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焦慮_魏晉不服周__筆尖中文 天氣一天比一天冷,重新回到軍營中的石守信,依舊在閱覽軍法。
不得不說,曹魏的軍法非常的…靈活。不僅軍制多樣,不同軍制的軍隊,內部實施的軍法也不同。
比如說,禁軍與那種跟著將領走的世兵制軍隊,軍法就有很多地方不一樣。世兵制的軍隊之中,基本上就是主將的一言堂。
石守信想到了“抓大放小,因地制宜”這八個字。
監軍不是什么都管,也不是什么都不管,這里頭有一條很靈活的紅線。
而這次他作為監軍的任務,其實只有一個:盯住鐘會!
其他的事情,衛瓘會料理的,倒是犯不著他來出手,任務堪稱是“簡單任務”。石守信之所以這樣努力讀軍法,不是因為這次監視鐘會需要,而是他想從中學習治軍之道。
這世道,不掌控兵權就像光著身子在街上走一樣。既然有機會學習,那一定要好好的學。
遲早有一天,他也會獨自領兵的。
按照過往的常理,蜀軍應該在秋后北伐。可是今年卻很奇怪,蜀國國內很安靜,姜維屯兵沓中厲兵秣馬,傳言說他與成都朝廷不和,為避禍而在北方不回,消息言之鑿鑿只是不知真假。
沒過幾天,司馬昭就下令,衛瓘領著這支不受任何主將節制(包括鐘會),兵員只有千人的“監軍隊”,馬上打點行裝,即刻開拔前往關中。
此時羊琇已經提前離開了軍營,去關中接管本部兵馬去了。軍營之中除了衛瓘外,就屬石守信官最大。
衛瓘讓石守信在軍中挑選百人為本部人馬,到時候有可能會單獨行動。
開拔的前一天夜里,羊徽瑜將石守信請到了自家宅院。書房里,兩人沒有抱在一起肌膚相親,而是羊徽瑜在給石守信交待大事,后者端坐于桌案靜靜聆聽。
“此役的風險,不在于戰況如何,大將軍府傳來的消息,漢中兵力空虛。如果沒什么意外,戰況應該很快就能見分曉。
真正的麻煩,在于鐘會的想法。”
羊徽瑜面色肅然說道,眼中滿是擔憂。
“瑜娘請講。”
石守信微微點頭說道。雖然他已經提前知道“答案”,但這場“考試”,是拿命去考的,容不得半點馬虎。
“經過嵇康那件事以后,大將軍已經有了殺鐘會之心。可問題在于,鐘會也是聰明絕頂,如果知道大將軍要殺他,鐘會就有可能會謀反。
他是絕不會坐以待斃的。
現在我估計,鐘會很可能已經有了反心。經過淮南三叛,謀反也不值得大驚小怪了吧?
如果鐘會要反,到時候他帶著兵馬,拿著刀架在你脖子上,詢問你要不要跟他一路,這該如何處置?”
羊徽瑜說出了一種很令人擔憂的情況。
“鐘會人緣極差,謀反成功幾無可能,跟他走必是自取滅亡。
如果從賊,事后肯定要被大將軍處置。若是不從,當場就要死,確實難辦。”
石守信自言自語道,羊徽瑜握住他的手,無奈嘆息道:“這些我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靠你自己了。”
“明白。”
石守信點點頭,羊徽瑜對他掏心掏肺的,他自然是領情的。
“此外,杜預也會獨領一軍。
你救過他的命,他肯定會跟你共進退。至于羊琇…他平日里心高氣傲,不見得會看得起你,唯有你拉著杜預一起,再跟他曉以利害,他才會聽你的。
畢竟,羊琇也看不起鐘會,不可能依附于他。此番要是叔子愿意去,你們聯手必定無憂,唉!”
說完羊徽瑜直搖頭,很多話她又不可能跟羊祜說。她總不能說自己當了別人的情婦吧?
現在她與石守信說的這些都是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在羊徽瑜看來,只是心中猜測,即便是向外人求助,也無從說起。
唯有石守信知道,鐘會…那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來的!羊徽瑜不但沒有夸大其詞,反而是低估了鐘會的膽量。
“你也多保重,我不會始亂終棄的。”
石守信握住羊徽瑜的手說道。
那一夜的荒唐事,他已經聽羊徽瑜說過了,了解了來龍去脈后,石守信也是無語。
羊徽瑜從溫縣來洛陽,上次來時,還是羊祜到洛陽為官時,已經是多年以前。這次來洛陽也是為了伐蜀之事,想讓羊祜在其中可以從中撈著些什么。
終究,她和石守信的孽緣還是因為伐蜀而起。
石守信原以為羊徽瑜是那種深閨怨婦,多年獨守空房想找男人,沒想到這孽緣居然是自己起頭的。
石守信回味了一番,過往羊徽瑜種種不可理喻的親近,如果有那件事打底的話,就順理成章,完全不值得奇怪了。
其實在那次之后他也隱約覺得有點不對勁,只不過后面大事小事一茬一茬的,沒時間去細想。事到如今,只能說喝酒誤事,古人誠不我欺。
從羊徽瑜平日端莊周正的行事風格看,確實沒有必要在這種事情上說謊。
“快回家看看你夫人吧,我正好今天來了月事。”
羊徽瑜尷尬笑道,臉上有一絲落寞和遺憾。她現在心中有一團火,只是使不上力氣。
“嗯,那我回去了。”
石守信點點頭,隨即離開書房上了司馬昭為羊徽瑜準備的“專車”。
幾乎是同一時刻,在大將軍府的書房里,鐘會將一張地圖掛在墻上。司馬昭端坐于書案前,不茍言笑,正在聽鐘會講解此番伐蜀的規劃。
“探子回報,如今蜀國內斗不止。黃皓和諸葛瞻意圖罷免姜維,讓閻宇代替大將軍職位。而姜維厭惡黃皓弄權,上書請殺之,劉禪不聽。姜維惟有避居沓中屯田,擁兵北防。
故而,今年蜀國沒有北伐,并非是姜維不想,而是不能。”
這番分析有理有據,司馬昭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殺鐘會是以后的事情,現在正是用他的時候,司馬昭對這位行事招搖高調的親信,表現出了足夠的“信任”,以及放權。
看上去像是“君臣相得”。
“大將軍,此番我是謀劃兵分三路伐蜀:
西路由鄧艾所率的本部人馬,出狄道分進合擊向甘松、沓中進攻姜維,拖住蜀軍主力讓他們不得回防漢中;
中路軍由諸葛緒率領,自祁山向武街、陰平之橋頭切斷姜維后路,也是防止鄧艾胡來。
而東路軍,我會親自率包括禁軍和關隴兵在內十余萬將士,分兩路從斜谷、駱谷進軍漢中,分別由胡烈和李輔領兵。
前兩路都是佯攻,東路奪取漢中才是主攻。只要奪取漢中,立刻派兵屯守要地,然后大軍返回關中休整,伐蜀之戰結束。
一切都以穩妥為主。”
鐘會對司馬昭行禮道。
不得不說,鐘會雖然有很多缺點,但確實是有才能的。這番謀劃,可以說是四平八穩,完全契合司馬昭的政治需求。
典型的打政治仗,目標明確,沒有任何累贅和多余。
依照這個作戰方案,只要不出意外,拿下漢中難度不大,成功率極高。
拿下漢中后,司馬昭便可以進位晉公,加九錫,實現自家權柄傳承。自此以后,司馬昭就不擔心身后事如何了。
自己不能稱帝,那就讓司馬炎將來稱帝,相信后人的智慧就可以了,曹操當初也是這么做的。
忽然之間,司馬昭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點冤枉鐘會了。這位確實是在嵇康那件事上有極大私心,但這次謀劃伐蜀,看起來還是靠譜的。
“就這么定下來吧,大軍先開拔到關中,引而不發。同時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打通行軍路線!”
司馬昭沉聲說道。
他伐蜀準備了好幾年,就是不想有那種大軍浩浩蕩蕩,從洛陽出發前往關中的場面。如此一來,傻子都知道要伐蜀了,等大軍開到漢中,姜維的兵馬早就回防,還打個球啊。
“下官這便出發前往長安,洛陽兵馬,可以緩緩而行。”
鐘會對司馬昭作揖行禮說道。
“嗯,士季謀劃甚合我意,這便動身吧,我在洛陽等你得勝歸來。”
司馬昭哈哈大笑道。鐘會隨即領命而去,回家收拾行囊,準備奔赴關中公干。
待他走后,司馬昭長嘆一聲,心中有股憋了很久的郁氣被吐了出來,有種身心通透的舒暢。
其實,自從曹奐上位后,這位天子就很懂事,知道他就是個橡皮圖章和大號工具人。所以在登基的那年,就給司馬昭上了一鍵三連篡位套餐:封晉公加九錫進位相國。
司馬昭拒了。
一年后曹奐又加,司馬昭又拒。
后面就是曹奐一直加,司馬昭一直拒,到現在已經加了四次拒了四次。據說曹奐現在正準備加第五次,司馬昭依舊打算拒絕。
事實上,強行登基,也并不是不可以。只不過后世史書所記,就比較難聽了。而且沒有軍功打底,強行登基的話,根基不穩后患無窮。
不排除再次出現淮南三叛的情況。
這次伐蜀,可以說是寄予了司馬昭的全部希望和念想。
忽然,他面色微變像是想到了什么,連忙派人去把主簿師纂找來。
深夜召喚,很不尋常。一見面,跟隨司馬昭多年的主簿師纂就低聲問道:“大將軍,深夜相召,有什么要事下官去辦么?”
司馬昭將一封剛剛收到不久的帛書放在桌案上,示意師纂自己看。
“這…”
師纂差點說這人是傻子吧,看到落款是鄧艾,這才沒有說出口。鄧艾居然還在勸說司馬昭不要出兵伐蜀,并且羅列了原因一二三四五等等等。
你說他傻吧,他說的頭頭是道,不像是在胡攪蠻纏的,每一點都切中要害。
你說他聰明吧,如今朝廷只要是個正常人都知道,司馬昭伐蜀已經不是箭在弦上,而是箭已經射出去了!
鄧艾還在那說不要出兵,不是傻子是什么?
“你去一趟狄道,跟鄧艾好好說說本將軍的意思,然后作為副將稍稍牽制一下鄧艾,讓他不要胡作非為。
該動的時候要動,不該動的時候不能動!”
司馬昭沉聲吩咐道。
聽到這話,師纂一股惡氣涌上心頭,要不是面對的是司馬昭,他早就罵街了。遠方黑暗中似乎有個聲音在低語:你拿著這把刀,去把唐僧師徒給殺了。
鄧艾部曲跟師纂根本不熟悉,他這個大將軍府的主簿空降到隴右當副將,這個命令真是一言難盡。
鄧艾已經在西北屯田多年,那邊上上下下都是鄧艾的親信。師纂空著手去,能掌控住軍隊么?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師纂是大將軍府的主簿,他的個人前程,和司馬昭是完全綁定在一起的。
“明白了,下官這便啟程,請大將軍放心!”
師纂對司馬昭行了一禮,接過軍令轉身便走。
司馬昭連忙喊住他,低聲吩咐道:“到時候鄧艾若有反心,你可以便宜行事!”
看著師纂離去,司馬昭松了口氣。
他的心情還是沒有平復,反而因為該下的命令都下達了,患得患失之間產生了難以忍耐的焦躁。
一大清早,打著哈欠的羊徽瑜,就被司馬昭請到了書房,她看起來睡眼惺忪,慵懶的臉龐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嫵媚。
只是看到這位眼睛都熬紅了的大將軍,羊徽瑜馬上調整了心情,她迷惑不解問道:“大將軍是因為什么事情憂愁么?”
“還不是鐘會領兵之事,唉!”
司馬昭長嘆一聲。
“大將軍既然擔憂鐘會,何不自領一軍去關中?”
羊徽瑜揶揄問道。
司馬昭頓時啞火了,有些幽怨的瞪了羊徽瑜一眼,什么也沒說,只顧著嘆氣。
羊徽瑜上前給司馬昭倒了一杯酒,安慰他道:
“大將軍啊,外面的事情,就交給別人去做,你必須要在洛陽坐鎮。
以我愚見,三路伐蜀大軍之中,諸葛緒能力平庸,只是為了堵住鄧艾胡來的墊子。
伐蜀大將之爭,必定在鄧艾和鐘會二人之間產生。
既然鐘會強勢,不如大將軍現在就加封鄧艾。鐘會得知此事后,必定妒忌鄧艾,二人便不可能聯合起來,據有蜀地而自立。
二虎相斗必有一傷,大將軍坐山觀虎斗,又有什么值得憂慮的呢?”
對啊!
司馬昭激動得站起來,在書房內來回踱步,像是忽然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一樣。他興奮得差點沒把羊徽瑜抱住猛親一頓。
羊徽瑜松了口氣,其實這些話也不是她想的,而是石守信和她房事完以后在床上說的。
“是了是了,嫂子說得對,說得對。”
司馬昭感激的點點頭,心中憂慮的事情終于有了解決之法。
羊徽瑜指了指桌案前的軟墊,示意司馬昭不要激動,坐下再說。二人落座之后,羊徽瑜長嘆一聲道:“唉,國事煩憂,大將軍要保重身體。伐蜀之事,在于互相制衡,大將軍多想也是無益。”
聽到這話,司馬昭微微點頭沒有反駁。
他知道這位嫂子一直與自己相善,特別是在建議司馬攸過繼這件事上,直接鎖死了繼承大統的格局。說句難聽的,從暗黑的角度看,就是這位司馬師的繼室,配合司馬昭夫婦,奪取了司馬師奮斗一生的勝利果實!
司馬昭對羊徽瑜有些不可啟齒的小心思,也是源自于此。嫂子半個屁股都坐我腿上了,何不跟我睡一個被子呢?
他就是這么想的。
“你兄長狠辣無情,喜歡殺人立威,哪怕至親至愛之人也照殺不誤。
大將軍你和他不同,你心軟又好面子,容易被人蠱惑。鐘會已經得罪了太多的人,他活著,就是在不斷讓你得罪人。他在把你當刀,來辦他自己的事情。
殺一個鐘會,多少可以挽回一些聲譽,這件事猶豫不得,遲早要辦了。
從現在開始,大將軍就要準備此事。不殺鐘會,難道將來殺得朝堂血流成河嗎?”
羊徽瑜循循善誘,說得入情入理。表面上看是在貶損司馬師,實際上則是在暗夸司馬昭人品比他兄長好得多,這話讓司馬昭心中很適用。
司馬昭點點頭,默認了嫂子羊徽瑜的說法。其實很多事情都是明擺著的,但那層窗戶紙一旦捅破,就完全不一樣了。
“嫂子說得對,是要提前準備一下。”
司馬昭眼中寒光一閃,已經下定決心了。
羊徽瑜看到司馬昭的表情,嘴角微微勾起,起身告退。她已經做了自己能做的,剩下的,就只能看石守信自己了。badaoge/book/144064/53617214.html
請:m.badaoge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