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249 二境玄秘,仙音妙用

  249二境玄秘,仙音妙用_百肝成帝:從雜役開始!_

  249二境玄秘,仙音妙用249二境玄秘,仙音妙用←→:、、、、、、、、、、

  白霧泛香,飄懸上浮,融歸天地。

  此乃“頭頂三花”起兆。

  李仙感受變化。武道境界“食精蛻凡”、“塑骨羅胚”…均是增加體蘊,趨向天地,增添可能與延長壽數。

  力量顯著增強。但并不夸張,這僅為附帶。

  溫彩裳頷首道:“不錯,許是涉足險地,叫你‘一鱗半尾’的天地精華,消化得更快許多。”

  四下清幽,時聞鳥鳴。

  久不聞追兵蹤跡,閑心倏起。自然而然探討武道。溫彩裳有意傳教,瞥向身旁大樹,說道:“你施展碧羅掌,打在這棵樹上,控制力度,可別打斷了。”

  樹高七丈,冠葉茂密。無甚特殊處。

  李仙炁湖近七十丈。炁量洶涌,抬掌打出。樹干狂震,樹葉簌簌灑落。毒蛇、毒蟲、雜蟲…一齊掉落。

  溫彩裳說道:“你掌法圓滿無缺、登峰造極,但還可再強一步。你再次出掌,同時起奏仙音試試。”

  李仙沉嚀:“起奏仙音?”,出掌剎那,手骨輕碰,裊裊仙音奏響。只聽“砰”一聲,樹干震抖。

  樹葉如雨點般直墜下地,插在泥土上。樹葉輕盈,落葉本該左飄右蕩隨風偏轉,如此直插墜地,著實稀奇。

  李仙明悟:“這是仙音奇效!”

  溫彩裳笑道:“你照我所說,如此這般,這般如此,邊奏響仙音,邊再出掌。”李仙照做,掌印樹干。

  樹葉繽紛,竟盤旋樹干,如水渦般盤旋。李仙問道:“夫人,這是何理?”

  溫彩裳笑道:“裊裊仙音是武道一大基石。熟練掌握仙音,實力更上層樓。”

  “你且細想,武人周身二百零六塊骨,兩兩相碰,均有異韻。指骨相碰,聲音清脆,一閃既過。腿骨相碰,甚是沉悶,余韻悠然。”

  “無數音韻,互相結合。或緩或急,或清或悶。組成無數奇音,武人究其一生,也難摸索窮盡。”

  “而妙用更是無窮,便若自然萬物,無盡變化。”

  李仙頓悟道:“天地有色,亦有音。”

  “溪水潺潺,流經山石間隙時的清響,落葉飄落的簌響…一切一切,無窮無盡。武人體似天地,自要臨摹那天地之聲。夫人…我說得對嗎?”

  溫彩裳一愕,笑道:“也算正確。你很聰明,武道需有自身見解。我先傳你兩道音韻。”

  “第一道,名曰‘守身音’,自脊柱尾閭關起奏…遇到強敵,遭受傷勢,你震響守身韻。可護全周身,亦可靜心守氣,保身清明。”

  “第二道,名曰‘攻殺音’,自玉枕關起奏,經諸骨闔奏…你抬掌出劍時,奏響攻殺韻。殺勢更強,好如兩軍交戰,一方擂鼓震天,氣勢澎湃。一方悶聲悶氣,氣勢低落。一但開戰,擂鼓震天者,足以少勝多!”

  武人基礎在于脊骨。

  脊骨乃立天之柱,亦是萬韻之始。脊骨二十四節,應對天地節氣。

  尾閭、夾脊、玉枕三關,分別通精氣初生、心火溫灼、腦髓玄竅。頂天立地,通天徹地。

  李仙鑄得脊如神山。仙音起奏之既,聲勢、氣概、規模…便已遠勝旁人!

  無門無路的武人,僥幸邁入第二境。初感仙音之妙,方知“脊骨”之重,但往往為時已晚。李仙幸得溫彩裳栽培,這條道走得夯實。

  一境武人造詣精深者,氣力、武學、應變…或不差二境武人。何以交戰時極易吃虧。便在于這種種玄機。

  李仙學奏“守身音”、“攻殺音”,受益良多,實力驟增。守身音奏起,體迸淡淡白芒。攻殺音奏起,劍勢洶涌猛烈。

  很快皆已習會。溫彩裳說道:“仙音雖妙,不可亂奏。應敵之時胡奏仙音,反而會傷及自身。”

  李仙受教。初摸這關要,興致勃勃。將“守身音”、“攻殺音”牢牢記住,起奏停奏練得自然順暢。

  半個時辰后,李仙初已掌握,見天晴明朗,收拾行囊,再又行路,李仙在前劈道,溫彩裳護全身旁。

  李仙說道:“夫人也善用裊裊仙音嗎?”溫彩裳說道:“非也,胸鼓雷音、裊裊仙音,我均不擅長,甚至算是舍棄。我厲害之處,在于‘濁衣披身’。”

  李仙問道:“這般厲害手段,如此舍棄,豈不好可惜?”溫彩裳搖頭笑道:“天底下厲害手段無窮無盡。武人有所擅長,便有所不擅長。何來稀奇?裊裊仙音厲害不錯,可稱武道基柱之一,然…并非精通裊裊仙音,才可算厲害。武道浩瀚,手段千奇百怪,你問得太早無益,還是快趕路罷!”

  非是她藏拙不告,而是武道脈絡太多。言語難以說盡,唯有且行且見,且試且嘗…才知其中滋味。

  行約數里。李仙盡開眼界,忽見前方光亮,來到一處懸崖邊緣。微風習習,吹打身軀。

  將憋悶濕粘盡數吹散。揚眉吐氣,神清氣爽。

  崖高數十丈。李仙劈伐樹藤,編織為繩,沿繩索爬下。快到崖底,雙足著地后,頓感身子下陷…

  李仙奇道:“這里原來是沼澤!灌木叢遮擋了視野,還好沒直接跳下。否則陷入泥沼,就危險了!”爬索上崖,將情況告知。

  沿崖摸索,另僻一條小道,下了山崖。

  又行十里有余。周遭植被漸變,野蠻生長的灌木盡皆消失,古樹雖高,但已不遮陽光。

  溫彩裳喜道:“這是‘歇腳林’。”李仙問道:“何為歇腳林?”溫彩裳說道:“古來有強者,喜將陵墓修建于山野。修筑陵墓的木工、匠工、隨行眾…需往返多次。然山野之中綠海茫茫,沿途之兇辣,你我均已見得。”

  “而一座盛大的陵墓,修筑起來需…數十年,乃至百余年不止。是以那些隨行眾、匠工…往返時,在密林之中,撥種‘羅布杉樹’的種子。”

  “羅布杉樹生命力強,可啃食樹根,樹干筆直,樹香驅蟲,演化成林后。便是較為安全的林地。”

  李仙說道:“夫人好見聞。”由衷敬佩。溫彩裳喜道:“到了歇腳林,可暫且寬心了。”

  豁然開朗。陽光打來,渾身暖和。濕粘之感盡褪。李仙尋到一湖泊,游魚嬉鬧,無甚危險。

  兩人入湖洗沐。洗去汗污,褪下衣物用火烘干,渾身輕松,總算歇息一陣。

  李仙感慨:“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果真沒錯。”草地干燥,蚊蟲、蛇鼠雖有,但并不泛濫。

  鋪好地鋪,望星光賞月亮,微風伴入眠睡得十分舒坦。

  翌日。

  李仙習練武學,將七星步、殘陽衰血劍、浩渺腿…諸多武學盡練一遍。

  炁湖滋長,又有進步。

  肚中饑餓。便來到湖邊,捻起石子纏上蠶絲。看準游魚,精準打射而出。石子嵌入魚身,再一拉蠶絲,便可帶出湖面。

  連打三條魚。收獲甚豐,李仙收好蠶絲,打道回府。忽見地上有血跡,李仙心想:“莫非在我之前,已有人來到此處?”

  謹慎起見,沿血跡追去。撥開一雜草密叢,果見一道身影。其身材矮小,樣貌普通,衣服濕粘臟臭。

  乃是“無極刀門”弟子。

  李仙抬掌欲殺,忽想道:

  “此人無關緊要,且不急著殺。他出現在此,證明無極刀門也已進入虎哭嶺。不如將他救醒,打探情況。到時再殺不遲。”

  探其鼻息,摸其骨骼。手指微微用力,卸了手腕、腳腕…骨節。將他扛回營地,溫彩裳正盤腿內練,甚感意外,便問詢情況。李仙如實告知。

  溫彩裳檢查傷勢,調配草藥,讓李仙烹煮熬制。她則翻袖出劍,要斷其四肢,以防后患。

  李仙說道:“夫人且慢!我已卸他關節,他醒來也掀不起浪。倘若卸他四肢,他心灰意冷,可問不出東西了。”

  溫彩裳頷首笑道:“有道理。”兩人原來是想到一處了。

  她將劍收歸袖中,消失不見。李仙十分好奇,何以憑空消失?

  熬好草藥,喂那人服下。約莫半日后,那人輕咳幾聲,朦朧間醒來。

  李仙威逼利誘,問詢情況。那人驚恐之余,感嘆命運凄慘。絕望無助,自然知無不言,盡數吐盡。

  原來…

  討劍聯盟聲勢浩大,冷血神捕鼎力相助、江湖義士憤慨幫忙。包圍渭虎江附近,來勢之洶,前所未有。

  卻又撲空了。

  李仙、溫彩裳窮途末路,藏進虎哭嶺。

  冷時興說道:“既然藏入虎哭嶺,便不必追了。他們九成難活命了。”主動告辭。

  蘇求武等眾擺設宴席,送離冷時興。均又想:“這便結束了?”

  蘇求武、李犬、齊北刀、沈平平、趙志遠等雖知虎哭嶺兇煞,但活不見人死不見尸,心中難安大石難落。

  各相商討,決意入嶺搜尋三日,三日后不論結果如何,皆撤離出嶺。李犬出身泰心宗,與虎羅宗素有交情,特意拜訪虎羅宗宗主張睿風,欲求虎哭嶺輿圖。

  張睿風婉轉回絕,奉勸別尚自入嶺。眾人追逐數月,受傷受挫…恨意深埋,實已化做執念。

  怎會聽勸告?皆想:“縱使請不來輿圖,只需小心謹慎,料想并無大礙。”

  便齊入虎哭嶺。只留錢景豪與些許弟子,侯守嶺外。豈知這一回,卻自投羅網。

  古樹遮天蔽日。

  眾人先后遭“虎禍襲殺”,數十人命喪虎口。又被濕雨淋淋,身染怪疾,渾身紅腫。

  第二日起,蘇求武便已開始整隊回府,不敢再追。來時分明做好標號,定好方向。回時卻偏偏迷路了!所做標記全然不見。

  眾人實力甚強,自有辨別東西南北之能耐。但辨得南北,走起來卻總有偏差。愈走愈亂,漸漸連身處何處都不知,朝南朝北走都難走出來。

  此后數日,沼澤、迷林、朊猴…悉數遭遇。損失近七成。

  趙志遠、蘇求武、李犬…等堂堂三境武人,卻因為一時疏忽,被巨鱷拖入沼澤。

  雖實力過硬,將巨鱷擊殺。

  皆自身難保,無力再追殺。←→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百肝成帝:從雜役開始!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