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悄然來到五點半。
已經進入九月的四九城,暑氣漸消,天空像是被水洗過一樣透亮,西沉的日頭不再像盛夏時那般灼人,變得溫柔起來,像一顆熟透的柿子,軟軟地掛在天邊。
早就提前收拾好東西的葉青聽到下班鈴聲響起,立即拎起提包跟網兜,快步來到他師父跟前,隨手接過對方手里的飯盒,問:“咱怎么去啊?師父。”
“你先跟我回家取自行車,等會兒你騎車帶我。”白峰背起手,踩著八字步慢慢悠悠的往外走。
“成。”
葉青亦步亦趨的跟上,師徒倆隨口聊著今天與門多薩談判的內容,往樓下走去。
等身邊人少了些時,白峰突然側了下頭,輕聲對他叮囑道:“翻譯那小子人性不成,以后你跟他交往留點神。”
“唉,知道了。”葉青笑著應聲,其實不用白峰叮囑他也不會跟那個連名字都沒有的家伙深交。
白峰提了一句后就沒再多說,他也清楚,自己這個徒弟精著呢,有些事不用說太多,一點就透。
而后師徒倆又繼續說說聊聊下樓,不一會兒就到了街對面的朝陽庵家屬院。
來到白峰家樓下后,一向能躺著就不坐著的他就邁不動步了,扭頭對葉青指使道:“你上去吧,把飯盒給你師母,再把自行車鑰匙拿來。”
“得嘞。”
葉青對此也沒啥不情愿,當徒弟給師父跑個腿兒再正常不過了,當即甩開大長腿上了樓,很快就來到他師父住的二樓。
朝陽庵家屬院基本都是筒子樓,房間的格局里就沒有廚房這一說,各家做飯要么去公共廚房,要么在自家門口的樓道里支個桌子,擺上煤油爐,或者蜂窩煤爐子。
這時正好是各家主婦做飯的時候,樓道里到處都飄著煤油、煤煙、油煙的味道,嗆的人直打噴嚏。
白峰他家就是在自家門前弄了個桌做飯,不去公共廚房跟人搶地方。
此時葉青師母陳紅正在門前準備著晚飯,他湊上前瞅了瞅,笑嘻嘻的道:“這醬茄子味兒不錯啊,師娘。”
“青子?”
陳紅已經見過他幾次了,對丈夫的這個很會來事的大高個徒弟也挺喜歡,當即熱情張羅道:“你師父也真是,早點告訴我你要來啊,我這也沒弄啥菜,那什么,你先進屋坐著去,我給你們炒個雞蛋,炒盤臘肉,完了再弄盤花生米下酒…這回就先將就著,下次你要來提前說一聲,師娘給你燒排骨。”
“您別忙了,師娘,我今兒不是來混飯的,等會兒我跟我師父下館子去,我來拿自行車鑰匙。”葉青忙道。
“啊,那你自己進屋拿去,就在五斗櫥第一層呢。”
“得嘞。”
葉青扭頭就熟門熟路的進了屋,先把白峰飯盒擱到飯桌上,才來到五斗櫥前,拉開第一層抽屜,一搭眼就看到了里面的自行車鑰匙。
除此之外,里面還有一些零鈔跟各種生活類的票。
可見他師娘也是真沒把他當外人。
葉青見狀笑了笑,伸手從里面拿出鑰匙就合上抽屜,抹身出門跟陳紅招呼了一聲,一溜煙下了樓。
與白峰匯合后,倆人來到車棚,推出一輛落滿了灰塵的自行車。
“您這車多久沒騎了?”葉青見了趕緊看了看車胎,見氣兒還挺足,這才松口氣,隨即拿出手絹擦拭起車子上的浮塵。
“得有兩個多月了,我在城里沒啥親戚,咱這附近又啥都有賣的,基本不出遠門,自然用不到這玩意兒。”
白峰說著瞥了他一眼,語氣輕描淡寫的道:“我記著你沒自行車吧?要不你騎走得了,這自行車放我這就是個擺設。”
這行為在后世就相當于隨隨便便送人一臺車了,怎是一個豪橫了得。
不過對于自行車這種大件兒,葉青肯定不能要,忙婉拒道:“心意我領了,師父,不過車您還是留著吧,這玩意兒有跟沒有兩碼事,萬一您什么時候要用呢?再說我家也有車。”
白峰卻是真想送,聞言又道:“一年我能用上它三回就頂天了,我還懶得拾掇,沒見都擱生銹了嗎?照這樣下去,估計也就兩三年這車就得廢,還不如你推走呢。”
葉青聽了立即仔細檢查了下,發現還真是。
這車子鏈條、閘線、軸承、車蹬等好幾個地方都因為疏于保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銹跡跟損傷,再這么擱下去,興許都用不上兩三年就得報廢,確實可惜了了。
于是本著不浪費好玩意兒的想法,他沉吟了下后,提出了個折中的辦法:“師父,這車您要送我肯定不要,還是我賣我吧,不然廢了可惜了。”
“這小子,都不知道說你傻還是說你精了,白給還不要。”白峰頓時莞爾:“那就給我二十塊錢吧,就當賣廢鐵了。”
“二十哪成啊,您這車雖然生銹,拾掇拾掇也有個七八成新,咋也得一百啊。”葉青哭笑不得,這跟送他有啥區別?
“我說二十就二十,再廢話我抽你信不?”白峰卻瞪起眼,照著他腚就是一腳。
“成成成,二十二十,過兩天開工資了就給您。”見師父發火,葉青不敢再多嘴了,齜牙咧嘴的揉揉屁股,隨即抬腿跨上車,同時也在心里琢磨著回頭要給師父弄點什么好東西回報一下。
可惜不是在后世,不然高低安排個一條龍。
“這才對嘛,趕緊走吧。”白峰滿意的笑了笑,而后跨坐上后座,又抬手在他腰上拍了把:“走著。”
“得嘞!”葉青立即就跟得令的毛驢似的,輕輕踩了下車蹬子,車子四平八穩的緩緩向著院外駛去。
他倒不是擔心顛到師父,主要是這車子不少地方都生銹了,他擔心太使勁把車子蹬壞。
畢竟,這自行車現在屬于他了嘛。
若是別人的車,這個貨才不管這個呢,早就站起來踹了,不把車蹬的嘎吱嘎吱響不算完。
好在飯店也不算太遠,師徒倆一路慢慢悠悠,也才用了四十分鐘就抵達了位于宣武門內大街烤肉宛。
整個飯店就是臨街的兩間平房,青磚灰瓦,門楣上掛著白底黑字的招牌,看著很不起眼,但名氣卻不小。
烤肉宛乃是四九城的老字號,最早能追溯到前清康熙年間,創始人是一位宛姓回民,初時只是在宣武門一帶推車擺攤,后來憑著實惠美味優勢,生意漸漸做了起來,就開了鋪子,一代傳一代的延續至今。
這么些年來,好吃不貴的烤肉宛也一直深受百姓的喜愛,與東來順一樣,成了打牙祭的首選。
葉青他家就是,基本每年都會來這里吃上幾頓,解解饞。
同時這里也是他童年記憶的一部分,小時候他最期待的那些日子中,除了過年外,也就是來烤肉宛下館子了。
他尤愛這里的烤牛肉,肥瘦相間的大三岔,外層烤的焦脆,內里嫩得帶血絲,咬上一口能爆出奶香,一想起都能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