紈绔郡主得寵日常_第292章水漫村莊影書 :yingsx第292章水漫村莊第292章水漫村莊←→:
趙無極被柳依依豐富的神色逗的大笑。
隨后他問道:“但是公主走的時候,柳姑娘不是也隨公主同去了,陛下下旨的時候我還以為聽錯了。”
柳依依笑呵呵的說道:“我只是搭了順風車出城,去辦了點事,我現在大小也算官身,沒有陛下的旨意怎么可能隨意離京。”
崔瑩以為秦金枝將柳依依跟阿蠻都帶走了難過了一晚上。
第二天看到回來上值阿蠻心情好了不少。
趙無極點點頭,并未追問柳依依去做了什么。
柳依依看著前方道路說道:“速速向著江南前進吧。”
江南十六州都接到了全力配合河道總使治理水患的圣旨,也同樣接到了蘇州府知府連永年的信件。
十六州的官員態度不一,但也都踏上了前往蘇州的路程。
十六州知府到齊后,王永長將繪制的圖紙全部分發下去。
“各位,江南十六州是一個整體,水患需要大家齊心協力,除了疏通,還要修建河道,所需要的材料我都已經交代給連大人,過后各位可以與連大人一同商討,另外,疏通修建河道單憑府衙中人遠遠不夠,所以需要各位大人大量招工,災民眾多,這也算是以工代賑了。”
連永年眉頭微皺,上前問道:“王大人愛民如此,心意是好的,但是招工需要大量的銀錢,這錢?”
王永年摸摸胡子,“連大人放心,陛下讓我全權接手江南治理水患一事,這賑災的銀子本使自然是可以調用,招工的銀子就從賑災的銀兩里面出,連大人只要讓人記好明細即可。”
連永年眼神微暗,“一切聽從王大人安排。”
眾人跟著王永長去往河道之上巡查了一天。
晚上,連永年最為東道主宴請。
王永長推說還有圖紙沒有繪制完成。
“這個王大人,宴請都不來,可是不給我們面子?”
連永年抬眼,“這位王大人心思細著呢,這是給我們一個能商量出結果的時間。”
“銀子都已經發下去了,難道讓我們自己當這個冤大頭?”
“就是,這十六州大大小小的官員這么多,打點就廢了多少銀子,到我們口袋里的還剩多少,總之,這錢休想讓我吐出來。”
“可是那王大人可是陛下親自任命,聽連大人說有些能耐,這銀子若是不補回去,他向陛下上書一封怎么辦?”
“那就讓他永遠閉嘴。”
“你的意思是除掉他?”
“不然讓他查出端倪?到時候我們所有人都要吃瓜落!”
“可陛下剛下任命他便喪命于此,陛下定會生疑。”
連永年看著眾人七嘴八舌的樣子。
但表達的只有一個意思。
那便是不會補銀子。
若是都愿意銀子不回來,他無二話。
可若是如此,那就只能解決掉王永長了。
連永年將茶杯放下,“讓一個人閉嘴的方式不是只有殺掉他。”
眾人看向他,“連大人有何高見?”
連永年目光悠然的說道:“江南現在最重要的是治理水患,若是陛下親自任命的河道總使不僅沒有解決水患,還讓災情擴大,到時,被治罪的可不是我們。”
眾人眼睛一亮,隨后一人問道:“可這王大人圣眷正濃,就怕即使這樣,陛下也不會要他性命。”
連永年冷笑一聲,“若是搭上人命呢?”
他起身看著眾人,“蘇州城的下河口是水壩被沖毀的重災區,往下五里便是一處村莊,若是整個村莊都被淹沒,他這個總使還能安然無恙么?”
“連大人的意思是,將水進去村莊?可萬一這水控制不住怎么辦?”
連永年看向那人,“控制不住不過就是多死一些人而已,各位大人不會這個時候才想起來人命攸關吧?”
“連大人多慮,水患兇險,我等只是怕若是控制不住洪水,后患無窮,若是控制不住,到時我等依然會被治罪。”
連永年輕笑一聲,“眾位放心,只要制造出水漫村莊的假象即可,至于那些村民是被淹死的還是其他原因死的,誰會在意。”
一眾被稱為父母官的官員竟無一人反對。
連永年看著眾人贊同的神情說道:“我們都是一條船上的人,既如此,此事還要我們共同完成才好。”
好處一起享,壞事一起擔。
這樣才能保證沒人反水。
只要開始修建河道,他們便動手。
到時,那王永長必定獲罪。
水患一直解決不了,不僅是江南的官員無能。
還是他們從中發現,只要水患不解決,他們便有源源不斷的銀子可以貪墨。
月城將十六州知府到達的消息帶給秦金枝。
秦金枝手中正畫著一份圖紙。
月城問道:“十六州的官員已經聚齊,你說他們是否會對那老頭動手?”
秦金枝抬了抬下巴,示意月城給她研墨。
月城翻了個白眼,認命的開始研磨。
秦金枝一邊畫圖一邊說道:“他們才不會對老頭動手,他們只會對百姓動手,陛下親自任命的二品官員死在江南,他們就是下一個沈長卿。”
月城挑眉,“對百姓動手,這怎么防?”
秦金枝將筆放到一邊,吹了吹圖紙上的墨水。
“沒有人手自然防不了。”
秦金枝抬頭看向他一笑,“若是人手夠多呢?”
月城看著秦金枝的樣子就知道她心中算盤已經撥的直響。
他這個小師妹,心思有山路十八彎。
不知道哪個彎里就藏著一把刀。
月城看向秦金枝手中圖紙,是一處建筑,只不過這建筑怎么有點眼熟呢?
秦金枝將圖紙收起,換了男裝去了趙家商行。
趙錢塘聽到秦金枝來的消息立刻出來迎接,“三少爺,怎么不讓小人去見您,還勞煩您親自折騰一趟。”
秦金枝坐在椅子上,“順路。”
她將畫好的圖紙交給趙錢塘,“最快的速度建出來。”
趙錢塘收起圖紙,“是,三少爺。”
隨后他拿來一本厚厚的名冊。
“三少爺,按照您的吩咐,以工代賑,不僅解決了大量災民滯留的問題,所需要的銀兩竟然只有咱們之前捐銀的六成,停止捐銀咱們趙家在姑蘇的名聲反而更好了。”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