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數據為王 wenxuem推薦各位書友閱讀:史上最狂姑爺第215章數據為王(女生文學wenxuem)
林豐環顧周圍,他掃視一圈下來,目光又回到皇帝田和的身上,說道:“陛下,原本我以為齊國朝堂上,有瑯琊王、晏丞相在,必然是朝堂上諸多能人,濟濟一堂。”
“如今粗略掃了眼,晃眼掃過去,便看到一個個尸位素餐的人。這些人一個個雙目放光,尖嘴猴腮,大腹便便,恨不得掏空齊國。唉,滿朝諸公如此,令人唏噓啊!”
“我讀書時,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大意是我翻開史書一查,書中沒有記載歷史年代,偏偏書中的每頁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實際上通篇讀下來,滿本又寫著‘吃人’這兩個字。”
“這些朝中的諸公,諫言佛門好,一心歌功頌德,一嘴說著仁義道德,說著佛門一心向善,實際上,那堂而皇之的臉上,就是明明白白的寫明了‘吃人’兩個字。”
“甚至,還如此理直氣壯。”
“讓人唏噓不恥啊。”
轟!!
此話一出,滿堂皆驚。
“林豐,你大膽。”
“林豐,即便你身為大秦的使臣,可是這般污蔑,這般口出狂言,簡直是狂妄。”
“有其師必有其徒,荀子是狂徒,敢肆意干涉攻訐佛門。沒想到,你林豐年紀不大,卻更是狂妄。猖狂,真是猖狂啊!我齊國朝堂袞袞諸公,萬眾一心,沒想到你林豐竟如此的污蔑和抨擊。”
“你,真是在作死啊。”
“不處置你林豐,那么我齊國尊嚴何在,顏面何在?”
議論聲抨擊聲,此起彼伏。
所有齊國的官員,都是對林豐怒目而視。
因為林豐的話太大膽。
更是刺耳。
宛如一把鋒利的刀子,戳入了在座諸公的心中,更是打這些支持齊國佛門官員的臉。
晏子初坐在大殿的右側首位,他一直是眼觀鼻鼻觀心,幾乎是很少表態。可是晏子初聽到林豐的話,眉頭挑了挑,看向林豐時的眼中,多了一抹贊許和驚訝。
林豐的話真是犀利,一番話,更是猶如刀子戳心。
的確厲害。
不愧是荀子的弟子。
晏子初神色轉眼又恢復平靜,依舊是神色平靜,沒有任何神情顯露。
田育坐在左側的主位,他看向林豐,有些渾濁的眼中,也是掠過驚訝神色。史書中一派仁義道德,一派歌功頌德,實際上,作為朝堂上的輔政大臣,田育卻清楚真正的歷史,但凡涉及到權利,必然伴隨著血雨腥風。
即便史書中記載的太平盛世,也是伴隨著無盡的百姓貧苦,天下興亡百姓皆苦。
朝堂上大多數人,都是站在佛門一方。
這事兒田育也知道。
茲事體大,一旦揭露出來,到時候不得不處置。一旦要處置,必然會引發無數的事情,所以田育一直壓著。即便要處理這一事情,不該是他來牽頭。
如今柳珪牽頭,甚至荀子、林豐介入,自是最好。
這些人存在,可以推動這事。
田育心中所想仍是沒有表露,暫時沒有表態,靜靜的等待著。
田和見朝堂上轟然議論,甚至亂成了一鍋粥,全都是臣子喝罵林豐的叫囂聲,他一巴掌拍在面前的案桌上,呵斥道:“想什么樣子,肅靜!”
一眾朝臣,這才停下。
一個個齊國的官員,尤其是支持佛門的人,看向林豐的眼神,帶著濃濃的仇視。
這些人,恨不得吃了林豐。
林豐卻不管這些人,再度道:“諸位抨擊家師荀子,也抨擊我師兄柳珪。在我眼中,不是你們多么愛國,多么擁護齊國。也不是你們信仰佛門,只是因為涉及到自身的利益罷了。”
“當然,涉及到佛門一事,我說再多,你們都會否認。既如此,我另辟蹊徑,從另外的角度闡述。我調查了一番,手中有一組數據,用數據說話,證明佛門的情況。”
“這組數據,是臨淄城佛門的情況。”
“臨淄作為齊國的帝都,可以認為,臨淄的情況就代表了整個齊國。”
“臨淄城,有三大最主要的佛寺。”
“第一是大慈恩寺,位于臨淄城的西南方向,因為是在城內,占地面積有限。饒是如此,大慈恩寺也是占地近兩千畝。在寸土寸金的臨淄城內,兩千畝是什么概念?”
“相比諸公,都是清楚的。”
“另外,大慈恩寺內的僧人,到如今已有九千余人。大慈恩寺占據的土地,所有田地五萬三千余畝,遍布在臨淄帝都的附近。大慈恩寺自己也組建了武僧,足足千人的武僧隊伍,負責收租、維護秩序等。”
“這就是大慈恩慈。”
林豐直接闡述,他的話一出,許多朝臣面色微變。
這數據冰冷,卻有些嚇人。
林豐掃視了周圍,心頭冷笑,他繼續道:“排在第二的是玉峰寺,這一座寺廟,倒是不在臨淄城內,位于臨淄東面十余里的玉峰山上,整座玉峰山都是玉峰寺的。”
“包括玉峰山方圓三里左右,也是如此,盡皆是玉峰寺的私產。”
“玉峰寺的規模,比大慈恩寺小一點,但是玉峰寺的僧人,也有七千余人人。玉峰寺占有的土地面積,多達四萬五千余畝地,武僧也是不少,有七百余人。”
“第三是寶相寺,位于臨淄城南方十五里的地方。其寺廟的面積更是廣袤,單是寺廟的面積有三千余畝地。說是內中的佛塔林,也就是歷代主持圓寂后的舍利存放地點,占地一千多畝,真是豪華奢侈。”
“寶相寺的僧人有五千余人,占有的土地面積,多達三萬畝左右,武僧也有約莫六百余人。”
“這些數據,是淺顯查到的。”
“實際上的數據,應該比這個數據更為多。”
林豐侃侃而談,看向皇帝田和,鄭重道:“陛下可知道,這些數據意味著什么?”
田和面色略微陰沉,道:“意味著什么?”
一個寺廟,動輒上萬畝土地,且如此強橫的力量,田和內心也是很不喜。畢竟寺廟的人動輒幾千上萬人,一旦寺廟要做什么事情,這就很是恐怖。
林豐環顧周圍的官員,目光過處,這些先前要支持佛門的官員,目光開始漂移,已經不敢和林豐對視。
所有人沒想到,林豐竟是擺數據。
這些站在佛門一方的官員,便是準備和林豐講道理,就那佛門的教義說事兒,準備說佛門向善等,要辯駁林豐。
林豐的出手,超乎預料。
這樣的數據很嚇人。
以至于,官員根本就無法開口,反倒是處處掣肘了。
林豐正色道:“陛下啊,我剛才闡述的這一組數據,至少可以看出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齊國朝廷如今在冊且可用的土地,已經越來越少。臨淄城這里,佛門方外之地,掌握這么多的土地。關鍵是,佛門的土地,都是不上稅的,這些土地沒了,朝廷就永久性的缺少一大筆賦稅。”
“除此外,地方上的賦稅,也是無法征收。賦稅不能征收,也無法間接知道地方上,到底有多少人口。即便是清查,也查不到這些人。這些失去了土地的百姓,投靠在寺廟,就等于成了隱戶。”
“管中窺豹,連帝都臨淄都這樣,齊國境內各地,會比臨淄的情況好嗎?”
“絕對不可能。”
“我敢斷定,齊國地方上的情況,只會比臨淄更差。因為齊國的發展不錯,商業比較發達,能從商業征收大批的賦稅,所以沒有朝廷自身太大的感覺。可是,仔細琢磨一番,就會發現這是極大的問題。”
林豐的話語,涉及到土地、人口。
這是一個國家的根本。
田和也是有智慧的人,他神色也是一變再變,甚至衣袖中的手也是握緊。
佛門,該壓制了。
田和深吸口氣,穩住心神,道:“林豐,第二個問題呢?”
林豐解釋道:“第二,齊國對地方上的掌控,開始在不斷的削弱。土地的轉移,意味著百姓從依靠朝廷生活,轉變為依靠佛門生活。到最后,齊國想征募百姓做事,乃至于要調兵打仗,哪里來人呢?”
“進一步,地方上就會脫離朝廷,使得朝廷對方上的掌控力度弱,佛門會愈發的強橫。”
“佛門不是單獨存在的。”
“佛門和權貴之間,是有聯系的。到時候朝廷削弱了,權貴增強了。”
林豐說道:“主弱仆強,是首末顛倒。一旦齊國出現任何問題,恐怕就會引發雪崩。”
咕咚!
田和忍不住眼下一口唾沫。
他才剛登基幾年。
他眼中的齊國,一直蒸蒸日上。可是如今林豐一說,田和才發現有如此嚴重的問題,一時間他都有些緊張。
林豐的話是正確的。
朝廷衰弱,地方權貴實力強,那就容易生出隱患。
田和身子微微前傾,詢問道:“林豐,你要提及的第三點呢?”
林豐神色愈發的從容,他掃了眼周圍,因為皇帝態度的改變,周圍的官員氣焰更是削弱。
林豐繼續道:“回稟陛下,第三個問題,是齊國未來土地的缺乏。齊國整體而來,還在蒸蒸日上,畢竟有瑯琊王和晏丞相的勵精圖治。可是人口的增加,會越來越多。”
“每年齊國新出生的人口,要分給土地。然而朝廷掌控的土地,卻越來越少。沒了土地,如何分給百姓呢?新出生的百姓沒了最基本的保障,無法生活,最終百姓會做出什么事情呢?”
“恐怕是揭竿而起!”
“雖說,這是未來的事情,但也必須考慮。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涉及到齊國的長治久安,涉及到齊國的萬世傳承,身為朝廷的當政者,當謹記于心。”
林豐看向了田和,說道:“陛下,家師以及師兄,所作所為一心為公,一心為了齊國。這些日子,師兄披肝瀝膽,夜不能寐,就想著如何辦成這一事情,可謂熬盡了心血。”
“至于家師,被稷下學宮士子包圍住宅,甚至要被煽動的士子掀出來批斗,家師難堪屈辱,整個人蒼老了很多。都說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
“家師和師兄,為齊國謀劃,大義凜然。最終,得到的卻是這般的下場,實在是可嘆。”
“齊國,不該是這樣。”
林豐感慨出聲。
柳珪一聽到林豐的話,心中卻是一笑。
他哪里披肝瀝膽了?
他該吃吃該睡睡,日子過得好。
柳珪也是一副配合模樣,鄭重道:“陛下,請三思啊。”
“說得好!”
田育眼中精光一閃,擲地有聲說話。他在這一刻,不再保留,站起身看向田和,躬身道:“陛下,林豐說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這句話,極為在理。林豐提及的數據,更觸目驚心。事情到了這一步,該查一查了。老臣,懇請陛下徹查天下佛門,清查土地。”
晏子初站起身,佝僂的背脊,在這一刻挺拔無比,擲地有聲道:“陛下,老臣附議。”
兩個人表態,其余嫡系紛紛表態。
先前大力要反對的官員,頓時都是懵了,驚愕不已。
晏子初和田育表態,便板上釘釘。
誰敢和兩位巨擘抗衡?
齊國朝堂上,沒有人能扛得住田育和晏子初的混合雙打。
林豐把這一幕看在眼中,精光一閃,齊國的皇帝,以及齊國的兩位輔政大臣不差。從田育和晏子初把握的時機看,林豐甚至可以論斷,恐怕晏子初、田育兩個人,極可能在背后推波助瀾,就是借助荀子吸引火力,把反對的人引誘出來,以便于處理。
如今,一錘定音。
田和大袖一拂,頷首道:“林豐,朕同意齊國和晉國、大秦聯盟,也會伺機發兵攻伐夏國。至于佛門一事,朝廷不會姑息,更不會辜負忠于齊國的人,自會給柳珪和令師一個公道,你不必擔心。”
“陛下圣明。”
林豐道:“事情至此,在下告退。”
事情完了,他該撤退。
田和點了點頭,林豐轉身離開。
齊國朝堂上的政務,是田和、田育、晏子初等人的事情,林豐接下來要做他的事情。
雖說朝廷上一錘定音,可是這一次佛門不用其極,這事林豐沒打算就這么算了,他要報復回來。
否則,如何對得起老師的謀劃。
林豐出了皇城,乘坐馬車回到客棧,就先喊來贏五,吩咐道:“贏五,齊國皇帝已經答應不出兵攻打大秦,還會伺機對付夏國。如今晉國、齊國方面的威脅,已經徹底解決。你立刻安排黑冰臺的人,傳書咸陽,把消息告訴陛下。至于我們,把臨淄這里的事情解決完,就會準備返回。”
“喏!”
贏五興奮應下。
事情到這里,徹底完成,贏五也就松了一口氣。
林豐繼續道:“另外你讓黑冰臺的人,四處放出消息,明天上午巳時,我臨淄城的南城外,搭建高臺公開辯佛,論佛門之惡行。”
“啊!”
贏五聽得驚呼出聲。
剛才,他聽到出使任務完成,那是無比的歡喜。如今,聽到林豐的話,他是萬分擔心。
這是容易捅馬蜂窩啊。
贏五擔憂道:“先生,抨擊佛門太危險了。甚至到時候,佛門都會有大高手出手。這樣做,太危險了。”
林豐搖了搖頭,篤定道:“男兒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這些佛門勾結權貴,甚至肆意對付家師,我不會這么就算了。更何況,這是老師的一番安排,我得完成,你盡管去安排。”
贏五心下無比的擔心。
可是看到林豐眼中的篤定,便轉身去安排了。
林豐一個人坐在房中,思考著明天的辯佛,這是在臨淄最關鍵也是最后的一件事,必須要處理好。
如今,他要考慮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