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都是為了大漢!_第406章臣不是那種人影書 :yingsx第406章臣不是那種人第406章臣不是那種人←→:
考試取士,并不是新鮮玩意。
漢孝順皇帝陽嘉元年,由尚書令左雄首倡,漢順帝推行的“陽嘉新制”,便已經有了科舉入仕的雛形。
兩漢選舉任官,雖以賢良方正為至重,而得人之盛則莫如孝廉。孝廉初授官職較低,但后來名列顯公巨卿者不勝枚舉,但隨著數百年的發展以及世家門閥的做大,到了后漢中期其弊端其實就已經暴露。
“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
察舉逐漸被世家豪族所壟斷,已經徹底失去了為帝國選才的初心。同時其形勢也愈發浮夸,甚至有人為了名聲,不惜住在過世父母的甬道中生活,以讓自己孝順的名聲廣為傳播,好為自己謀取前程。
故此,左雄上言——
“那些被舉薦為孝廉或貢士的人,出任官職后應當親民行政、協和風俗教化。若其學識淺薄,便無法勝任。”
“孔子說“四十歲不迷惑”,《禮記》稱“四十歲是強仕之年”。現規定:今后舉薦孝廉者,年齡須滿四十歲方可察舉,且須先到公府參加考核——儒生測試經學家法,文吏考核文書奏章,通過后送至端門復審,檢驗其實際能力以觀察特殊才能,從而改善風俗。如有不遵科令者,依法懲處。若有特殊才能或突出品行,可不拘年齡限制。”
左雄倡導的“陽嘉新制”主要有三點:
一、不滿四十歲的不得應選。
這一點看似是抽象了點,但里面完全是左雄的大智慧。
“陽嘉新制”本就是為了抑制豪門。
等士子到了四十歲,就算其父輩、祖輩乃是高官,到了這個年齡估計也已經死干凈了。如此便能夠最大程度阻止那些正值壯年的權貴為自己的后代大開方便之門,少些十幾二十歲年紀輕輕就能夠稱為孝廉的“天選之人”。
而且規則也為特別杰出者留下了靈活的余地,以防埋沒人才。二者結合,其實頗見周密。
二、考試機制更為嚴格,分初試和復試,杜絕舞弊。
復試集中在端門進行,由掌握選舉實權的尚書臺主持引人考試。而不是過去在公府中舉行,同樣是極大程度確保了考試的公平以及含金量。
三、只取經術與文吏兩科,而德行和政事未列。
只因“陽嘉新制”面對的,是更為尋常的普通人。
其沒有取“學通行修,經中博士”的高深學問,也沒有取“明達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的過人才識。
原因便是當時經學被掌握在世家手中,難以向下傳播;至于那些治國的道理,肯定也是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不可能是尋常士人百姓能夠接觸到的東西,所以才剔除掉這兩科。
可惜后來張衡、黃瓊還是以為不能舍棄道德,于是又將道德這個無法作為衡量的科目重新加到科目中,形成德行、經學、法令、政務四科取士。
如今劉邈要在蜀地舉行科舉,肯定還是順著“陽嘉新制”的路子繼續走。
但對其具體的事項,肯定還要有些更改。
比如陽嘉新制雖然頗為新穎,但總歸還是在察舉制的框架內,也就是說只有先獲得舉薦的名額,才有參加考試的資格。
但如今,劉邈顯然要將這個底層規則給拿掉,徹底放開對考生的限制。
其次,便是“四科”。
德行、經學、法令、政務。
德行這種東西,壓根不能作為量化標準,或者說德行好不好完全憑借別人的主觀判斷,這種東西肯定要從考試中剔出去。
而且以劉邈的名聲,是怎么好意思要求別人的名聲的 經學…
同樣直接舍棄。
法令和政務。
到了最后,四科還是變成了兩科,成為了首次科舉的標準科目。
“如此,便盡快去籌辦此事!”
凡年滿十五以上男子識文字、明晰律令,皆可投牒自進,以考核取仕 當這條政令傳遞出去的時候,整個蜀地頓時陷入沸騰!
機會!
天大的機會!
不少蜀地士子,甚至臨近的荊州、漢中士子都聞風而動!
大漢那萬惡的舉薦制度,那人為設置與把持的門檻,讓有心入仕的士子根本無能為力!
即便是劉邈治下的大漢瓦解了大量地方盤踞的勢力,清除了經學世家那世代維持的網絡,但只要底層制度不改,那仕途與尋常百姓之間永遠有一層看不見的天塹!
如今蜀地的科舉,卻完全沒有了那么多前置條件,這如果不是天上掉餡餅,那還能是什么?
頓時,大量士子朝著成都方向逼近!
一些距離較遠的士子,也終究只能望而興嘆,祈禱劉邈將來有朝一日能在荊州和揚州也施行此政!
因為是第一次,所以成都的科舉,同樣是一個草臺班子。
“姓名。”
“吳季。”
“哪個季?”
“什么哪個季?高祖皇帝的那個季!你連高祖皇帝的名字都不會寫?說!你是不是敵國派來的叛徒!”
一開始,自然有不識字的百姓濫竽充數。不但連自己的名字不會寫,甚至還將高祖他老人家的廟號給弄錯。
被識破后,這些人也是哇哇大哭:“我又啥都不懂!我娘喊我來說試一下我就來了!說不定就能蒙上了呢!”
無奈,只能是臨時增加了考核之法,即先讓百姓默寫《章武律》十二篇中的一篇,以此作為篩選。
有了門檻,總算是好了許多。
雖然其中不乏有偷偷作弊者,但這些人在正式的考試中肯定就會露出馬腳,所以完全不必擔心。
幾日的折騰下來,負責此事的黃權、龐統等人都是形同枯槁。
“陛下,合格之人,總計兩千六百七十一。”
“辛苦了!”
草臺班子,在搭建的時候肯定極其累人。
劉邈看兩人的模樣,頓時覺得自己有點像是壓榨員工的黑心老板…
“等此事辦妥,朕帶你們去女閭!”
龐統原地復活!渾身上下都如同被洗禮一番,哪還有半點疲憊之態?仔細看去,甚至還讓人覺得有點小帥!
“陛下!臣不是那種人!臣只是忽然覺得,這是國家大事!所以不敢有絲毫懈怠!”
龐統拉住黃權的手:“走!公衡!我們快去好好商議,這后面的事情究竟應該怎么搞!”
不等黃權反應,龐統就已經拉著黃權離開,黃權也是一臉無奈:“士元!何必如此?一個女閭而已!你也不怕人笑話!”
“怎能不如此!”
龐統委屈啊!
“公衡你是不知道那金陵城中的女閭有多繁華好玩!陛下之前,可是從未帶我去過!”
龐統一想到那女閭中頂級的奢華享受,便完全赤紅著眼:“這一次,拼了!”
科舉最后的地點,自然是放在了劉璋修建的蜀王宮后的禁苑當中。
本是蜀王玩樂地,今為士子科舉堂。
劉邈直接開放這尋常百姓恐怕窮極一生都不能窺探一瞬的“天宮”,毫無疑問再次讓此次前來應試的士子感慨萬分。
“若非陛下,我等哪能進入此地?”
一眾士子瞪大眼睛,仔細觀看這被劉璋以蜀地財寶裝飾的富麗堂皇的宮室。
“此言差矣,文偉怕是曾經來過此地吧!”
面對其余士子的調笑,年紀輕輕,不過剛滿十五年齡的費祎卻鎮定自若,仿佛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有不屬于他這個年紀的淡然。
“吾族父伯仁之姑費氏雖為劉璋之母,然關系疏遠,卻是未曾來到這蜀王宮中一觀。”
費祎對這些有意無意中傷自己的惡意,始終保持平和。
這個時候,和劉璋扯上什么關系,那明顯不是什么好事。
“呼”
但費祎不擔心身邊人的明槍暗箭,而是在擔心劉邈這位大漢天子的心胸。
“天子…會因為我與劉璋有關系,從而不錄用我嗎?”
倘若真是如此,那這科舉制在費祎眼中,恐怕與笑話無二。
劉邈,真的能給蜀地乃至天下帶來公平嗎?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