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2章拉胯的西域諸將

  姜天驕在潼關外的崤函古道繳獲到鐵甲五萬多套,錢糧布帛和金銀珠寶更是數不盡數。

  十六萬官兵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爭相逃命,互相踩踏致死高達上萬人,一戰下來損失掉六萬人,隨軍所攜帶的武器鎧甲幾乎丟得一干二凈。

  每次官兵發生潰敗逃亡,姜天驕都能從戰場上繳獲到大量鎧甲,他前后已經得到七萬多套鐵甲。

  太白陰經明確記載著唐軍將士的披甲率高達六成,各種各樣的制式鎧甲根據作戰環境而進行分配。

  高仙芝所部十六萬人能有五萬多套鐵甲,想來這是把關中地區的武庫全掏出來,由此可見禁軍部隊已經全軍覆沒。

  此番姜天驕帶著三萬將士斬獲頗豐,這足以俘獲所有人的心,就連俘虜轉化而來的新兵都是賺得盆滿缽滿。

  姜天驕這邊倒是興高采烈,高仙芝那邊即將大禍臨頭。

  高仙芝和封常清退守潼關后搶修工事收攏殘兵,防備姜天驕前來攻城。

  邊令誠在潼關等了半天都沒等來榮王李琬,他汗流浹背暗道:“榮王殿下該不會是死了吧?看來我是不能再等下去啦!”

  趁著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人在搶修防御工事,邊令誠趕緊離開潼關前往西京長安,他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長安城,大明宮。

  李隆基接到監軍邊令誠的奏報,他頓時震驚得說不出話來,文武百官更是不相信朝廷大軍會敗得如此之快。

  面對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人退守潼關,李隆基歇斯底里怒吼道:“為什么會敗得這么快?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讓叛軍渡過黃河殺到潼關之下!”

  “難道我大唐將士就是這樣不堪一擊嗎?莫非河北道二十四郡就沒有忠君愛國的義士嗎?竟讓叛軍氣焰如此囂張!”

  “封常清所帶領的六萬大軍僅僅堅持三天時間,竟然就讓叛軍攻克武牢關進入東京洛陽,喪師辱國一敗涂地!”

  “高仙芝所部兵馬十幾萬人舍棄陜郡,不戰而逃退守潼關,又在半路讓叛軍騎兵追上,朝廷大軍損失慘重,武器鎧甲和錢糧布帛丟失殆盡!”

  文武百官聞言面面相覷,楊國忠和韋見素兩位宰相更是相顧失色。

  楊國忠聽著李隆基歇斯底里的怒吼咆哮,他實在沒想到西域諸將這么拉胯,早知如此就不應該對他們寄以厚望。

  夫蒙靈察出任安東副大都護兼保定軍使,在安祿山造反之初就讓平盧節度副使呂知誨誘殺干掉。

  高仙芝不戰而逃退守潼關,使得十六萬官兵損失慘重。

  封常清夸下海口很快取來安祿山的首級,可他非但沒有做到,反而丟掉東京洛陽。

  程千年出任上黨長史兼河東節度副使,然而他卻被河內郡的叛軍大將蔡希德壓著打。

  畢思琛在洛陽失守后轉而投降安祿山,并且還把大唐朝廷的軍事部署盡數告知叛軍。

  上述五人皆為西域將領,不曾想到拉胯到這種地步,這也難怪李隆基會氣得半死。

  面對李隆基歇斯底里的質問,監軍邊令誠直接選擇賣隊友,他匍匐在地解釋道:“陛下,封常清當著您的面前夸下海口,說他很快就能取來安祿山的首級。”

  “可實際上這都要怪封常清丟失東京洛陽,他退守陜郡后大肆鼓吹叛軍多么厲害,嚇得高仙芝放棄潼關以東數百里地。”

  “高仙芝又在陜郡侵吞朝廷大軍的錢糧衣賜,這才導致我軍兵無斗志,士氣全無,害得榮王殿下在亂軍中走失。”

  李隆基非常清楚高仙芝為人貪婪,當年他為了一己之私屠滅西域石國,大肆搶奪金銀珠寶占為己有,這才有后面黑衣大食強勢介入,大唐和大食兩個國家在怛羅斯城爆發大戰。

  如今李隆基聽到高仙芝侵吞將士們的錢糧衣賜,他對此自然深信不疑,畢竟高仙芝又不是第一次干這種事情。

  邊令誠向李隆基打小報告的真正動機從來就不是索賄,而是為了能夠逃避戰敗責任。

  “邊令誠,傳朕旨意,把那兩個敗軍之將給朕斬啦!”

  李隆基旋即命令邊令誠前往潼關傳旨,下詔把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人就地誅殺。

  “遵旨!”

  邊令誠接到旨意連夜前往潼關。

  其實封常清死不足惜,你他媽當著皇帝陛下和文武百官面前吹牛逼立軍令狀,那你不死誰死?

  換而言之,高仙芝和封常清完全就是咎由自取,遇到這種情況都能不用軍法從事,那么往后唐軍將士大可棄城而逃。

  畢思琛就是認為洛陽失守必死無疑,故而他才選擇投降安祿山換取一線生機。

  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人這么簡單的道理都看不明白,真是活該有此下場。

  邊令誠很快拿著圣旨來到潼關,他內心恨透高仙芝和封常清。

  本來邊令誠作為監軍還想多立軍功,可是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人捅的簍子實在太大,大到他已經無力再保下去。

  為了避免皇帝陛下把火撒到自己,邊令誠只能把屎盆子扣在他們兩人身上。

  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人在軍營中遭到斬首示眾。

  隨著李隆基下旨殺掉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人以后,他放出風聲想要御駕親征,此舉意在提振士氣。

  李隆基早已下旨各大藩鎮前來勤王,除了必須留守城堡將士以外,朔方、河西、隴右三鎮兵馬所有能夠調動的將士全部趕到長安集合。

  只要各大藩鎮的勤王之師發起進攻,一切情況都會好起來的。

  由于郭子儀帶著朔方軍正在靜邊軍城展開激戰,所以朔方軍只有少量兵馬前來長安勤王。

  勤王大軍主要是以河西軍和隴右軍的八萬精兵,另外還有奴刺、頡、跌、朱邪、契苾、渾、蹛林、奚結、沙陀、蓬子、處蜜、吐谷渾、思結等河隴十三部落的兩萬番兵,合計共有十萬大軍。

  這支勤王大軍可不是什么市井之徒所組成,而是來自朔方、河西、隴右三鎮精兵。

  尤其是河西軍和隴右軍常年跟吐蕃鏖戰,戰斗力自然不容小覷,而這也是安祿山最為忌憚的精銳邊軍。

飛翔鳥中文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藩鎮割據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