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驚天_相國在上__筆尖中文正文015驚天正文015驚天 今日是每月兩次的大朝會,與常朝的區別比較大。
大朝會的儀式性質更強,主要是給五品以下官員一個面圣的機會,因此極少會有人正兒八經的議論政事,一般都是走個過場,頂多公布一些已經形成決議的朝政方略,亦或是當眾宣布部分重要官員的任免和調動。
而天子和衣紫重臣商議國事,這是常朝最基礎的職能。
按照薛淮的理解,這類似于大事開小會小事開大會。
一如他的預料,天子沉默地坐在龍椅上,側邊那位大太監正在宣讀幾件重要的國事決議。
咬文嚼字,詰屈聱牙,聽來令人昏昏欲睡。
薛淮心里藏著火,這會自然沒有乏意,其他官員卻不一定能撐得住。
比如站在薛淮左前方的那位三旬官員,表面上他在無比認真地傾聽,實則已經神游天外,若是沒有意外情況,或許他能一直出神直到朝會結束。
他讓薛淮想到前世少年時那些可以站著睡覺的同學們。
而這位奇人右邊的另一位官員,此刻無比認真地聽著那位大太監抑揚頓挫的誦讀,其神態之虔誠,和奇人猶如兩個極端。
薛淮的視線繼續右移,最終停留在侍講學士陳泉的臉上。
對方正好也在看他。
兩人視線交錯,陳泉下意識擠出一抹微笑,他以為能夠得到薛淮的友善回應,然而他只看見一雙冷冰冰的眼睛,甚至還帶著幾分明晃晃的殺意。
這一刻陳泉不禁恍惚,心里猛然生出一種錯覺——大難不死所以性情改變的薛淮只是虛幻的假象,這個愣頭青實則從來沒有變過。
究其原因,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陳泉太多次看見薛淮這樣的眼神。
他瞧不上薛淮只會一味邀買清名,對方則當面諷刺他慣會投機鉆營,有辱翰林院這般清貴之地。
恍惚之余,陳泉又覺得安心,這樣的薛淮對付起來易如反掌,隨便挖個陷阱他都會跳進去。
薛淮大抵猜到陳泉的想法,心中暗自冷笑兩聲,希望晚些時候這位侍講學士還能這樣想。
大朝會的流程有條不紊地推進,過去大半個時辰才告一段落。
按照以往慣例,這算是給百官一個稍稍松口氣的空隙,同時若是官員有緊急事項稟奏,也可趁這段時間請奏。
殿內一片沉靜。
直到一個清亮的聲音響起。
“臣翰林院編修薛淮,有本請奏!”
那位神游天外的奇人瞬間睜開雙眼,好奇地看向薛淮,站在他右邊的虔誠官員則稍稍右移,似乎想離聲音的源頭遠一些。
陳泉眉頭皺起,不解地看向薛淮。
左前方的劉懷德回首望來,目光中浮現擔憂之色。
一個小小的翰林院七品編修,肯定不會引來朝臣們太多的注意力,但是當這個人是薛淮,是大燕歷史上最年輕的探花郎,是這兩年在朝中橫沖直撞的愣頭青,是近幾日風波主角留在世上的唯一血脈,便足以吸引不少人的興趣。
殿內的氣氛悄然發生變化。
端坐龍椅的中年帝王微微瞇眼,那位大太監登時心領神會,上前一步高聲道:“準奏!”
薛淮神色肅然,按照規制先邁左腳,笏板豎執,穩步前行。
在距離御階大約七步時停下。
站在這個位置,等于置身在大燕王朝權力核心之中。
他前方是御宇十八載的大燕至尊,左邊是以首輔寧珩之為首的文臣,右邊則是以魏國公謝璟為首的武勛。
薛淮目不斜視,望著身前三尺之地。
“既有本奏,緣何不言?”
上方傳來一個沉凝的聲音。
與此同時,站在前列的衣紫重臣們大多看向薛淮。
工部尚書薛明綸面色如常,心里卻隱隱有些期待。
這幾天薛淮沒有去找沈望,薛明綸自然有些失望,在他看來如果沒有沈望出手,光憑薛淮一個人不太可能掀起波浪,誰知這位遠房侄兒給了他這么大的驚喜,居然敢在大朝會上直接跳出來。
至于薛淮請奏何事,薛明綸輕易便能猜中。
在他身后兩排的位置,翰林學士林邈默默地攥緊袖中雙手。
果然江山易改稟性難移,這薛淮不過老實了幾天,這么快就暴露本性,只望他今日能收斂一些,莫要鬧出不可收拾的亂子。
眾目睽睽之下,薛淮醞釀好情緒,緩慢但是洪亮的語調響徹殿內。
“臣翰林院編修薛淮泣血陳情:忠魂未冷骨先寒,直臣良吏竟遭污!”
這個開場白讓林邈的面色瞬間一變,心臟猛地抽緊。
“今有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顧衡,舉一紙妄言污臣父清白,臣請以九重雷霆蕩此妖氛,日月可鑒,金石共證!”
薛淮一字一句,擲地有聲。
聽到這句話后,站在文官中后段區域的顧衡登時成為周遭視線的焦點。
這位工部郎中維持著面上的平靜,心中卻已是巨浪滔天,同時還有濃濃的不解:不是說薛淮性情大變,已經懂得明哲保身?為何他還敢用如此激烈的言辭,難道他有把握幫亡父洗清罪名?
薛淮微微躬身,仿佛是因為愧對亡父,但他的語調依舊無比堅定,沒有半分遲疑:“臣父于揚州治水,血汗浸堤,后遷大理寺卿,雪案埋骨。縱九泉寒徹,猶懷‘寧教青史無我名,不令民舍少片瓦’之志。今顧衡彈章所指,竟污賢臣謀私利,以鼠目度龍虎,執蠅矢污青天!”
顧衡心中一顫,竟覺得雙腿隱隱發軟。
薛明綸的神情終于變得肅穆,他沒有去看薛淮,只是細細品味著這篇奏疏的開頭。
文臣班首,那位首輔大人目光淡然,似乎并未因為薛淮的憤慨陳辭而心境波動。
此刻薛淮已經完全進入狀態,他眼中的沉痛毫不作偽,繼續高聲道:“顧衡奏章滿紙‘貪墨舞弊’,然工部存檔煌煌,御批朱印粲粲!太和八年揚州河工銀兩盡鑄鐵骨長堤,工部歲考‘河工最善’!顧衡竟敢指御批為偽,污圣斷為虛,非但辱臣父清名,實乃僭越謗君!”
劉懷德的神情略顯激動,默默贊了一聲。
顧衡面色轉白。
薛淮終于挺直腰桿,斬釘截鐵道:“《大誥》尚鐫‘誣良者剜舌’,陛下曾賜臣父‘憂國忘身’匾——今臣當殿請取此匾懸于午門!臣愿與顧衡殿辯,若證實臣父貪墨,臣愿代父受斧鉞之刑;若證虛妄,請陛下斬顧衡于匾下,以清濁辨忠奸!”
當朝殿辯!
此言一出,很多官員不由得想起過往那些出自薛淮之手的彈章,雖說大多沒有下文,但他的文采無人貶低,想來他的辯才也不會稀松平常。
然而這樣的方式太過激烈,幾乎沒有任何余地可言。
一旦薛淮拿不出足夠有力的證據,無法當眾幫亡父洗清罪名,等待他的毫無疑問會是千夫所指的下場。
但只要他能將顧衡的指控一一駁倒,他就不必再日夜憂懼。
最重要的是,那些想要從這件事中謀取利益的大人物們,被薛淮的突然發難打亂節奏,無論薛淮事成事敗,他們接下來都很難有余暇去操控這枚年輕的棋子,讓他按照他們的預想在棋局中掙扎。
換做旁人可能沒有這樣的勇氣,但眼前這年輕人是早已為眾人熟知的薛淮。
他當然有這般一往無前破釜沉舟的膽氣。
文臣之中,一位年過四旬容貌清癯的官員轉頭看向薛淮,眼中既有理當如此的感慨,也有幾分不為人知的慍色。
他便是薛淮的科舉座師,禮部左侍郎沈望。
幾天前他從劉懷德那里得知翰林院內發生的事情,一直在等薛淮登門求教。
他知道這個年輕的弟子雖然脾氣剛硬,但是對自己的尊重始終發自肺腑,過往那些爭論只是因為師徒二人意見相左,并不代表薛淮會忽視他的存在。
他有信心將薛淮領上大道。
不料薛淮仿佛遺忘他這位座師,這幾天莫說登門拜望,連一封解釋的書信都無。
沈望當然不是因為這件事而責怪薛淮,他只是沒想到薛淮會做出如此不計后果的決定。
至于原因…龍椅上那位肯定不喜歡看到當下的局面。
大殿之內一片沉寂。
薛淮屈身拱手,執拗又堅定地等待天子的回應。
良久,上方那個聲音淡淡道:“顧衡。”
“臣在!”
顧衡趕忙出班上前,腳步匆匆,隱約不太穩健。
“你參薛明章營私舞弊,今日薛淮奏請殿辯——”
中年帝王的視線掃過二人,語調聽不出半分喜怒:“朕準了。”badaoge/book/143439/53424809.html
請:m.badaoge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