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上架啦…
剛好可以聊聊心里話。
先說說這本書的思路。
其實寫了這么多娛樂文,我發現我還真沒正兒八經寫過“演員”這個職業,于是就開始動筆了。
說實話,我其實挺反感現在電影利用一些短視頻平臺,搞出來片花這種宣傳方式的。總覺得它熄滅了我對還未上映作品的期待。
比如那動不動就是“導演感動”、“工作人員感動”、“全體鼓掌”之類的橋段。
而且我在開書的時候關注了幾個新聞,其中就有一個荔枝里的雷佳音,網友對他的評價就是“怎么老是能看到雷佳音”,“他的作品我都審美疲勞了”這種論調。
但實際上我去查了下,發現他基本上也就一年一到兩部的作品。
并不算特別頻繁。
我就很納悶為什么網友,甚至包括我自己在內,總覺得到處都是他。
為什么會給我這樣的既視感。
最后個人得出來的結論就是,他每一部戲,無論古裝還是現代,路數都差不多。
因為差不多,所以觀眾有點疲憊了。
同樣的還有張頌文。
他們都給我這種感覺。
然后我發揮了下聯想,忽然就想寫一個很純粹的演員的故事。
沒那么多綜藝、沒什么花邊新聞,只有在戲里能看到他,私生活神秘的一塌糊涂,偶爾的鳳毛麟角能被別人津津樂道許久,并且觀眾對他的作品有著高度認可…
我想寫這么一個故事。
或者就像是我在導演里的觀點一樣,我始終堅定的認為,純粹的演員,一定是戲里大放光華,而戲外隱入塵煙的。
他可以活在別人的討論、議論、話題中。但絕對不會一直活在大眾的視野下。
于是,大家可以發現,這本目前的節奏,和傳統娛樂文不太一樣。
因為前期我定下來的基調,就是“小人物成長史”。
并且拍戲到上映,中間的過程,演員類型的文需要一定的周期。這點還挺難處理的。
太快吧…人物單調。
太慢吧…平平淡淡。
并且我的風格又是喜歡把線埋在平平淡淡里的那種。
所以連編輯都和我說太溫吞了。
我也知道。而包括追讀在內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
但…咋說呢。
我還是想寫一個演員在戲里和戲外的故事。
甚至于不瞞各位說,我一開始都沒想寫還珠,因為我想破頭,都想不出來,還珠有什么能證明主角在演戲方面很有天賦的橋段。
這是我忍著狗血看了兩遍還珠第一部后得出的結論。
媽耶,當年我到底看上這部戲哪里了…為啥會坐在電視前追著看?
簡直不忍直視。
不過好在,96年終于要過完了。漫長的鋪墊到此也差不多結束了。
而97年開始…
我其實特別想引用馮導在非誠勿擾里的一句話,就是:
“1997年過去了,我很想念它。”
97年開始,其實也是影視劇圈發生變化的一年。
王碩遠走美國,老一代京圈神格褪去,資源高度集中的環境開始逐漸崩塌,華誼兄弟開始上臺。
這個圈子開始朝著在現在來看,非常魔幻的野蠻生長周期一路開始狂奔。
我覺得這個時代很有趣。
潛規則,煤老板,灰色地帶…
我都想寫。
想給各位看點新鮮的。
也希望不會讓大家失望。
最后,還是那句老話。
各位是我的衣食父母,端起粥碗放下筷子我始終念著您諸位的恩情。
我會兢兢業業的,帶給各位一個好故事。
咱們拭目以待。
新書上架,請各位多多支持。
順便求一波月初的月票,感激不盡!
老狗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