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40章 :日不落

第240章:日不落_開局掌控魏忠賢,先抄他一個億!__筆尖中文  潮濕的海風夾雜著淡淡的血腥與咸澀,拂過寧波港死寂的碼頭。

  錢龍錫那凄厲絕望的哀嚎似乎還凝固在空氣里,久久不散。

  方才,這位曾經在朝堂上呼風喚雨的重臣就像一條真正的死狗,被兩名如狼似虎的京營士卒拖拽著,只留下一道屈辱的拖痕。

  他的族人子弟,無論男女老少,盡皆被緹騎用冰冷的鎖鏈拖走,哭喊咒罵聲和求饒聲交織成一片,最終都被這港灣的死寂徹底吞沒。

  碼頭上,隨駕而來的文武百官,噤若寒蟬。

  連呼吸,都帶著一種小心翼翼的壓抑。

  他們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發生,看著那曾經的錢龍錫如何在一瞬間從云端跌入塵泥,連最后一絲體面都未能保留。

  皇帝負手立于碼頭盡頭,目光緩緩掃過身后諸臣,尤其是在那些曾與錢龍錫,與江南士紳集團交往甚密的官員臉上,不著痕跡地一一掠過。

  “殺雞儆猴?”一個念頭在朱由檢的腦海中閃過,隨即被他自己否決了。

  他心中默默回顧著自登基以來的種種鐵血手段。

  從斬斷晉商伸向遼東的走私黑手,到夷平那些桀驁不馴的藩王府邸;從將傳承千年的衍圣公一脈徹底踩在腳下,到如今將富甲天下的江南士紳鹽商連根拔起…這一路行來,血流成河,人頭滾滾。

  他意識到,自己早已度過了那個需要殺雞儆猴的階段。

  不,應該說,在他面前,在這片他親手肅清的土地上,所有人,都是雞!

  這并非狂妄,而是基于絕對實力與赫赫兇威冷酷的現實。

  當他用無數的人頭與破碎的門閥將自己的意志貫徹到江南每一個角落時,他的皇權,便已完成了前所未有的鞏固!

  在這極致的壓抑氛圍中,朱由檢再次望向那煙波浩渺無邊無際的東海。

  海浪不知疲倦地拍打著碼頭的石基,發出“嘩啦、嘩啦”的雄渾之聲。

  他身后的品級低的官員將士們,已被錦衣衛緹騎客氣而堅定地請退至百步之外,只留下畢自嚴、秦良玉、田爾耕與周全這幾位絕對的核心心腹。

  “寧波,是個好地方。”朱由檢的開場白平淡如水,仿佛在說一件家常事,“港闊水深,商貿繁盛。”

  他頓了頓,目光從幾位心腹臉上掃過,然后落在那片無垠的蔚藍之上。

  “朕意已決,將在此地為我大明立下第一座‘皇家海軍學堂’。此事朕之前便與諸卿通過氣,今日算是正式提上議程。都說說吧,如何建,如何管,如何用。”

  這幾位重臣心中皆是一凜。

  他們當然知道皇帝的這個宏偉計劃,甚至在過去幾個月里,他們每個人都從各自的領域,為此做過一些前期的準備。

  今日皇帝在這血腥氣未散的碼頭上,正式將此事拋出,其破后必立的決心昭然若揭。

  “陛下圣明!”

  田爾耕與周全幾乎是同時躬身,但這一次,他們的言語中少了空洞的頌圣,多了幾分切實的思考。

  廠衛二人對視一眼,由老謀深算的東廠提督周全率先開口:

  “啟奏陛下。臣以為,學堂之根,在于忠誠。這第一批學員,絕不可從江南本地簡拔,哪怕他們是良善之家。此地人心未附,反骨暗藏,一旦讓他們入了學堂,學了本事,將來恐成心腹大患。”

  他的聲音陰冷起來,直指要害,“臣建議第一批學員當從北地良家子、以及…戰死遼東的忠烈遺孤中選拔!這些人身家清白,對陛下、對朝廷,有著最淳樸的忠心!”

  錦衣衛指揮使田爾耕立刻補充道:

  “周提督所言極是。臣以為,學堂之骨,在于規矩!海軍學堂,非國子監,不可有絲毫文人酸腐之氣。當以軍法治之,行連坐之法!

  學員入學便要讓他們明白,何為君臣,何為鐵律!但凡有結黨營私、陽奉陰違、不尊師長者,嚴懲不赦!要讓‘忠于陛下’這四個字化為烙印,深刻在他們每一個人的骨子里!”

  二人一唱一和,從根與骨的角度,為未來的海軍學堂定下了一個“思想純潔、紀律嚴明”的基調。

  這正是他們身為帝王爪牙最擅長的領域——確保這支未來的海上力量,自其呱呱墜地之始,其血脈、其筋骨,都必須深深烙上“忠于君王”的印記,絕不容許有絲毫的旁騖與異心。

  朱由檢聽罷,不置可否地微微頷首。

  歷經那么多事,他的刀和影子已經準確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皇帝隨即將目光投向了一旁始終沉默的秦良玉。

  “秦老將軍,于治軍最有心得。你來說說。”

  秦良玉戎裝在身,抱拳行禮,聲音鏗鏘有力:“末將以為,學堂之體,在于實戰。兵者,非從書本中來,而是從沙場血火中來。末將不懂海戰,但道理相通。學堂雖好,終究是紙上談兵。

  末將建議,學員入學一年后,無論學得如何,必須分批次,上真正的戰船,隨現有水師出海操演!讓他們親身感受風浪的顛簸,火炮的轟鳴,甚至是…與海盜的廝殺!只有見過血的兵,才是真正的精兵!”

  秦良玉的建議充滿了軍人質樸的實用,朱由檢眼中閃過一絲贊許,秦良玉雖不懂海軍,卻道出了軍事教育的本質。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匯聚到了戶部尚書畢自嚴的身上。

  建學堂,人、規矩、練兵之法固然重要,但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字——錢。以及,如何將錢最高效地花出去,如何將這個龐大的計劃從一個構想變成一個能夠完美運轉的實體。

  這,正是畢自嚴的領域。

  這位帝國的大管家向前一步,他曾撫天津,通曉北地軍務,對海防利弊有著切身的體察。

  因此,他并未像其他人那樣僅從一事一地著眼,而是憑借其橫跨中樞與地方、兼通財政與軍事的獨特履歷,將視角瞬間拉升到了整個帝國的戰略高度。

  “陛下,周提督、田指揮、秦總兵之言,皆是金玉良言,為學堂立下了忠心之根、鐵律之骨與實戰之體。然…”

  他深吸一口氣,聲音沉穩而堅定,仿佛每一個字都經過了深思熟慮。

  “臣,畢自嚴,斗膽以為,學堂之魂,不在寧波。”

  此言一出,連朱由檢的眉頭都微微一挑。

  他知道畢自嚴絕非無的放矢之人,他這么說,必然有石破天驚的后文。

  “臣以為,此曠古爍今之偉業,當立一主兩輔,南北制衡之大格局!”

  “一主兩輔,南北制衡?”朱由檢默念了一遍,他饒有興致地說道:“畢愛卿,仔細講來。”

  “遵旨!”畢自嚴的精神為之一振。

  “臣請,以天津為‘大明皇家海軍學堂’之總堂!”

  “天津?!”田爾耕等人皆是一驚。

  “然也!”畢自嚴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其由有四!”

  “一,‘君權之固’!海軍者,國之利刃。利刃之柄,必在君王之手!此乃萬古不易之理!唐末藩鎮之禍,殷鑒不遠!總堂設于江南,遠離君王視線,天長日久,極易為鄭芝龍這般的海疆大帥所滲透、所私有!

  屆時,學堂所出之才是忠于陛下,還是忠于鄭帥?臣,不敢深思!唯有將總堂立于京畿之地,天子腳下,方能確保其魂永遠向北,永遠忠于陛下!”

  此番“誅心之論”一出,田爾耕與周全的眼神瞬間銳利起來,他們立刻明白了畢自嚴的深意。

  “其二,為‘工業之輔’!”畢自嚴的格局再度拉升,“陛下于京畿欲建之鋼鐵、火藥、格物諸廠,非為一時之利,乃為萬世之基!海軍之艦,非木石之堆砌,乃是百工之結晶!總堂設于天津,與京畿‘皇家工業園’遙相呼應,便可形成‘產、學、研、軍’一體之勢!

  工廠出新炮,即可送至學堂測試;學堂有新思,亦可交由工廠驗證。如此,方能讓我大明海軍,自誕生之日起,便立于世界之巔!”

  “產、學、研、軍一體…”朱由檢的眼神徹底亮了。

  他沒想到,自己零零碎碎灌輸給畢自嚴的那些“工業化”思想,竟被他如此完美地理解、吸收,并融入到了海軍建設的宏圖之中!

  “其三,為‘南北之衡’!”畢自嚴的語氣中,帶上了一絲屬于頂級政治家的冰冷與鋒利,

  “鄭芝龍雖已歸順,然其勢已成,名為大明水師,實則‘鄭家軍’。此乃不爭之事實。欲平此患,非是削藩,而是制衡!以北制南,以新換舊!

  于北方,于天子腳下,培養出一批絕對忠于陛下,掌握著全新海戰之術的‘皇家海軍’!待此軍一成,則鄭芝龍是龍也得盤著,是虎也得臥著!南北水師,互為牽制,此方為萬全之策!”

  “最后,是為‘推行之順’!”畢自嚴回歸到了最現實的層面,

  “江南雖經清洗,然士紳宗族盤根錯節數百年,樹倒根在,暗流洶涌。于此地建曠古未有之學堂,恐遭無數陽奉陰違、暗中掣肘之事。

  然,天津則不然!京畿之地,天子腳下,皇權如日中天!一張白紙,方能畫出最美之圖畫!于此地推行新政,阻力最小,成效必將最速!”

  四大理由,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將一個遷址的建議升華為一套邏輯嚴密,格局宏大的頂層設計!

  田爾耕與秦良玉尚在心中反復咀嚼此番宏論,未及回神,畢自嚴已然趁勢而上,將那“兩輔”之策和盤托出,恰似畫龍點睛,令全盤構想豁然盤活。

  “此為‘一主’。至于‘兩輔’,”他轉向東方,“其一,便是登州!”

  “登州有大明數年經營之基,有西式炮臺,有善用紅夷大炮之兵士,更有鄭芝龍為表忠心送來之‘驕兵悍將’。此地,可設為‘登州炮術分校’!其妙有三:一則,解總堂初建之急;二則,可為人才之篩,將鄭芝龍之人先行篩選改造;三則,可為思想之熔爐,以北地忠勇之士,化其驕橫之氣!”

  這個設計,既解決了現實難題,又飽含著陰險而老辣的政治算計,讓周全都不禁暗自點頭。

  隨后,畢自嚴又將手指向了腳下的這片土地。

  “至于寧波,此為‘兩輔’之二!可設為‘南洋分校’之預備,或稱‘寧波水文總司’!”

  “此地不必大張旗鼓,只需招錄少許精通海道之士,專門繪制南方海圖,勘探航道,研究風信、洋流。對外,是商用;對內,則是為未來我大明皇家海軍…南下,乃至跨洋遠征,備下最精準的眼和耳!”

  至此,畢自嚴的整個“一主兩輔,南北制衡”的宏偉藍圖,完整地呈現在了眾人面前。

  以天津為中樞,運籌帷幄,主興百工;以登州為銳鋒,砥礪甲兵,精練戰技;以寧波為觸角,廣布耳目,探明萬里波濤。

  三者聯動,南北制衡,遠近兼顧,虛實結合。

  這不再是一個學堂,而是一個足以支撐起一個海洋帝國崛起的,龐大而又精密的國家戰略!

  碼頭上,海風呼嘯。

  田爾耕、周全、秦良玉三人,此刻看向畢自嚴的眼神,已然變得不一樣了。

  他們終于明白為何陛下會對此人如此倚重,此人之才,確有經天緯地之能!

  而最驚喜的,莫過于朱由檢本人。

  他最初的“寧波方案”,是一個合格的方案。但畢自嚴提出的這個“聯動方案”,卻是考慮到政治、軍事、工業、人事平衡的頂層設計。

  朱由檢心中沒有一絲一毫被冒犯的感覺,恰恰相反,一種難以言喻的滿意與欣慰如同溫暖的潮水般席卷了他的全身。

  種下的種子,終于…發芽了!

  他看到了自己力排眾議提拔的能臣,已經開始能主動跟上甚至彌補自己的戰略思維。這種吾道不孤的欣慰感,這種看著自己的團隊成長起來的成就感,遠比自己想出一百個絕妙點子,更讓朱由檢感到帝國的未來,充滿希望!

  朱由檢聲音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贊許與欣賞。

  “畢愛卿,此非謀一事,乃謀一國!此非謀一年,乃謀百年!”

  他重重地拍了拍畢自嚴的肩膀,然后轉身,面向所有人,用權力定音的語氣當場宣布:

  “準奏!朕意已決!即刻起,設‘大明皇家海軍學堂’,總堂立于天津!此乃國之重器,不得有誤!著,戶部總領其事,協同工部督造!”

  他目光一轉,如冷電掃過田爾耕。

  “田爾耕,給朕盯緊了!但凡工匠、物料有分毫差池,朕不問緣由,只問你罪!”

  “遵旨!”田爾耕轟然應諾。

  “于登州,設‘炮術分校’!”朱由檢聲音清朗,目光卻越過幾人,望向殿外百米之外,那個正在與同僚低聲交談的身影。

  “孫元化!”

  聲音并不算高,但在場的都是耳聰目明之輩場面瞬間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隨之望去。

  “陛下在喚你!”身旁的同僚連忙推了推孫元化。

  孫元化渾身一震,幾乎是瞬間便整理好衣冠,來不及多想,君命如山。

  他壓下心中的忐忑與疑惑,邁開堅定的步伐,在無數或審視、或嫉妒、或好奇的目光中,快步穿過百米之距,直到他來到御前,撩起甲葉,單膝跪地,聲如洪鐘:

  “臣,京營新軍參將孫元化,參見陛下!”

  朱由檢看著眼前這個面帶風霜之色,眼神卻清澈明亮的臣子,滿意地點了點頭。

  “朕擢你為登州分校總辦,即刻赴任!”

  聽到任命,孫元化先是一愣,隨即巨大的狂喜與使命感沖散了先前所有的不安。

  朱由檢看著眼前這個激動到難以自持的臣子,并未多言鼓勵,反而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嚴肅起來:

  “此去登州,炮術只是其一。你本是西學大家,于火器之道,朕信得過你。但大海,是另一回事。”

  他停頓了一下,銳利的目光似乎能穿透孫元化的內心。

  “朕已傳旨鄭芝龍,命他從麾下海將中,遴選最熟悉風帆,最擅長接舷,最狡猾如海盜之人,北上登州助你。記住,你是總辦,也是學徒。朕要你放下身段,不僅要讓將士們學,你,更要跟著那些老海狼們學!學他們如何看懂潮汐,如何駕馭季風,如何讓戰艦成為你手臂的延伸。”

  孫元化的激動之情瞬間被一股冷水澆下,他立刻冷靜下來,額頭滲出細汗,明白了皇帝話中的深意。

  他深深叩首,語氣無比沉穩:“臣,謹遵圣誨!”

  朱由檢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他走到孫元化面前,親自將他扶起,這個動作讓孫元化受寵若驚。

  皇帝轉身踱步至岸邊,望向那波瀾壯闊的無垠大海。

  “孫元化,”他的聲音平靜,卻帶著席卷天地的力量,“京城雖好,但在朕看來,未來幾十年,真正的功業不在京師的十里繁華,而在朕的萬里海疆之上。”

  他緩緩回過頭,目光灼灼地盯著孫元化,一字一句地說道:

  “朕,準你用龍旗率領艦隊,去告訴全世界—從今往后,大明的榮光將普照在每一片升起太陽的海洋之上!”badaoge/book/146054/54795532.html

  請:m.badaoge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開局掌控魏忠賢,先抄他一個億!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