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斃而亡:娘娘重生寵冠六宮頂點 好書推薦:
長孫皇后身邊的貼身心腹一一良辰,反水了。
這一點連元昭帝都沒想到,畢竟良辰,那可是承恩公府的家生子,爹娘老子,全家性命都掛在長孫家身上,按正常情況來說,這種人,就是把她的皮扒了,她都不應該背叛主子的。
元昭帝:…
只是用了皇帝的身份,稍微利誘了一下,給出了個不追究責任,保她性命的承諾。
良辰都沒有胡凡堅定!!
她就想了半天,就叛變了,把長孫皇后從里到外交代了個乾乾凈凈。
晉王都被扒光了。
嫂子和小叔子私下確實討論過造反的事,晉王還許諾,成功后會跟長孫皇后雙宿雙棲,當然,他所謂的成功,不是自己當皇帝,而是干掉元昭帝后,扶持四皇子上位。
那個孱弱的,瘦小的孩子當幼帝,長孫皇后晉升為母后皇太后,晉王本人自然就成了攝政王。
他甚至還跟長孫皇后說過,到時候,皇太后下嫁攝政王,他們就是一家三口了。
長孫皇后十分暢想。
不過,晉王面對她時,基本都是在畫餅,抒發情懷,暢想未來,還沒在長孫皇后面前,真正提起過要如何做?
兩人大多數時間都在談情說愛,卿卿我我。
良辰知道的,自然也很有限。
但是,元昭帝覺得夠了。
他基本可以確定!!
晉王能用的手段是有限,自古造反就那么幾條路。
以武犯禁的起兵之事,晉王做不到,他手里沒有兵。
畢竟,元昭帝自己登基就不乾凈,他就是挾兵權上位的,登基后,也是依靠手里的兵,才壓下文臣,慢慢獨霸朝堂。
他怎么可能放兵權給別人?
尤其是晉王,更是連府兵都沒有。
至於用文臣…
文人造反,三年不成,文臣惑亂天下的本事是有的,可明刀明槍地干,絕無可能。
晉王能走的,也就是后宮路線。
大概想讓他自然暴斃…
勾結長孫皇后的話,那就是想給他下點藥了~~
病逝、意外、馬上風、無意中毒、誤食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皇帝原地暴斃,皇后自然能指揮六宮。
哪怕皇后分量不夠,還有太后。
母親和妻子兩個身份,再加上晉王和承恩公,的確足夠扶持四皇子了。
只是這招,必須是出其不意,一擊斃命,有心算無心,把元昭帝消滅在萌芽里,可如今,他已提前知曉,晉王自然勝算全無。
不過,毒蛇趴在草窩里,就算被人看見了,終歸也是處理了安全些。
造反,元昭帝還沒抓著實證,如今能置晉王於死地的,是他跟嫂子偷情,哪怕是為了除害,元昭帝也真的不想,把這頂綠帽子扣自己頭上。
要殺嫡出弟弟,就得把殺他的理由公布天下,這,怎么公布啊?
咋好意思說出口?
就算他不要臉了,史書上記一筆,野史在加加工,那得成什么樣啊?
元昭帝想想,半夜都做噩夢了。
新書推薦:
杖斃而亡:娘娘重生寵冠六宮頂點 好書推薦:
他斷然拒絕戴帽子戴到遺臭萬年的選項,而,就在他猶豫著該如何處理時,胡凡那邊吐口了。
果然,昔日白王妃和先帝的孽,是長孫太后促成的。
“當時,娘娘想要算計的,其實不是王妃,而是寧妃娘娘…”
寧妃,是先帝晚年非常寵愛的妃子,升位比如今的傅含瓔還快。
人家是特招進宮,入宮就是一宮主位,兩個月升貴嬪,半年封妃,先帝曾經被哄地向她許諾,懷孕就讓她做貴妃,若是生個皇子,直接就是皇貴妃…
有皇后的情況下,立皇貴妃,完全就是奔著后宮不寧去的,也沒把皇后當人看,先帝大概率就是那么一說,哄哄小美人。
但這事兒,被長孫太后知道了。
而且,就那么巧,先帝的承諾剛給完,兩個月后,寧妃懷孕了,五個月大的時候,御醫診脈,給出的結論,八成是個皇子。
長孫太后就急了。
凡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未雨綢繆,一貫是她的行事準則,她沒等寧妃生產,母子平安之后,再去扯什么皇貴妃的事兒。
也沒打著母子雙亡的主意。
萬一沒成功,讓人家生出來,那不就麻煩了?
她十分乾脆,借著寧妃年紀輕,懷孕時心靈脆弱,生怕失寵的心理,收買了她的心腹,盡讒言,讓寧妃獻人固寵。
她偷偷換了香料,不給先帝下藥。
本意是讓先帝無意寵幸寧妃,把她的孩子弄掉,若是弄不掉,先帝查下去,也只會查到寧妃為謀盛寵,不顧皇嗣安危,淫蕩成性…
自然她就失寵了。
誰知,先帝對藥物不耐受,兩種藥相容,讓他提前發作,可憐的白王妃撞了槍口,不過…
也因為這個,先帝大怒,把罪魁禍首寧妃貶位,打入冷宮,寧妃日夜啼哭,受驚過度,七個月生出個死胎。
轉年自己也凋零了。
長孫太后剷除異己,大獲全勝。
這個事兒,胡凡全程參與,她也沒瞞著,原原本本告訴了元昭帝。
至於后續,白王妃孕期受損,輾轉病逝,是不是長孫太后出的手。
胡凡就不知道了。
“宮外的事,一直是許嬤嬤負責的,奴婢只輔佐娘娘,管理后宮。”
她這樣稟告。
至於長孫皇后和晉王的勾當,元昭帝沒問她,她也沒有提起過。
而且,元昭帝抓著的人,不止后宮,前朝那些,也陸陸續續有了結果。
晉王和長孫皇后,應該是沒把他們的事兒,告訴老母親。
元昭帝像直接把事情了結,思量又思量,就決定打草驚驚蛇…
用白王妃的舊事,試探一下老太后和長孫皇后。
晉王想讓他遭受意外,以便順利攝政,那太后和皇后,就是他計劃中非常關鍵的一環,他需要這兩個人,憑他的合理。
試探得好,說不定能讓他狗急跳墻。
“需要我幫忙嗎?”
傅含瓔主動提出,“我的身份,提起這件舊事,更合適一些。”
貴妃戰皇后,理所當然。
“不必,太危險了,朕去提,太后會想著懷柔,想盡辦法安撫朕,你的話…”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