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9章一網打盡

  楊國忠按照韋見素的計劃行事,他指使吳象之去告發韋陟。

  吳象之拿著韋陟的罪證前往御史臺告狀。

  御史中丞吉溫接到吳象之的告狀書,他急忙派人去通知韋陟。

  由于每年十月李隆基都會攜帶楊貴妃前往驪山華清宮避寒,所以吉溫這才膽敢自作主張扣下吳象之的告狀書,殊不知這是楊國忠為他所準備的陷阱。

  韋陟接到吉溫通知以后,他在情急之下拿錢賄賂,請他幫忙在皇帝面前美言幾句,同時還派人去找安祿山。

  楊國忠可是派人緊緊盯著吉溫和韋陟。

  韋陟拿錢賄賂吉溫這事很快人贓并獲。

  楊國忠和韋見素兩人拿著罪證來到李隆基面前進行告發,就連安祿山那邊都來不及做出反應。

  本來李隆基心中就憋著怒火,他干脆把這怒火撒在吉溫和韋陟兩人身上。

  吉溫貶為豊陽長史。

  韋陟貶為桂嶺縣尉。

  韋見素幫助楊國忠鏟除掉兩個政敵,他借助此事擴大事態,幾乎把安祿山在河東軍的親信將領一網打盡,太原府以北的雁門、定襄、樓煩三郡太守全部替換。

  張通儒見到軍中袍澤不是被貶就是被殺,他趕緊回到范陽郡報告情況,由此韋見素順利繞過安祿山控制住河東軍。

  范陽郡,薊縣。

  安祿山急忙把諸將召集起來商談對策,他坐在虎皮榻上怒罵道:“楊光翙這狗雜種竟然背叛老子,我在河東軍中布局多年,竟因他一人而付諸東流,再這樣下去我等皆要死于奸人之手!”

  姜天驕接到安祿山的快馬傳書,他同樣跟著來到節度使府,不曾想到情況惡劣到這種地步。

  嚴莊、高尚、阿史那承慶三人捶胸頓足埋怨坐失良機,就算現在安祿山起兵造反那也為時已晚。

  如今安祿山失去河東軍的支持,他再也無法把軍隊調到太原府。

  目前安祿山在河東道還剩下云中、馬邑、安邊三郡。

  云中太守高秀巖治軍嚴格,楊光翙這才沒有找到他的罪證,不然的話,韋見素豈會放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雖然韋見素以雷厲風行的手段成功控制住河東軍,但是他把高秀巖徹底推向安祿山的陣營。

  本來高秀巖跟安祿山只是合作關系,可他親眼看到這么多人受到牽連,兔死狐悲之下也漸漸滋生出反意。

  阿史那承慶從人群中站出來發表意見:“節帥,楊國忠基本快把河東軍都給拉攏過去,高秀巖態度模糊曖昧不明,為今之計只能以退為進。”

  “請問如何以退為進?”

  安祿山滿臉怒火反問道。

  阿史那承慶鄭重其事說道:“楊國忠出身于市井無賴,這蛇打七寸的方式明顯不是出自他手,而是宰相韋見素一手操辦。”

  “既然這是韋見素在負責執行,他跟楊國忠兩人在背后支持楊光翙,何不干脆承認這一既定事實,順勢上奏朝廷舉薦楊光翙為河東節度使。”

  這話一出,眾將頓時瞪大眼睛看著阿史那承慶。

  姜天驕還以為阿史那承慶腦子有問題,他內心吐槽道:“這是什么餿主意,安祿山會聽你這鬼話才怪呢。”

  安祿山聽聞阿史那承慶要自己放棄掉河東節度使,他果斷拍案而起怒罵道:“你這突厥狗在胡說什么,他楊光翙在背后捅我刀子,你還要我舉薦他為河東節度使?”

  “還請節帥息怒。”

  阿史那承慶心平氣和解釋道:“我剛剛說過這是以退為進,而不是要您真正放棄掉河東節度使。”

  “眾所周知,楊國忠是個心胸狹窄的人,他這輩子最恨兩面三刀的人,尤其是左右逢源的騎墻態度。”

  “正是因為楊光翙在背后捅刀子,所以才讓節帥您舉薦他為河東節度使,為的就是要讓楊國忠對他產生猜忌。”

  “只要節帥您把奏疏呈上去,不出意外會讓楊國忠給截留下來,那他看見這份奏疏會有什么感想?我敢保證他會猜忌楊光翙,不會讓他接任河東節度使。”

  安祿山覺得這計劃還算可行,可他就擔心玩脫了該怎么辦?

  阿史那承慶好像看透安祿山心中所慮,他繼續補充說道:“就算楊國忠是個寬宏大量的人,他幫助楊光翙坐穩河東節度使那又怎樣?”

  “別忘記明年開春我軍還要討伐契丹,節帥不妨順勢上奏陛下,邀請楊光翙率領河東軍出兵助戰。”

  “在戰場上刀劍無眼,楊光翙不小心丟掉性命,那也不是節帥所能控制的。”

  姜天驕開始有點佩服阿史那承慶,他這高級謀士姑且還算合格,在關鍵時刻沒有掉鏈子。

  指出問題。

  解除問題。

  無論是當下還是以后都能有個良好謀劃。

  阿史那承慶相比嚴莊和高尚更加稱職,他的條理清晰見識長遠,所諫之言安祿山還能聽得進去,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什么是高級謀士?

  不是說你能夠提出好的主意,那你就是高級謀士。

  高級謀士需要提出好的主意,你還要讓領導心甘情愿去執行。

  安祿山考慮片刻開口說道:“好,那就采納你的計劃,本帥親自上奏向陛下舉薦楊光翙,我就不信他楊國忠能是寬宏大量的人。”

  “節帥英明!”

  阿史那承慶見到安祿山還愿意采納,他覺得這場危機或許還有救。

  在眾人陸續節度使府離開之后。

  安祿山特地把姜天驕留下來,他唉聲嘆氣問道:“天驕,當年王忠嗣也是這樣面對李林甫的步步緊逼,你說我會成為第二個王忠嗣嗎?”

  “嚴莊、高尚、阿史那承慶三人勸我舉兵清君側,你認為我有幾分勝算?你是我的女婿,別人或許還會倒戈相向,而你是絕對不會背叛我的,為此我才要聽聽你的意見。”

  原本姜天驕以為安祿山是個當世梟雄,鬧了半天他竟然這么優柔寡斷,難怪他會痛失起兵造反的最佳良機。

  其實安祿山起兵造反的最好時機就是在天寶十三載的春季,當時他披著李隆基的御袍回到范陽郡,以御袍為信物謊稱皇帝要他清君側,那么絕對可以效仿董卓,挾天子以令群臣。

  可惜安祿山沒把握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而今他失去河東軍的支持,再也無法率領大軍直達長安城下。

飛翔鳥中文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藩鎮割據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