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李白早早起床,先用掃帚把院子里的落葉掃一下,然后拿著周易送他的寶劍,跟著公孫大娘練劍。
剛開光那會兒,李隆基調撥過來一些雜役,但被公孫大娘給退了回去。
一元觀沒有香火,不需要那么多使喚人,偶爾大掃除,從隔壁申王府借幾個人就行了,李成義絕對舉雙手歡迎。
練劍結束,申王府的管家送來了早餐。
兩個人用不著開火,申王府負責管飯,對李成義來說,添兩副碗筷的事兒而已,根本不算什么。
今天的早餐是羊肉羹配銀絲卷,外帶幾樣蔬菜。
公孫大娘一邊往自己碗中放辣椒油一邊碎碎念:
“大早上來就吃這個,怪不得李成義越來越往大衛·戴的方向發展呢,得多吃蔬菜多鍛煉,他這種吃法,四十歲就是一大關。”
申王府的管家一臉糾結,恨不得當場把自己的耳朵摘下來。
這些大逆不道的話,他可不敢向申王轉述。
為了防止公孫大娘再飆出什么過分的言語,管家不著聲色的岔開了話題:
“敢問石榴仙子,中午您想吃什么?”
公孫大娘想了想說道:
“蒸餃吧,多蒸點兒,別不夠吃。”
管家答應一聲,告退離開,留下公孫大娘和李白在一元觀的膳房吃飯。
同一時間,太極殿的早朝還在繼續,以岑羲為首的宰相在長安城防的政令上,跟王琚吵得不可開交。
雙方引經據典,絞盡腦汁證明自己的說法是正確的,看得李隆范和李隆業忍不住打了個哈欠,覺得吵得實在乏味。
龍椅上端坐的李隆基仿佛入定了一般,對眼前的爭吵視而不見,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在他端坐朝堂時,萬騎的統領王毛仲率領三百個精挑細選的士卒,通過宮內一處閑置的院落分批潛入宮中。
如今這支人馬剛剛在武德殿前的空地上集結完畢,即將通過虔化門殺向門下省,用李隆基早就簽好的詔書,將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知右羽林將軍事李慈拿下,奪取羽林軍的指揮權。
只要這一步完成,剩下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太平公主的黨羽中,羽林軍在宮中值守,對李隆基的威脅最大,所以要先除掉羽林軍的總管。
至于朝堂上的岑羲等人,威脅并沒有那么大,因為他們手底下沒有兵,可以從容對付。
集結完畢,王毛仲翻身上馬,抽出腰間的佩刀,一聲不響的領著三百將士前往虔化門,從那里突進門下省。
宮廷內斗方面,王毛仲很有經驗,上次斬除韋氏集團的唐隆政變,同樣是王毛仲率軍殺入宮中,鏟除了韋氏的所有黨羽。
如今再次上演類似的場面,王毛仲很激動,覺得此戰過后,自己大概率能封個國公當當。
不過單純的爵位已經不能讓這位將軍心動了,他的目標是兵部尚書,等塵埃落定,得在陛下面前小小的提一下。
為他出生入死這么多次,當個兵部尚書不過分吧?
想著這些有的沒的,王毛仲率軍走出虔化門,直撲門下省。
半個時辰前,常元楷和李慈接到詔書,正在往門下省趕,很快,雙方就在門下省殿外的花園中碰面了。
王毛仲率領的是萬騎中精挑細選的三百位壯士,而常元楷和李慈以為來門下省開會,只帶了幾個隨從。
雙方剛一照面,常元楷就發現上當了,轉身撒腿就跑,但沒跑幾步,一支羽箭從后方射來,直直穿過他的后腦勺。
這位大將軍,一句話沒說就重重摔倒在地上,死得不能再死了。
他的幾個隨從,也被沖過來的萬騎將士殺了個干凈,連尸體都被馬蹄踏成了肉泥。
李慈眼皮活,立刻丟下手中的武器,舉起雙手,跪在路邊高呼愿降,但王毛仲并沒給他機會,飛起一刀,剁下了李慈的腦袋。
將羽林軍兩個主官全部殺死后,王毛仲讓副手提著常元楷和李慈的腦袋,持陛下的詔書去接收大營,并對大營中的軍官進行清洗。
等這隊人馬領命離開,王毛仲率軍穿過恭禮門、歸仁門、納義門、興仁門,也就是圍著太極殿繞了個圈,來到了內客省。
內客省與中書省、舍人院同在一起,中書舍人、散騎常侍等官員都在這里辦公。
王毛仲來的時候,散騎常侍賈膺福還在跟中書舍人李猷討論,公主奪得大寶后申請個什么官位當當。
結果他們沒等到公主成功的好消息,反而等來了萬騎的人馬。
一群將士沖進來,不由分說將兩人五花大綁起來,王毛仲宣讀了李隆基的詔書,讓中書省的官員該干嘛干嘛,今日只誅首惡,不會搞連坐清算。
抓到賈膺福和李猷之后,王毛仲騎馬押著兩人穿過右延明門,將正在早朝上唇槍舌劍大罵四方的岑羲和蕭至忠綁了,從朝堂上拖出去。
這下,群臣激蕩,完全沒想到平日說什么都好好好的李隆基,居然在朝堂上將宰相綁了拖出去。
太極殿外,岑羲四人一字排開跪好,當著百官的面被斬掉了腦袋。
整個過程中,龍椅上端坐著的李隆基都面無表情,仿佛這些事從沒發生過一樣,不過等殿外四個人的腦袋全都斬掉后,他的手指輕輕動了一下,旁邊的高力士立馬退出來,從側門繞到太極殿外,找到了殺氣騰騰的王毛仲:
“王將軍,陛下有令,鎮國公主貴為皇姑,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動粗,更不可大肆抓捕,不管如何都要留一分體面。”
王毛仲不在乎的擺了擺手:
“請高內侍放心,本將省得該怎么做。”
現在只剩下六部坐鎮的竇懷貞沒有被繩之以法,需要爭分奪秒趕到皇城,免得夜長夢多。
離開皇宮時,身邊的副將向王毛仲請教:
“將軍,若抓到太平公主,我們真的要放她走嗎?”
王毛仲一臉的不屑:
“放個屁,這些皇親國戚,都是咱們的軍功,豈有抓到再放跑的道理?”
他們沖進皇城尋找竇懷貞,發現這位宰相已經接到消息,逃到皇城外的壕溝中,就著一棵歪脖子樹,自縊身亡了。
王毛仲將消息傳到宮里,李隆基很快就做出了批示:
“戮其尸、斬其肢,竇懷貞全族,改姓毒氏。”
真是太天真了,自殺就能逃過制裁嗎?
王毛仲按照李隆基的交代,將竇懷貞的尸體從壕溝里拖上來,在皇城門口大卸八塊,然后便率軍沖向了興道坊,準備抓捕太平公主。
混元宮內,周易將一摞磚頭搬完,跟武媚娘聊起了財神殿的安排:
“主殿的大梁要盡快架上去,盡量在年底之前鋪好屋瓦…財神殿這么敞著,太影響財運了。”
武媚娘問道:
“別的殿雖然還未竣工,好歹已經封了頂,為何財神殿到現在連房頂都沒有?”
周易也不清楚:
“或許財神殿干系重大,爺爺打算讓我來操作;也可能是爺爺一直沒錢,所以不怎么待見財神…這個不重要,以后慢慢修好就是了。”
武媚娘看了看日期,有些疑惑的說道:
“今天是公孫妹妹過來的日子,她怎么到現在還沒來?不會是忘了日期吧?”
周易掀開塑料布,一邊檢查財神殿的主梁一邊說道:
“放心吧,就這丫頭貪吃的性格,說不定午飯時就趕來了,今天中午做排骨燉豆角,省得她每次都嘮叨餓瘦了。”
武媚娘點點頭:
“妾身等會兒把米蒸上。”
兩人念叨公孫大娘時,這丫頭也在糾結:
“李白弟弟,今天到了我該回去的日期,你說我是在這兒吃瓜看戲,還是回混元宮吃頓好吃的?”
李白念完一段《太上感應篇》,起身說道:
“你可以吃了午飯再回去,申王府不是做蒸餃嗎?嘗嘗再去也不遲。”
公孫大娘覺得這話在理,吃完蒸餃再去混元宮吃好吃的,一頓吃兩次,美滋滋。
兩人的好奇心比較強,又誦讀完一遍經文,打算去申王府,問問事情的進度怎么樣了,結果剛到一元觀的大門口,就看到一個滿身貴氣的中年女子,慌不擇路的跑了進來。
見到公孫大娘和李白,她第一句話就是:
“你二人是否認識我母親?”
咦?這是…這是外甥女來啦?
公孫大娘整天小太平小太平的喊著,等見到太平公主才發現,這位食邑萬戶的公主,居然比自己母親的年齡還大。
李白記得歷史上的太平公主在山寺中躲了三天,沒想到這次居然跑到了一元觀,他實話實說道:
“你母親確實在混元宮,我們以平輩論交。”
這位公主的生命即將到盡頭,還是別隱瞞了。
聽到這話,太平公主的眼淚瞬間滑落下來,她躬身行了一禮:
“二位能讓我跟母親說句話嗎?若能得償所愿,在下死而無憾。”
說話?
公孫大娘想了想,覺得可以錄一段視頻帶過去,再讓媚娘姐姐錄一段視頻帶過來…正想著,遠處突然傳來了劇烈的馬蹄聲。
她拽著太平公主閃進了一元觀大門:
“外甥女跟我來,李白弟弟,守好大門!”
既然外甥女想跟媚娘姐姐說句話,那咱身為小姨媽和二舅,怎么也得滿足孩子的心愿吧?
公孫大娘和太平公主剛進去,王毛仲率領的三百鐵騎就殺了過來。
李白整理一下道袍,一手持令牌,一手握寶劍,只身站在一元觀門口,擋住了王毛仲的去路:
“本觀乃清修之地,刀兵禁止入內!”: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