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先摸個底(感謝愛小薰的盟主)_貧道要考大學__筆尖中文 臨近中午,高一各班新生報到的熱鬧漸漸散去,高二、高三的老生們也放下手中的筆,紛紛涌向食堂。
唯獨陳拾安的插班報到流程還在繼續。
小道士這會兒正獨自坐在行政樓一間空曠的會議室里,手邊放著六份待做的試卷,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六個科目。
桌面上除了試卷,還有一瓶礦泉水和一份盒飯——盒飯十分豐盛,是林校長特意去教師食堂為他打包的。
“怎么樣,肥墨,這飯菜還可以吧?”
“喵。”
“平時叫你肥墨不理人,有吃就應了是吧?”
陳拾安拿起餐盒蓋,給黑貓分了一份。他和貓兒都不挑食,比起山上的餐食,這食堂的飯菜品類顯然豐富得多。
一人一貓就這樣吃著盒飯,吹著空調,倒也愜意。
陳拾安是個講究人,沒有急著動筆做題,怕吃飯時弄臟卷子。直到吃完,他用紙巾將桌面和餐盒收拾干凈,才開始琢磨起眼前的試卷。
黑貓兒瞄了兩眼,只覺頭昏眼花,反正要讀書上學的又不是它,吃飽喝足,便干脆在會議桌上躺倒酣睡起來了。
面對手里的這六份卷子,陳拾安的狀態也沒比貓兒好多少,神色也從一開始的松弛,變得凝重起來。
——這是他第一次接觸考試卷子。
這場‘考試’有些特別,考場是會議室,考生只有他一人,沒有考官,沒有監控,手機也沒有收起來。
用梁老師的話說,要是他能通過手機或翻書找到答案,那基礎也還算可以。
摸底測試的意義就是摸底,不但梁老師想要知道他的底在哪兒,陳拾安自己也想知道自己做這些卷子究竟能拿幾分。
陳拾安最先攤開的是語文試卷。
兩篇現代文閱讀、一篇文言文閱讀、還有古代詩詞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以及最后的寫作。
本以為語文會是自己最拿手的科目,卻沒想到剛開篇就有些卡殼了。
一篇講人工智能的文章里滿是‘算法’‘神經網絡’之類陌生的詞匯。
陳拾安對著‘機器是否會擁有意識’的問題發愣,琢磨半晌才在空白處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器無氣神,何談意識?]
好在現代文閱讀之后,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和名篇名句默寫都是他擅長的內容。
文言文閱讀考得是《史記・老莊申韓列傳》,陳拾安讀得比經卷還順。
釋義題里‘道法自然’的‘自然’二字,他不僅寫了注釋,還在旁邊添了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覺得出題人問得淺了。
名篇名句默寫題就更不用說了,雖然部分題目是以場景應用的方式出現,但自幼熟讀四書五經等名篇經典的他,運用這些名句時也是得心應手。
到了最后的作文,題目出的是‘論創新與傳承’。
看到這個題目,陳拾安頗有感觸,從《莊子》的‘與時俱化’寫到葛洪的‘述而不作’,洋洋灑灑寫了半頁,抬頭看見不少于800字的要求,又補了段《太平經》里的話,通篇沒有一個標點,只有句讀隔開,活脫脫一份文言文寫作。
不得不說,語文試卷雖然做著不太習慣,但總體還算是順手的,這也給了小道士很大的信心,隱隱約約心底里又有些‘不過如此’的情緒開始冒頭了。
只是這樣的自滿沒有持續太久。
翻到數學卷子的時候,陳拾安的眉頭便擰成了疙瘩。
大量從未見過的名詞和造型古怪的符號充斥著卷面,那些印著x、y、f(x)、∉、∩、∠、sin、cos…的式子像是沒見過的符咒,幾何立體圖形他倒認得是個‘方盒子’,可‘異面直線所成角’又是個什么玩意兒?!
有那么一瞬間,陳拾安懷疑過自己做的不是數學,而是一門什么外語卷子。
咱普羅大眾買菜購物做生意算賬的時候,能用得上這些?
或許用銅錢來起個卦,能從四個選項里找出比較像答案的那個,但畢竟只是場摸底的測驗,不會也就不會了,而且選擇題分值有限,就算蒙對幾道也杯水車薪。
可以說,這樣的一份題目,遠超出了小道士對于數學這個范圍的認知,他想破頭也只想起師父教過的‘方中求圓,圓中求方’。
最后索性在所有題目后面都畫了圈,大小不一,倒像卦象里的爻…
數學很快‘做’完了。
陳拾安接著攤開了英語試卷。
但沒一會兒,他又默默地把英語試卷放到了一邊。
最后是理綜的卷子。
物理卷里的‘加速度’‘動能’‘電磁’之類的名詞,他翻遍腦子里的《考工記》也沒找到對應解釋;
化學卷的各種元素符號和反應式,倒像是煉丹時的礦石圖譜,怎么煉丹他知道,但這化學實驗又是什么鬼;
生物卷的細胞結構圖更離譜,陳拾安看著還有些疑惑,這些個‘細胞’究竟是不是真的組成自己身體的東西?那意識又是如何從這一堆組成物中產生?想著想著,小道士驚覺道心都有些紊亂,趕緊收心凝神,只寫了句‘萬物皆有精,精存則生’。
看著這答得七零八亂的數學英語理綜卷子,陳拾安多少也有點迷茫了…
“師父,您說的‘道法自然’,難道就是讓我自然考砸?”
“下山看世界,難道就是為了讓我看這圓錐曲線?”
因為脫離學堂多年,缺乏對相應學科的認知,陳拾安之前就猜自己應該不會考得太好,卻也沒想到會是如此的糟糕。
從小他就比別人聰明,學什么都快,無論做什么他都能做到最好,那一次次的成功堆疊成了他內心深處近乎狂妄的自信心,覺得世人都是遲鈍的魚兒罷了。
而這一次的摸底測試,直接顛覆了他對自己的信任,也間接改變了他對同齡人的看法——從梁老師的口中得知,五班的班長能把那張他完全沒有頭緒的數學卷子做到滿分。
學習本應是他所擅長之事,到頭來卻考出這樣一份答卷。
陳拾安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意識到了自己的傲慢。
難怪師父要讓他下山,要讓他重新入學。
人總是活在一系列的參照物中的,若是只待在山上,參照物就只是自己,久之必迷失自我。
說好的紅塵歷練,直到這一刻,陳拾安才終于有了歷練的感覺。
以往對于[心如明鏡知自身所處]這句話的理解,他只覺得那大概是個固定的位置。
如今才知道,所謂的[自身所處]其實是變化的。
正如將精修道法的他丟進學堂來,他考得一塌糊涂一樣,或許把學校里的第一名丟到山里去學道法,怕是十年五載也摸不著門路。
參照物的不同,帶來的[自身所處]位置也不同,那是一個動態且復雜的境界。
片面地以自身所擅之物為參照確定自己的位置,看似高高在上,實則無根飄搖,仰賴自信的人終有一日會崩塌于自信的毀滅。
想明白這一層道理之后,陳拾安動蕩的心再次重歸平靜,甚至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要平靜。
那一剎那的感覺很奇妙,像是原地拔高俯瞰,讓他得以用另外一個視角來審視自身所處。
師父,你徒兒我確實是修道的天才…不對,得謙虛,謙虛!大道尚不知七分呢!
這次的卷子考砸了,少年的道心卻更加穩固了。
傲慢,果真是原罪啊!
(感謝愛小薰同學的盟主呀!老板大氣!非常感謝對新書的支持!)badaoge/book/144994/53887631.html
請:m.badaoge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