皆道他佛性根深蒂固,辯法于諸佛諸菩薩之下,幾無敵手。
可他思佛理越深,卻覺心有茫然,好似看不到前路,前日,思佛理而不解。
故走出靈山,欲游歷紅塵,嘗試能否解開心中困惑。
而今,這欽道城,便是他的第一站。
不知不覺間,金蟬子竟走至一廟宇前,忽聞喊聲:“外來的和尚,可愿與我對弈一二。”
應聲望去,竟是一中年人,模樣端正,目光清明。
不過金蟬子何等修為,佛眼一觀,便覺眼前之人,非是凡人,身上香火氣濃郁的驚人。
“施主相邀,便是有緣,既有緣,自當應從。”
金蟬子遂持錫杖入座,曹空饒有興趣的看著,欽道城中幾無僧人,總覺眼前僧人給人一特殊之感,故出言相邀。
兩人各執黑白,曹空先行,金蟬子隨之落子,噠噠噠的落子聲不斷響起。
“和咳,禪師從何處而來。”
“貧僧自西方而來。”
曹空沉吟片刻,又道:“此行可有所求。”
只見僧人搖頭:“全憑心動,心之所向,即我所往。”
曹空默然,問和沒問沒區別,于是專心把心思放棋盤上。
這和尚不凡,但只要不在欽道國中鬧出亂子,他也就沒有瞎管的閑心。
兩人在一問一答間,黑白雙子悄然布滿棋盤,旁側亦有幾個好事的來觀。
兩人落的飛快,約是小半個時辰,金蟬子忽落一子,竟直接斷了曹空的大龍,微微一笑,雙手合十不言。
曹空看灑然一笑:“禪師好棋藝,是在下輸了。”遂又看著棋盤復盤思索。
旁側人低聲道:“這和尚好厲害,連咱們的棋仙都不是對手。”
金禪子道:“輸贏不過一場空,施主當看淡些。”
曹空聞言一笑,這多少就有些說風涼話了,本來贏就贏了,他又無甚在意。
也不欲與其糾纏,連連擺手道:“嗯,對,禪師說的都對。”遂又繼續觀棋思索。
金蟬子知其為神祇,可如今卻一副沉迷棋盤的模樣,起了點化的心,“人生若是能知何為空,當少許多煩憂,
只要塵塵緣總棄,物物色皆空,素素純純寡愛欲,自然受益永無窮。”
曹空不勝其煩,驀然道:“何為空?”
金禪子一笑:“心、佛以及眾生三者都是空,現象的執性是空,無圣無凡,無施無受,無善無惡,一切皆空。”
曹空微微一笑,起身來至金蟬子面前,金蟬子面色依舊淡然,遂見曹空手握成拳,猛的一下敲至金蟬子锃亮的額頭。
隨后心中有異,他未有力,卻也感,剛剛打的仿佛不是一血肉之軀,好似一金剛石。
此番行為來的突然,以至于金蟬子都未反應過來。
遂感受著頭頂的感覺,沉吟道:“施主這是何為,如若不給貧僧一個解釋,貧僧可就要對施主好好說說我的道理了。”
說話間,其聲若夾雜雷音,唯曹空一人可感其意,其余凡人皆以為尋常。
曹空忽感眼前僧人,氣息非凡,乃是生平所遇修行者中,都能排前列的存在。
如今他只是一神道身,若其動手,免不了吃虧。
于是心思轉動,目含問誡,口發敕令音,其聲好似洪鐘大呂,好似當頭一棒道:
“你既然說一切皆空,那何來痛苦,空非是無,而是看那看不見的東西,聽那聽不見的聲音,知那不知的事物,才是真理。”
此話非是曹空所悟,乃是前世見聞,正宜用此。
金蟬子聞言,竟面露深思之狀,越思越覺此話之妙。
曹空見狀,準備先行開溜。
遂又見,金蟬子伸出手掌:“且慢。”
旁側百姓見狀,皆自覺攔在金蟬子前路。
他們和曹空此身認識許久,紛紛心道,可不能讓這和尚追上去,不然下棋的少不了一頓打。
可奇怪的是,金蟬子撥開眾人,卻是雙手合十,對曹空身影深深一躬。
眾人笑道:“你這和尚,莫不是被打昏了頭,竟還去拜。”
金禪子作止住眾人的手勢,道:“言語無法說清,只能用心去感受,多謝施主教我。”
曹空心中驚奇,這和尚悟性如此之高嗎。
又聞和尚道:“施主,我此番出行,皆因心感虛妄,學前人之法,尊前人之理,卻心有迷惘,敢請施主再教我。”
曹空回身而轉,笑道:“我欽道國多學道,如何教禪師,禪師最好找個能讓你明白的人。”
金蟬子看向曹空:“我觀施主就是那個人。”
“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金蟬子隱隱約約間靈光一閃,卻又難以抓住。
又聞:“禪師不明前路,可路明明就在腳下,只待你走出便是,你行至哪,哪里便是路,莫向外求,吾性自足,打破心中冥頑,即可悟空。”
金蟬子聽后,覺大有奧妙,既如今所學覺謬,為何不自悟自學,他遵佛祖足跡,學西方佛理,可佛祖未必是對啊。
遂大笑三聲,對曹空再拜:“貧僧金蟬子,多謝施主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