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4章 搬家

1988從蔬菜大棚開始_第54章搬家影書  :yingsx第54章搬家第54章搬家←→:

  李哲將兩個女人隔開,“哥,天晚了,你跟嫂子先帶大丫回去,我跟娘說。娘,這事我也知道,怕您跟著著急,就沒說。”

  老李拽住王秀英胳膊,“孩子們干了一天活,明兒個再說吧。”

  王秀英甩開丈夫,指著自己的鼻子,“合著你們都知道,就瞞俺一個人?”

  老李緊著解釋,“俺也是頭一次聽。”

  李哲招呼眾人離開,大棚里就剩下李哲一家三口,“娘,您消消火,這事怪我。我哥家不是有饑荒嗎?我就出了個主意,讓他去信用社貸款,存到其他銀行吃利息。”

  老李問道,“你哥貸了多少?能拿多少利息?”

  “貸了五千,一年利息五百多,五年大概兩千六。”

  “娘嘞,還能這么干?”老李有些反應不過來。

  “成啊,你們一個個翅膀硬了,都有自己的算盤,以后這個家俺不當了,你們愛干啥就干啥。”王秀英撂下一句話,氣呼呼的走了。

  老李給兒子使了個眼色,緊著追出去,“慢著點兒!這黑燈瞎火的,當心崴了腳脖子…”

  李娜見到父母走了,急匆匆的說,“二哥,你明個搬家,俺也想去幫忙。”

  “你給我老老實實念書!等放了寒假,哥帶你逛天安門去。”

  “說話算數?可不能糊弄俺。”

  “哥啥時候騙過你?回去老實點,別招惹娘。”

  “俺躲還來不及哩。”李娜辮子一甩,小跑著追上老李。

  李娜一到家,就躲進了西屋,二哥如今不回家,她就搬到西屋自己住。

  東屋。

  王秀英氣呼呼的坐在炕沿上,噘著嘴,臉色陰沉的能滴出水。

  老李在一旁大氣不敢出。

  過了好一會,老李才勸道,“孩子大了,隨他們去吧,身體是自己的,可別氣壞了。”

  “俺上輩子造了啥孽,你們老李家一個個這么氣俺,老二貸款好歹跟俺說一聲,心里還有俺這個娘。老大呢,偷偷摸摸的就把錢貸了,把俺當賊一樣防著,他又沒老二那本事,真要把幾千塊錢都賠了,不得背一輩子饑荒。”

  “老二不是說了嘛,老大啥也不干,就是放銀行吃利息。再說了,老大膽子不大,沒有干營生的心氣兒。”

  “哼,準保是馬來小攛掇的,要不老大能貸這么多錢?”

  老李勸道,“家和萬事興,這話可不敢讓老大媳婦聽見…”

  “聽見咋啦?俺早就瞧她不順眼了,大丫眼瞅著都會跑了,她肚子還沒一點動靜,俺像她這么大,老二都快生了。”

  “老大兩口子還年輕,晚兩年也不妨事。”

  “俺也沒催她,就是覺得不對勁,每次提起這事她就甩臉子。給誰看呢?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是婆婆,俺是受氣的小媳婦。”

  “別生悶氣了,早點睡,明兒個還得早起,去京里給老二拾掇房子。”

  “哼,還是咱家老二本事,在京里都有房子了,給老二選媳婦,俺得好好把把關。”

  老李琢磨了會兒,搖頭,“老二的婚事不急,再等等。”

  “老二年紀也不小了,還等啥,再說了,咱老二現在有本事了,十里八鄉的姑娘還不是隨便挑。”

  “越是有本事,越不能急,瞅著吧,過幾年,老二沒準能娶個京城媳婦。”

  “啥!京城的媳婦!”王秀英眼里冒光,真要能說個京城的媳婦,十里八鄉都是頭一份,“老李,這還沒睡呢,你咋就做夢了。”王秀英還是不敢相信。

  “你沒去過京城,不知道啥叫大雜院,一個院子擠著十幾戶人家,家家戶戶用油氈、木板隔出夾板房,過道還得側身走,上茅房還得排公廁,住的還不如咱村好。”老李嘿嘿一笑,憧憬道,“以后老二賺了錢,托人在京里買套房,保不準真能說個京城媳婦。”

  王秀英不知想到了什么,臉上笑容逐漸凝固,“算了,京城媳婦就是面子光,還是鄉下姑娘會過日子,俺給兒子挑個十里八村最水靈的。”

  “你想啥呢?村里的姑娘再水靈,還能比得上京城姑娘好。”

  “京城姑娘咋樣,俺說不好,但他二嬸是個啥樣人,俺還不知道?哼。”王秀英的臉又沉了。

  老李一瞅,壞了,不能聊了,“睡吧,明兒個還得干活。”

  第二天清早,王榮生和李酒缸留下看大棚,馬來小在家看孩子,其他人都坐著拖拉機上京城。

  一路上,眾人都喜氣洋洋,這回在京城有了落腳地,去京城的感覺也不一樣了。

  老李瞅著媳婦旁邊多了個包袱,“這是拿了個啥?”

  “是玉珍讓俺捎帶的,上回她閨女走得急,東西沒帶全。”

  “林家這個女婿真不賴,俺們能租到房多虧了人家出力。”老李心里嘀咕,自打老二的大棚賺錢了,媳婦和張玉珍是越走越近。

  他想清了是咋回事,心里越是不得勁,都怪自己沒能耐…

  拖拉機開到崇文門菜市場,老李帶著李衛東、趙鐵柱去賣菜,李哲領著其他人去蘇州胡同拾掇屋子。

  路上,王秀英看啥都稀罕,上次來京城都是十年前了,關于京城的記憶早已模糊,以前來京城也是走馬觀花,壓根沒逛過原汁原味的胡同。

  “老二,這為啥叫蘇州胡同,你曉得不”

  李哲原本是不知道的,但上次租房周永強主動提起過,“明朝永樂年修建京城,謀士姚廣孝主持規劃京城建設,從家鄉蘇州調來了大量的工匠,這些工匠就聚居在這一帶,逐漸形成街市,他們懷念家鄉,就以‘蘇州’命名。”

  王秀英暗暗記下,等村里那群愛嚼舌的娘們問,自己也能唬住她們。

  四人走到蘇州胡同七號院前,李哲打開門鎖,領著三人進了前院,他簡單介紹了一下,重點提了需要改成廚房的儲物間。

  王秀英踩著厚厚的青石板,看著雕刻圖案的影壁墻,摸著紅色的朱漆門框,忍不住贊道,“這房子真好,真氣派!放在以前,得是大戶人家才能住吧。”

  “娘,你和建軍哥拾掇著,我帶著永強去買點家具。先把儲物間拾掇出來,晌午咱開火做飯。”

  王秀英叮囑,“老二,家具別買太貴的,錢省著點用。”

  “知道,我去舊貨市場買,貴不了。”以后李哲要在這里常住,衣食住行都要添置,需要買的東西太多,他哪里舍得買新的。

  這段時間,李哲賣菜掙了不少錢,花的也多,3號大棚塑料薄膜2400元,租房910元,租下朱家大棚1200元,再扣除日常的花銷,他手里現在不到500。

  “李老弟在家嗎?”李哲剛要出門,外面就傳來一陣喊聲。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1988從蔬菜大棚開始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