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91章 迅速壯大

第91章迅速壯大_團寵小青梅,山匪大佬們藏不住了__筆尖中文  蘇知知在書院琢磨練功的時候,黑匪山的一切依舊如火如荼地進展。

  棉紡作坊的效率越來越高了。

  第一批棉布生產完畢,一部分按照訂單量交給吳富貴的商隊賣去外地,另一部分則在白云縣的布料店試水。

  眼下正值深秋初冬,潯州的天氣正要轉涼,是大家需要布料做冬衣的時候。

  棉布一上市,就賣得很火爆。

  很多百姓都驚訝,棉花居然也可以紡成布,而且紡得結實又柔軟,比麻布柔軟舒適太多了。

  價格雖然比麻布貴,但是比絲綿可便宜。

  人家一打聽這布是哪里產的,結果聽說是黑山布。

  物美價廉的黑山墨已經是讀書人中很有口碑的墨錠了,這會兒再出來一個黑山布,大家聽著“黑山”二字,莫名地有種信任感。

  白云縣里的布料店和裁縫店的掌柜們,紛紛跑到黑山食肆去,想訂購更多的黑山布。

  白云縣下邊的其他村子見棉布這么火爆,有的想著要不明年種些棉花?

  可又擔心棉花不好種,收成不好白費力氣,還白白占了地。

  而且就算種了棉花,不懂如何將棉花紡成布,也白搭。

  就在這些村子猶豫之際,良民村委托宋縣令放話:

  “良民村長期收購棉花,其他村子若種了棉花的,都可以送去良民村或者黑山食肆。來年種棉花的,到時候收成了也可以賣過去。

  若是有村子不知道該怎么種的,還可以請良民村的人指點。”

  宋縣令為官耿直,說的話在百姓心中很有威信力,于是白云縣的不少村莊都打算來年春天播種棉花。

  吳富貴的商隊及時從外地帶回一批棉花種子和現成的棉花,又賺了一筆。

  郝仁如同之前送黑山墨一般,送了兩匹黑山布給宋縣令和顧刺史。

  顧刺史一聽良民村在收購棉花,覺得這是大好事,說不定能把別的縣也帶動起來。

  他之前見到黔中道大亂,流民四散的景象,感慨若要轄地長治久安,就不僅得一個村子富,要大多數人都過上好日子才不會生亂。

  顧刺史讓人帶話去黑山食肆,問良民村除了棉花還考慮收什么,他可以號召全潯州供應原料。

  良民村那邊很快給了答復:

  “除了棉花,還需要桐油和人手。”

  顧刺史的影響比宋縣令大。

  他召來潯州各縣的縣令,讓大家鼓勵各村在保障基本產糧的前提下,有余力就去種棉花和桐油,可以讓村子增加額外收入,還可以去良民村的作坊短期幫工。

  這個消息放出去,全潯州的村子都躍躍欲試。

  嶺南不富裕,能有多賺錢的機會大家都想試,現在是農閑時期,種不了棉花,但是卻可以榨桐油。

  有的村子試著將現有的桐油拉去黑匪山賣,沒想到賣得了很好的價錢。

  別的村子一聽,都開始榨桐油了。

  甚至潯州以外,橫州、賓州的少數百姓聽說了,也把桐油和棉花運來白云縣賣。

  良民村不用自己大量榨桐油,節省出的人力又可以擴大生產。

  正好山腳處的新屋建好了一些,制墨的工坊干脆從山頂遷移到了山腳附近的一塊平地,空間大,又方便運輸。

  棉紡作坊挪到了另一側山腳,向西延伸。

  兩邊山腳各連接另一座山,以后若要再延伸擴張也有充足空間。

  有些人不會榨桐油,但有干活的力氣,便到黑匪山來做短工,掙點工錢過個好年。

  他們不用上山進村,只需要在山腳的作坊勞作便可以。

  郝仁兌現了之前給新村民的承諾,村里產業做大了,有了更多利潤就會發工錢。

  無論是村民還是外來做短工的人,一律按天計算工錢,還包每天的伙食住宿。

  只不過短工只能臨時擠在大通鋪,幸福指數沒有村民高。

  良民村的村民有自己的小屋,還能做三休一,識字學功夫;短工只能做工、吃飯、睡覺、賺錢。

  可即使這樣,短工們也很高興了。

  因為不用日曬雨淋,不用花錢吃住,而且吃的飯食量足,每天都能嘗到葷腥,比去縣里小鋪子做工做學徒好多了。

  有人剛開始只是自己一個人來。

  沒過幾天,就趕緊托人捎口信,讓家里的妻兒也都來做短工,這好事晚了可就沒了。

  大多數人都打算做完短工就帶著錢回家過年,等明年農閑的時候再來做工。

  可也有的人動了長期留下來做工的念頭。

  不是每個人回家都有良田可種。

  有些人本就為生計發愁,若能留下來長期做工,一年下來的收入未必比種田差。

  而且這里黑匪山這一帶治安好,村民們都很厲害會功夫,山上山下日日有巡邏隊,一般的鼠惡之輩根本不敢來鬧亂子。

  于是,有些外來人口就在山腳附近、山道兩側自己蓋房子,想要安頓下來。

  郝村長對此表示支持:

  “雖然不是我們的村民,但是我們樂見長期做工的人在山下附近安頓,若生活上遇到什么難處,我們也可伸手幫一把。”

  就這樣,一些工人自己在路邊蓋了簡易的小屋子住進去,有的甚至還在屋子門口擺了小攤子賣點雜貨。

  一直以來荒無人煙的小道,逐漸有了幾分人間煙火氣。

  良民村也計劃在路兩邊建屋子。

  不過他們不是建村民住的小屋,而是打算建客棧食肆。

  郝仁和伍瑛娘夫妻倆商量了一下:

  “現在黑山墨和黑山布都有了銷路,越來越多的外地商人想來進貨,也不便讓外人都入村,不如在山下建個大點的客棧。”

  “一來可以供外地商人落腳,二來也可以直接在山腳下談生意交貨,三來客棧的營收也是一筆進賬。”

  “那就開一家黑山酒樓的分店,正好縣里的酒樓生意也不錯。”

  伍瑛娘在白云縣的黑山食肆沒有換名字也沒有擴店面,而是在更中心的地段又開了一家新的酒樓,叫黑山酒樓。

  和黑山墨分品類的道理一樣,黑山食肆物美價廉量大,適合尋常人家下館子;黑山酒樓裝修得大氣亮堂,適合本地的富庶人家或外來商客氣派宴請。

  黑山酒樓還提供上等客房,供商旅歇腳。

  雖然開了新店,但伍瑛娘現在不用日日親手下廚了,山上的伙房隊可以撥出人手來酒樓,按做工一樣算工錢。

  至于山上伙房隊若是人手不足了,就再選一批人入伙房隊,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后廚人手。

  伙房隊是理想差事,只要被選上,沒人不愿意去。

  白云縣原本最氣派的和旺酒樓風頭被黑山酒樓壓了下去。

  這個冬天,潯州的讀書人用著黑山墨。

  百姓穿上了黑山布。

  村民為黑山墨榨油。

  短工在黑山作坊做工。

  富人在黑山酒樓把酒言歡。

  昭慶七年末,在離京城數千里外的偏僻落后之地,黑山二字越來越響亮。

  金銀匯成河流,滔滔不絕地流向黑匪山,流向郝仁存錢的洞穴。

  原本的洞穴已經滿得塞不下了,好在山上洞穴多,又擴了兩個巨大的洞穴存金銀。

  冬夜星月明亮。

  山上風大,帶著濕氣的冬風撩起衣擺和長發。

  郝仁、伍瑛娘、白洵、秦老頭還有花二娘清點好山洞里最后一箱金子,將出入的洞口封上涂毒。

  花二娘震撼道:

  “按照這個勢頭下去,真變成金山銀山了,這是能養整個潯州啊。”

  郝仁的棉衣被黑夜揉成一抹蒼涼的淺灰,他周身氤氳著一團霧氣,目光卻鋒利似刃。

  該設法花錢了。badaoge/book/141994/52915984.html

  請:m.badaoge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團寵小青梅,山匪大佬們藏不住了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