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開局女知青以身相許第一卷第359章我要創辦《亞洲日報》_sjwx
第一卷第359章我要創辦《亞洲日報》
第一卷第359章我要創辦《亞洲日報》
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72號,新華社駐港分社三樓位置。
社長梁威霖一改平日里的沉穩,幾乎是步履帶風地親自將一位特殊的客人,引向了走廊盡頭的貴賓會客室。
他臉上洋溢著無比熱切的笑容,那是真的壓抑不住的欣喜啊!
更是對眼前這位神秘訪客由衷的感激。
這位訪客,便是如今港島炙手可熱的日本富豪“小林天望”。
此刻為了保持低調和隱匿行跡,林火旺戴著一頂壓得略低的帽子和一副幾乎遮住大半張臉的口罩。
梁威霖心中感慨萬千,不得不服啊!
正是這位“小林先生”寥寥數語的點撥,就能讓沉寂多年的左派報紙,瞬間便在港島的報業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深知此人來歷非凡,能量巨大,連廖公都對他如此的敬重,言明其對國家的貢獻不可估量。
梁威霖自然是萬萬不敢怠慢的。
但是,走廊兩側的辦公室門縫里,卻是不可避免地探出了不少好奇的目光。
分社的工作人員們目睹了梁社長那罕見的、近乎殷勤的態度,對這位只露出背影和少許眉眼的神秘先生充滿了各種猜測。
低聲的議論迅速在各個角落蔓延開來。
“喂喂,什么情況啊?社長親自下樓迎接?”
“這年輕人遮得嚴嚴實實的,看起來好神秘…”
“你看梁社長那樣子,笑得合不攏嘴,好像見了親爹一樣熱情!”
“肯定是大人物啊!不然怎么會讓梁社長這么緊張?”
“我猜是咱們內地派來的密使專家?專門來指導左派報紙的。或者是海外的華僑,在國外大學深造過的?”
“別亂猜了,有保密條例的!小心挨訓…”
盡管好奇得心癢難耐,嚴格的保密紀律還是如同一道無形的壁壘,將那些探究的視線和可能的跟蹤擋在了門外。
大家只敢在辦公室內壓低聲音交流,無人敢真的推門出去細看或尾隨。
然而,在翻譯科的門后,郭琳嫻心中那股按捺不住的好奇心,卻是被梁威霖異常的態度以及滿樓的議論徹底點燃了。
強烈的探究欲壓倒了對紀律的小心翼翼。
趁著同事們議論紛紛、注意力分散的間隙,她悄悄推開一條門縫,身體微側,小心翼翼地探出頭去,目光緊緊追隨著那個即將消失在會客室門內的身影。
好年輕!
這個背影…
不知為何,這一瞬間,郭琳嫻的心頭猛地掠過,一絲極其細微卻無法忽視的悸動——一種模模糊糊的熟悉感。
似乎在什么地方,她見過這個年輕而挺拔的背影?
但這感覺如同風中飄過的塵埃,轉瞬即逝,任憑她如何努力在腦海中翻找著。
那絲靈光就是抓不住,就像被一層濃霧籠罩,怎么也回想不起確切的時間和地點。
而最讓她感到驚異的是,這個有點熟悉的背影主人會是如此年輕!
而梁社長,這位在港島肩負重任、素來沉穩威嚴的新華社掌舵人,卻對這個年輕人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熱情與殷勤。
這個年輕的“神秘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
厚重的橡木門在梁威霖身后輕輕合上,隔絕了外界的喧囂和窺探。
會客室內,清雅的花香混著淡淡的雪茄氣息,營造出一片寧靜。
梁威霖熱情地請林火旺在沙發上落座,自己則坐在對面,臉上抑制不住的笑意和激動幾乎要滿溢出來。
“小林先生啊!”梁威霖的聲音因興奮而微微提高。
“今日一役,完全可以說是震天動地啊!”
“您簡直就是我們的指路明燈,點石成金啊!”
“先前您一席話,點出我們左派報紙的死穴,我們按您的思路一改…”
說到這里,他就打開了話匣子,再也收不住,滔滔不絕地將左派報紙改革后所取得的驚人成果一一列舉。
“《大公報》那篇揭露北角女工血淚的直擊報道,您猜效果怎么樣?”
“賣瘋了!皇后大道、銅鑼灣、旺角幾個點,零售額暴漲三倍都不止啊!”
“印刷廠開足馬力加印都趕不及出貨!”
“工廠工會那邊反應極其熱烈,打電話過來感謝我們為基層工人發聲!”
“都說講中了他們心窩里最苦的事!”
他激動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繼續道。
“《文匯報》就更加厲害!九龍城寨!”
“這個‘禁地’一探秘,簡直引爆全港!”
“油尖旺、深水埗,尤其九龍城附近的報攤,開賣沒幾個鐘頭就清倉!”
“市民們好像追連續劇一樣,圍著報攤催下一集!”
“電臺都跟著報道!甚至有社團背景的人放話說我們夠膽色!”
“就早上短短幾個鐘,部電話就被人打爆了,好幾家大百貨公司搶著登!”
“真是想不到啊!”
“還有《香港商報》!”梁威霖眼中精光四射。
“那篇關于匯豐偏幫大地產商的報道,真是一支銀針直插要害!”
“雖然匯豐的法務反應強烈,打電話來氣勢洶洶,要追究所謂‘失實’,甚至暗示要發律師函,但!”他重重一頓,語氣斬釘截鐵。
“可我們手握鐵證,每個數據都經得起查!”
“他們想告?我們就陪他們玩到底!”
“正好讓全港市民看看,到底誰在搞‘嚴重失實’!”
他放下茶杯,身體前傾,語氣無比誠摯,帶著深深的敬意。
“小林先生,正所謂‘一言千鈞’,您幾句話的價值,真是勝過千軍萬馬!”
“我老梁做了幾十年宣傳工作,都忍不住要講一句,您天生就是做傳播、做輿論的一把通天手!神來之筆啊!”
聽著梁威霖熱情洋溢、充滿數據的匯報,隔著口罩,讓人看不到林火旺的表情變化。
但那一雙露在外面的眼睛,平靜如水,并沒有因為巨大的成功而顯露出過多的興奮,更像是一切都在預判之中。
他微微頷首,聲音透過口罩傳出,沉穩而清晰。
“梁社長過譽了。”
“左派報紙改革的效果,我來時也做了一番親眼觀察。”
他語速不快,條理清晰地分享了自己的觀察發現。
“從太子道出發,到銅鑼灣,再到中環,無論是街角報攤,還是茶樓食肆,幾份左派報紙的搶購熱度確實遠超平日。”
“最值得留意的是中環。”
林火旺特意強調。
“那里寫字樓林立,金領白領云集。”
“我觀察到許多穿著高級西裝、拿著真皮公文包的年輕才俊,平時可能對左派報紙嗤之以鼻,但今日,他們經過報攤時,也會被那些醒目的標題吸引,駐足、掏錢,甚至一次買走幾份。”
“他們的主動消費,意義不凡。”
“這說明我們的改革確實擊中了某些焦點,引發了更廣泛階層的關注和思考。”
梁威霖聽得連連點頭:“對對對!這正是我們新華社一直希望實現的突破啊!
說起來相當的慚愧,我們這么多年沒做到的事,小林先生一番提點,立馬就超額完成了目標。”
林火旺頓了頓,繼續推進話題,提出了左派報紙下一步更精細化和滲透性的改革方案。
“目前的成功只是第一波攻勢。”
“要真正深入人心,形成持續影響力,必須深耕細作。”
“我認為接下來,報紙要進一步提升實用性。”
“可以開設固定版面或者欄目,例如:‘今日市價’或‘民生通’,每日刊登港九新界主要街市的肉菜蛋奶價格變動,及時、權威。”
“再比如,‘入學指南針’,定期發布各區政府資助學校、國際學校甚至幼稚園的最新招生政策、報名時間、所需文件明細、學雜費減免等信息。”
“這類信息看似瑣碎,卻是千萬家庭每日關切之所在。”
洋洋灑灑,林火旺足足說了半小時具體的改革措施和建議。
這些具體的改進建議,與他下飛機時向廖公和梁威霖提及的想法高度一致,現在終于到了具體執行的層面。
“但最重要的是。”
林火旺加重了語氣。
“我們在做這些實用、貼近民生的報道的同時,要學會巧妙地把內地相關的信息柔和地帶出來,絕不能生硬做作。”
“舉個例子,”他深入闡釋。
“當我們報道香港工潮,工人爭取權益時,可以在同版或者接續內容中,用極平實的語言提及:‘無獨有偶,祖國大陸新出臺的勞動法修正案,亦進一步強化了對工人工作時間、安全保障及福利報酬的保障機制,據XX工會負責人評價…’。”
“或者報道港島房地產熾熱、市民置業艱難時,順帶提及:‘相比之下,祖國大陸近年來針對住房問題推行了多項惠及民眾的保障性住房分配政策,目標明確指向減輕普通家庭的負擔…’。”
林火旺強調道:“關鍵就在‘輕描淡寫’,‘一筆帶過’。”
“把這種信息作為相關事件的背景補充或對照點呈現,而不是上綱上線、擺大道理的意識形態說教。”
“避免使用‘社會主義優越性’、‘資本主義腐朽’等直接評判詞語。”
“要潤物細無聲地讓讀者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印象:哦,原來在某個方面,大陸也有了這樣的規定和?大陸人竟然不用買房,工作就給分配房子之類的…”
“或者,那邊也在處理類似的問題?人家怎么處理得就更好呢?”
“形成一種自然的對比與客觀的關聯。”
“梁社長,這種‘潛移默化’的滲透方式,才是持久改變觀念、塑造形象的真正利器,比任何強硬的宣傳都要有效百倍。”
“務必要把握好這個分寸!”
梁威霖聽得屏息凝神,一邊快速點頭,一邊手忙腳亂地從口袋里掏出隨身攜帶的小筆記本和鋼筆,認認真真、一筆一劃地將林火旺的每一句建議都仔細記錄下來。
他的表情專注至極,按照金庸大師武俠小說里的情節來類比的話,就像是一個初入江湖的菜鳥,正在聆聽著武林高手的絕世秘籍。
末了,他緊緊握著這份剛寫下寶貴思路的筆記本,感慨萬分地抬頭。
“小林先生,句句珠璣!字字千金啊!”
“我梁威霖搞宣傳多年,今天才算真正摸到了點門道!”
“我一定把這些寶貴意見一字不落地貫徹下去,這實在是我們在港島開展新聞和宣傳工作的傳世寶典啊!”
說到這里,梁威霖的臉色又變得嚴肅起來。
他收好筆記本,壓低了聲音,向林火旺傳遞了一條來自新華社情報渠道獲取的重要消息。
“小林先生,您旗下的《龍JUMP》在港島一經發布,就立馬火爆全港。
這樣的鋒芒畢露,成績斐然,必然會觸及港島本土漫畫雜志社方面的利益。”
“我們有可靠的情報顯示,港島本土幾家有影響力和背景的漫畫雜志高層這兩日頻繁私下接觸,似乎正在密謀對策,目標就是您旗下勢頭極猛的《龍JUMP》。”
“根據信息分析,他們不會坐視《龍JUMP》再進一步蠶食市場,很可能會在近期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手段,耍些不入流的花招。
比如散布負面謠言、干擾印刷發行,甚至制造版權糾紛等等下三爛的陰招。”
“小林先生,您的《龍JUMP》現在是樹大招風啊,請務必提高警惕,提前做好防備!”
面對梁威霖鄭重其事的警告,林火旺只是從鼻子里發出一聲極輕微的冷哼。
他露在口罩外的雙眼,閃過一絲了然而又帶著輕蔑的光芒。
“多謝梁社長的提醒。”他的聲音平靜無波,聽不出絲毫緊張。
“不過,這點事情,我早有預料。黃玉郎和上官小寶昨日親自到我府中,表面上好言好語要我高抬貴手,實則卻是來警告我的…”
“商場如戰場,有人眼紅、有人下絆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他身體向后靠了靠,姿態從容。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對手出什么招,我接著就是。”
“梁社長放心,我已做了相應部署,《龍JUMP》這邊,我有信心能穩住陣腳。”
這份平靜,透露出的是絕對的掌控力和強大的信心。
然后…
林火旺才正式道明了自己此次親自登門拜訪的核心目的。
他的身體再次微微前傾,聲音依然不高,卻擲地有聲道:
“梁社長,左派報紙的改革走上正軌,成果喜人,這是一條有力的臂膀。”
“但是,僅靠這一條臂膀,在復雜的輿論場上起舞,有時難免受到體制和立場的束縛。”
“有些需要大刀闊斧才能劈開的領域,有些更能吸引眼球、貼近市井趣味卻又不適合左派報紙身份涉足的內容。
比如對某些涉及港府深層問題的深入調查、尺度更大更犀利的時評。
揭露豪門秘辛的連載小說、帶有較濃香艷色彩但情節引人入勝的通俗小說、連載漫畫故事等等。
這些需要另一條更靈活、更敢闖敢試的臂膀來開拓。”
林火旺說這些話的時候,目光灼灼地盯著梁威霖,清晰地提出了他接下來的構想。
“因此,我計劃開辦一份新的報紙,名字就叫《亞洲日報》!”
“它的定位,就是要成為左派報系之外,面向更廣泛普通市民讀者群的另一條傳播渠道、另一個發聲陣地。”
他隨即提出了具體需要的新華社及左派力量協助的關鍵點。
“不過我在港島的力量有限,我需要你們強有力的。”
“我希望能得到新華社駐港分社在情報消息來源方面的共享便利——許多重要的信息源和線人網絡,靠我們單打獨斗是難以建立。”
“同時,希望能借助左派陣營旗下那些產能穩定、管理可靠的印刷廠來完成這份新報紙的印刷工作。”
“無論是紙張供應、印刷質量還是排期保密,我相信有組織的集體力量,肯定遠勝于我們初創時自己去敲小作坊的門。”
這番構想,正是嚴格呼應了他向廖公提出的“兩條腿走路”的戰略藍圖。
《亞洲日報》這條新腿的任務非常明確:去做那些《大公報》、《文匯報》等不便或不能做的內容,拓寬輿論引導的廣度和深度。
“《亞洲日報》?”
梁威霖忍不住復述了一遍這個名字,原本因商討《龍JUMP》事宜而微蹙的眉頭瞬間舒展,但隨即又猛地向上挑起!
他臉上的表情,從略帶思索到瞬間驚愕,嘴巴下意識地微微張開,瞳孔在剎那間收縮了一下。
辦一份新報紙?
這個想法本身在時下的港島并不新奇。
港島各種各樣的花邊小報,沒有上千也有幾百份了。
只不過,大部分的報紙,都是為了博眼球和賺費的。
內容上粗糙不已,有今天沒明天。
港島幾乎都有報紙倒閉停刊,也都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報在默默成立發刊。
但林火旺要創辦的這個新報紙,竟然直接命名為“亞洲日報”?!
這個名字本身所蘊含的龐大野心和咄咄逼人的氣勢,就好像驚雷炸響一般,狠狠砸在了梁威霖的心頭!
這兩個字的分量太重、格局太大了!
“亞洲”——這絕非僅僅瞄準港島一地,其核心野心昭然若揭,意圖覆蓋整個東亞、東南亞甚至更廣闊的區域!
這“小林先生”的胃口,竟然磅礴如斯?
他才多大年紀?
心思之深遠,氣魄之宏偉,已經完全超出了梁威霖的想象!
他萬萬想不到,“小林先生”登門拜訪,不僅是來指點左派報紙接下去的改革方案,最后竟是又拋出這樣一枚重磅炸彈!
一時間,貴賓會客室內陷入了短暫的沉寂。
窗外港口的汽笛聲,也仿佛瞬間一下就被拉遠了。
梁威霖手里握著還帶著墨跡溫熱的鋼筆,身體保持著前傾的姿態,卻如同凝固的雕塑。
只有他那雙瞪大的、充滿難以置信神色的眼睛,直勾勾地望向被帽檐和口罩覆蓋的林火旺。
“亞…亞洲日報?!”
梁威霖喉嚨里滾動的喃喃自語,聲音不大,卻在這片寂靜中被無限放大,清晰地回蕩在會客室內。
這份報紙連名字都沒多加考慮嗎?
真的是要發于港島,劍指全亞洲么?
《亞洲日報》這名號…
所代表著林火旺創辦報刊的野心…也實在是太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