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試運行!(第一更!)_小米重工,第一次創業!__筆尖中文 發完消息,林易稍微等了一會兒,沒有等到史密斯的回信,他索性將手機扔到一邊。
把剛才放到一邊的a4紙抓到手里,繼續往上面寫字。
新生產線落地,不說讓舉國皆知,至少,也應該讓周邊的人樂呵樂呵。
鋼筆從a4紙上劃過,不多時,一份開業的策劃案就躍然紙上。
寫完主要內容,林易拿起電話,將葉華從隔壁辦公室叫了過來。
a4紙丟過去,手指敲了敲:“你這兩天的工作,就是協調建設工廠的狗監理和土木狗,把時間安排好,然后把該邀請的客人都邀請一遍,我們熱熱鬧鬧搞一個開業典禮。”
葉華聽著林易的話,慢慢翻開手中的a4紙。
這不看不要緊,一看,他整個人心都涼了。
第1張a4紙的確如林易所說,是一張搞開業的策劃案,流程清晰明了,在流程圖下方,還有需要邀請的相關人員。
但是從第2張開始,就是人員招聘和材料商確認。
200多個崗位要面試,而且每一個崗位都有具體要求。
在人員招聘后面,是六十幾個材料商,每種材料有三個備用供應商,每一個供應商后面都有一個價格,這價格還不一樣。
有的供應商后面除了價格,還有額外的幾個字。
可以給予技術支持 在這一系列的要求后面,是一張菜單。
一張淮揚菜的菜單。
開業大禮,那自然要干飯。
既然要干飯,那就要干一頓好的。
將這些看完,葉華深吸一口氣向林易問道:
“您定個時間?”
這一下,該林易犯難了。
他從抽屜里找出老父親用過的黃歷,翻看一會兒,發現看不懂,索性摸出手機,找到手機里的日歷,從這天開始往后翻。
翻來翻去,林易找到了三個日子。
2010年3月6日,星期六,農歷正月廿一,宜開業交易簽約納財。
2010年3月16日,星期二,農歷二月初一,宜開業祭祀祈福。
2010年3月26日,星期五,農歷二月十一,宜開業搬家住宅。
盯著這三個日期看了一會兒,林易將日期選在了3月6日。
不是因為這天的日子更好,而是因為這天是周六。
工作日,很多人都比較忙,但如果是周六,接到請帖,只要不是特別重要的事,別人都會推掉,來參加開業典禮。
把葉華手中的資料重新接回來,林易將日期重新寫到上面,隨后又把資料推回葉華手中:
“去吧!我看好你!”
葉華點點頭,轉過身,緩緩走出辦公室。
將辦公室房門關上,他猛地張開嘴,狠狠吸了一口涼氣,接著就快步走向人事部,敲開房門:
“廖湘君,王博,你們的活到了!”
將崗位招聘名單往桌上一拍:“特種金屬加工廠的生產線安裝完成了,經過調試之后就可以投入使用。”
“現在工人不夠,管理人員也不夠,老板讓你們招人。”
“最后,是3月6號我們要舉辦特種金屬加工廠的開業典禮。”
“加油!”
拳頭一捏,對著廖湘君和王博兩人做了一個加油的動作,葉華瀟灑轉身離開。
他又繞回到財務辦公室,問紀雙雙批了一點錢,出門去制作請帖。
而留在辦公室里的林易,又拿起和史密斯聯系的手機,又發了一條消息過去。
開業典禮時間是華夏時間2010年3月6日。
發完消息,他將這個聯絡手機往桌上一扔,摸出日常使用的手機,翻找到周天明的號碼,編輯好一條短信,順手發了過去。
特種金屬工廠招保安,20個名額!月薪5000,五險一金,管吃住…
林易在給周天明發消息,而遙遠的東方,阿美莉卡洛杉磯,史密斯也收到了林易給他發的消息。
看著那一句簡短的話,剛剛睡醒,還帶著一點點睡意的史密斯徹底清醒過來,他雙手捧著手機,不停地對著屏幕親吻。
一邊親吻,一邊還發出怪異的聲音。
而這聲音,也驚擾到了他的妻子,女人從臥室走出,盯著自家老公看了一會兒,隨后就走向旁邊的電話,將電話拿下,以極快的速度按出一個號碼,
等對面接通,她就立刻向電話那邊尖叫道:
“巴普洛夫神父,我丈夫出了點問題,麻煩你過來一下。”
下一瞬,電話里傳來了巴普洛夫神父興奮的聲音:
“把我的左輪槍拿來,子彈給我壓滿!”
“快點快點!”
“你跑這么慢,怎么可能有生意?”
電話嘈雜的聲音,也將史密斯驚醒,他轉頭看到妻子,笑著打了一聲招呼,然后便抓著手機,向妻子抱了過去。
把妻子抱在懷中,他用下巴壓了壓妻子的發頂,輕聲說道:
“莉絲,我們馬上就要發財了!”
“我們很快就可以成為全國最頂尖的那一批富豪了。”
對于丈夫的豪言壯語,莉絲先豎了一個大拇指,轉過頭又翻著白眼說道:
“我還記得你18歲,我15歲那年,你說你有一個發財的路子,看在我倆是鄰居的份上,你準備帶我去闖一闖。”
“還說要把存了18年的錢給我。”
“你帶我回家,那一晚上我沒收到錢。”
“從那以后,你說的話我一個字都不會信。”
“你要是真想發財,就好好找一下你的那些老上司,讓他們多采購一些物資!”
莉絲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史密斯從身后抱住,史密斯下巴壓在莉絲肩頭,低聲喃喃道:
“18歲的我對你說了謊,但38歲的我,不會對你說謊。”
“我真的找到了一個賺錢的好機會!”
“我們可以賺很多很多錢。”
莉絲伸手將史密斯推開,翻著白眼繼續說道:
“好了,我要去公司了,在日本訂的那批電子產品晚了一個周,我現在要去公司,找那些該死的小日本討個說法。”
留下一句話,莉絲雷厲風行地離開,只給史密斯留下一個背影。
站在窗戶邊,目送妻子離去之后,史密斯回到書房,打開電腦,在郵箱里翻找一陣。
終于找到了一個郵箱,順手編輯一封郵件,給這個郵箱發了過去。
巴洛克將軍,最新的消息,我在華夏尋找的那個廠家,已經按照我們的要求做出產品,如果看到這條消息,麻煩回復!
發完郵件,史密斯又將手機取出,定定地看著手機里那條消息,看著看著,他就笑了起來。
“華夏當地時間3月6日搞開業典禮,是個好時間,必須要去一趟,去拍幾張照片。”
“等10年20年之后,等林易老了,自己再告訴對方這些纜繩用在了什么地方,順道,還可以舉報一波。”
感慨完,史密斯又重新坐回電腦前,焦急地看著郵箱,等待巴洛克的回復。
人一旦忙起來,時間就會過得飛快。
一眨眼的功夫,時間就到了3月4號。
在狗監理不要命的催促下,特種金屬加工廠的纜繩生產線終于調試完成。
全套全新,半智能化的設備,讓即便是新招收的工人,也能輕松上手,快速變身為熟練工。
人群中。
林易雙手抱在胸前,靜靜地看著工人們操作設備。
高大的電渣熔爐放出鋼水,鋼水順著導流槽緩緩前進,先進入鋼條模具,在鋼條模具里迅速降溫冷卻。
但又沒有完全冷卻。
等到鋼水在鋼條模具里凝固,機械臂操控模具翻轉,將凝固的鋼條倒出,而鋼條順著生產線繼續向前,進入熱壓機。
熱壓機巨大的模具抬起,然后又緩緩合下,將原本不太成型,但還因為高溫有些柔軟的鋼條壓縮,壓成一根根圓形鋼條。
鋼條繼續向前,來到拉絲環節。
一根又一根鋼條塞進模具,從模具另一邊被強行拉出來,拉一次,鋼條就細一分,而鋼條的溫度,也降了一分。
最終,在鋼條溫度徹底降到室溫時,原本還不算成型的鋼條,被反復冷拉,拉成了制造纜繩的鋼絲。
鋼絲剛捆扎好,就被人用叉車送到下一道工序。
也就是纜繩的捻股環節。
在這一道工序里,制造纜繩的鋼絲會和一些特殊復合材料一起,被捻成一根一根的細繩。
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鋼絲和這些特殊復合材料能夠互補。
在設備的幫助下,剛出爐的鋼絲,還有特種麻纖維被扭到一起,擰成了一股繩。
這種形態下的繩子,還不配稱之為纜繩,只能叫做線。
生產制造纜繩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合股。
也就是將不同粗細,受力不同的線,按照一定排列方式,將這些混合到一起,形成一根又一根的纜繩。
雖然新招的工人都通過了考核,但因為是第1次生產制造纜繩,相關人員經驗不足。
做出來的繩子很丑,因為太丑,林易連試都沒試,直接就讓人將材料回爐。
東西太丑,那就說明質量不行,質量不行,那就要返工。
在第2輪測試開始之前。
林易來到這些工人們面前,攤開手,用力拍了拍,隨即大聲說道:
“大家不要慌,任何人都有第1次,這是第1次生產,我們能夠把繩子做出來,那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接下來的第2輪,請大家注意,一定不要分心。”
“現在先休息30分鐘,30分鐘之后我們再重新開始生產第2批。”
說完話,林易招來施工方的人,讓對應的人員進入工廠,對設備進行核查檢修。
30分鐘,在忙碌的核查檢修過程中,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林易還沒怎么在意,時間就結束了。
第2輪生產開始。
因為我剛才已經做好了足夠的鋼條,這一次,生產從鋼條拉絲開始,粗細均勻的鋼條通過設備,然后被一點點拉伸,變細。
最終又變成了鋼絲。
同時,對應的生產工序也來到了捻股環節。
這一次,操控設備的工人變得格外小心,鋼絲和特殊復合材料一起,一點點被設備旋轉,拉伸,最終被捻到一起。
一圈鋼絲拉完,設備停下,林影緩緩湊過去,看了一下這次拉出來的線。
和上一次相比,這一次合股的線看起來要緊實很多,也順眼很多。
完整的繩子拿在手里,很重,很壓手。
而林易通過系統的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這繩子的信息。
纜繩(微瑕:在合股時因操作不當,導致受力不均勻形成瑕疵)
看完信息,林易來到合股設備面前,盯著面前的設備出神。
設備雖然是全新的設備,但還沒有到后世那種可以脫離人員控制的狀態。
還需要有人盯著。
所以,在崗位分配時,林易就在這臺設備上分配了一個崗位。
專門負責盯著設備運行,同時,也控制纜繩合股的時機,但是現在看來,這個崗位的職責,要減一些,把合股的時機,完整交給設備。
他叫來土木狗,同時又叫了曹彬等人,讓兩邊人馬盯著設備處理,同時按照他的要求調整參數。
一個小時過去,設備檢修完畢,沒有問題,可以使用。
而同時,對應的運行參數也被調整,從人員主控調整成了設備自控,而這臺設備的控制員,對應的崗位職責,也從掌握設備運行,管理生產,變成了盯著設備運行。
崗位職責調整,原本負責設備的人被調走,換了一個新的人過來。
調整好,第3次生產開始。
設備運轉,原材料爬上生產線,隨著傳送帶緩緩向前,最終變成各種各樣,最后,又來到了林易眼前。
這一次,合股設備自行運行,控制著生產線上的產品。
在萬眾矚目之下,第3次生產的纜繩,被設備完整切割,最后長長的一條放到了林易眼前。
這一次,透過系統,林易只看到了兩個字。
看見這兩個字,他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去,最后轉身,對身后的曹彬說道:
“把叉車開過來,把這纜繩拖上,然后送到隔壁測試車間,送到測試車間,給我用最嚴苛的方式來進行檢測。”
“記住,是最嚴苛的方式!”
曹彬聞言,低頭看了看地上的纜繩。
這纜繩大概有五六歲小孩兒手臂粗細,規格不上不下,用在橋梁上吧,這玩意兒太細了一點,還需要繼續合股,做到更粗。
用在普通的吊車上,這東西又太粗了一點,或許可以用在大吊車上面,但國內沒有這樣的吊車生產經驗。
也不知道這玩意兒用在什么地方。badaoge/book/139997/53016405.html
請:m.badaoge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