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零三章 電影節論戰

華娛:從神棍到大娛樂家_第四百零三章電影節論戰!影書  :yingsx第四百零三章電影節論戰!第四百零三章電影節論戰!←→:

  出道以來,青年導演路寬一共在歐洲三大上有過三次開幕式影片的首映。

  2004年的戛納帶著非競賽單元的《異域》;

  2005年的柏林帶著該屆的金熊獎影片《返老還童》;

  還有今年的《歷史的天空》。

  前兩次無一例外地,都在片尾曲里收到了現場觀眾的歡呼吶喊,起立鼓掌,可謂禮遇。

  但今天的情況有所不同。

  屏幕上的正片已經結束,隨著《如愿》悠遠而深情的歌聲在放映廳內回蕩,觀眾們仍深陷在影片帶來的震撼中無法抽離。

  整個放映廳陷入一種近乎神圣的沉默。

  沒有人起身,沒有人鼓掌,甚至連呼吸都變得輕緩。

  觀眾們仍保持著最后的姿勢,目光怔怔地望向黑暗的銀幕。

  仿佛那里還殘留著未散的歷史魂靈,仿佛那里還會繼續展開未盡的篇章。

  所有人眼里還停留著最后一幀里,劉伊妃那張淡雅素凈的臉龐,仍舊跟隨著她的腳步,在歷史的廢墟中跋涉。

  這不是普通的電影散場,而是一場集體性的精神滯留。

  觀影者們被拉扯在歷史的漩渦里,無法輕易抽身。

  張純如的探尋、魏特琳和拉貝的堅守,早已將不同國籍、不同膚色的觀眾拖入同一種沉重的共情。

  一直到工作人員輕輕打開了柏林電影宮的燈光。

  刺眼的光線像一把利刃,突然劃破了那個被歷史浸染的黑暗空間。

  人們仿佛從一場漫長的夢境中被驚醒,爾后便是不約而同的、山呼海嘯般的掌聲席卷而來!

  敬業的媒體記者們顧不上擦拭眼淚,慌忙調轉機位去捕捉現場的動態。

  這樣一部無疑要載入電影史的佳作,怎么能沒有觀眾們的瘋狂致敬作為注腳呢?

  鏡頭里是哽咽的呼喊,是低聲的贊嘆,是一雙雙微紅的眼眶。

  自導演路寬開始、劉伊妃、漢克斯、摩爾、劉得華、趙飛等演職員們例行登臺,在電影宮的中心接受全場的致意。

  路老板抬手示意大家稍安,他自然不在意今天的掌聲持續時間能不能打破柏林的記錄。

  他有很重要的話要說。

  工作人員送上話筒,電影宮里響起沉穩的男中音:

  “關于電影,關于金陵,我想今天有一個人不能不站在這里,同劇組一起接受大家的厚愛和禮遇。”

  “可以說,沒有她,就不會有這部電影。”

  “沒有她,這段被塵封和隱瞞的血色記憶,可能永遠無法以如此完整、震撼的方式呈現在世界面前。”

  劉伊妃在他身后神情溫婉,聰慧如她,自然心有靈犀地知道路寬想做什么。

  青年導演深情的致辭還在繼續:“是她,讓三十萬亡靈的聲音第一次被世界聽見。”

  “是她,用學者的嚴謹和戰士的勇氣,為這段歷史筑起一道不可摧毀的紀念碑。”

  “請允許我代表所有被這段歷史觸動的人們,邀請張純如女士上臺——”

  “不是作為講述者,而是作為這段歷史的守護者,接受我們最誠摯的敬意。“

  路寬的話音落下,整個電影宮陷入短暫的靜默,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聚光燈掃向觀眾席中區,鏡頭捕捉到張純如正緩緩起身。

  她身著簡約的米色高領毛衣搭配深灰色羊毛長裙,外披一件駝色開衫,這身知性而內斂的裝束完美契合歷史學者與作家的身份。

  記者們的鏡頭中,張純如的栗色長發用黑色發夾隨意挽起,額前散落幾縷碎發。

  她無奈地看著臺上的年輕人,顯然不想在今天搶了電影的風頭和話題,不疾不徐地走過去和劇組站在一起。

  張純如是成名已久的作家,演講、簽售活動參加過無數場,更是跟鬼子大使在電視臺激辯過,這樣的場合駕輕就熟。

  只不過今天的心情不同。

  她的聲音像浸過晨露的絹帛,知性而柔軟:“感謝路寬導演和全體劇組成員,是你們的藝術勇氣讓這段歷史獲得了應有的重量。”

  “讓我們的民族血淚,終于等到了屬于它的正義史詩。”

  “但正如路寬導演所言,無論是《金陵大屠殺》還是《歷史的天空》,目的從來都不是仇恨的延續。”

  “我們希望傳遞的,是華小姐在臨終前寫下的金陵永生,是拉貝和金陵市民的守望相助,是善良與和平的宏愿。”

  “我相信,在1937年的金陵,當拉貝展開那面安全區的旗幟,當華小姐用身體擋住金女大的門,還有程瑞芳、馬吉、喬治、威爾遜。。。”

  “這些所有擁有美麗心靈的人。”

  “他們守護的不只是中國人的尊嚴,更是全人類文明的底線。”

  張純如笑容溫婉,站在臺上微微鞠躬示意,電影宮里又是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

  路老板一直欣慰地注視著這位華裔女作家,聚光燈下的張純如眼角閃著細碎的光,那是未墜的淚珠折射出的生命力。

  只不過當他看著張純如時,劉伊妃也在看著他。

  少女心里有些好奇,她還是第一次在男友臉上看到這種表情。

  那種溢于言表的竊喜和滿足,好像是偷吃了糖的孩子。

  即便再心有靈犀,劉伊妃也不可能知道——

  那是因為這一世的他,盡全力成功托舉了一個快被歷史重壓碾碎的美麗靈魂。

  重活一世,這是他的榮幸。

  張純如是個極聰慧的女子,她從來都知道斗爭的殘酷性,特別是在這樣一個敏感和棘手的命題上。

  她上臺的發言,巧妙地轉移了電影中的一些尖銳諷喻,引導著主旨向通行世界的愛與和平去被解讀。

  這是為了給劇組解壓,給影片拿獎解壓,也是為了給帶著北平奧運總導演身份的路寬解壓。

  等到《歷史的天空》像《辛德勒名單》、甚至是是超越后者真正地載入影史和歷史,獲得了行銷世界的宣傳機會,自然能夠更有力地揭露些真相。

  劇組成員們在臺上滯留了許久,才被真誠的嘉賓和觀眾們“放行”,讓他們去繼續采訪流程。

  只不過德國人的嚴謹在今天開了些小差。

  影展副主席雅各布在電影宮外著急忙慌地找到科斯利克:“主席先生,你需要出面同君悅談一談了。”

  因為選了《天空》做開幕式影片,帶來轟動效應的科斯利正洋洋得意著:“怎么了?”

  “有近一百多個沒有提前預約的記者都要求采訪,我們事先估計和預留的采訪席和設備完全不夠用。”

  “什么?”科斯利克更高興了。

  擔任柏林電影主席這么多年,他還是第一次遇到采訪席和設備不夠用的情況,特別是已經在多預留了份額的情況下。

  如果是幾個沒預約的行業記者要采訪,他大概會讓保安請他們出去。

  如果是一百個。。。

  科斯利克掏出電話直接打給了柏林君悅和萬豪兩家酒店,靠著他的人脈快速協調后通知雅各布:

  “把我們的設備也帶到君悅去,萬豪也會提供幫助,預估現場會有多少記者?”

  “起碼400多個。”

  “好!我待會兒也去看看!”

  一般而言,柏林影展會在首映禮后直接在影院內設置臨時采訪區,配備移動麥克風和便攜攝像機,用于快速錄制主創感言,第一時間進行宣發、造勢。

  對電影和主辦方都好。

  如果是明星名導的大劇組,電影宮最大的300人采訪廳也算夠用。

  但按照副主席說的人數,顯然已經滿足不了《歷史的天空》的胃口。

  堅持不和威尼斯、戛納同流合污的柏林,看來今年會有大收獲了!

  善!大善!

  柏林君悅酒店毗鄰電影宮,場地配備了充足的采訪席位和傳譯設備、環形燈光、隔音設備,加上另一家星級酒店萬豪的馳援,應當是夠了。

  懵逼的路老板和劇組成員們被影展官方溜了一圈,終于在君悅一樓坐定。

  看著面前黑壓壓的采訪大軍,即便是久經陣仗的路寬、漢克斯等人都有些驚訝。

  剛剛雅各布匯報的400多,仍然在增加。。。

  這年頭大家都有手機,柏林電影宮的1800席和采訪區的記者們,在影片中途就開始了自來水。

  采訪分為群訪和獨家,顯然今天的群訪過后,劇組的采訪預約會大爆炸。

  路老板等人戴上德語的同聲傳譯耳機,采訪開始。

  電影節的新聞官也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爆滿的場面,感慨著今年零下15度的柏林終于不再冷。

  路老板在外一向照顧自己人,側頭同女新聞官耳語了幾句,讓她優先選擇中國媒體。

  《中國電影報道》的居文沛仍然雙眼泛紅:“路導,感謝你和劇組帶來的這部電影,我們幾個國內的記者都哭得稀里嘩啦。”

  這話是英文講的,現場發出一陣善意的輕笑。

  誰沒哭?

  那真的能算心如鐵石了。

  居文沛舉著話筒:“路導,電影比較嚴肅,我想調劑一下,先滿足下個人的小八卦行不行?”

  路老板笑道:“請講。”

  “2004年帶著《異域》到日苯路演時,有記者提問您,會不會像呂克·貝松一樣和自己的女主角相愛,你的回答是不會。。。”

  問題還沒問完現場已經有人開始起哄了,西方人就喜歡這種浪漫的緋色調調。

  “你當時的回答是不會,說這樣就不好太過嚴厲地要求演員了,現在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洗衣機の打臉實況。

  路老板笑著舉起話筒:“你們都給我取外號叫片場暴君,如果跟女主角談戀愛,免不了要因為工作發生爭執,那工作感情都不和諧,這是我回答‘不是’的主要原因。”

  “不過劉伊妃小姐現在也有個外號,叫中國最后一個刀馬旦,懾于她的武力,我們之間簽了不平等條約,解決了上述問題,謝謝。”

  現場哄堂大笑,隨即掌聲送給這位“用開玩笑的方式講心里話”的耙耳朵。

  刀馬旦在外人看不見的桌子底下輕輕踢了洗衣機一腳,面上仍舊溫婉。

  壞額的名聲,額回去也是要錘你的!

  居文沛言歸正傳:“路導,我想問一下,您和張純如女士都先后表達了電影并非是傳遞仇恨,而是呼吁和平這一觀點,能不能詳細跟我們講講在創作時的思路和想法。”

  路寬身邊的劉伊妃聽得面帶微笑。

  《中國電影報道》是央視六公主旗下的節目。

  小劉和《電影頻道》的關系很好,同這位居文沛記者早在2002年的威尼斯就認識,平時也偶有來往。

  很顯然,這是聰明人提出的助攻型問題。

  “好,謝謝文沛。”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最后的辯論那里,就已經告訴大家了。”

  “影片中張純如質問日苯大使齊藤邦彥的問題,并不是‘你們該如何贖罪’,而只是要求一句簡單的道歉。”

  “和平的前提是誠實,如果連歷史真相都不敢正視,那所謂的和解只是虛偽的敷衍。”

  路老板仍然緊扣著和張純如一樣的“外交辭令”,去處理影片可能引起的國家間敏感問題。

  畢竟他奧運會總導演的身份擺在這里。

  北平奧運順利舉辦的優先級最高,他不好帶著這樣的身份,大張旗鼓地用電影去宣戰,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

  聰明的做法就是潤物細無聲地進行私貨輸出。

  至于你們在電影中看到了什么諷喻,那是你們自己的解讀。

  但顯然,就像電影中張純如、現實中劉伊妃的遭遇一樣,“惡勢力”對這部電影的質疑來得極快——

  一位帶著玳瑁眼睛的日苯記者甚至等不及提問,直接站起身打斷了新聞官:

  “路桑!我認為你的電影帶有強烈的個人情感傾向,電影內容也是丑化日苯人的鏡頭、片段居多,會極大地破壞中日和平和友誼!”

  現場記者們驚疑不定地看著這位似乎已經年過半百的日苯記者。

  德國的美女新聞官面色不虞:“請遵守現場采訪紀律,回到自己的座位。。。”

  日苯記者不疾不徐地走出人群,直接站在最前排,聲音沉穩,“義正詞嚴”:

  “如果說,我這樣的問題會觸碰到路桑的心理禁區,會讓你這位接受國家資助拍片的導演下不來臺,我可以放棄提問!”

  “這位。。。”

  美女新聞官面無表情地想斥退他,被路寬伸手擋住。

  現場黑壓壓的一片長槍短炮就盯著他,今天提問的機會有限,很顯然中國和德國媒體占優勢。

  誰不想拍點大新聞?

  這樣的敏感問題,他的確能以采訪程序問題為由回避,但那就成了電影中的齊藤邦彥了。

  理不辨不明,為了不給國內外的右翼、精日喉舌借題發揮的機會,這個陣仗他只能暫時接下來。

  路老板的聲線依舊沉穩:“請問你是哪一家媒體的記者。”

  洗衣機:你什么單位的?

  “我是《產經新聞》的百田尚樹。”

  現場的華人記者一時都有些面色不善,西方記者則不由自主地想到電影中的福田。

  這做派,很像嘛!

  路寬不知道百田尚樹的來頭,但他知道《產經》的惡名,鬼子的右翼保守派綜合性媒體。

  鬼子國內有幾家右翼陣地,《產經》的名氣和影響力最大,《正論》的路線相對極端。

  就以后世2025年《哪吒2》取得的耀眼成績而言——

  《產經》的評價是“政府宣傳工具,和日苯動漫無法比較”;

  《正論》的評價是“東大的輸出工具”,煽動抵制。

  2007年上半年,《產經》和《正論》及鬼子國內保守派企業暗中資助了電影《我為你赴死》和《金陵真相》兩部電影。

  前者是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拍攝的美化“神風特工隊”的電影;

  后者從名字就能看出來,是右翼的歷史修正主義紀錄片,用來混淆視聽、否認歷史。

  這個百田尚樹自然是頑固右翼新聞人。

  作為《產經》的文化評論員和記者,他在后世2014年出版《彎彎論》,主張鬼子和我國灣省應建立外交關系。

  今年已經50歲的百田尚樹神態自若:“路桑,我很喜歡閣下的電影,請恕我的提問冒昧!”

  只要自己站出來,發了聲,無論路寬回不回答,都算他小勝一局。

  路寬笑道:“沒什么冒昧,我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澄清一點,《歷史的天空》拍攝資金,大部分來自民營企業問界控股,小部分來自北美的米拉麥克斯,國家資助的說法不實。”

  上一世張一謀的《金陵十三釵》遭遇了同樣的質疑。

  好就好在路老板吸取了教訓,從立項、開機到封閉拍攝和殺青,沒有同當地正府有公開合作,就是為了避免被冠以政治宣傳片的標簽。

  “第二,你說電影丑化日苯人,這個說法絕對是污蔑。”

  “電影中齊藤邦彥的扮演者渡邊謙是日苯的國寶級演員,配樂的坂本龍一先生是日苯的國寶級作曲家。”

  “如果這部電影真的如你所說,是在丑化日苯人,他們會同意嗎?”

  這也是他通過東寶株式會社和其他關系,極力邀請到這兩位中立和偏左的藝術家的原因——

  就像現在這樣,去堵質疑者的嘴。

  百田尚樹搞事經驗豐富,也不管身后其他記者的抗議,繼續輸出謬論:“在你的電影里,中國人、德國人、美國人都是正面人物。”

  “關于日苯人的鏡頭,全都是奸詐、狡猾、暴虐的形象,這還不夠說明一切嗎?”

  路老板收起了微笑的表情,肅聲道:“我要提一個不爭的事實,也是被無數史料和國際審判證明的事實——”

  “1937年在金陵城的日苯士兵,都是大屠殺的劊子手,沒有一個是無辜的。”

  百田尚樹心里竊喜,他顯然是有備而來:“真的一個善良的士兵都沒有嗎?”

  除了中國記者外,現場之前催促他不要插隊的各國媒體人們不吭聲了。

  這種新聞可遇不可求,讓他們自己來提問,一是不敢,二是沒有日苯記者的立場。

  路老板警惕之心大起,面無表情地看著他:

  “《歷史的天空》劇組有來自全世界、包括貴國歷史學家在內的顧問團隊,共二十人。”

  “論及對真實歷史的還原程度,精細到日軍軍裝上紐扣,都是用日苯國內的老模具重鑄的五千枚銅扣。”

  “因此你反問的,關于1937年的金陵,是不是一個好的日苯兵都沒有的問題,我可以當著全世界所有媒體的面,鄭重地表態——”

  青年導演頓了頓:“沒有,除了兇手,就是幫兇。”

  百田尚樹巴不得跟他在這些問題上糾纏:“三谷翔、東史郎這些人路桑一定知道,《東史郎日記》就是你們的參考資料,難道他們這樣誠心懺悔的也不算嗎?”

  劉伊妃聽得心里暗恨!

  她是研讀了張純如著作和手記的,對這段歷史細節的了解程度可能比導演路寬還要多。

  百田尚樹提到的兩個日苯兵是幡然悔悟的代表。

  東史郎在1987年就出版了《東史郎日記》,詳細記錄了鬼子當年的暴行,承認自己也是其中一員。

  并從當年起七次趕赴金陵遇難同胞紀念館,跪地叩首謝罪;

  三谷翔亦然,去年88歲高齡的他捐出了自己幾乎所有的家產和二戰照片,在金陵理工大學門前下跪謝罪。

  對于百田尚樹這樣的頑固右翼來說,他們在國內貶低、迫害這些醒悟的老兵,在國外就常常把他們拿出來粉飾門面。

  譬如今天用來堵住這位中國導演的嘴。

  何其可惡!

  不過路寬不是慣于搞綏靖主義的人,義正詞嚴道:“個體事后的懺悔,不能作為原諒他們當時惡行的原因。”

  “另外,個體的懺悔若不能轉化為集體的反思,就只能淪為被有心之人拿來表演的道具。”

  路老板定定地看著面前的《產經》記者:“譬如你,百田尚樹先生。”

  百田尚樹愣了一下,沒想到這位的言辭這么犀利。

  他翻開包取出一份紙稿:“路桑的看法我個人持保留意見,但我在貴國的《楠方》雜志上看到一則新聞和一份劇本。”

  “據說有一位叫作陸釧的導演,也曾大張旗鼓地立項過關于金陵事件的電影,但最后不了了之,據說是遭到一些迫害。”

  百田尚樹頓了頓,想要看看路寬的表情,但一無所獲。

  “但以我看來,這位陸桑流傳在網上的劇本要比《歷史的天空》更加真實,他在電影里真正地描摹出了人性,路桑同意嗎?”

  現在應該在秦城的太郎怎么也沒想到,自己還有一個年過半百的鬼子粉絲呢。

  只不過他和《楠方》的報道一起成為了敵人的武器。

  百田尚樹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用你們中國人自己的言論,來打你自己人,最終造成一個事實不清、有爭議的輿論效果。

  鬼子狡猾,這個問題無論怎么回應,都不合適。

  畢竟太郎的罪行不聞名于外。

  最關鍵就是百田尚樹提出的反對意見,還是你們自己的導演、央企參股報紙發布的,這就很致命了。

  楠方系和路寬別眉頭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特別是他做了總導演之后,已經視其為“走狗”。

  路老板沉吟了幾秒,如果沒有總導演的身份,他大可以拍案而起,大加駁斥,甚至罵一罵鬼子政府都可以。

  自由和人權是道貌岸然的西方政客的通行證,罵就罵了。

  可現在。。。

  他畢竟還是要顧及只剩下六個月的北平奧運,萬一因為自己沖冠一怒被借題發揮,釀成外交事故,就中了敵人的下懷。

  居文沛暗道不妙,舉手示意道:“不公平!為什么這位《產經》的記者可以不經允許問這么久的問題?”

  “我們要求換人提問!”

  任誰都看得出這是圍魏救趙的借口,只不過在場的除了華人媒體默契配合外都默不作聲。

  誰不想看熱鬧?

  誰不想報道大新聞?

  “這位。。。記者先生,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吧。”

  一道清亮溫婉的聲音傳來,字字清晰如珠落玉盤,在嘈雜的現場中穿透而出。

  眾人側目,小劉眉目如畫,杏眸清澈卻深邃,眼波流轉間透著一股沉靜的堅韌。

  所有人這一瞬間看得有些意外,也有些愣神,似乎電影中那位張純如女士走出了銀幕。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華娛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華娛:從神棍到大娛樂家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