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之儒家小師叔_第三百三十七章,李牧危影書 :yingsx第三百三十七章,李牧危第三百三十七章,李牧危←→:
就在精通農事的農家弟子被送往秦國的時候,嬴政也收到了蒙武、王翦的回信,二人都一致認為李信是最適合攻打燕國的人。
二人支持李信攻打燕國并非是什么利益交換之類的,而是李信的兵形勢正適合攻打燕國這樣韌性十足的國家。王翦的特長是結硬寨,打呆仗,而燕國軍隊正好是進攻不足,防守有余,最喜歡的就是龜縮不出,要是王翦對上他們贏是肯能能贏,但是浪費的時間太多了,而且秦國是遠隔趙國去攻打燕國,后勤補給路途遙遠,耗費又是一個天文數字。
至于蒙武,威脅制衡趙國的任務除了他之外沒有人更合適了,蒙武也是深知這一點,所以也推薦李信去攻打燕國,因為李信的兵形勢是最快最直接最有效擊潰燕國的。
看到王翦和蒙武兩人都舉薦李信為伐燕主帥,嬴政也不再猶豫,當即下達了命令,同時頒布詔書正式對趙燕宣布開戰。而之前秦國派遣侍者對二國宣戰之后,趙燕沒有絲毫例外的全部派遣使者秦,請求秦國原諒,但嬴政根本沒有去見燕國使者,直接讓人傳話說讓燕國準備好面對秦國的兵峰。
而呂不韋則是見了趙國使者,同時告訴了趙國使者秦國的態度,要想讓秦國放過趙國,有三個條件,其一,借道秦國,讓秦國可以出兵伐燕。其二,給秦國大量的錢財損失。其三必須交出借道燕國的主使趙佾。
趙國使者在聽到呂不韋的條件的時候,當場就傻眼了,倒不是覺得秦國獅子大開口,而是覺得秦國的要價太低了,來之前郭開和趙王遷特地交代他秦國讓割讓城池只要不超過五座城池,都可以直接答應。
再三確定秦國的要求只有這些之后,趙國使者當即和秦國簽訂了盟約,答應借道。簽訂盟約之后便離開返回趙國,將這個秦國的要求告訴趙王遷之后,趙王遷和郭開都傻眼了。
“丞相,秦國要求這么低,是不是其中有詐?”趙王遷看著盟約有些擔憂的問道。
郭開一時間也有些拿捏不準了,他也沒想到秦國竟然要求這么低,拱手說道 “這件事還請大王稍后再議,臣需要去確定一下。”
趙王遷也知道郭開是去找自己和呂不韋的聯絡人了,當即應下。郭開離開趙王宮之后,便直接去找魂燭了,他需要跟魂燭確定一下秦國這次怎么要價這么低了,而且他們還沒有派人帶著財物去賄賂呂不韋啊。找到魂燭之后,郭開說明了來意。
“我派人求見文信侯的時候,特地讓人帶去了珠寶若干,以及數十本百家經典的孤本,您也知道文信侯平時最喜這些百家經典的,尤其是其中有著當初尸子的所留下的典籍,所以文信侯當即便答應了幫助郭相的事情。”魂燭說道。
呂不韋是雜家的人,雜家之所以被稱為雜家便是因為他們對于諸子百家多少都有所涉及,但這些只不過是學習了些許的粗淺皮毛,百家的經典可不是那么容易就學到的,若是學的太雜了很容易走火入魔,而尸子是唯一一個精通三家學說的人,尸子所留下的典籍對于雜家這些想要多方面學精的人來說是無價之寶。
郭開也是知道尸子的典籍對于雜家的重要性,哪怕不是給呂不韋,單說尸子所留下的典籍已經是無價之寶了,想到魂燭為自己的事情付出如此巨大,郭開也是感動不已,當即說道 “魂兄為了我趙國之事如此上心,并且付出如此之大的代價,開無以為報請受開一禮。”郭開鞠躬之后立刻說道“魂兄把我當生死之交,那么郭開定然不會讓魂兄承擔代價,畢竟這是為我趙國所付出的事情,還請魂兄稍等片刻,我這就去稟告大王為兄請功。”
“郭相你我二人是好朋友,說這些干什么,我不過一介商人罷了,在大王面前為我請功大可不必。這個功勞是郭相的,是您拜托我去找文信侯的,您忘記了嗎?郭相當務之急不是論功之事,而是派人將原本應該送給文信侯的珍寶派人送去。”魂燭笑著說道。
“既然魂兄不愿要此功勞,那么郭開絕對不會讓魂兄花費如此之大的,我這就去派人將這次拜訪文信侯的花費送到府上。至于獻給文信侯的珠寶,自然不會少的,等我稟報大王,便親自去寶庫挑選珍寶,送與文信侯。”郭開情真意切的說道,他真的沒想到魂燭竟然將這個功勞讓給他了。
郭開也不再等魂燭挽留,便直接離開回趙王宮去了,看著郭開的背影,魂燭臉上露出了譏諷的笑容 “等到趙國滅亡的那一刻希望你還能這么感激我吧,告訴趙大人,任務完成了,只要等到趙王遷和郭開進入趙國寶庫,便是李牧的死期了。”
回到趙王宮之后,郭開當即對著趙王遷說明了秦國為什么要價如此之低的原因,同時將魂燭所付出的代價,換做了自己。在聽到郭開用如此代價換取了趙國安全之后,趙王遷也是感動不已,當即對著郭開大夸特夸,并且答應要在明天的早朝當眾宣布郭開的功勞,并宣告整個趙國。
郭開也沒有客氣,在趙王遷得意的時候說出了答應給呂不韋珍寶的事情。
“這呂不韋當真是貪得無厭,拿到了丞相如此之多的好處,竟然還要。”趙王遷蹙眉不滿說道。
看著趙王遷有不想給的意思,郭開當即勸說道 “大王,呂不韋畢竟是商人出身,商人重利,自然貪得無厭。現在主動權還在秦國的手上,這些東西我們還是要給的,而且這次算是和呂不韋搭上線了,若是今天秦國有任何情況,我們都可以從呂不韋處打聽出來。”
“罷了,寡人乏了,這件事丞相去做吧,這是寶庫的鑰匙,丞相去吧。”趙王遷將寶庫鑰匙交給了郭開說道,雖然心中不甘心,但想到如今秦國勢大,他們還需要呂不韋,趙王遷也就咽下了這口氣了。
“臣告退。”
郭開帶著趙王室寶庫的鑰匙興高采烈的前往了趙王室寶庫,在經過守衛的檢查之后,郭開來到了一扇青銅大門前,將手中的虎形鑰匙放入大門的凹槽中后,一陣機關齒輪轉動的聲音響起,隨著一陣晃動,青銅大門逐漸打開,一股檀香的味道響起,郭開不由的多吸了兩下,臉上出現了陶醉的神色。
隨著青銅大門的打開,郭開邁入了趙王室寶庫中,看著寶庫中的各種寶物,郭開不由得瞪大了眼睛,這是他第一次進入趙王室的寶庫中。趙王偃在世的時候,他雖然也是寵臣,但從來沒有進入過趙王宮的寶庫,趙王偃在世的時候,趙王偃從不允許他進入寶庫之中。
看著由檀木打造的架子上擺放著的各種稀世珍寶郭開的看的眼花繚亂,趙王室寶庫中的東西無一例外都是無價之寶,寶劍、盔甲、稀世珠寶、奇珍異獸的皮毛骨骼等等應有盡有。
郭開走在一列列架子中逐漸看花了眼,不知不覺中郭開來到了寶庫的中央,筑起的高臺上一把莊嚴的座椅赫然在上,座椅前有著兩張小桌案,桌案上放著兩個封閉的盒子。
郭開小心翼翼的走上高臺看著座椅和兩個封閉的盒子,眼中充滿了莊重,這把座椅據說是當初周天子的天子之椅,因為機緣巧合在趙武靈王時期,被趙武靈王奪得,從此便置放在寶庫的最高處,并且留下話,若是今后趙國一統天下便將這把交椅從寶庫中請出去,為新天子之交椅。
至于桌案上的兩個盒子,郭開的視線完全放在其中一個由黃金打造的盒子,對于這個盒子郭開是十分熟悉的,這是趙國至寶和氏璧的存放盒子。
曾經趙王遷不僅一次在他的面前打開這個盒子從中取出和氏璧,郭開看著黃金盒子咽了咽口水,眼中滿是期待,和氏璧之名天下皆知。聽說過和氏璧的人天下人都知道,但見過的人就很少了,而親手摸過這塊寶玉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郭開更是只是看過,還從來沒有摸過。
想著這里只有自己一個人,若是打開仔細的瞧一瞧也不枉此次來到寶庫之中。想到這里郭開仔細的看了看四周,隨后顫抖著打開了黃金的盒子,隨著黃金盒子打開的瞬間,郭開的眼神逐漸從期待變為了驚恐。
看著空蕩蕩的盒子,郭開頓時癱坐在地上,左手顫抖的指著空蕩蕩的盒子眼中滿是驚恐,一個可怕的念頭出現在了郭開的腦海中,和氏璧失竊了!
想到這里,郭開當即起身便朝著寶庫外走去,郭開作為趙國的丞相不止一次聽趙王偃說過和氏璧對于趙國至關重要,和氏璧若是丟失了,趙國滅亡也即將到來。
踉踉蹌蹌的郭開朝著寶庫外走去,走出寶庫之后,看守看著郭開驚慌失措的樣子,連忙上前攙扶住郭開。
“丞相,您該怎么了?”守衛問道。
“快送我等一下,將寶庫進出的文冊給我!”郭開想到了什么對著身旁的護衛說道。
趙王室寶庫出入都有專人記錄在冊,每次誰進出,帶走了什么東西,這都是專人記錄的,就是擔心其中出現了問題。守衛看著郭開緊張的樣子,當即猜到寶庫中可能發生什么事情了,于是一路小跑來到了文冊的存放地方,將最近的文冊全部拿了過來。
拿到文冊之后,郭開當即打開,開始翻看其中的記錄,很快他就發現了最后關于和氏璧的記錄,是趙王偃將和氏璧帶了出去,而之后十年間就再也沒有和氏璧的消息了。
郭開看到這一行字,當即將記錄合上對著身邊的守衛說道 “這本記錄本相拿去呈現給大王,你們看守好寶庫,今天發生的事情不允許告訴任何人!”
“諾!”這些人能被送來看守寶庫自然也不是傻子,聽到郭開這般說話,當然明白這本文冊里面絕對有什么大事記錄,無論是什么事情都不是他們這些守衛能夠參與進去的,老老實實按照郭開的話或許能保住性命。
郭開離開寶庫之后,當即朝著趙王遷的寢宮而去,等見到了趙王遷之后,郭開將自己的發現告訴了趙王遷。趙王遷也是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郭開說的。
“你說什么!?和氏璧丟了!?”趙王遷怒目郭開說道,和氏璧的重要性在趙王偃駕崩之前親口告訴了他,和氏璧凝聚著趙國的氣運,也正是因為和氏璧凝聚著趙國氣運,所以趙國每次經歷危難之后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復國力,也是趙國為什么在經歷了諸多危難甚至滅國風險之后,到現在還有著和秦國一戰之力。
“和氏璧的確不在寶庫之中,至于和氏璧的下落如何,臣不敢說。”郭開拱手說道。
“丞相這是什么意思?”趙王遷看著郭開問道。
郭開將文冊從懷中掏出雙手舉著說道 “這是臣在寶庫的文冊中拿出的,其中記錄著和氏璧最后一次被帶出的記錄,但臣不敢多言,還請大王自行觀看。”
一旁的內侍想要幫趙王遷拿過文冊,但是被趙王遷拒絕了,當即親手拿過文冊,根據郭開的指示找到了最后關于和氏璧的消息。隨著趙王遷的臉色直接陰郁了下來。
“除卻丞相,所有人都退下!”趙王遷說道。
等到所有人都離開之后,大殿內只剩下了趙王遷和郭開兩人。
“丞相的意思是這和氏璧在李牧的手中?”趙王遷問道。
“臣不知,先王將帶著李牧一起去拿和氏璧,想必李牧是知道些許的。”郭開說道。
“你先下去吧,這件事稍后寡人會去詢問李牧的。”趙王遷的眼中閃過了一絲陰鷙,對于李牧和趙佾兩人,趙王遷可沒有絲毫的好感,若不是他的父王趙王偃臨死前留下了口召不得動李牧,否則單憑李牧和趙佾支持公子嘉的事情,都足以在趙王遷上位的時候被清算了。
“或許這是個機會,哪怕不能殺了李牧,但趙佾必須死!”趙王遷的眼中閃過了一絲狠辣說道。
(本章完)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