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斃而亡:娘娘重生寵冠六宮頂點 好書推薦:
“宣和宮很大的,我和二殿下可以一直住在后殿,我們都很乖,很聽話,不會鬧事的。”
“娘娘,您別不要我們啊!”
柔嬪真情實意地喊,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后宮太危險,后宮嬪妃就更危險。
梅嬪,洪充容,那都是些什么啊?
主位娘娘殺人害命,低位小主也不是好應付的,她一個柔弱可憐,弱小無助的人,再帶著個孩子…
柔嬪真的覺得,除了宣和宮之外,后宮所有地方,都是狼窩虎穴。
哪怕出去能當一宮主位,當家做主,她這性格也支愣不起來,別說是管理宮中的嬪妃小主了,宮女太監她都擺布不明白。
不如留在宣和宮,一切由寶娘娘支配,她就聽吆喝得了!
反正,自生了文平后,她身體受損,已經不能生育,不能承寵,跟寶娘娘沒有利益衝突,娘也不用忌憚她!
她真是,天賜后宮小妹苗子。
“娘娘,臣妾一直為您馬首是瞻吶,您別趕臣妾和文平。”
柔嬪哭哭啼啼。
傅含瓔:…
本身也是為了柔嬪好,結果她不愿意,那就算了唄。
“你想留就留吧。”
“謝娘娘!”柔嬪大喜,連聲謝恩。
抱著文平,直接搬進了清風徐來的右廂房里。
左廂房小文安住著。
她也確實是很老實,平時白天沒事的時候,她會抱著孩子,來找傅含瓔,陪她聊天解悶兒。
或是打打雀牌,或是玩玩孩子,一旦元昭帝來了,她就像小動物,看見什么天敵似的,縮回她的房間,臉都不露。
不只是她,連文平都攔著。
還是傅含瓔看不過,偶爾會把文平叫來正院,見見父皇。
就這么見了兩三回吧,南巡隊伍起駕回京了,這一路,比來時輕鬆很多。
越走越涼快。
回到京城之后,城外自有文武百官,跪迎出二十里地,傅含瓔在后頭,也看不清發生了什么事。
反正元昭帝走了!
他沒回宮,不知道去了哪里。
長孫皇后攜嬪妃,站在宮門口等了半個時辰,迎接回來了傅含瓔。
長孫皇后:…
后宮嬪妃:…
傅含瓔:…
一群人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覷。
氣氛一時尷尬的啊,小文安都忍不住把臉埋在母親懷里。
不忍去看。
長孫皇后迎著烈日和大風,一身皇后吉服,烈烈站在北風中,臉色扭曲地瞪著傅含瓔,剛想喝問。
隊伍里,路九德捧著個圣旨出來了,“陛下有旨…”
長孫皇后身子一僵,臉皮抽搐,片刻終是領著眾人跪下。
路九德垂臉,很是低調地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令皇后長孫氏,率后宮諸妃,各歸己宮,閉宮靜候,不得有誤。”
“閉宮?”
那不是禁足了嗎?
長孫皇后猛然抬頭,直愣愣地問,“要閉宮到什么時候?”
“陛下不曾有詔,請娘娘回宮等候。”路九德回。
語氣很恭敬。
實則卻霸道。
明顯是說:這個禁閉得關到萬歲爺滿意為止,老實回宮,陛下什么時候開口,爾等什么時候出來。
可是…
新書推薦:
杖斃而亡:娘娘重生寵冠六宮頂點 好書推薦:
“為什么?”長孫皇后不解。
路九德敷衍,“娘娘,奴婢一個卑賤太監,哪里能明白萬歲爺的圣意?”
“主子怎么說,自然就怎么是了。”
陛下是天下共主,自然也是您的主子,問什么問,聽話就行了。
長孫皇后暗暗咬牙,心里道:你身為御前首領太監,那胡雜的心思,你不知道誰不知道?
人家就不說,她也沒辦法,更不敢抗旨不遵,只能不甘地低下頭,口稱,“臣妾領旨謝恩。”
隨后,轉頭對眾嬪妃,沒好氣地吩咐一聲,“都站著干什么?回宮去吧。”
眾嬪妃面面相覷,猶豫片刻,起身領命,“臣妾領命。”
她們走了。
洪妃走得猶猶豫豫,那真是一步三回頭,神情躊躇,欲言又止。
原因嘛…
才回宮的妃子里,她沒看見自己的妹妹洪充容。
跟元昭帝一同南巡的,一共就那么幾個妃子,少了人,真的是特別的顯眼。
尤其,少的不止是她妹妹一個。
梅嬪也不見了。
這讓洪妃心里升起一股極為不好的預感,極為想抓住寶貴嬪問問。
然而,陛下不讓她們串聯。
甚至把宮都封了。
長孫皇后不敢違背圣旨,洪妃更加不敢,只能提心弔膽地回了宮。
進宮門第一步,她就想派貼身心腹出去打聽,結果,心腹走到宮門口,就讓侍衛攔回來了。
卻原來,這東西十二宮內,凡是住了娘娘小主的,元昭帝都下令兩隊侍衛把守宮門。
不許進,也不許出。
日常用膳都由侍衛經手,里外傳遞。
宮人不許私下接觸。
而這些守宮的侍衛,是元昭帝最信任的,他從軍隊調出來的。
洪妃滿腔的疑問,找不到解答。
外頭,她收買的那些喑人,一肚子消息,遞不出去。
群龍無首。
路九德帶著御前的幾個徒弟,一抓一個準兒。
跟洪妃讓焦急的,還有長孫太后。
洪聘沒回來,梅嬪也沒回來啊,她那么大個外甥女放出宮去,活不見人,死不見尸!!
長孫太后哪能容忍?
她也不是洪妃,身為妃妾,只要皇帝下了旨,她就是有千般妙計,萬般聰慧,只能老老實實縮在宮里,進出不得。
但長孫太后不是啊!
她是元昭帝的半個娘,當朝太后,人家雖然也不能出宮,但他可以讓人把元昭帝叫進來。
元昭帝不好不來。
以孝治國嘛,哪怕是皇帝,他還是要孝順的。
元昭帝在清洗后宮,暗中狂懟洪相的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到了慈安宮。
“兒臣見過母后。”
進得宮來,他很孝順的給長孫太后請安。
長孫太后在后宮呆了大半輩子,經歷過無數爭斗,神經十分敏感。
她也到了風雨欲來之勢。
但她也不想插手,只把注意力放到自己關心的事上。
“皇帝,哀家之道,后宮不得干政,在外面做什么?哀家不問,哀家只想知道,梅仙那孩子呢?”
“她怎么了?”
“那孩子好好地跟你出去,為什么如今人影都沒了?”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