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要結束了,求一下讀者大大們的月票,求一下鼓勵與支持的!
嗯,本書會比較慢熱一點。這一卷“蒼天已死”的內容,其實是對黃巾起義前,漢末情形的詳實還原。作者菌會盡可能的仔細考據,把漢末各地的情形,都盡可能的描寫出來。從冀州到兗州青州再到豫州,還有后面的并州、幽州。主角隨大賢良師行走的過程,就是對整個漢末社會的實踐了解,是起事前的摸底,來彌補他缺乏的實地經驗。
作為光武度田的首要重心,冀州的世家大族、田地矛盾,此時其實遠沒有豫州那么嚴重。主要的矛盾,集中在洪澇旱災、瘟疫傳播,集中在官府與百姓之間。而冀州大量的自耕農農莊,也是太平道興起傳播的基礎。
而渡河到了兗州青州后,首先面對的,就是東漢黨錮的主戰場,是世家大族與宦族,也就是與皇帝權力之間的尖銳矛盾。而在這里加入太平道的,既有寒門小吏,也有沒有出頭之路的豪強、邊緣地帶的山民漁民。當然更多的,是底層求活的農民。同樣,兗州東部與青州的土地矛盾,也并沒有那么其他朝代末年時,那樣尖銳。
等過了兗州陳留郡,到了豫州,到了潁川郡,到了大漢真正的腹心之地,人地矛盾才變成了首要矛盾。而力量的對比,一邊倒的倒向世家大族,出現了莊園制經濟的特點。潁川世家不僅數量多,族人也多。百萬人口的大郡,超過半數的土地人口,都集中在各個世家大族的手中。這又是完全不同的形式,而南邊的荊州南陽郡、豫州汝南郡,也都出現了門閥莊園的雛形。
至于更遙遠、剛剛開發的揚州越地,還有面臨邊患入侵的涼州、并州、幽州,則又是另外兩種截然不同的模樣...
而面對不同的州郡情勢,哪怕都有太平道的黃巾起義,但根腳上卻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各地的矛盾不同。從上層的宦族、世家、諸侯王、豪強,再到底層的山民、漁民、農民、牧民...這一次黃巾起義前的考察,核心就是讓主角意識到,大漢天下復雜的實際狀況,來看清這些不同的階級與群體。他不能一廂情愿的,按照演義里的記憶,來作為對真實漢末的認知,否則就會出大問題。而一旦脫離實際,本就艱難的起義,也必然會因此失敗。
只是,作者菌有些苦惱的是,這樣設計下來,黃巾起義就得是下一卷的內容了。而這樣的設計安排,在網文小說中其實費力不討好,因為缺少情緒和沖突,節奏會慢上太多,很考驗讀者的耐心...但作者菌真心希望,能寫得細致些,寫得更有真實和邏輯...
作者菌真心希望,或許有一天,真有書友能穿越回漢末,投胎成了天下九成半的黔首百姓,而不是半成的世家大族。那么,或許他會想起這本書,能夠參考一二,為了自己與無可奈何的時代,喊出些某些振聾發聵的吶喊,做些什么奮臂螳螂的改變吧!~~
最后,還是感謝讀者大大們一直以來的支持!求一下月末的月票。云夢貓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