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10章 一大利器!

第一卷第110章一大利器!_1977,開局女知青以身相許_都市小說_螞蟻文學  第一卷第110章一大利器!

  第一卷第110章一大利器!←→:

  這個年頭,有海外關系,其實是很忌諱的一件事。

  甚至,身邊一些不對付的鄰居什么的,一旦發現和告發你有海外關系,輕則丟工作被批斗,重則還要關起來仔細審問,看你是不是那邊派過來的特務間諜。

  郭琳嫻在動蕩之前,靠著擅長外語,是在滬市的翻譯局工作的。

  也幸好是在翻譯局,往來的一些國際信件比較多,所以郭琳嫻收到一些港島來信,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倘若是在普通的單位里,有國際信件寄來,立馬就能引起軒然大波。

  而此時郭琳嫻拿回來的這些信件,卻是從1974年開始,陸陸續續到今年都在不斷寄過來的。

  地址是港島,落款是有她的父親郭樂天,還有她的幾個哥哥。

  看到他們的名字,郭琳嫻就已經先忍不住,紅了眼眶。

  畢竟都是血脈至親,分隔了這么多年,都沒有能見上一面。

  突然有消息傳來,又怎么可能不激動和落淚呢!

  擦了擦眼睛,郭琳嫻再次確保自己家的門關緊了,才走到梳妝臺前坐下,一封一封的將信給拆開。

  其實,在建國前十幾年,她也收到不少父兄的信,描述的也是他們到港島之后的狀況。

  那時的港島還非常亂,他們郭家舉家搬遷過去,雖然帶了不少的金銀細軟過去,卻依舊需要處處小心和提防。

  而在六四年以后,郭琳嫻也察覺到大環境的不對勁,便已經中斷和港島那邊的信件往來了。

  她在最后一封信中也說明了,讓父兄這幾年盡量不要寄信過來,等風向好一點的時候再寄。

  所以…

  當郭琳嫻按照時間順序,翻開第一封信,便是1974年寄來的一封。

  這封是父親郭樂天寫的,信中充滿著對她的思念和擔憂,怕她在這邊受苦,吃住不好,希望她可以找機會到港島來。

  并且,在信中父親表明,如今的郭家在港島也算得上是站穩了腳跟,與四大家族的郭得勝家族、永安百貨的郭家一同并稱為,港島三郭。

  雖然不如前兩者那么出名,但是在房產與金融領域,還是展露了不少頭角,積攢了不少的家底。

  “真好!爸爸,只要你們在港島過得好,那就好!那就好!”

  邊讀信,郭琳嫻就已經邊哭花了臉。

  這些年來,她其實也很擔心,港島那么亂,各種勢力盤踞,自己的家人又攜帶不菲的財富,會不會被這些勢力當作肥羊給宰了呢!

  還好!父兄在港島真正立足了下來,全家都安然無恙,她一直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

  然后,便是幾個哥哥的來信,無一不是在述說著對她的想念,期望她找到機會就到港島來。

  甚至,原本都不愿意接納柳國鵬的幾個哥哥,在信中也同意,只要郭琳嫻愿意來港島,他們愿意接納柳國鵬,承認他這個妹夫。

  而且,在這些信中,幾個哥哥大篇幅的述說著現在的港島是如何如何的發達,是真正的東方之珠,是自由貿易港,充滿著機會和財富,無比的繁榮與文明。

  夾在信里的,還有不少照片。

  有他們的全家福,也有很多港島的風景與城市風貌的照片。

  比如夜晚的維多利亞港,太平山上的別墅群,以及深水灣的郭家別墅等等。

  他們精心挑選的這些照片寄過來,目的自然很明顯,就是要讓小妹動心,然后到港島來找他們。

  “港島啊港島!當初在建國后,我沒有拉著老柳一起找機會去港島,真的是…真的是后悔死了。”

  原本郭琳嫻就比較“崇洋媚外”,認為國外的月亮比較圓。

  如今看到在大英治下的港島,發展得如此繁榮與發達,心里自然就更加神往了起來。

  “必須讓夢夢早點回來,然后,找機會帶著夢夢一起去港島。

  我已經錯過這么多年了,不能再讓夢夢也被耽誤下去。

  她有她的青春年華,不能這么耗在國內。到港島去,有她的舅舅和外公的幫助,她的人生會比我更加精彩和輝煌的…”

  郭琳嫻看著照片里的港島,高樓大廈,燈火輝煌。

  這才是她夢想當中的城市,夢想當中的生活呀!

  “回城令昨天就已經寄出去了,不知道夢夢什么時候能收到,什么時候能夠回到滬上了呢!”

  放下這些信件和照片,郭琳嫻又想起了女兒來。

  然而,她的身邊卻連女兒現在樣子的一張照片都沒有,只有女兒十四歲時拍的一張黑白照片。

  照片里柳茹夢甜甜的笑容,天真而浪漫,看得郭琳嫻的心卻一陣陣的疼起來。

  自己的女兒才十八九歲呀!

  就被鄉下的一個農民給強娶了。

  大好的青春年華,絕對不能一輩子都被東北的黑土地給耽誤了。

  另一邊,林火旺坐著劉文正的拖拉機到了縣里。

  縣長熊興旺的傷還沒有好,依舊是帶傷工作。

  林火旺到的時候,他在辦公室里,面對著一堆文件正頭疼著呢!

  “熊縣長,忙著呢!”

  林火旺敲了一下門,才走了進來。

  “阿旺,你來了。明天的匯報演講都準備好了,在縣里的大禮堂。到時候,全縣的干部都會來聽你這個省級先進個人的演講,有準備稿子么?

  你這個大才子,應該就不用我讓秘書給你寫一個了吧!”

  熊縣長原本皺著的眉頭,看到林火旺,立馬就舒展開,哈哈笑著說道。

  “不用稿子,反正就是隨便說幾句嘛!宣揚一下正能量,鼓舞一下干部們,在自己的崗位上,敬業愛崗,無私奉獻嘛!”

  林火旺隨口就來,畢竟前世當林業局長的時候,匯報和開會沒少發言,這些套話那是熟得不能再熟了。

  “宣揚正能量?恩!這個說法,很新鮮呀!

  成!那我就不用擔心你匯報演講的事,聽說邀請你去匯報演講的單位不少呀?

  正好,你準備一份演講稿子,就能通用了。

  我跟你說,這些找你匯報的單位,一個個都是土財主,尤其是那些省里直屬的廠子,全都富得流油。

  到時候肯定不會讓你這個先進個人白白演講的,那贈品禮品,絕對讓你兩只手都拎不過來。”

  熊縣長頗有經驗地說道。

  然后他又指了指辦公桌前的這些文件,揉了揉太陽穴說道:“阿旺啊!你看看,這么多下面公社打上來的報告,要我多批農機多批糧食的。

  幸虧年前有你預警了鼠災,否則這報告上的數量起碼還要翻一倍。

  去年是饑荒年,今年也不好過呀!氣象部門那邊已經預警了,今年的降水量,同樣低于平均水平。

  可想而知,大部分的生產大隊,還是會因為缺水的問題減產。

  即便是那些靠河的田地,到時候擔水澆水也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

  因為之前和林火旺幾乎是無話不談,算得上是忘年交。

  所以,熊縣長自然而然地將剛剛在煩的這些問題,隨口向林火旺吐槽擔憂了起來。

  而林火旺一聽到這話,也是樂了,笑著說道:“熊縣長,我之所以提前來縣里找你,還真就是為了這件事來的。”

  “嗯?怎么說?阿旺,難道說,你有能解決干旱的辦法?”

  一聽到這話,熊興旺蹭的一下從位置上站了起來。

  雙目炯炯地看著林火旺,熊興旺激動得就一把將他的手給抓住了。

  “熊縣長,你先別激動。我也只是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而已。”

  林火旺趕緊笑著拍了拍熊縣長,然后才說道,“既然我們北方這幾年多大旱,那為什么不動用力量,給每個生產大隊的田地附近,都修幾口井呢?

  這樣的話,通過地下水來緩解旱情,就可以保證農作物的產量了。”

  原本還以為林火旺會有什么好主意的熊興旺,一聽到他說的想法是“挖井”,立馬就苦笑著搖了搖頭。

  “阿旺啊!你的這個想法,還真的是一點都不成熟。

  挖井取水,這么簡單的方法,我們難道都不知道么?

  只是,你知道挖一口井的成本有多大么?

  哪怕由我們縣里統一找鉆井隊來打井,并且每次都能找到合適的位置,在淺表層就打出水來,那都至少需要兩三百塊一口井。

  這花錢都還是其次,關鍵是費時間呀!

  這種敞口井,由鉆井隊搭配人工挖掘,最快也得八到十五天的時間,才能鉆出一口井來。

  這底下可是這么多的生產大隊,田地也都是分布開來的。

  假設一個生產大隊,需要打五口井,才能保證旱時的用水。

  那一個公社底下二三十個生產大隊,就至少要打上百口井。

  我們一個白山縣,底下可是有著三十多個公社呀!

  這就是三千多口井,你說說看,這哪打得過來,上哪搞這么多資金和人力呢?

  而且,就算打了這么多井,旱災來時,每一口井也都需要人力一桶一桶的從井里打上來。

  其實并不比從河里挑水來得輕松多少,沒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取水的問題…”

  這一連串的話說下來,熊縣長卻是又唉聲嘆氣了起來。

  一縣之長,聽起來很威風,和古代的縣太爺一樣,掌管著一個縣幾十萬人的命運。

  但實際上,坐在這個位置上,才真正知道其中的壓力與不容易。

  縣財政賬上,總共每年就那么點錢,但需要花錢的地方這么多。

  到處的民生都需要改善,還有各種災禍需要去振濟。

  挖井救災的這個想法,也不止一次在縣委大會上,有干部提出來。

  但是,誰不知道挖井取水可以解旱災呢?

  可關鍵是…

  就縣里的這點財政,一年又能挖多少口井呢?

  挖這種井的效率和效果,其實也并不明顯,屬于勞民傷財之舉。

  而在熊縣長長篇贅述的時候,林火旺并沒有打斷他。

  耐心的等他說完之后,才笑著說道:“熊縣長,你說的那種是傳統的敞口井。的確成本高效率低,我剛剛說的是一種叫做壓水井的新型灌溉用井。

  簡單的說,這種井就專門為了灌溉取水而設計的。打的孔就這么大,然后用鋼管放下去固定,上面用壓力水泵取水,只要簡單的壓幾下,水就能自己上來。

  哪怕是一個七八歲的孩童,也可以輕松的壓力取水。

  這樣的一口井打下來,估計可以控制在一百塊內的成本,時間也只要兩三天。”

  “什么?竟然還有這種井?阿旺,你說的是真的?你是怎么知道這種壓水井的?”

  熊縣長再度激動了起來,因為如果林火旺說的都是真的,那這樣的壓水井,絕對是農業灌溉的利器。

  不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就能夠方便快捷的取用地下水來灌溉作物,對于農民來說,簡直就是神跡一般的存在。

  “熊縣長,我也是聽以前下放牛棚的幾個老教授們說過的。

  當時他們看到我們生產大隊灌溉挑水,就說過如果打幾口壓水井,就能輕松的解決灌溉問題,還能節省大量的人力。

  我聽他們說,這種壓水井在國外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歷史了。我們國家在五幾年的時候,也引進過蘇式手動泵壓水井。

  后來洛陽第一拖拉機制造廠在1964年的時候,仿制成功了這種壓水井。

  就我們吉省,在1971年的時候,在榆樹縣就試點安裝了20口壓水井。只不過后來可能因為動蕩的原因,沒有普及下去,最后不了了之了。

  我也是這兩天在家里翻書,發現那些老教授當時留下的壓水井的介紹和手稿。

  想到這兩年咱們白山縣都是天旱,所以想著可以靠打這壓水井來緩解旱災…”

  一邊說著,林火旺一邊從自己的軍綠色斜跨包里,掏出了一疊的圖紙來。

  他嘴上說是那些下牛棚的老教授留下的,實際上卻是林火旺自己這兩天趕制出來的。

  前世當林業局長的時候,他就主持過白山縣的壓水井普及工程,通過縣財政的補貼,在全縣打了差不多兩千口壓水井,大大的提高了農作物的灌溉效率。

  根據當時他們統計的數據,平地的灌溉效率提升四倍,山地的灌溉效率更是提升了八倍之多。

  玉米的畝產也從一百八十公斤,提升到三百一十公斤。

  可以說,這壓水井若能在東北三省都開始普及開來,絕對是提升這一大片黑土地糧食產量的一大利器。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1977,開局女知青以身相許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