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84章 公孫大娘淺嘗封建官僚主義糖衣炮彈

  大唐開元世界,一元觀內。

  太平公主拉開冰箱門,看著里面凍得邦邦硬的雪糕,表情有些難以置信:

  “神仙所在的世界果然非同凡響,有了此物,世人再也不懼酷暑,實乃幸事也!”

  公孫大娘從里面挑了個小布丁拿在手中,笑嘻嘻的說道:

  “小太平你別一直開著冰箱門,冷氣跑了很浪費電的,想吃什么就拿,反正五天后我回去又能帶一堆吃的。”

  太平公主關上冰箱門說道:

  “此物應該價值不菲吧?一直花仙長的錢,我心里始終難安。”

  她想了想,回自己居住的院中拿來一個布包,放在桌子上打開,里面滿是各種亮閃閃的頭飾。

  正在畫符的李白一眼就看了出來,這是太平公主逃到一元觀那天,頭上戴的飾品。

  “此乃一整套鎮國公主頭飾,全大唐只此一套,煩請姨母帶到混元宮,我已與過去告別,留著毫無用處,不如敬獻給仙長聊表心意。”

  公孫大娘舔著小布丁,圍著左看右看,眼睛彎成了月牙:

  “道長看到,絕對很高興,小太平你再寫一份敬獻帖,以太平公主的身份敬獻給混元宮,祈求平安…首飾的名字全部寫上,那邊的文物講究出處,有了敬獻帖和名字,這些首飾就能對上號了。”

  太平公主點頭答應道:

  “我這就去寫。”

  她匆匆去了無為苑,李白對公孫大娘說道:

  “公孫姐姐抽空記得帶幾個小布丁去看望薛崇簡的家人,太平公主定然是想讓孫子孫女嘗嘗的,但又不好意思說出口,只能用這種方式表達心意。”

  公孫大娘不懂上流人士這些彎彎繞,被李白指點后才反應過來:

  “好呀好呀,沒有問題,我那里還有五包薯片呢,全部拿過去,畢竟一整套鎮國公主頭飾,可不能讓小太平吃虧了。”

  正說著,高力士從外面施施然走了進來:

  “奴婢見過石榴仙子,見過青蓮真人!”

  他向兩人見了禮,然后跪在蒲團上,認真叩拜了大殿中央的太極圖,這才從懷中掏出一封信遞給了公孫大娘:

  “此乃你家人的回信,你母親思慮再三,還是決定來長安。”

  公孫大娘接過信,用懷疑的眼神上下打量著高力士:

  “我都說了盡量在郾城定居,為何還要來長安?老高,這不是你在搞鬼吧?”

  高力士趕緊求饒:

  “奴婢可不敢,聽說郾城那邊傳得風言風語,你全家不堪其擾,干脆來長安定居…申王李成義上奏說,王府的宅邸過大,很多地方都長了荒草,上書請求辟出一處三進院落贈與無處落腳的外鄉人。”

  沒等高力士說完,公孫大娘就知道這是給自己家人準備的。

  她無語道:

  “怪不得那些正直之人總是抵不過誘惑腐化墮落呢,你們這些可惡的封建主義官僚,真是太無恥了!”

  不過批判完畢,公孫大娘就要去看看給自家人準備的院子是什么樣子。

  乖孫子盡孝,咱當長輩的能說啥?只能默默承受咯!

  李白問道:

  “公孫姐姐家中幾口人?下次請師父賜幾塊平安牌,免得犯了小人。”

  公孫大娘一聽,掏出手機,在便簽上將這件事記錄下來。

  她家里八口人,除了父母,還有兩個弟弟三個妹妹,最小的妹妹剛剛斷奶,正好可以補充點奶粉啥的。

  很快,李成義就端著一個超大的托盤來送晚飯了,還帶來了庭院的草圖。

  辟出的三進院落一共有十幾間房子,配四個使喚丫鬟,布局很高雅,后期還會種植各種花草。

  公孫大娘一聽便說道:

  “丫鬟全部退掉,不能讓我的弟弟妹妹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道長說久貧乍富容易飄,我可要看好他們,在京城飄飄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從李成義送房子的事情上就能看出,上流人士想要腐化一個人,手段層出不窮,理由五花八門,根本防不勝防,所以要從生活上嚴格要求弟弟妹妹。

  本想讓家人在郾城當個普普通通的富家翁,非要來長安,那就得按照長安的規矩生活了。

  李成義問道:

  “那花草呢?”

  “全部鏟掉,等院子整理好,我帶一些菜籽過來,那么大院子,種菜足夠全家人吃了,有多余的甚至還能送街坊鄰居,花草又不能吃,還得侍弄,麻煩。”

  高力士跟李成義對視一眼,接著問道:

  “那您兩位弟弟讀書,總得請大儒來教吧?”

  公孫大娘搖了搖頭:

  “不需要,每日來一元觀學習便可,我這里有大唐的公主,有未來的詩仙,還有后世的海量網課可以觀看,不比聽那些腐儒講之乎者也有前途?”

  這丫頭已經想好了,把弟弟妹妹全都培養成工科生,勤勤懇懇為大唐捶打工業基礎,不摻和政治。

  當然,要是哪個不長眼的官員陷害弟弟妹妹,那他們全家就等著感受雷霆之怒吧,我石榴仙子可沒什么道德包袱,說夷三族就夷三族,少一個就去三清殿打滾兒哭!

  這話說得李成義怦然心動了:

  “我閨女也到了該學習的年齡,可以跟著一起學習嗎?”

  高力士本想說于禮不合,最終還是忍住了,人家一個仙子一個申王,再加上無為苑中還坐著鎮國太平公主…算了算了,咱一個絕后的人,操這份心干嘛呢。

  太平公主拿著寫好的敬獻帖出來時,高力士已經走了。

  李成義將帶來的飯菜擺好,向姑姑請示道:

  “崇簡表弟的幼子幼女尚不足十歲,要不也一起來此處學習?”

  太平公主挺想見見孫子的,但又怕節外生枝,有些猶豫:

  “若會帶來不好的影響,還是算了,我能在此處每日念經為他們祈福,已非常知足。”

  李成義殷勤的給太平公主盛了一碗黃米飯:

  “沒啥不好的,以后整個道政坊,都是咱自家人,誰也不會說三道四。”

  這邊吃晚飯時,周易也收起中天殿的供品,騎著摩托車下山,跟王雙慶幾人一起吃飯。

  到酒樓時,大家都已經來齊了,除了陪客的趙偉伍愛民大頭楊幾人外,還有醬菜廠的老板趙登科和家電城的老板李永康。

  賈自旺搬來一箱珍藏的劍南春,大家在包廂里吃得不亦樂乎。

  席間,趙偉聊起了高速公路的工程進度:

  “前一段慢吞吞的,幾天不見進度,最近突飛猛進,啥都順,幾臺大型機械也沒出過問題,感覺高速公路能提前竣工。”

  周易猜測是百無禁忌的平安牌起了作用,畢竟紫微大帝背著手站在那些機械設備身后,再有不長眼的往前湊,那就真是找死了。

  同一時間,大唐貞觀世界。

  雖然已經臨近天黑,但兩儀殿卻燈火通明,李世民拿著一塊沾滿芝麻的胡餅,邊吃便跟房玄齡等老臣商議天竺之策。

  長孫無忌對留在天竺的人選頗有微詞,他很想讓自己的兒子去當天竺王,但被李世民以“神仙欽定”為由,輕飄飄的帶了過去。

  房玄齡麻利的將胡餅掰開,將一包紅油海帶絲夾進去,咬了一大口,顧不上細品,便發表起了自己的看法:

  “資料上說天竺有更先進的制糖工藝,先搜集一些匠人帶來,至于天竺的本地人,據說行為懶散,崇信神佛,若貿然占住,會不會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開疆拓土當然沒問題,但要是疆域里生活的全都是一灘灘扶不上墻的爛泥,到時候拖垮整個大唐就得不償失了。

  李世民說道:

  “聽媚娘的意思,王玄策只要敢邁出這一步,仙長便會吸收他為人間行走,屆時有神雷護體,那些天竺人肯定會趨之若鶩,奉他為神,建立王國不成問題。”

  房玄齡一聽,同意了這個計劃:

  “如此,便說說后續的執政問題吧,文字、歷史、文化、習俗…需要一點點改變那里,必要時還得安排幾個天竺人來長安參加科舉,大肆宣傳,以此來推動當地人的漢化進程。”

  身為大唐的宰相,房玄齡三言兩語就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流程,包括參加科舉的人選以及最終的名次,都有講究。

  長孫無忌說道:

  “所有事情必須要在王玄策離世前面做完,否則天竺人定會反復。”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一直到深夜,才算拿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章程,條目清晰的寫在了一個記事本上,成為王玄策的行事總綱。

  李世民連夜給天竺正使李義表寫了封詔書,跟記事本一起封進傳令兵的小木箱內,接下來就是各地驛站日夜不停的接力送信了。

  一旦到達天竺,整個計劃就會進入執行階段。

  回到武德殿,李世民沒有休息,而是坐在案頭,認真掰著手指頭數了數,重重嘆息一聲:

  “就算路上一切順利,到了天竺也應該是年底了…大唐萬里國土,卻沒有快捷的傳訊方式,著實可惜。”

  他的自言自語聲被過來送夜宵的李明達聽到,小丫頭暗暗下定決心:

  “大唐沒有,不代表仙長那里也沒有,我要努力練習洗衣做飯的本事,等去了混元宮,就求仙長賜下傳訊法寶,為父親分憂!”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繼承道觀,開局武媚娘來上香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