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19 初出莊子,仗義行俠

  119初出莊子,仗義行俠_百肝成帝:從雜役開始!_

  119初出莊子,仗義行俠119初出莊子,仗義行俠←→:、、、、、、、、、、

  大武皇朝疆域遼闊。

  東南西北四大天域,域下便是“道”,道下便是府,府下便是縣或州。

  出莊不多時,殘陽隱退,漆黑一片。

  那神俊馬匹速度并不快,但每一步都極穩,李仙坐在車廂外,雖手持韁繩,然具體去向哪處,卻不由他決定。

  溫夫人則在車廂內盤坐休息。

  李仙閑暇無事,在心頭琢磨“碧羅掌”。這門掌法他已理解極深,在心中推擬招式變化。

  將缺漏之處漸漸補齊…

  “每過一個時辰,你搖響此鈴,以驅避妖魔。”溫夫人正欲沉氣修整,忽嗅到一縷妖魔氣息,素手一揮,將一枚漆黑銅鈴送出車廂。

  李仙問道:“夫人,這是驅魔鈴?”

  “嗯…”一道聲音從車廂內傳出。夫人已閉目。

  李仙接過鈴鐺,與上次龐龍手持的驅魔鈴全然不同,這才是真正的驅獸鈴。

  此行外出,為取藥材。夫人不愿節外生枝,故而沿路驅趕妖魔,免遭打擾。

  李仙搖動鈴鐺。竟毫無聲響,運起內炁,再是一晃。才有微弱聲音傳出,但如此聲音,又怎能喝退妖魔。

  李仙提起內炁,大量灌入驅魔鈴,猛力一晃。

  “當啷”一聲傳出,透著玄奇力量。

  那漆黑深處中,立即傳出窸窸窣窣聲響。

  暗中蟄伏的妖魔,聽此鈴聲,被嚇得逃散。

  “好家伙,妖魔真不少啊。”李仙吃了一驚,知道天地間有妖魔,藏匿各處,但不料這般多。

  他在黑河村時,經常上山尋獵,有時入山甚遠,時候晚了,便在野外夜宿。

  可沒遇到過妖魔環伺。

  怎的和夫人出莊,便這般麻煩。

  實則脫胎換骨的武人,本便容易招聚妖魔。

  而青寧縣最近頗為動亂。動亂之地,天然便成妖魔棲身之所,這才叫許多妖魔虎視眈眈。

  只要出了青寧縣,就會好許多。

  李仙每過一個時辰,便搖響鈴鐺。每次鈴聲傳出,都必然驚散一片妖魔。

  但搖鈴不是輕松活。

  當搖響第三下時,天色已經逐漸變白,妖魔也少了。

  “前方便有河水,且停下休整。”

  車廂中,夫人又道。

  李仙定晴望去,數里外果真有條河流。當即將馬車停到河岸旁,一片綠悠悠草地上。

  “夫人,咱們去哪里?”李仙問道。

  “赤木州,福來莊。”夫人隨口答道。但“福來莊”、“赤木州”二地,李仙全沒聽聞過。

  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義的出門。

  此前雖去了黃玉縣。但是為救阿弟,前后待不到兩日。

  修整間隙,李仙不愿荒廢光陰,自個找一地方,見縫插針修習武學。

  [熟練度1]

  [熟練度1]

  殘陽衰血劍越發精進,出劍時剛猛無匹,劍鋒夾雜濃濃灼氣。

  [殘陽衰血劍]

  [熟練度:1367/3000精通]

  溫夫人遠處觀望,微微頷首。這李仙倒算“勤能補拙”,天資自算不上第一等。但其勤奮堅毅特性,注定造詣不會太差。

  她盤腿而坐,閉目凝息,似也在修行某種奇功。好半響時,才緩緩睜眼,喃喃道:“這般修行,效果甚差,甚至有隱隱倒退之勢。那蠶羽錯玉功…真沒其他法子?”

  溫夫人喊道:“回來,繼續向東南行。”

  李仙聞言,收止了劍勢,朝馬車趕回。但他方才修習殘陽衰血劍法,正陽氣濃郁,體血奔騰。靠近過來,便如一團熱浪。

  溫夫人見李仙陽氣濃郁,少年氣旺,不住多看兩眼。另道:“也罷,等你片刻,你去那河中,穩住氣息。”

  河水清涼。泡了半柱香后,李仙灼熱之感壓下。充當御馬車夫,繼續驅車東南而行…

  下午時分,便已經出了青寧縣。乃至是出了窮天府。

  行駛在一條山中棧道時,馬獸“白云”蹄踏輕盈,竟似行于云霧間,那棧道還沒馬車寬,卻能安穩行駛在其上。

  李仙知道不會摔下懸崖后,心情放松。

  有騰云駕霧之錯覺,四處打量,朝遠處瞧去。

  只見群山交錯,景象萬千。山貌各異,有山石怪聳者,有直入云天者,也有綠植茂密者…

  更遠之處,有一條銀白瀑布,傾泄而下,奔涌之水,滔滔不絕。簡直見所未見。

  百丈?千丈?

  怕都遠遠不止!

  “好生浩瀚的天地,大丈夫生于此,若不能盡情體會一番,著實白來這一趟了!”

  美景壯人心。李仙將天地萬狀盡收眼底,心中也有了“欲問天高”的壯大志向。

  李仙若是獨行,此刻真想找個山頭,迎風高呼,一展意氣胸懷,盡吐豪氣萬丈。

  “夫人,這是何地?”李仙問道。

  過了好半響,夫人簡而道之:“此乃云山州,貧瘠蠻夷之地,多山多林之地勢。”見慣了秀麗景色的夫人,卻不覺得什么。

  如此行了兩日。

  李仙習武時間雖少,但“殘陽衰血劍”卻穩步上漲,而今熟練度已達[1584]點。

  距離小成,只剩一半路程。

  待第三日時,溫夫人欲入一大城,購些珍奇草料,好生犒勞馬獸“白云”。

  此處她亦不常來,不知城區何處,是以讓李仙前去打聽。

  馬車停靠山野,李仙則輕裝便行,沿著道路而走,相信不需多久,就能見到行人。

  “此處腳印密集,似剛有不少人行過。我看看能否追上,問詢個清楚。”

  很快,見到許多雜亂腳印。李仙提炁至胸口,沿腳印追去,越追越覺不妙,全因地上腳印深淺不一,透著股雜亂惶恐…

  果不其然,追去七八里路,有了人跡。

  只聽一陣聒噪。

  “王八了個羔子,聽聞我們黃龍軍到來,你等不擺宴三日,送兒送女,主動參軍也罷。還他娘的敢逃跑。”

  “你跑他跑,都跑光了,還怎么成就大事業?最重要的是,你們都跑了,我們黃龍軍吃啥?”

  “哥幾,顯功夫嘍!”

  “叫這些賤民,嘗嘗我們厲害!”

  見前方不遠處,七八個布衣百姓,拖家帶口,攜兒帶女,被四位官兵圍著。

  那官兵胯下騎馬,身穿甲胄,手持長矛。吃得精悍強壯,戾氣十足。

  顯然是“黃龍軍”中精兵一類,頗得重用。

  李仙再定晴看去…

  見地上有血,已經有人受傷。是一個八九歲孩童,身體被長矛刺中,挑到了半空。

  “嘿,接著。”

  那兵家將長矛一抖,把孩童拋至半空。另一人哈哈大笑:“看我神威!”長矛一出,將那孩童刺去。

  “我的兒啊…”一中年漢子大哭跪地。其家人蜷縮一起,滿目絕望。

  那孩童氣息微弱,已無力氣叫喊,就要死了。

  李仙心頭一稟,他自幼在青寧生長,知道大武風雨飄搖,各路起義軍聲勢浩大。

  青寧縣雖地處偏僻,從前運氣好,躲過幾次起義造反之亂。

  直到今日才見得。

  大武皇朝朝廷腐敗,自然不好。但各路起義軍嗜血好殺,亦非好貨色。

  見他等虐殺場景,李仙眉頭一皺,“這些人著實可惡,正好試一試我劍威!”

  正也躍躍欲試,當即拔劍出鞘,直接殺去,將一名兵家的頭冠挑飛。

  “誰!”那四人齊齊一驚。

  李仙回道:“你大爺。”一劍斜朝上刺。劍勁醇厚,竟破甲而入,從那腹部刺入,破其肝脾。

  一劍殺之…

  “殺!”另外三人又驚又怕,縱馬奔來,手中長矛齊齊刺來。

  李仙抬掌一拍。武學顯異,內炁化做綠浪虛影,翻涌而出。將那馬匹吹得東翻西倒,陣型大亂。

  李仙縱身一躍,居高臨下,使出“三陽開泰”一式,連出三劍。分別將三人盡數殺去。

  那百姓得救,一面抱著慘死的孩童大哭,一面磕頭感謝李仙大恩。

  李仙稍稍安撫,隨后便直入正題,問道:“我偶過此處,欲尋大城安歇。這附近可有像樣大城?”

  一老漢說道:“恩公,別…千萬別…咱們剛從城中逃出。”

  “什么情況?”李仙眉頭一皺。

  老漢說道:“三日前,我等便聽聞,那黃龍軍將要入‘祥樂城’,我等就一準備逃難。”

  “那天殺的縣令,說什么都是謠傳,叫我等不要聽信。還將散布謠傳者當街殺了。”

  “我等糊涂,全相信了。不料昨日夜里,那縣令自己先跑了。我一家幾口回過味來,也慌忙逃走。”

  “可惜已經晚了,黃龍軍今早清晨,入了城,大肆燒殺搶掠。一些騎馬的親兵,還以抓人為樂。”

  李仙問道:“黃龍軍?”

  老漢一介農漢,所知也有限。

  但從他口中,李仙確實得知,方圓百余里,就屬這祥樂城規模最大。而今已被占領…

  “行了,你們快逃吧。”李仙取出些水糧,分發給眾人。

  力有所及,難以幫盡。

  “謝恩公,謝恩公。”

  眾人叩了三個響頭,接過水糧,朝遠處奔逃而去。

  至于四具尸首…李仙摸尋一番,錢財之物拿下。像“甲胄”、“長矛”等物,他也想收取,可換不俗錢財。

  但正隨夫人出行,著實不方便,只好忍痛放棄。

  在周邊游走,陸續救了數次逃難百姓,將情況弄清楚后,李仙返回馬車,一五一十告知夫人。

  夫人眉頭一皺:“黃龍軍?”

  “這些等叛軍,無以成事,不成氣候。但燒殺搶掠之事,倒是做得不少。”

  “可惜了。”

  夫人自不是善心大發,替百姓嘆氣,道世道所不公。

  武人起鼎煮精食,需要大量人力相助。故而這種濫殺行徑,在她眼中,自是“可惜”至極。

  與起義軍相比,夫人算是名副其實的活菩薩。

  “夫人,那還去祥樂城嗎?方圓百里,怕只有祥樂城供應得起珍貴馬料。”李仙問道。

  “黃龍軍雖不成氣候,但終究人多,且繞行便是。”溫夫人平淡說道。←→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百肝成帝:從雜役開始!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