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6章游牧生活

  高庭暉對于南霽云頗為照顧,他鄭重其事解釋道:“史記·匈奴列傳不是寫得明明白白了嗎?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士力能毌弓,盡為甲騎。”

  “胡人牧民為了遠距離使用弓箭射殺鳥鼠狐兔,從小到大弓馬嫻熟,不然你以為他們為何個個都是引弓之士。”

  “這些引弓之士成長起來以后,往往就會有誕生出很多神射手,畢竟能活下來的人都是經過生死考驗,要是這騎射不行只會活活餓死。”

  南霽云面色疑惑追問道:“高大哥,我聽說胡人牧民不是食用牛羊嗎?那他們為什么還要在大草原上狩獵呢?”

  高庭暉耐人尋味微笑道:“你這疑惑很多初入軍伍的新兵都曾問過,那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還望高大哥能夠解惑。”

  南霽云非常渴望能從高庭暉這里得到更多知識。

  高庭暉笑意盎然解釋道:“胡人牧民不會輕易殺羊宰牛,這些牲畜主要負責提供奶食,而這才是日常生活的主食,輔以肉類和谷物雜糧。”

  “就算吃肉也會優先捕殺大草原上的鳥鼠狐兔,實在沒有才會選擇殺羊。因為羊群的繁殖能力較為強大,所以相比牛和馬的出欄率會更高。”

  南霽云還是有些不太明白,他鍥而不舍追問道:“既然沒有野生動物也可以殺羊,那為什么還要整天奔波去獵殺鳥鼠狐兔呢?”

  “這些動物頂多就是飽餐一頓而已,與其費時費力去打獵,還不如擴大羊群規模,這樣不就能跟種地一樣增加肉食了嗎?”

  南霽云依舊還是農耕思維,他絲毫沒意識到游牧成本的邊際效應。

  高庭暉只能繼續解釋道:“一個胡人牧民正常能夠放牧五十頭羊,一戶六口撐破天就是三百頭羊,可實際上根本無法管理這么多,能維持兩百頭羊的羊群規模就很不錯啦,畢竟還要豢養牛和馬。”

  “胡人牧民在夏天主要食用牲畜的奶食,平時依靠捕殺獵物和采集谷物作為補充,冬天才能殺牛宰羊度過寒冬,正所謂夏則食乳,冬則食肉。”

  “然而牛羊牲畜又不能全部都吃,不僅要跟其他牧民交換生活物資,還要維持種群規模,以便于來年可持續發展。”

  “要是胡人牧民單純以殺牛宰羊為食,那么依靠放牧根本無法活下去,這是經過數千年總結出來的生存經驗,你不要以為增加人手就能擴大牲畜規模。”

  “更何況牲畜規模若是擴大,那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牧民負責管理,一旦大草原上突降白災或黑災,造成大批牲畜死亡,那么有多少人就會有多少災民。”

  “在歷史上每次遇到白災或黑災,這些即將變成災民的胡人牧民就會大舉寇邊,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劫掠漢家百姓,勝利就能奪取更多生活物資,失敗正好消耗過剩人口。”

  “而這也是北方邊患永遠無法解決的核心問題,就像漢家百姓遇到天災顆粒無收的時候,同樣也會揭竿而起吃大戶。”

  南霽云終于明白過來為何北方邊患始終無法解決,可他還是略微不解說道:“胡人牧民每天只吃牲畜的奶食,這明顯也填不飽肚子吧?”

  高庭暉點了點頭贊同道:“光吃奶食確實填不飽肚子,然而胡人牧民逐水草而居,這食物來源其實很多樣化。”

  “胡人牧民也會在草原上種谷物,比如選擇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開墾耕地,而這些地方剛好又是游牧遷徙的必經之路。”

  “雖然在大草原上種地收獲不了多少谷物,種植方式也是較為隨意,常常是看天吃飯,能收獲多少就算多少,但是總歸能夠增加糧食來源,除此之外還能在放牧期間采集野生谷物做成雜糧,搭配奶食就是一頓美餐。”

  對于南霽云一個接著一個問題,高庭暉不厭其煩耐心解答。

  南霽云總算明白胡人牧民到底是怎么生活,他非常感激高庭暉的悉心教導,內心不由自主暗道:“在他們面前我就像個新兵蛋子。”

  在夜幕即將快要降臨的時候。

  阿篤孤帶著姜天驕悄悄靠近奚人營盤,這個營盤就是奚王李日越的牙帳。

  李日越在營盤周圍部署有巡邏士兵,甚至還有籬笆、哨崗、拒馬等眾多防御工事,這讓姜天驕感到有些意外。

  “姜將軍,要不要現在發起進攻?”

  阿篤孤謹小慎微請示道。

  姜天驕仔細觀察營盤的防御部署,他面色凝重說道:“若是我軍發起突襲,傷亡代價肯定會不小,這已經違背節帥的方略。節帥既要奚王李日越投降歸附,又不想造成奚人太大傷亡,以免白白便宜給契丹人。”

  “不知姜將軍有何計劃?”

  阿篤孤滿打滿算只有上千人馬,他就怕姜天驕讓自己去攻打營盤。

  姜天驕臉上露出自信笑容,他頓時咧嘴笑道:“何不來個魚目混珠,讓我士兵偽裝成你的部眾,你我干脆混入營盤之中,直接來個擒賊先擒王。”

  “這主意還真不錯。”

  阿篤孤頓時兩眼放光說道:“正好我今天需要回來跟李日越匯報軍情,要想帶個幾百人進去還是輕而易舉。”

  “只不過王師將士需要做好偽裝,最好挑選同樣出身奚族的精兵猛將,這樣定能生擒活捉李日越,如此便可大功告成。”

  姜天驕立刻調集張忠志的本部人馬。

  張忠志帶著三百精兵來到姜天驕跟前聽候指揮。

  這些將士全部都是出身奚族,換而言之他們本質上也是奚人。

  張忠志乃是范陽將領張鎖高的養子,他曾經因善于騎射被安祿山選為射生官。

  后來張忠志跟隨安祿山入朝覲見,他成為李隆基的射生子弟,得以留在禁軍之中擔任宿衛。

  然而在這段時間里,張忠志并沒有得到李隆基的重視。

  姜天驕得知李隆基身邊還有這么一個猛將,他以缺少將校為由上奏朝廷,順理成章把張忠志調到盧龍軍中擔任一營校尉。

  唐朝軍隊編制如下。

  十人為一火,設立火長一人。

  五十人為一隊,設立隊正一人。

  一百人為一旅,設立旅帥一人。

  三百人為一營,設立校尉一人。

  值得一提,在府兵制時期團是折沖府的核心單位,募兵制后,團演變為營級編制,依舊是由校尉負責統領。

飛翔鳥中文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藩鎮割據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