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5章陳希烈罷相

  天寶十三載真是動蕩的一年。

  楊國忠為了排擠掉所有政敵,他放任關中地區的災情持續擴大,并且還把賑災不力的罪過推到左相(門下侍中)陳希烈的身上。

  關中地區的義倉糧食早已讓楊國忠賣得一干二凈,陳希烈根本拿不出足夠糧食救濟災民,導致坊間怨聲載道。

  陳希烈被逼無奈只能主動上表辭職,李隆基旋即將其罷免撤職。

  安祿山接到劉駱谷從長安快馬加鞭送來的最新消息,他立刻把嚴莊、高尚、阿史那承慶三人喊到節度使府。

  劉駱谷是安祿山安排在長安的親信,他經常跟達官顯貴有所往來,只要有什么大事都會派人前來范陽郡送信。

  “諸位,你們是如何看待陳希烈罷相的呢?”

  安祿山眼含笑意詢問道。

  阿史那承慶對此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他把這表演舞臺交給嚴莊和高尚。

  嚴莊和高尚見到安祿山還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們真不知道該說什么。

  “節帥莫非還在等著陛下召您入朝拜相?”

  嚴莊率先站出來問道。

  安祿山不置可否微笑道:“這有什么不可能的?楊國忠作為外戚獨攬朝政,又有哥舒翰和安思順兩大節度使作為外援,陛下肯定需要找人進行制衡。”

  “雖然陳希烈貴為大唐朝廷的左相,但是沒人把他放在眼里,哪怕坐鎮政事堂卻也無人謁見,頂多就是在公文上署名而已,要不然當年李林甫豈會舉薦他為宰相。”

  “如今李林甫已經不復存在,楊國忠頂替他的所有官職,陳希烈性情謙柔無法制衡,我想這才是陛下罷黜他的主要原因。”

  嚴莊覺得安祿山把李隆基想得太高明,他不屑一顧說道:“節帥,您可別忘記啦,當今陛下早已年老昏聵,天下大權盡數掌握在楊國忠的手上,他可不僅僅只是右相,還遙領劍南節度使。”

  “最主要的是,楊國忠明目張膽把哥舒翰和安思順引為外援,這就代表著朔方、河西、隴右、劍南四大藩鎮都是站在他的那邊,這哪里像是正常皇帝會放任的事情?”

  很多人只看到安祿山是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

  殊不知楊國忠權勢比他還要恐怖,但凡有點異心先發制人,大唐江山一夜之間就能改旗易幟,這是輕而易舉能夠辦到的事情。

  楊國忠作為大唐朝廷的右相,長安城乃至京兆府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只需要矯詔便可調集邊軍入京,而他自己又是劍南節度使。

  雖然陳玄禮作為龍武大將軍執掌北衙禁軍,但是他頂多只能保護皇宮安全而已,根本無法顧及到長安城乃至京兆府。

  哥舒翰和安思順作為王忠嗣的老部將,誰敢保證他們不會存有異心?

  當年楊國忠陷害李林甫勾結同羅部眾,哥舒翰為了能替王忠嗣報仇雪恨,他可是親自跳出來從旁作證,聲稱李林甫與李獻忠約為父子同謀造反。

  李獻忠即是同羅首領阿布思。

  而他在叛唐之時已經是朔方節度副使,麾下更有數萬同羅騎兵。

  李隆基委任安祿山為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同樣也是希望用他制衡西北藩鎮。

  楊國忠所掌握的權力確實高得離譜,長子楊暄去年參加明經考試,這考試成績明明不及格。

  然而禮部侍郎達奚珣害怕得罪楊國忠,于是讓兒子達奚撫帶著書信提前告知他。

  結果達奚撫遭到楊國忠的鞭打,他無奈回去告知父親。

  達奚珣作為禮部侍郎不敢得罪楊國忠,不得已把楊暄寫在榜上前列,讓他順利進士及第。

  楊國忠厚顏無恥把長子楊暄提拔到太常少卿(正四品上),檢校戶部侍郎,美其名曰舉賢不避親,并且警告天下人士不要多管閑事。

  其余進士則是外放為九品小官,勉勵他們不要眼紅別人起步就是太常少卿,要經受得起考驗,坐得住冷板凳。

  十年寒窗換青衣,不敵外戚權勢傾。

  從這里就能看出以楊國忠為首的外戚集團究竟有多么權勢滔天。

  由于安祿山還在做夢想著入朝拜相,所以高尚只能采取迂回戰術,他話鋒一轉問道:“節帥,要是陛下沒有召您入朝拜相,那又該當如何呢?”

  安祿山表現出一臉勝券在握,他自信滿滿說道:“就算陛下不召我入朝拜相,那這宰相之位也會落到吉溫和韋陟,這兩個人足夠跟楊國忠在朝堂上斗個三五年,那他自然不會把精力放到我的身上。”

  吉溫為武部侍郎兼任御史中丞。

  韋陟為河東太守兼任河東采訪使。

  這兩個人正好深得李隆基的信任,而他們又是安祿山的盟友。

  嚴莊、高尚、阿史那承慶三人見此情形只能放棄勸諫,只希望安祿山不要后悔這一決定。

  長安城,大明宮。

  楊國忠奉命來到紫宸殿覲見李隆基。

  此番李隆基特意把楊國忠召見到皇宮中,他眉頭微蹙詢問道:“楊卿,你可有安排好賑災事宜?這秋雨連續下了六十余日,眼看著秋收在即,朕擔心黎民百姓顆粒無收啊。”

  楊國忠特地選取長得好的禾苗進獻給李隆基,他一本正經胡說八道:“啟奏陛下,秋雨雖然連綿不絕,但是對莊稼卻沒有造成多大損害。”

  李隆基親眼看到這些禾苗長得這么好,他一臉欣慰微笑道:“看來蒼天還是庇佑大唐,朕就擔心黎民百姓顆粒無收。”

  “這全都是仰仗陛下治國有方,蒼天這才始終庇佑著大唐江山,使得黎民百姓豐衣足食積極納稅。”

  楊國忠臉上堆滿諂媚笑容,他完全把功勞歸咎于李隆基。

  李隆基微微點頭深以為然,緊接著他話題一轉說道:“楊卿,昨天晚上朕做了一個夢,朕夢見自己差點從宮殿前的高臺上掉下去,幸虧有個孝子把朕扶住,不知您能替朕解惑嗎?”

  楊國忠頓時兩眼放光,他立刻借題發揮:“陛下,既然他是孝子,那就代表他肯定穿著素衣。”

  “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那就說明陛下肯定見過這孝子,兩者合二為一便是‘見素’,微臣斗膽猜測這個孝子就是文部侍郎韋見素。”

  這話一出,李隆基瞬間覺得楊國忠說的有理。

  早年期間,韋見素曾在先帝的相王府任職,他對李隆基正好有恩。

飛翔鳥中文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藩鎮割據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