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租約第54章,租約←→::mayiwsk
從房管所到東城區,直線距離其實不算遠,就是路太難走了。
在王大姐的帶領下,三人兩輛自行車抄近道,走小路都用了十分鐘。
陳啟山停車之前,就在虛擬地圖里進行標記,納米飛蟲也自然的提前轉悠了一圈。
其他的不說,地理位置和環境的確不錯。
東城區沒有工廠,還處于上風口,綠化面積也很大,空氣質量是很好的,非常宜居。
這里和街道或者家屬院不一樣,沒有那么密集,隱私性非常高。
畢竟是本縣建國以來的第一批自建房,規劃的非常整齊。
地面是黃土壓實的路面,路旁邊還栽種了樹木,如今樹木已經亭亭如蓋。
全都是單人獨院的樣式,只不過有兩層樓的,有一層樓的,全部水電入戶。
“就是這里了。”程玉玲下車之后,打開院門,“咱們去里面看看。”
“院子不小,”王大姐也近入院內,四周看了看,“就是荒蕪了不少時間呢。”
“這套房子空了有五六年了,”程玉玲說道,“根據記錄,鐵鍋,窗戶,木床之類都是完整的,鎖也是完好無損的,就連廁所都已經掏空了,唯一問題可能是井水不怎么干凈。”
“用自來水就是了,”王大姐在一旁說道,“井水用來澆地,院子里開墾兩垅菜地還是可以的。”
“是的,”程玉玲點頭,“只要不破壞院墻,開墾菜地是沒有問題的。”
“那就好。”陳啟山笑了笑,跟著兩人去了房間內。
因為是磚瓦房,房間內的灰塵不算很多。
房間是典型的正房,有一個大客廳,一大兩小總共三個房間。
每個房間都有窗戶,窗戶上的玻璃倒是完好無損的。
就是窗戶上的鐵欄桿全部銹跡斑斑,玻璃上報紙之類的殘缺痕跡也很明顯。
另外窗戶上應該是有窗簾的,但沒有任何布匹的痕跡,一根毛線都沒有。
地面也有很多污垢甚至是腳印的痕跡。
只有大房間里的木床完好無損,另外兩個小房間只有殘缺的凳子倒在地上。
房屋朝向很不錯,坐北朝南。
廚房在西邊,面積還不小,可以放下桌子當餐廳。
里面有一口柴火灶,有兩口大鐵鍋,也全都銹跡斑斑。
好在灶面全都貼了瓷板,看起來雖然也不干凈,但清理一下就好了。
煙囪許久沒用,也不知道是否開裂。
因為有兩人在身邊,陳啟山沒讓納米飛蟲跑過去檢查。
廚房也有鐵窗,玻璃碎了兩塊,需要更換。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破爛的碗柜,一口水缸,一個水龍頭。
水龍頭正常出水,水流量不算大,但水質清澈。
廚房對面的東邊靠院墻修了個水池,水池旁邊就是一口水井。
木桶就在水池里,但風吹雨曬,木桶已經完全腐爛,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了。
廁所同樣在水池靠著的院墻角落,不過門口對著院門口,廁所也有木門,倒是不怕走光。
陳啟山特意過去看了看,廁所非常干凈。
不是旱廁,看不到糞缸內的場景,是用水泥塑型的蹲坑,可以用水沖。
“電線有點老化,但能用。”程玉玲每個房間的燈都打開了一下,包括廚房,“燈泡也沒壞。”
“這里不錯。”王大姐說道,“就是要花時間收拾。”
“我家里人多,收拾不難。”陳啟山說道,“就這里吧。”
“確定嗎?”程玉玲正色道,“每個月兩元的租金可不便宜。”
“小陳可是采購員,還能進山打獵,咱們家昨天吃的肉都是他送來的。”王姐笑道。
話里話外的意思很清楚了,說明是二狗有實力承擔這筆費用的。
好歹也是正式采購員呢。
每月三十六元的基本工資,還有三十一斤糧票和四兩油票呢。
這都沒算采購補貼,以及采購過程之中的好處。
“原來是這樣。”程玉玲頓時露出笑容,“那我就定下來了?”
“定下吧!”
陳啟山點頭,內心感謝王大姐讓他不必過多的解釋。
三人一起離開院子,馬不停蹄的回到房管所。
陳啟山拿出自己的采購員證件,簽下租約,拿到了房子的鑰匙。
他不需要提前繳費,租賃費用是從十月一號開始計算的。
費用會從他的十月份工資里扣除,到時候他領工資的時候會有說明。
也就是說,他一分沒交,就已經租下了東城區的這套房子。
這就是有單位的好處了,直接公對公,私人就算能找到房子也沒這么快。
程玉玲登記好信息,把鑰匙交給陳啟山,繼續叮囑道,“鎖可以自行更換,但以后要是不租了,必須上交所有鑰匙,另外房屋的格局不能動,內部裝修之類的要提前過來打報告申請。”
“我知道了。”陳啟山點頭,“房屋保存的挺好,應該沒有動的必要。”
“那破損的玻璃窗怎么說?”王大姐在一旁詢問道。
“自行處理,”程玉玲無奈的說道,“房屋檔案上記載的是完好無損,所以無法報銷。”
“那家具呢?”陳啟山想了想說道,“我要是不想要那些家具,有沒有問題?”
“沒事,”程玉玲翻了翻房屋檔案,開口說道,“如果實在不想要,到時候我會帶人上門收走,或者你可以出一元買斷?這樣的話,那些家具全都由你處理,包括木床,碗柜,三個凳子。”
“那就買斷。”陳啟山不想那么麻煩,直接掏出一元遞給她。
“行了,”程玉玲做好記錄,“那么以后你退租的時候,只要保證窗戶完整,電燈能亮,不動房屋格局,不破壞整體結構,還有房門完好,鎖和鑰匙配套就行,沒有家具方面的事情了。”
“這個好,”王大姐在一旁忍不住點頭,“花小錢辦大事。”
公家記錄的家具不能賣,就那破爛樣子也不能長久使用,放在屋里還占地方。
一元雖然有點貴,但省去以后的麻煩,在王大姐看來是劃算的。
如果是普通人,肯定不愿意出這個錢,更希望程玉玲帶著人上門回收。
這個年代的人,不管是普通工人家庭還是農村家庭,每一分錢都要計劃著來。
一元實在是太多,根本不舍得使用。
偏巧現場三人全都不普通,陳啟山消費觀念受到前世影響。
王大姐和程玉玲都有工作,家里也不差錢,消費觀念和普通人不一樣。
她們竟然覺得這一元花的挺值得的,沒有絲毫的質疑和反對。:mayiwsk←→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