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開局女知青以身相許第一卷第344章一明一暗,兩條腿走路_sjwx
第一卷第344章一明一暗,兩條腿走路第一卷第344章一明一暗,兩條腿走路 對于一九七七年的新華社駐港分社來說,在港島開展工作,是相當的不容易的。
尤其是在宣傳媒體領域,新華社所領導下轄的左派報紙,以《大公報》、《文匯報》、《新晚報》等為代表。
因為這些報紙立場鮮明,主要傳播的就是內地相關資訊、倡導愛國愛港理念,內容風格偏向嚴肅。
所以,他們在銷量和受眾上,是遠遠不及像《東方日報》、《成報》等商業化報紙。
畢竟,這些報紙都是以市民化內容、娛樂新聞為主,更加貼合了大眾日常閱讀需求。
左派的這些報紙,受眾主要還是以認同左派理念的市民、內地相關人士及部分知識分子,在工商界、基層勞工等群體當中有一定的讀者基礎,但整體覆蓋范圍較那些商業化的報紙來說,是相當窄的。
甚至許多港島市民,壓根就從來沒有買過和聽說過左派的這些報紙。
更不用說,和金庸創辦的《明報》等相提并論了。
因此,在港島的宣傳陣營上,內地方面一直是相當被動的,缺乏最為關鍵和主要的喉舌工具。
而現在…
一本《龍JUMP》橫空出世,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風靡了整個港島的年輕人群體當中。
甚至,一些三十歲以上的中年人,也有不少被《龍JUMP》上的漫畫所吸引。
梁威霖看著眼前的高喬浩,這個全權負責《龍JUMP》在港發行刊印事宜的總負責人,大有一種,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喜悅感。
于是乎,他立馬帶著一點殷勤地和高喬浩商談了起來,問道:“高喬先生,《龍JUMP》的第一期我看過了,上面連一個商業廣告和宣傳頁面都沒有,是純粹的漫畫雜志。
不知道你們后面的第二期,是否有開始商業廣告的想法呢?或者說,可以留一兩個版面,給我們新華社駐港分社呢?”
其實,說出這個請求的時候,梁威霖自己也覺得有點相當冒昧的。
不過,也是因為廖公和林火旺的關系,他才敢這樣直接提出來的。
高喬浩卻笑著說道:“關于廣告商業化的事宜,我們是的確有開始考慮和接洽的。
目前已經有幾十家港島的實業公司,找到我們要投放雜志廣告。
但是預留版面,作為新華社駐港分社對外宣傳窗口的話,這種政治立場太過于直接和偏向,對我們雜志和你們新華社,其實都不是一件好事。
具體方面,我們小林先生會有所安排的,梁社長不必擔心。”
“原來是這樣啊!是我冒昧了。”
梁威霖內心有些許失落,但是一想到廖公對林火旺的態度,以及剛剛的那些話,他又覺得高喬浩說的話,應該不像是客套話。
那如此一來,若是能在《龍JUMP》這個新興爆火的漫畫雜志上,多發表一些左派言論,必然是可以影響一大堆的港島年輕人。
而在里面的vip包廂當中,廖公也是頗為激動地握住林火旺的手,說道:“林火旺同志,你之前給我的那些建議,非常好!
如今你又到港了,我想在團結在港華商這件事上,你是可以做出更大貢獻的。
老人家昨天還專程給我打了電話,讓我多多配合你,給予你幫助呢!
哈哈!我當時就說了,林火旺同志這么大的本事,壓根不用我提供什么幫助,反而是我們需要他多多的幫助呢!
今天我把梁社長拉了過來,想必你也應該看出來了。
我們在港的輿論上,是相當的弱勢的。
而你在這方面,是很有天賦的。希望你多多幫助和提點梁社長吧!
還有我們左派的那些報紙和電影公司,我感覺做得都不是很好。
他們的內容我都看過了,中規中矩,但是說教的性質太重了。
連我這個老革命都不愛看,又怎么指望那些普通的港島老百姓能看得進去呢?”
是的!
廖公全面接管在港統戰工作之后,最心煩的就是這一點了。
宣傳喉舌不為所用,港島的老百姓幾乎是很本能的排斥左派報紙和電影公司的那些宣傳手段和內容的。
林火旺自然也很清楚這一點,他笑著點頭說道:“廖公,這一點也是人之常情嘛!誰也不愿意,天天被人提著耳朵,說教一些大道理的。
只不過,是我們的同志,思想觀念沒有轉變過來罷了。
只要稍微轉變一些觀念和做法,我們左派的報紙和電影公司,也可以變得好看起來。”
“話是這么說,這些天,我也是拉著這些左派報紙和電影公司,一直開會研究呢!
但是,道理都懂,真要改革起來,都是千頭萬緒,不知道從哪里下手。
你也知道,我們的這些同志當中,不少年紀大了,即便到港島不少年了,對港島的形勢,卻還沒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很多思維上是相當頑固的。”
廖公嘆了一口氣,看向林火旺道,“所以,還是得你給出出好主意,要怎么干,你盡管說,不要怕說錯。港島的輿論高地,我們是無論如何要在近幾年的時間,拿下來的。”
“既然廖公都開口了,我倒是有一些想法。必須分兩步走,一明一暗,兩條腿走路。”
林火旺稍微一思考,便開口說道,“一明,就是將現有的左派報紙和電影公司,進行大改版,更加的貼近我們港島的人民群眾。
一暗則是由我從《龍JUMP》雜志社旗下,再開一份日報,從暗中開始與整個港島的報紙雜志競爭,占領銷量,不明著表示政治立場,但卻能在必要的時候,成為關鍵的喉舌輿論。”
“快!細說一下,尤其是這個一明,要怎么改版,你等一下,我記一下…”
聽到林火旺如此有規劃的建議,廖公大喜過望,趕緊掏出了隨身的小本本來。
但又覺得這樣還不夠,趕緊起身,對著外面的新華社駐港分社社長梁威霖喊道:
“威霖,快!你快進來一下,帶上紙筆。”
“來了!廖公。”
梁威霖正和高喬浩說得熱乎,趕緊起身進來,非常習慣性地掏出了小本本和鋼筆來。
卻發現,坐在里面的廖公,也同樣拿著小本本和筆,正等著記錄林火旺說的話。
他便瞬間更加重視了起來,看向林火旺的目光,既羨慕又崇敬了起來。
這位小林天望,才不到二十歲啊!
連廖公都要如此鄭重的聽他講話和記錄,這真的算得上是天大的本事了。
“威霖,小林先生,要給我們左派報紙和電影公司,都好好問問診,出一個藥方。
你和我一起,認真記一下,回去給他們好好開個會,傳達一下精神和指示。”
廖公說完之后,便對林火旺道,“現在你可以說了。”
林火旺點點頭,然后便開始詳細地建議了起來。
只見他清了清嗓子,指尖在桌面輕輕敲了敲,目光先落在廖公身上,又轉向一旁拿筆等候的威霖:“廖公,威霖先生,依我看,咱們的報紙和電影不是底子不好,而是離街坊們的茶桌、灶臺太遠,沒讓他們覺得‘這就是說給我聽的’。先說說報紙的問題…”
他往前傾了傾身,聲音里帶著些明快:“《大公報》的社論有分量,但街坊買菜時不會聊‘宏觀發展’,只會問‘今日排骨多少錢’。
不如加個‘街坊過日子’版,派記者去油麻地菜市場蹲一天,記下來阿婆們討價還價的竅門;
去公共屋邨問問住戶,‘樓上漏水找哪個部門最快’。
再開個‘有求必應’信箱,讀者寫信來問‘孩子要上學,手續怎么跑’,咱們就聯合工聯會的朋友去教育局問清楚,下期直接登出來。
您想,誰會拒絕一份能幫自己解決麻煩的報紙?”
梁威霖聞言,大受啟發和震撼。
他筆尖不停地記錄著,生怕少記漏記了。
而廖公指尖在茶杯沿摩挲著,點頭道:“這法子實在,接著說。”
“還有文風,”林火旺笑了笑,“比如寫內地的新變化,不用寫‘政策如何’,就寫‘東莞的荔枝熟了,運到香港的檔口只要三天,比去年快了兩天’,再配張果販捧荔枝的照片——街坊們看到這個,自然知道‘內地好了,咱們也方便’。”
說到電影,他語氣更活泛了些:“長城的演員都是好角兒,但夏夢小姐總演大家閨秀,街坊們覺得‘好看是好看,不像咱們身邊人’。
不如讓她試試演西環的魚檔老板娘?穿件粗布褂子,跟搶生意的鄰檔拌嘴,轉頭又給流浪兒遞條魚——觀眾看了準會說‘這老板娘跟我樓下的阿珍一模一樣’。”
梁威霖聽到這里停了筆,忍不住插了句:“可咱們的電影總得有些正向意思在里頭。”
“意思藏在故事里就行,”林火旺接過話,“比如拍部武俠片,別總講江湖恩怨,就講鏢師護送一批內地來的賑災糧,路上遇到山匪,香港的腳夫、碼頭工人自發來幫忙——這不就是‘互助’?觀眾看得過癮,自然能懂里頭的道理。”
他又補了句營銷的法子:“開拍前在報紙上登個啟事,讓街坊寫信說‘想看主角怎么打山匪’,選幾條有意思的寫進劇本,再請寫信的讀者去片場探班。
等電影上映,他們準會拉著親戚去影院:‘你看你看,這橋段是我想的!’”
廖公放下茶杯,指節在桌上輕輕一叩:“把大道理藏進柴米油鹽,讓大家覺得‘這是咱們自己的報紙、自己的電影’——這藥方,對癥。”
林火旺又欠了欠身,點頭說道:“關鍵是讓街坊們覺得,咱們的報紙能幫他們過日子,咱們的電影能說他們的心里話。日子久了,自然就愿意捧這個場。”
梁威霖把記滿的紙頁整理好,抬頭時眼里已有了笑意,對林火旺那是佩服得不行,十分認可道:“這么一來,別說銷量,街坊們見了咱們的報販、影院伙計,怕是都要多聊兩句了。”
廖公更是拍手叫好道:“妙啊!難怪老人家評價你可抵三個師,就這宣傳和統戰方面的功力,整個港島的左派的努力加起來,都沒有你一個人的這三言兩語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