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45 碧水奇珠,青寧一霸

  145碧水奇珠,青寧一霸_百肝成帝:從雜役開始!_

  145碧水奇珠,青寧一霸145碧水奇珠,青寧一霸←→:、、、、、、、、、、

  那寶珠約莫一計食指指節大小,通體圓潤,似玉非玉,似脂非脂,入手滑膩清涼。感觸很特別。

  放至掌心中,碧光茵茵,煞是好看。

  此世浩瀚,天地間蘊有“珍寶奇物”,妙用無窮。能否獲得,全看緣法。李仙問過苗細春,此物乃因緣際會,自一彩色巨蚌中獲得。

  苗細春初得此寶,尚未試出用途,便泄露蹤跡,引得紛爭,無奈被迫交出。

  李仙心想:“我孤陋寡聞,見識太淺,空有寶物,卻不知其效。無論如何,且試著琢磨琢磨。”

  靈機一閃,調運內炁,灌入寶珠。

  珠光果真大盛,將房中照得透亮。但發光絕非真正用途,李仙來回踱步,再次思索。

  “是了,我有虎涎石,那東西也算半個珍寶奇物,此物效用是否與之相似?”

  李仙忽發奇想。

  虎涎石浸泡涼水,用作喝飲,可強壯氣血,安神助眠。但李仙氣血已豐,尤勝虎豹。那虎涎石已經無用,漸漸忘在腦后。

  天地魁寶。分為“凡庸俗物”“珍寶奇物”“罕世神物”三大品類。

  與丹物類似。

  虎涎石雖具備奇效,卻只算作“凡庸俗物”一類。李仙受限見識,還道虎涎石也是半個珍寶奇物。

  當即打來碗水。

  將碧珠放入碗中,細細觀察…卻不見水質變色,顯然與“虎涎石”不同。

  “也罷,再慢慢琢磨吧。”李仙大感失望,就要放棄。

  正是這時,忽見異樣。那水質雖無變化,但碧珠周邊,卻冒出一顆顆細微水泡。很難覺察,李仙目力敏銳,方才勉強窺見。

  李仙輕咦一聲,立即將水飲盡。細感身體變化,除卻倍感清涼,體內暑意消解幾分,再無其他感受。

  “難道…”李仙心思敏捷,已窺端倪,發散思維:“那苗細春說,此物乃從蚌中獲得。自是與水相關,我將其置于水中,那氣泡滋滋冒出,莫非是氧氣。”

  他立即行出房間。

  內院東南角落,有一廢棄水缸,其內長滿了青苔,污臭不堪。他運起碧羅掌,輕拍水缸缸壁。

  將內側的青苔盡數震下,卻不損及缸體分毫。最后用水清洗干凈,再注滿冷水。

  李仙將“碧珠”含在口中,壓在舌下。把頭探入水缸。

  水質包裹頭身,隔絕氧氣。

  李仙清涼遍體,水質的壓迫感漸漸消去。反而如乘風飛起,自由自在,說不盡的暢快。

  碧珠源源不斷提供能量。

  李仙不需換氣,可長時間留在水中。

  原來此物,竟是罕見的“碧水珠”,奇用罕見,叫人水下長存,如水中魚獸。

  “此物留著,日后說不定,能有奇效!”李仙吐出碧水珠,小心翼翼藏好。

  當晚。

  他回到一合莊。

  偶得奇寶,滿心興奮。見宅旁便是水湖,躍躍欲試。便將碧水珠含在口中,壓在舌下,跳入水湖中。

  湖水幽綠。

  李仙睜開雙眼,在水中暢游。口含碧水珠后,游術竟有增強。手掌輕輕一撥,便是數丈之遠。

  待了半個時辰,不需換氣。

  才心滿意足,悄悄潛回宅院。

  翌日。

  天方清明。

  三館兩派遵守諾言,各送來五十兩銀子。經此一事,武尉郎站穩腳跟。

  縱有不服,也不敢聲張。

  五十兩銀子實不算多。根據李仙所知,武館學徒,一年便需上繳百兩銀子,以做學雜費用。

  那幫派搜刮民脂民膏,手頭商鋪、堂口、涉及的行當自不少。各個富得流油。

  坊間百姓,都已聽聞昨日事跡。贊美之言不絕于耳,李仙不自覺中,已頗有聲望。

  余下的小館小派,唯怕得罪李仙,紛紛跟從,獻出銀子,意味臣服。

  日后唯武尉大人馬首是瞻。

  前前后后加起,足有五百兩銀子。李仙第一件事,便是“招兵買馬”。

  擴充差役隊伍,補全武尉堂職位,招收主簿、賬房先生…種種。

  如此這般,武尉堂才正式成形,像模像樣。

  李仙定下嚴規。手下差役,無敢不從。李仙又以身作則,風吹日曬,習武勤奮。無形中影響差役。

  每日大早,天還未亮。武尉堂的外院,便已傳出“呼”、“喝”、“哈”等習武雜音。

  氣勢如虹。上梁正而下梁正。

  武尉堂蒸蒸日上,如日中天。

  如此這般,卻也造就了怪像。縣衙衙門的差役,數次打探消息,欲轉入武尉堂。

  衙門當差者,平日欺負市井小民綽綽有余。但若遇幫派弟子、武館學徒,決計要繞道而走,不敢造次。

  武尉堂卻恰恰相反,專找幫派麻煩,且有尊武尉郎坐鎮,何其威風,誰人不羨慕。

  李仙身兼數職,游走莊、縣之間。

  又見丁虎能力尚可,對莊內事務了然于心,尤在自己之上。

  便甚是寬心,每日夜里過問一會,不多干預。將多些精力傾注縣中事業中。

  跳出夫人掌心,闖下一片自家天地。當然,這份小天地,亦是夫人默許。如若不然,夫人合掌一拍,便全煙消云散了。

  這日傍晚,李仙回到莊內,夫人派人召見。

  夫人美艷依舊,令李仙揉腳服侍,又是一夜。

  夜半時分,才眉頭微揚,隨口說了一句:“絲料已有,我允你購置次等絲料資格,你若想要,便自去桑圓。”

  李仙聞言大喜,第二天大早,騎馬抵達桑圓。

  不經商,對錢財無概念。一經商,才知夫人財力何等豐厚。

  蠶分好壞,絲分優劣。

  桑圓的蠶蟲,乃夫人秘法培養,屬于罕見異種。其絲堅韌,質地剔透,不懼水火。上可制衣甲、武器,下可做蠶服、美裳。

  即便次等蠶絲,叫價絕不便宜。一個蠶繭一兩,夫人念李仙是自己人,拿不出許多銀子,便以七折出售。

  也要七百文錢。

  李仙已有些錢財,一狠心,一咬牙。幾百兩砸去,弄得充足絲料,再雇傭手藝精湛的女紅,編織成衣。

  不出數日,四余件蠶衣制成。方一出世,便大受歡迎,惹得城中富賈圍觀,紛紛出價購買。

  需知上好的面料,通常流向府城,直接被達官顯貴預定。

  從不流向市面。

  便是有錢,也不好買到。這世道,錢財重要,人脈亦重要。

  夫人眼中的次料,到了青寧縣內,卻是上上等寶料。蠶衣現世,青寧震動。

  城中地主、世家、幫派,無不眼熱,好似身穿蠶衣,便可高人一等。紛紛高價購之。

  最后四件蠶衣,僅一日銷空,減去絲料成本,賺得三百兩銀子。

  可惜之處…蠶絲并非日日能有。

  李仙身為“武尉”,壓服幫派、武館,如今又漸做起產業。放眼青寧縣內,大小也算人物。

  縣中得勢,好處接踵而至。

  青寧縣內,不少小商小販,聽聞李仙作風利落,為人光明。紛紛前來拜見,欲將名下產業,記在李仙名下。

  此后每月利潤,分一半給李仙,只求保得身家安全。

  李仙心想:“大丈夫有所拿,有所不拿。我如今收入還算可觀,便不拿他等活命錢了。”

  與那些等商戶闡明清楚。

  如此這般。

  李仙一面經營營生,一面修習武學。

  時間已過十數日。

  這日他過目賬本。

  武尉堂的運作資金,全由他一人承當。算上大小工酬錢,一月需四十余兩。

  衣鋪經營提上正軌。有了資金,引入昂貴面料、絲綢。手底下女紅不少,負責裁剪、編織、紋繡…諸多活事。

  這些也需資金維持。

  如此一來,李仙也算獨當一面,手底下,不少人指望他過活。

  李仙也樂意幫襯。

  除開維持“武尉堂”、“衣鋪”運作的錢財。李仙手頭可用的銀子,已積累至五百兩。

  照這個勢頭,算上各幫各派上繳的管理費,每月能入賬七百兩銀子。

  李仙合上賬本,心中感慨:“曾經的我,哪里敢想會有今日風光。我曾為五百文賣身為奴,如今月入七百兩銀子。”

  “不過…打鐵終需自身硬。我學得越多,面臨的危險便越大!唯有不斷精進,不斷修習,將危險甩在身后,如此方才長久!”

  武尉堂。

  內院深處。

  李仙屏去雜思,開始習武。內院清幽僻靜,只聽刀劍揮舞之聲。

  李仙身姿飄逸,單手持刀施展“大羅刀法”。刀法圓滿,刀勢無缺。

  凡基礎武學,小成看努力,大成看悟性,圓滿看天資,登峰造極看命數。

  那刀風徐徐,帶起陣陣異響。如同樂曲一般,甚是好聽。李仙興致一起,覺得單單舞刀,未免無趣。一計轉身,順勢抽出精鋼劍。

  同時施展兩套武學。

  [大羅刀法]

  [熟練度:4150/10000圓滿]

  [殘陽衰血劍]

  [熟練度:5123/12000大成]

  刀劍雙精,刀法大開大合,劍法灼熱逼人。

  待到興致盡抒,收劍入鞘,合刀歸鞘。

  李仙長呼濁氣,壓下沸騰陽氣。

  “殘陽衰血劍,上乘劍法,諸多玄妙。非我所能窺探。夫人傳我這劍法,叫我時常忍受陽灼。我如今劍技越發精湛,體內陽火蓄而難泄。”

  “又要尋她雙劍合璧,才好繼續修習。否則灼燒血氣,反而損我肉身。”

  “我最近忙于賺錢,武學上有所懈怠。今日天氣甚好,時間空閑,可以試著,修習這門武學了!”

  他擦去汗水,坐在院中石凳。從懷中取出一書冊。

  封面質地堅韌,以某種獸皮制成,色澤土黃色,名為“鐵銅身”。

  青寧縣武學交易之地,名為“百武樓”。

  內藏諸多武學。

  李仙有了錢財后,便去樓中挑選武學。卻讓他略感失望,基礎武學千奇百怪,百花齊放,種類繁多。

  是一合莊所不如。

  然“下乘武學”,卻鳳毛麟角,一書難求。

  且…百武閣有一規矩。

  基礎武學通常只售一百兩銀子。然購買者卻用三百兩銀子購買。

  多余二百兩銀子,將此武學[鎖住]。

  后來者唯有出三百兩之上的數目,才能將武學買下。

  提高門檻,減少相似武學者。

  畢竟武學關乎身家性命。

  導致閣中武學,價格虛高,很不劃算。唯有幾門最常見的基礎武學,無人鎖住,才勉強平價。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百肝成帝:從雜役開始!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