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36章 事沾上許良就透著算計!

鎮國謀士第336章事沾上許良就透著算計!_歷史軍事_極簡書城  第336章事沾上許良就透著算計!

  第336章事沾上許良就透著算計!(1/2)魏國,金龍殿。

  朝堂外陽光明媚,朝堂上卻一片死寂。

  魏惠子環視大殿,滿臉失望之色,看了一眼身旁的大太監。

  大太監會意點頭,高聲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群臣紛紛抬頭,退朝?

  魏國之外的列國都打成了一鍋粥,這么關鍵的時候不該商議如何應對亂局、如何從中攫取利益嗎?

  怎的就這般隨意地退朝了?

  “陛下,微臣有事啟奏。”丞相孫泰出列。

  “準!”

  “當今之勢,楚國內亂,齊伐吳,趙伐燕,大乾渾水摸魚,攫取大片城池。

  獨我魏國什么也不做,已然落于人后了。

  臣請陛下與諸位同僚盡快商議出一個對策,我大魏不能毫無建樹!”

  此言一出,朝臣們憤慨不已。

  先前三國聯合起來威脅魏國,他們還以為列國都想繁衍生息,不愿卷入大戰,這才威脅魏國。

  沒想到列國暗中皆有動作!

  從各國的探子傳回來的情況來看,趙國目前獲利最多,一路向東北打到了遼東關,奪取城池十六座!

  齊國也是一路平推,越過鹽湖之地,已經兵臨吳國都城建康北面了。

  大乾在三國之中攫取的城池最少,卻不費一兵一卒!

  只有魏國真個一動不動,什么好處也沒撈到!

  魏惠子嘴角扯動,“既然孫愛卿這么說了,諸位不妨議議吧。”

  一人拱手上前,“陛下,既然列國各有征伐,我大魏正好趁此機會伐韓,奪取陽城、丹陵等地,也好過無動于衷。”

  此言一出,群臣紛紛附和,“不錯,西失東取,以英武王帶兵之能,定能輕易取此二城。”

  “齊伐吳、趙伐燕、乾偷楚,我大魏伐韓,列國正好無暇顧及!”

  “若不取城,此消彼長之下我大魏就是削弱!”

  群情高漲。

  魏惠子眼底泛起意外驚喜,沖孫泰輕輕點頭。

  群臣終于開竅了!

  這一段時間以來,一直聽到三國斬獲,他早已急得心癢難耐。

  再這么下去,等時局已定,乾、趙、齊就開始打魏國的主意了。

  而孫泰也暗自欣喜不已。

  他得了某位存在的密信授意,替魏皇說出不便開口的事,果然得了贊賞!

  一人出聲:“既要伐韓,該有出兵理由,否則別國干涉,卻是麻煩。”

  “乾、趙、齊各自忙著攫取利益,怎有功夫干涉我大魏之事?”

  “大乾在河東之地有兵馬未動,若要干涉,我大魏又該如何?”

  “榆關有左起將軍跟魏武卒,你當是擺設?”

  “此前我大魏占據平陽地利,有王景、左起兩位將軍,更有偷襲先機,結果呢?”

  此言一出,不少朝臣看向角落里一直沒吭聲的王景。

  感受到眾人目光,王景不由攥拳。

  該死!

  此前他主張襲取楚國城池被眾人攻訐,他便再未發一言。

  如今事實證明他當時的主張是正確的。

  即便如此,他仍沒吭聲。

  沒想到他都這樣了,朝臣們還不忘嘲諷他!

  以他現在的處境,哪里還需要許良去離間!

  說到底,導致魏國目前處境的罪魁禍首是他嗎?

  是魏皇自己啊!

  輕信什么魏行的話,讓左起率軍襲取河西之地,結果卻被大乾殺的損失慘重。

  若不是自己被俘…

  王景心底嘆息。

  說到底,還是因為他被俘。

  上至魏皇,中到魏嬰,下到朝臣乃至百姓,都將河西大敗的罪責都推到了他身上。

  便是他想建功,也沒人愿意相信。

  魏惠子之所以用城池換他回來,似乎不是惦念他有功于魏國,而是不想被人詬病薄恩寡義,更不想承擔河西大敗的責任…

  面對群臣目光,王景只當沒看到。

  群臣十分鄙夷。

  這種敗軍之將,竟還有面目站在朝堂之上。

  換了他們,或自刎于陣前,或主動請辭,總好過厚顏站在朝堂上,空享俸祿。

  群臣中,魏嬰輕咳一聲,“諸位,既要伐韓,本王愿意親自帶兵。

  但如陳大人所說,需得找到出兵的理由,

  否則列國干涉,難免糾纏不休。”

  群臣思維終于被強行拉回,再次議論開來。

  “就以韓國得國不正,韓智子言而無信,害古晉被瓜分…”

  此人還未說完,群臣紛紛看傻子一樣看他。

  說韓國得國不正,他們魏國又能好到哪里去?

  韓趙魏三家分晉時,他們可都是在晉國的“尸體”上得了好處才立的國。

  老二笑話老三?

  “不若提出拿葉城跟韓國換陽城,小城換大城,他們必定不同意,屆時我大魏便有了出兵理由。”

  “不可,此理由太過牽強。”

  群臣你一言,我一語,始終沒個定論。

  魏惠子剛開始還滿是期待,聽著聽著就不由皺眉。

  這么多人,竟沒一個人想出合適理由的!

  歷史軍事相關閱讀:

飛翔鳥中文    鎮國謀士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