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四十七章 都在成長

第二百四十七章都在成長晉末芳華全文_風云小說第二百四十七章都在成長  王謐馬上猜到,在這件事情上,極有可能是桓溫暗地和郗聯手了。

  對于桓溫來說,蔡氏在徐有不少勢力,將來有可能阻礙桓溫取得兩州,便借著這個由頭,發動自己派系官員,舉薦蔡紹去打慕容厲這個硬骨頭。

  慕容厲雖然不如慕容恪和慕容垂,但燕軍騎兵可不是吃素的,且兗州多是平原,騎兵暢行無阻,只有泰山地勢稍高,可以據城防守。

  但這恰恰中了燕軍圈套,泰山附近的糧食可是收不走的,更何況此時正是夏秋之交,收割的時候,燕軍完全可以以逸待勞。

  據王謐得到的消息,蔡紹就是趕到后,先去周邊田里搶收糧食,被燕軍騎兵突襲,從而兵敗的。

  這固然有蔡紹心急,沒有等桓溫郗兩路兵的原因,但這未必不在幾方算中。

  王謐心道這真是太冤了,蔡紹并不是那種草包,其實是有能力,也想主動做些事情的,因為糧食被燕國拿了,后面更難打。

  但偏偏是這種心理,被慕容厲精準拿捏了,要是沒有內奸通風報信,說明慕容厲也是個很難對付的人。

  王謐自忖,將蔡紹換成自己,在泰山郡這種平原作戰,面對燕國的騎兵優勢,也沒有多少勝算。

  更讓王謐脊背發涼的是,這件事情軍事的成分,遠小于政治成分。

  桓溫有削弱蔡氏在徐兗名聲的傾向,其實郗也是一樣的。

  郗掌管涼州,郗氏遇到忠心蔡氏的流民帥,也不好行事,但若能借著此次蔡紹兵敗,削弱蔡氏勢力,郗便能進一步統合二州勢力。

  蔡紹更冤的是,他不僅和氏交好,更是王導這一派的人。

  其父蔡謨和王導關系關系非同一般,王導正室曹淑追砍王導妾室庶子,導致王導出丑之事,就被蔡謨嘲笑過,王導還有個妾室姓雷,喜歡干涉政事,蔡謨給其起名雷尚書。

  這幾件事雖然惹得王導發怒,但也沒有和蔡謨絕交,兩人關系一直很密切,不然也不會開這種玩笑。

  這些年來,蔡氏屬于王導一系,是朝堂共識,換句話說,蔡紹的這次失敗,其實是影響到了瑯琊王氏的聲譽的。

  甚至王謐前次大勝的名聲,也因為此事多少受到了波及。

  這讓王謐明白,在絕對的利益面前,各方勢力家族,都是站在自己一方考慮問題。

  就像郗先前支持自己,但隨后坑了蔡謨一樣,在他的角度上,郗氏的利益才是最為優先的。

  這也側面證明,后世郗將二州軍權交給桓溫,絕對不是郗超一封造假的信可以解釋的,其中必然有著無比復雜的利益交換。

王謐想通此事的時候,也不禁感到心中發寒,自己要不是和夫人有這層關系,是不是將來也會像蔡謨這般被坑話說回來,在郗的角度來看,郗夫人這個女兒,能比得上郗氏全族的利益嗎想到自己的私兵,還在由氏發餉,王謐反思,到底什么是真正屬于自己的力量  不過蔡紹這次兵敗,帶給王謐的也不全是壞消息,朝廷在爭論之后,終于下了詔書,對王謐的所做作為有了定論。

  慕容永挑釁在先,且先亮出兵器威脅,王謐屬于自保反擊,并無殺人之罪。

  以上種種,皆得到了在場之人的證詞,慕容永兩名手下更是招供,其都是被燕國收買的奸細,慕容永入宮后,兩邊就搭上了線。

  慕容永因為兵敗被俘,對王謐懷恨在心,常常說要殺死王謐,顯然是早有預謀。

  而這兩名手下,因為受刑后身體虛弱,留下證詞后,就死在獄中了。

  消息一出,朝野反不乏有對王謐贊譽者,認為其有意無意,算是去掉了宮內一樁隱患。

  至于處罰,王謐雖然無罪,但畢竟在皇宮之內鬧出了命案,所以此次王謐大勝,對本人的封賞暫且壓下,以觀后效。

  確認這個消息后,王謐也松了口氣,這處罰算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了。

  并且個人封賞,不過是升官加些俸祿,對王謐來說毫無意義,只要不扣他給兵士的獎賞就行。

  于是王謐去了謝安府上一趟,將士兵的賞錢討了出來,這種詔書上沒有提及的事情,對謝安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

  謝安對王謐道:“這次朝廷出兵受挫,并不是好事。”

  “但對你來說,卻是重回徐州的好機會,謝韶的本事,還是差你不少,只有他在那邊,我實在不放心。”

  “瑯琊王和我已經稟奏陛下,著你速回徐州主持大局,阻拒燕國可能發動的攻勢。”

  王謐聽了,肅容拜道:“多謝中書令。”

  雖然他知道,謝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害怕謝韶打敗仗,從而損害謝氏信譽,但多少是還有和自己綁定利益,幫自己抗住了不少壓力。

  他不禁感嘆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幾個月前,他還和謝安不共戴天,如今兩邊目的相同,有了共同的利害關系,卻是當之前的事情都沒發生了。

  他想了想,對謝安說道:“蔡紹這次,換了誰都很難打贏。”

  “北伐心不齊,互相防備扯后腿,不將這些統合起來,是很難成功的。

  謝安嘆息道:“你說到點子上了。”

  “實不瞞你,如今能做到這點的,只有大司馬,連我都差得遠了。”

  “上次你提醒過我的事情,加上這次蔡紹兵敗,我思來想去,只怕方回早就看明白了這點,所以才一直在裝傻。”

  “但若讓他將二州軍權交給大司馬,朝廷肯定是不愿意的。”

  王謐沉聲道:“我也覺得不妥。”

  “大司馬想打勝仗,未必要統合二州,就是取得了,也未必能打勝仗。”

  “大司馬那一路的關鍵,在于譙梁的石門水道。

  “我聽說豫州刺史袁真,掌管此路,大司馬的幾名侍妾,都是他送的”

  謝安目光一閃,袁熙不會無緣無故提這些事情,便皺眉道:“你想說什么”

  王謐出聲道:“中書令,怎么看天師道”

  謝安會意,出聲道:“你記得王凝之吧”

  “他最近行事頗為反常,和天師道來往密切。”

  王謐也聽明白了,躬身道:“多謝中書令提醒。”

  他心道謝安其實很聰明,就是從政經驗少,先前遇到挫折,反而打磨了謝安性子,知道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了。

  王謐向謝安暗示了些東西,謝安聽懂了,所以才拿王凝之回應。

  桓溫和王凝之,都有一個問題,就是太過親近天師道了。

  王凝之且不必說,袁真送給桓溫的三名歌妓薛氏,郭氏,馬氏,皆和天師道有關,對此還有個讖緯傳說。

  說是晚上天上流星直墜盆水中,薛郭二人更以取,皆不得。馬氏最后取星,正入瓢中。使飲之,即覺有妊,遂生桓玄。

  后世桓溫世子沒有選長子桓熙,卻選了最小的桓玄,可見其受到的重視程度,所以王謐才暗示有些事情,天師道做得過線了。

  謝安也是投桃報李,暗示王謐,王凝之的行為異常,其動作不是自己指使的。

  兩人就此交換了一波情報,王謐目的達到,便起身告辭。

  謝安親自送王謐出門,路上他對王謐道:“稚遠的身體,似乎好很多了”

  王謐出聲道:“不發病時,倒是正常,不然也不會有力氣打死人了。”

  對于這種地獄笑話,謝安唯有苦笑,他突然話鋒一轉,“聽說難遠和舍侄女合寫了本醫書”

  王謐心道這消息遲早會傳出去,倒是沒想到這么快,他出聲道:“沒錯,我根據女郎的想法,試做出了藥材,確實緩解了病情,助益良多。”

  謝安點頭道:“若真能找到治病之法,可救無數天下百姓,稚遠功德無量啊。”

  王謐心道這就是自己的目的了,雖然此世肺病也許無法完全根治,但是防治緩解,還是大有可為的,要是將來以自己病好為憑據,那便能反過來推廣治病之法了。

  謝安突然道:“稚遠,和舍侄女之間,到底…………”

  王謐站定身子,出聲道:“若不是我對張氏女郎有承諾,應該很可能會向謝氏提親了。”

  “如今我找不到兩全其美之法,所以只能拖著,對她頗為歉疚。”

  謝安沒想到王謐這么直白,反而怔住了,過了一會,他才說道:“其實我侄女她………”

  王謐出聲道:“其實算守寡是吧”

  謝安驚訝地站起身來,“她告訴你的”

  王謐搖頭,“不,我猜的。”

  “她曾經和我對話時,數次自稱為妾,這對江東未嫁女郎來說倒還正常,但對江北士族的未嫁女子來說,便很反常了。’

  漢代未嫁出嫁女子,都可自稱妾,但到了魏晉,江北士族女郎未出嫁,自稱則變成了女或者我,說成妾的,則會被人非議。

  謝安沉默良久,才道:“是我當初的錯,不足為外人道也。”

  王謐出聲道:“我這邊,其實心里選了張氏。”

  謝安睜大眼睛,“張氏”

  “張玄之的妹妹”

  也難怪他驚訝,瑯琊王氏和江東張氏,怎么看也是差得遠了些。

  王謐笑道:“當年祖父,不也向陸氏提過親嗎”

  “當時陸氏拒絕了,江北江東士族失去了一次好機會。”

  “祖父做的,我為何做不得。”

  “不過現在我也不知道病情,且國事緊急,只能擱下了。”

  “但在我心里,是無論如何,都不想將謝氏女郎讓給王凝之的。”

  “此人行事氣度,配不上女郎。”

  謝安驚訝道:“那你在清談會上,和其如此相爭…………”

  王謐毫不猶豫道:“沒錯,相當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女郎。”

謝安臉色古怪,搞了半天,起因由頭在這里  他有些啼笑皆非,只得苦笑道:“我明白了。”

  王謐和謝安走到馬車前,謝安突然出聲道:“不管是誰,只能有一個正妻。”

  他往建康宮方向指了指,“要想破例,只有宮里那兩位,也許有辦法。’

  王謐會意,這是說的皇帝司馬奕和太后褚蒜子。

  他躬身一拜,“多謝中書令指點。”

  他站直身子,“王謝之間,本沒有分別,我個人希望有生之年,能做些留名青史的事情。”

  “我還相信,中書令也一定可以,甚至能比任何人做得更好。”

謝安目送王謐乘車離去,心道對方年紀輕輕,說出的話中,卻帶著無比的自信,這種自信,是從何而來呢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晉末芳華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