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12章 君臣對奏

  更新時間:25012016:41第212章君臣對奏三日期限轉眼即至,今日朝會,注定不會平靜。群臣魚貫而入,文武分列左右兩班,齊聲山呼萬歲。通常來說,朝會上的官員若非十萬火急,都要以官職品軼排序,由高到低依次言奏。魏藻德身為百官之首,本該起個頭,今日卻悄悄往后挪了挪。朱由檢掃了一眼,問道:“錢卿家,三日之前,朕跟你說過什么,還記得吧?”錢謙益出列,躬身道:“臣錢謙益請奏!”“說吧,進行的如何了?”“臣以為,科舉乃國之根基,不可妄動,所謂的實用之學,不過是一些匠人之術,猶如賣油翁的唯手熟爾,陛下不只見前之蠅頭小利,本末倒置!”此言一出,大殿上的氣氛頓時變了。錢謙益這番話,無疑是在挑戰皇權的威信!朱由檢似乎早有所料,說道:“朕說過,要么看到文書,要么看到你的辭呈,如此看來,你準備的是辭呈?”錢謙益緩緩跪下,說道:“啟奏陛下,科舉乃太祖皇帝定下之成法,歷經兩百余年,為朝廷選拔了無數棟梁之才,其深遠意義,非一時一地之利所能衡量。實用之學固然有其價值,但若以此動搖科舉之基,恐將引發社稷動蕩,人心不穩。”“科舉之于士人,猶如魚之水,鳥之林,一旦變革,恐令無數寒窗苦讀者心寒,國家未來之棟梁或將因此而夭折。臣這里有一份諫言書,乃衍圣公牽頭,天下學子聯名所書,字里行間,盡訴衷腸,字字泣血,懇求陛下體恤民情,收回成命,以安民心,穩國本。”王承恩將冊子接過來,轉呈御前,然后退開。朱由檢打開后,只看了一眼,便放下,說道:“衍圣公在何處?”孔植剛今日進城,錦衣衛就收到線報,并秘密監視起來。包括跟誰吃飯,說了什么,就連喝的什么酒,幾乎全都一清二楚。因此,朱由檢早有準備,既然孔家要蹚這趟渾水,那就一鍋端了吧!錢謙益說道:“衍圣公肩負天下教化之責,已于昨日進京,如今就在大殿外候著。”朱由檢當即抬起手:“宣!”隨著一聲傳喚,孔植步履沉穩,走進大殿。“臣孔氏后人孔植,叩見吾皇陛下,圣躬金安!”朱由檢上下打量一番,此人約五旬年紀,身材頗為肥胖,就走了這么幾步,已經在大口喘氣。“平身吧!卿家突然進京,所為何事啊?”孔植起身,正了正頭上的發髻,回道:“臣在山東,聞聽陛下旨意,要求各地興建學堂,推廣教化,臣心甚慰。儒家之道,在于教化萬民,以禮義廉恥四維為本,陛下此舉,利國利民,臣深感榮幸。”“然而,臣亦聞陛下欲于科舉中推廣實用之學,臣斗膽請問,若木工、泥瓦匠之技藝,皆可成為入仕之階,置儒家經典于何地?科舉之制,自唐宋以來,皆以經義策論取士,意在選拔治國理政之才,而非匠人之能。若此風一開,恐將誤導士子,偏離儒家正道,更有損科舉之威嚴,動搖國本。”“臣深知陛下勵精圖治,欲強國富民,然變革之道,在于循序漸進,不可急功近利。實用之學固然重要,但孔孟之學才是治國之本,兩者不可同日而語。臣斗膽建議,懇請陛下收回成命,繼續以儒家經典為科舉之基,以維系科舉之公正,確保國家未來之棟梁,皆能承繼儒家之道,為陛下分憂,為百姓謀福。”朱由檢舉起手邊的冊子,問道:“這個是你寫的?”孔植抬頭看了一眼,又把頭低下,說道:“回陛下,這份請奏書乃是由臣主筆,天下學子共同…”“朕看到的只有山東學子的簽名,莫非全天下只有山東?”孔植話還沒說完,就被打斷,心中有些不喜,卻不能表現在臉上,說道:“臣一時口誤,由于時間倉促,這份請奏書只有山東學子簽名,天下各地學子紛紛表示支持,只是不能親筆簽名,懇請陛下明察。”朱由檢輕笑道:“你能代表全天下讀書人嗎?”孔植已經開始感覺到氣氛不對了,按理說,做皇帝的怎么也要給留點面子。畢竟咱是孔夫子后人,全天下讀書人的精神導師。想到這里,孔植深吸一口氣,說道:“臣身為至圣先師之后,深知教化之重,責任之大。臣雖不才,卻也時刻銘記先祖遺訓,致力于弘揚儒家學說,以教化萬民為己任。”“至于代表天下讀書人發聲,臣不敢妄言,但臣所接觸之人,無不以儒家經典為立身之本,以孔孟之道為行事準則。對于實用之學,雖有其用,然若將其置于科舉之上,與儒家經典并列,甚至取而代之,則實為不妥…”“啟奏陛下,臣以為衍圣公此言不妥!”眾人紛紛看過去,竟然是詹事府詹事葛世振。錢謙益心中咯噔一聲,隱隱感覺事情有些不對勁。此人本來也是文官清流,不知為何,突然就成了鷹犬。君臣對峙,身為臣子,并不擔心惹惱了皇帝,哪怕是被當場打廷杖,不失為一種勝利。因為當眾打廷杖,說明皇帝不占理,嘴上說不過,只能打人了。可是,清流就不同了,他們不但會罵人,還罵的很高明。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會用官員對付皇帝的這套,反過頭來背刺官員。在眾人的注視下,葛世振緩緩開口:“啟奏陛下,臣以為衍圣公之言有失偏頗,有些固步自封之嫌。”“我朝開國之初,百廢待興,人才缺乏,確實需要以孔孟之學為科舉之基,以培養治國理政之才。然而,歷經兩百余年,世事變遷,國家所需之才亦隨之變化。如今,國家正值多事之秋,外有強敵環伺,內有民生凋敝,若仍固守孔孟之學,而忽視實用之學,恐難以應對時局之變,難以強國富民。”“臣曾研讀西方諸國之科舉制度,發現其中不乏實用之學之內容,諸如算術、工學、醫學等,皆能為國所用,為民造福。反觀我朝,科舉仍以經義策論為主,雖能選拔出飽讀詩書之士,卻往往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若長此以往,國家將何以自強?”“臣斗膽諫言,推行實用之學,乃是大勢所趨!”《大明:我崇禎絕不上吊》情節跌宕起伏、大明:我崇禎絕不上吊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小說,小說旗提供大明:我崇禎絕不上吊第212章君臣對奏在線閱讀。

飛翔鳥中文    在下崇禎,我為大明續命五百年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