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開局女知青以身相許第一卷第305章妙!這一招更妙_sjwx
第一卷第305章妙!這一招更妙第一卷第305章妙!這一招更妙 毫無疑問,每個人的處事最根本的原則,都是趨利避害的。
但是,當個人利益和國家與民族的利益產生沖突的時候,若是罔顧國家的利益,只為保全自己的利益,那么這樣獲得利益,只是小利,是很難在之后繼續保全的。
沒有國,哪里有家?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呢?
從抗日戰爭當中走過來的許多老一輩大商人,是非常清楚這一點的。
多少當初的大商團,投靠了日本人當了漢奸與走狗,最后的下場,不言而喻。
然而…
即便是有這樣的前車之鑒了,那些逃到港島的華人大族,卻一個個都還沒有完全醒悟。
把同根同源的大陸排為外人,擔心害怕被沒收財產,反而將一直以來就排擠和剝削華人的港英政府,當作是自己人。
這一點,在后世有一系列非常可笑的案例,說的就些無限向往著英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港人們。
他們辛辛苦苦的拿到了英國的移民資格和護照,花費了大價錢跑到了英國本土去生活與工作。
結果發現,依舊被排斥排擠,原本在港島都是從事著高薪的知識分子工作,到了英國人家卻什么都不認,想要生存下去,只能干最底層的工作。
包括英國頒發給港人的護照,同樣也是被區別對待,人家從頭到尾,壓根就是將港島作為一個殖民地而已,而你們港人,卻對港英政府那么的死心塌地。
這就屬于港人沒有認清楚現實,不能完全認知到英國殖民者的本質,硬舔對方。
所以…
針對這一些港人,林火旺其實心里有一套自己的方案和邏輯,本質上就是要徹底地撕碎港英政府,乃至整個西方陣營,在這些港人心中的美好濾鏡而已。
就像馬上接下來要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看到的往往也都是西方國家,刻意營造出來要我們看到的一切美好景象。
造成了“國外的月亮比較圓”,“外國的空氣更清新”,寧愿在國外刷盤子,也不愿意在國內坐辦公室的奇葩狀況。
前世林火旺看到這種狀況,那叫一個痛心疾首,尤其是和他同一輩的這一批考上大學的高知分子們。
被國外的新聞和媒體洗腦,明明國家辛辛苦苦花費巨大的代價培養出了他們這些大學生,最后往往最優秀的那一批,都輸送到了國外,為國外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做了貢獻。
更可惡的是,這群潤到國外的殖人,反過來還天天要陰陽和諷刺我們國內的經濟發展。
并且,國內一旦有一些經濟上和科研上的突破,最先對真實性產生懷疑和攻擊的,往往還就是這一批人。
因為祖國現在發展得越好,國內的經濟和科研進步的越快,就會顯得他們當初的選擇是多么的錯誤。
當然,從當前的世界格局和經濟發展狀況上來說,林火旺也不得不承認,國外發達國家的經濟和生活水平,現在的確是遠超國內一大截的。
個人發展向往美好的生活,本沒有錯,但是將自身的利益放在祖國之前,甚至以損害祖國的利益,來討好國外的反華勢力,來滿足自己的個人利益,就是絕對不可原諒的了。
“林火旺同志,你的這個建議,非常的好。我們這邊會進行仔細的考量,看看怎么計劃安排一下。
只是,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以往的每一次類似的動作,都是讓港島的霍家或者是包家幫忙配合的。
現在港英政府便將這兩家盯得非常緊,如果這一次組建新公司來內地進行投資,再由他們牽頭的話,一定會從一開始就被港英政府各種的阻攔和設卡的…”
對于林火旺的好主意,廖公給予了高度的肯定,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當中,卻又會有更大的難點。
實在是,中央在港島沒有人了呀!
愛國的港商不少,但是敢于和港英政府明著對著干,不怕港英政府制裁的港商,可就不多了。
想到這一點,林火旺卻是微微一笑說道:“廖公,我倒是有個絕佳的人選。”
“哦?什么人?你不是對港島的那些豪門貴族,并不了解么?”
廖公這一下也疑惑了起來。
“小林天望。”
林火旺笑著說道。
“小林天望?日本人?還是日本華僑?林火旺同志,之前我怎么就沒有聽過這個名字呢?難道說,是林同春那邊聯系的?”
廖公有點糊涂了,腦子里感覺這里面有點蹊蹺,但卻一時之間想不到是怎么回事。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廖公,這個小林天望,是林家幫我安排的一個日本身份,算是一名在日華僑。
以后我在日本和港島的資產,都會以這個名字的身份操作。”
林火旺這么一說,廖公才恍然大悟起來。
“妙!這一招更妙了。
林火旺同志,如果按照你的這個安排的話,甚至是港英政府也找不到一個攻擊的借口了。
畢竟,發起這個聯合公司投資的發起人,連港人都不是,而是一名日本人。哈哈哈哈…”
有了林火旺的介入,可以說之前的一個“死局”,就徹底地被盤活了。
廖公越想越覺得非常的巧妙,同時一名日籍華人在港島的崛起,并且全力支持國內的經濟發展,也可以為霍家和包家等愛國港商,分攤港英政府的火力。
而港英政府自我標榜港島是世界最自由的貿易港,也不能無緣無故地對日籍華人在港的投資和資產進行制裁,只能夠按照港島的商業規則進行一定的制衡罷了。
恰恰,以林火旺經商方面的天才,最不怕的就是這些規則下的阻礙和制衡了。
掛了和林火旺的電話之后,廖公也是激動地睡不著覺了。
他連夜伏案在書桌前,非常激動地將林火旺的這些計劃和安排,都給先寫了出來,落實在了書面上。
“厲害啊!林火旺同志,真的是大才呀!
他偏安一隅,卻又似乎將整個世界的大勢都掌握在了手中。
下次回京城的時候,得好好的和首長說說,像林火旺這樣的大才,應該納入到國家的決策人才團來。
大事上,必須要聽一聽林火旺同志的意見先。”
廖公之所以在黨內的美名流傳,就因為廖公一家三代人,都是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從來不戴有色眼鏡看人,從不會因為背景、理念的不同,而喪失了客觀判斷的立場。
但凡只要是對國家對民族有利的人和觀點,廖公都舉雙手無條件的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