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0章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長安城,大明宮。

  楊國忠和韋見素來到紫宸殿覲見李隆基,安祿山的捷報已經擺放到御前案桌。

  “兩位愛卿,這份捷報你們看到了嗎?”

  李隆基接到安祿山的捷報非常高興,他沒想到這么快就把奚人擺平,甚至還俘虜到奚王李日越。

  楊國忠擔心李隆基把安祿山調來長安拜為宰相,他岔開話題說道:“陛下,這次首功是在盧龍軍使姜天驕,我聽說他年紀輕輕就擔任北平太守,兼領一軍統帥,去年也是他出塞誘降同羅部眾,難怪自古燕趙多勇士。”

  “反觀安祿山在三年前討伐契丹失利,這才導致原本歸附大唐朝廷的奚人也跟著叛離,因此微臣認為此戰安祿山理應功過相抵。”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本來楊國忠是要轉移李隆基的注意力,避免安祿山因功入朝拜相。

  沒想到李隆基聽聞姜天驕竟是來自河北,他的態度明顯發生微妙變化,于是不動聲色說道:“這燕趙大地確實常出名將,統兵征戰是把好手,就是不如關中武將這般溫順。”

  “朕曾經在長樂坡餞行宴上,當著文武百官說過,待到安祿山來日平契丹、定奚部,朕再為其設宴慶功。”

  “此番姜天驕俘虜奚王李日越確實是首功,先讓安祿山暫且關押在范陽郡,來日討滅契丹后,朕再一并為其加官進爵。”

  李隆基明顯不想再給姜天驕加官進爵,他猛然想起來這位河北猛將還是安祿山的女婿。

  安祿山明顯是要扶持姜天驕接任節度使,李隆基當然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韋見素害怕這樣會給安祿山帶去錯誤信號,他急忙勸諫道:“陛下,姜天驕首功理應要賞,既然一時不能為他加官進爵,微臣建議給予錢財作為補償。”

  “愛卿所言極是!”

  李隆基同意韋見素這一意見,他立刻讓人草擬詔書送往北平郡。

  由于姜天驕乃是安祿山的女婿,所以李隆基在錢財方面倒也不吝賞賜,畢竟有楊國忠在外幫他收刮民脂民膏。

  長安城,楊府。

  楊國忠和韋見素離開皇宮后來到楊府書房。

  韋見素心有余悸跟著楊國忠說道:“右相,剛才在皇宮里真是好險啊,您怎么能說出那樣的話,您沒發現陛下態度發生微妙變化了嗎?”

  “莫非我有哪些失言的地方嗎?”

  楊國忠一臉懵逼不知所措。

  韋見素語重心長解釋道:“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我朝原本就對河北人士嚴防死守,為的就是避免再出現竇建德和劉黑闥這樣的人,而您卻在陛下跟前提及自古燕趙多勇士。”

  歷代大唐皇帝對于河北人士懷有普遍的惡意,從軍事角度也是盡顯防備的態度,絕不允許河北漢人成為節度使。

  楊國忠只不過是隨便提及一嘴,想要轉移李隆基的注意力,沒想到他的態度就能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韋見素倒也沒有把姜天驕放在眼里,他就怕安祿山會因此產生誤會,誤以為朝廷要對他下手,這才故意有功不賞。

  隨著韋見素把事情說清楚后,楊國忠這才反應過來差點打草驚蛇,他點了點頭說道:“會微兄,你提醒得好啊!”

  韋見素還不忘記提醒道:“右相,既然陛下允諾討滅契丹后,再給他安祿山設宴慶功,那就說明暫時不會拜他為相。”

  “西南地區的南詔戰事瞞得了一時,可瞞不了一世。李宓殉國,王師覆沒,再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何不讓劍南軍退回蜀地。”

  “好吧!”

  楊國忠思考片刻勉強答應下來。

  由于楊國忠作為劍南節度使在京遙領,劍南唐軍在南詔吃了敗仗,他擔心皇帝降旨申斥,所以故意謊報軍情,隱其敗狀,以捷上奏欺騙李隆基。

  本來楊國忠還擔心有人告狀,沒想到文武大臣懾于他的威權,竟然無人敢以實情相報,這讓他更加得意忘形起來。

  唐軍在南詔前后損失高達二十萬大軍,這里面固然有很多臨時征召的丁壯,可也大大超乎楊國忠的預料。

  劍南唐軍真是爛泥扶不上墻,難怪在安史之亂中幾乎沒有任何作為。

  現在楊國忠基本確信自己獨攬大權,他的權力達到一手遮天的地步,朝堂之上盡數皆為黨羽,就連太子李亨在他面前都要低頭做人。

  其實楊國忠在斗爭上還真有兩把刷子,他在清算李林甫殘余勢力的時候,對于文部選拔官員全部都是按照資歷深淺,只要有空位就把他們提拔上來,這樣使得很多停滯舊位的平庸之輩也得以升遷。

  這些官員曾經受到李林甫的排擠打壓,如今他們好不容易得到提拔重用,自然在皇帝面前大肆夸贊楊國忠任人唯賢。

  鮮于仲通等人奏請為楊國忠在省門立碑,頌揚其選官之功,以此來向他獻媚表達忠誠。

  令人驚訝的是,李隆基竟然慨然應允,還讓鮮于仲通起草碑文,自己更是親自修改幾個字。

  鮮于仲通為了向楊國忠表達自己的忠心,他竟荒唐到用黃金填字,這一行為更是將官場上的腐敗與諂媚展現得淋漓盡致。

  尤其是從今年開始關中地區發生特大水災和大饑荒,楊國忠為了鞏固權力真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不但沒有花心思去賑災救濟,反而把這天災當做排擠政敵的絕佳時機。

  從今年夏天開始關中地區連續下雨六十余日,西京長安垣屋頹壞殆盡,物價暴貴,人多乏食,黎民百姓餓殍滿地。

  京兆尹李峴乃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玄孫,吳王李恪的曾孫,信安王李祎的第三子,他以處理政務有方而聞名于世,門蔭入仕,一路從左驍衛兵曹(從八品下)做到京兆尹(從三品)。

  由于李峴作為宗室子弟不愿意依附楊國忠,楊國忠便把天災歸咎到他頭上。

  正好李峴從不主動向李隆基進貢珍玩大拍馬屁,這讓他感到很不爽,于是接到楊國忠的彈劾奏報以后,順水推舟將其貶為長沙太守。

  李峴被貶出京以后長安糧價因天災人禍而暴漲,貪官污吏和世家豪族趁此良機大肆兼并土地,以低價從災民手上收購房屋田產。

飛翔鳥中文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藩鎮割據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