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77章 匈奴祭天金人(×)武成王殿踏板(√)

  大家圍著匈奴金人左看右看,發現金人后背上刻著一行行隸書小字,記載著定襄北大勝的經過,還有李沮蘇建等人的名字。

  文字最后,寫著元朔六年,三月十二,進奉匈奴祭天金人于混元宮的內容。

  從文物的角度來說,這尊祭天金人絕對能在世界青銅器歷史上排到前列,同時還能豐富史料的研究,只是關于戰爭的描述跟當今世界的歷史描述有出入。

  周易抬起手,剛要撫摸一下,給這件青銅器賦予時光的洗禮,武媚娘突然說道:

  “照兒妹妹還沒來,等她來了再施法吧,正好一起做個見證。”

  周易點點頭,還沒來得及說話,一身道袍的李清照就從文宣王殿中走了出來,手中還提著一只嘎嘎叫的大鵝。

  見大家都在看自己,第一才女略略有些不好意思:

  “上次公孫妹妹說鐵鍋燉大鵝可好吃了,我便買了一只,讓仙長做給我嘗嘗,要是好吃,等師公回來我就下廚,讓師公給鐵鍋燉大鵝增加一些文藝氣息。”

  周易:“…”

  嘴饞就明說,別拿大蘇當擋箭牌,不過大蘇要是寫一首《念奴嬌·燉大鵝》,應該也頗有趣味。

  他好奇的問道:

  “你師公要回來了?”

  自己還沒跟趙煦提這一茬呢,咋聽才女這口氣,好像很篤定的樣子?

  趙煦說道:

  “昨日朝堂上,我已下詔讓蘇軾回來了,擔任封丘縣尉,從九品的小官…我看他的生平跌宕起伏的,就以從九品的官身作為終點吧。”

  這話的意思很簡單,以后蘇東坡不會被起用,不會得到升遷,這個從九品的官身會伴隨他余生…趙煦不喜歡蘇軾,要不是跟李清照牽扯上關系,蘇軾大概率會在海南島孤獨終老,直至身亡。

  歷史上,蘇軾臨死前遇到趙佶登基大赦天下,才被提成了七品的朝奉郎,相對來說,從九品的縣尉更安穩一些,可以寫寫詩詞嘗嘗美食,挺好的。

  這會兒人已經來齊,周易把手放在了祭天金人上。

  這尊金燦燦的金人瞬間變得暗淡起來,接著由金色變成了銅綠色,不少部位還有銅銹。

  兩千一百多年的光陰加持上去,整尊金人立馬變得很“可刑”。

  大家看著這神奇的一幕,覺得增加了銅綠的金人看上去古樸了很多,公孫大娘掏出手機拍了張照片,打算回去了激勵一下李隆基。

  霍去病問道:

  “師尊,此物放在哪里比較合適?”

  周易環顧一周,發現武成王殿門外的地面不太平整,有一處溝壑還沒填上,便打算將那條溝再挖一挖,將匈奴金人填進去,讓所有進出武成王殿的人輪番踐踏。

  雖然造型很古樸,但畢竟是匈奴人的信仰圖騰,該踐踏就得踐踏,這樣才能更快的降低匈奴國運。

  李清照問道:

  “匈奴之后是鮮卑,鮮卑好像也有類似的祭天之物,到時候也挖坑埋起來嗎?”

  周易點了點頭:

  “對,外族的東西要么毀掉,要么埋起來被反復踐踏,決不能放在這里享受香火。”

  祭天金人至少有一噸重,幾人試了試,根本無法徒手搬運,周易說道:

  “我先做飯,吃了早餐到山下找一套搬運重物的工具,到時候很輕松就能挪過去。”

  說完,他去廚房做早餐去了。

  公孫大娘邀功似的領著趙煦去了看看種馬。

  第一批次五十匹,下次來了會再捎來五十匹,別看種馬的數量才一百匹,但卻能供應起上千匹母馬,只要繁育得當,不出五年,就能發展出一個超大的萬匹馬群,騎兵的問題這不就解決了嘛。

  霍去病沖趙煦問道:

  “大宋沒有馬場嗎?我看史書上說,朱元璋在安徽都能培養出頂級騎兵,大宋的版圖更大,應該更容易吧?”

  趙煦一聽就苦笑起來:

  “士大夫自斷手腳,如今作繭自縛矣,不過我已經開始推動此事了,加上公孫姑娘和青蓮真人贈送的種馬,我大宋三年內,必將有騎兵!”

  霍去病說道:

  “現在就可以有,我們繳獲了上萬匹馬,多到無處圈養,你們若是準備好的話,我可以一點點帶到這邊來。”

  每隔五天來一次,每次帶幾十上百匹馬,兩個月后,大宋就能組織一支騎兵部隊了。

  不過有馬只是騎兵的基礎,想要形成戰斗力,還得進行嚴苛的訓練,官員們也要敞開了供應補給,不能克扣。

  到了前線,還得嚴加看管坐騎,不能讓那些將領們瓜分了。

  總之,需要做的事有很多,這個霍去病幫不了忙,只能靠趙煦自己。

  趙煦行禮道謝:

  “冠軍侯對我大宋的提攜之恩,趙某沒齒難忘,下次您再過來,就可以帶一些馬了。”

  陳湯問道:

  “你這就準備好了?朝中的官員不會把馬瓜分了吧?”

  趙煦搖了搖頭:

  “并未,但機會擺在面前,我不能錯過,此次回去,我就開始著手在汴京附近修筑馬場,再派人訓練騎兵,一點點從頭做起…”

  公孫大娘笑嘻嘻的說道:

  “劍未佩妥,出門便是江湖…加油呀小煦煦,你可是兩宋唯一一位鐵血皇帝,要打出風采,把西夏從地圖上抹去!”

  趙煦咂摸著劍未佩妥,出門便是江湖這句話,覺得意味十足,那種慌亂感和緊迫感,跟如今的大宋如出一轍。

  他向公孫大娘深施一禮:

  “多謝公孫姑娘勉勵,趙某會銘記于心的。”

  很快,早飯就做好了,大家圍坐在一起飽餐一頓,周易開車下山,找趙偉借搬運重物的小推車,順便打印幾張祭天金人的照片,讓大家帶回去激勵軍隊。

  道觀小院里,陳湯忙著殺羊,霍去病系著圍裙利落的宰鵝,武媚娘領著公孫大娘和李清照在菜地里穿梭,準備中午要吃的蔬菜,趙煦和李白一個把西瓜放進冷水中冰著,一個準備中午要喝的啤酒飲料。

  來到混元宮,大家抖落掉身上的所有頭銜,什么才女、帝王、將軍、校尉、詩人、舞姬等等,全都搖身一變,成了活色生香的普通人。

  這里有采菊東籬下的悠然,也有不勝人生一場醉的灑脫。

  很快,周易從山下回來,帶了一套挪車用的小推車,這玩意兒別看一點點,但兩三噸重的車子,輕輕松松就能挪走。

  周易將長生殿的門檻卸下來,然后用繩子系著祭天金人,大家一起拉著緩緩放倒,接著用小推車將頭部腳部腰部三個部位支起來,慢慢挪到了武成王殿門口。

  按照金人的大小將門口的溝壑修整一下,然后把祭天金人橫著填進去,正好跟路面是平的,看起來像是門口多了一根橫著的青石。

  埋好后,大家輪番站上去踩踏一番,希望能降低匈奴的國運。

  武媚娘說道:

  “以后可以把異族的東西都埋到這附近,只有踏著異族的圖騰,才能進入華夏武將的至高神殿。”

  周易覺得這個想法很不錯,華夏武將的至高殿堂,就得用異族的血肉來鋪墊。

  但文宣王那邊呢?

  要不給孔子他老人家燒一份孔府的降表增增血壓?

  埋好祭天金人,武媚娘打算找找頡利可汗的遺物,看有沒有類似的祭祀物品,有的話也帶過來。

  另外再預定一個高句麗皇家祭祀品,給武成王殿鋪路。

  擺弄完這些,周易領著大家去三清殿為薛崇簡祈福,然后來到廚房,先把大鵝剁塊,跟排骨和五花肉一起燉上,接著將新買的烤爐支好,點上木炭,再把腌了一夜的羊從冰箱的冷鮮層里搬出來,固定到烤架上,開始做烤全羊。

  烤爐帶自動旋轉功能,設置好轉速就不用管了。

  陳湯看著自動旋轉的烤架,腦瓜子頓時活泛起來:

  “這玩意兒,很適合審問異族的俘虜啊!”

  周易聽得嘴角一抽:

  “你的太陽灶審問法已經夠可以了,烤爐就算了,木炭挺貴的,不劃算。”

  陳湯一算這個賬,覺得確實不合適,明智的打消了這個念頭,他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說道:

  “我和老甘到酒泉了,這是辛慶忌給辛棄疾寫的一封信,先生,辛棄疾小兄弟,會不會來啊?”

  周易說道:

  “這個暫時還不好說,得摸索一下,不用心急。”

  辛棄疾出生在金兵統治的齊州,也就是現在的濟南,他爺爺辛贊和他父親辛文郁名義上是金國的官,但私底下一直在聯絡各方義士,準備推翻金國的統治。

  六歲那年,辛文郁帶族人練兵不慎暴露,被金國人用毒箭射傷身體,不治身亡。

  從那以后,仇恨就深深種在了這位辛氏子孫的腦海中。

  二十來歲時,辛棄疾拉起了一支兩千人的隊伍造反,聲勢挺大,周易覺得要是來的是這個時期的辛棄疾,高低得請他看一遍《敵后武工隊》。

  中午,當烤架上的羊變得金黃滋滋冒油時,周易撒上烤肉料,又烤了幾分鐘,宣布午餐正式開始。

  鐵鍋燉大鵝,烤全羊,另外還有鮮靈的蔬菜和啤酒飲料。

  大家圍坐在一起,觥籌交錯,好不快樂。

  趙煦原本想驗血來著,但如今霍去病要贈送馬匹,他吃完飯就打算帶著種馬回去,開始安排汴梁馬場的事宜。

  城外那些百畝大的莊園,一個個全都要收繳了,開辟成騎兵的訓練場,另外還要安排人種植苜蓿,解決馬匹的糧草供應問題。

  要做的事情很多,每一件都比較耗費心神…趙煦咬了一口酥脆噴香的烤羊肉,腦子里不自覺閃出了趙佶的身影。

  這個好弟弟但凡能做點正經事,自己也不至于如此緊迫…未來幾天,全靠揍他來提神醒腦了!:mayiwsk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繼承道觀,開局武媚娘來上香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