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9章漕運保衛戰

  虢王李巨見到局勢糜爛岌岌可危,他挺身而出說道:“啟奏陛下,微臣請旨領兵出關征討叛軍,阻止賊將武令珣繼續南下威脅南陽郡。”

  “從天寶十三載開始,關中地區連續發生水災和嚴重饑荒,那年秋天連續下了六十多天的雨,致使關中百姓糧食歉收。”

  “西京長安垣屋頹壞殆盡,物價暴貴,人多乏食,陛下曾經調撥太倉糧米一百萬石以濟災民,可這仍然是杯水車薪,黎民百姓餓殍滿地。”

  “本來指望著去年能有個好收成,不曾想到水災過后又是旱災,關中百姓年谷不登,加之年底安賊起兵造反禍亂天下,很多江淮糧船還沒來得及運到長安便被叛軍截下。”

  “隨著黃河漕運中斷,朝廷不得已改道長江航道,江淮糧船沿著長江到達漢水,經由襄陽上溯丹水,接著分批陸運再走武關直達長安,這才勉強運來數十萬石糧米。”

  “如今叛軍駐扎在武關之外,江淮糧米已經無法運至關中,糧船只能沿著漢水上溯至漢中地區,然后分批陸運走褒斜道,翻越秦嶺抵達扶風郡,再把糧米裝上船只,順著渭水而下才能到達長安。”

  “這條道路耗時耗力路途遙遠,就算能夠順利把江淮糧米運到長安,損耗率也會大到令人承擔不起,粗略估算運輸成本相比以前會增加幾倍乃至十幾倍。”

  “更何況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生死未卜,南陽郡和襄陽郡岌岌可危。”

  “其中襄陽郡乃是漢水的漕運樞紐,南陽郡作為屏障萬萬不可丟失。”

  李隆基發現到頭來還是自家人能夠堪當大任,他面露大喜說道:“愛卿真是勇氣可嘉,不愧為宗室子弟。”

  “那朕委任你為河南節度使、御史大夫,同時兼任陳留太守和譙郡太守,統領嶺南、黔中、南陽三鎮兵馬討伐叛軍。”

  虢王李巨拍著胸脯保證道:“微臣必定不會辜負陛下的希望!”

  李隆基非常關心南陽戰場,他對魯炅損兵折將極為不滿,可考慮到他是哥舒翰的愛將,故而不敢像高仙芝和封常清那樣隨意誅殺。

  現在為了能夠守住南陽郡,李隆基命令潁川太守來瑱接替魯炅所有官職。

  虢王李巨擔心魯炅還活著,他多提一嘴追問道:“陛下,倘若魯炅退到南陽郡堅守待援,將功補過,那微臣該怎么處理他呢?”

  李隆基思考片刻回復道:“你可以視魯炅表現靈活處置!”

  “遵旨!”

  虢王李巨深知李隆基這是把處置權交給自己,他需要承擔起漕運保衛戰的重任。

  楊國忠適當站出來說話:“陛下,自從黃河漕運受到安賊截斷以后,江淮糧船改走長江航道僅僅持續半年而已,這半年時間才運來數十萬石糧米,杯水車薪難以度日,關中糧倉幾乎快要告罄。”

  “潼關大軍已經開始缺糧,再這么拖下去也不是辦法,理應命令哥舒翰趕快東征,可他總是推三阻四不敢出關。”

  “據報賊將姜天驕早已返回河北道,陜郡只有崔乾佑所部幾千人馬,何不趁此良機大舉反攻?”

  大部分人總是傾向于自己所愿意相信的,有時候真相和假象并不重要。

  李隆基認為安祿山的叛軍戰線拉得這么長,他手上兵力肯定沒有那么多。

  哥舒翰手上握有二十萬大軍,這里面還有河西和隴右兩大藩鎮八萬精兵。

  就算陜郡的崔乾佑不止幾千人馬,那他兵力肯定也是比不上哥舒翰的二十萬大軍。

  可是哥舒翰自始至終不愿出關東征,可他根本沒考慮到漕運問題。

  要是魯炅此時還能堅守住滍水防線,那么李隆基絕對不會強逼哥舒翰出關作戰,他也不會傻到拿著大唐江山去冒險。

  畢竟哥舒翰已經在潼關堅守將近半年,從這里就能看出李隆基并不著急。

  可是李隆基又不敢把即將斷糧的事情告訴前線將士,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一不小心就會鬧出嘩變。

  或許還有人堅持認為潼關大軍根本沒有出現斷糧,這是李隆基故意微操讓哥舒翰去送死。

  那么我們不妨看看高適是怎么說,他作為當事人在哥舒翰麾下擔任要職,幾乎把在潼關所見所聞全部寫入奏疏中,這道奏疏便是陳潼關敗亡形勢疏。

  高適明明白白告訴你五月份就開始缺糧啦,那些固執認為關中地區沒有出現缺糧的人,根本不知道一個地方連續兩年糧食歉收究竟有多么嚴重。

  更何況關中地區礙于土壤肥力下降等原因,實際上已經無法做到自給自足。

  若是遇上風調雨順的年份還算可以應付,一旦碰到天災就會發生糧食危機,只有依靠江淮地區的漕糧粟米才能活下去。

  江淮地區的漕糧粟米運不進來該怎么辦?

  那就只有餓死唄!

  只要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下來,那么就不存在餓死人的問題。

  尤其是在武令珣突破滍水防線以后,大唐后勤已經難以為繼,再也無法跟叛軍打消耗戰。

  江淮地區的錢糧布帛需要通過長江航道運至襄陽郡,再從漢水上溯至漢中地區,然后分批陸運走褒斜道,翻越秦嶺抵達扶風郡,再把糧米裝上船只,順著渭水而下才能到達長安。

  這條運輸線路諸葛亮看見都會頭皮發麻,哪里還能跟燕軍消耗下去。

  反觀燕軍完全可以利用永濟渠和通濟渠,通過水運把河北道和河南道連接起來,源源不斷把糧草物資輸送到東京洛陽。

  現在李隆基已經快要無計可施,他只能催促著哥舒翰帶兵出關收復陜郡,攻取東京洛陽,以圍魏救趙的策略調動叛軍。

  無論如何都要保住南陽郡和襄陽郡,不然武令珣將會完全切斷江淮地區向關中長安的漕糧供應。

  而這才是李隆基要求哥舒翰出關的根本原因,他看見的是魯炅麾下五萬大軍全軍覆沒。

  嶺南、黔中、襄陽三鎮兵馬損失殆盡,整個南陽盆地即將落入叛軍手上,連同江漢平原跟著岌岌可危。

  最要命的是,武令珣帶兵拿下南陽盆地以后,他便可以全力攻打武關威脅關中地區。

  在這種情況下哥舒翰只能出關作戰,無論他是走潼關還是走武關,那他都會遇到崔乾佑和武令珣兩位名將。

  以哥舒翰中風癱瘓半身不遂,再加上他手底下各個將領勾心斗角,憑他也想打敗崔乾佑和武令珣,這無異于是在癡人說夢。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雙方將領絕對不能有任何破綻。

  魯炅僅僅是選擇在迎風高處安營扎寨,這點微不足道的破綻就讓武令珣無限放大,害得嶺南、黔中、襄陽三鎮兵馬全軍覆沒。

飛翔鳥中文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藩鎮割據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