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48章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第248章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第248章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第二百四十八章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從古至今,改革永遠是最難的一件事情。

  改革失敗的比比皆是,哪怕改革成功的,到最后也免不了跟著改革一起陪葬。

  比如吳起,比如商鞅。

  而他們還只是對國家的部分進行改革,但衛霍卻是對國家的方方面面都開始開刀!

  可想而知,這阻力得多大!

  大到哪怕改革的主導者是衛霍也一樣。

  每天反對的奏折,像是雪花般飛來,壓得衛霍都心煩意亂。

  畢竟,這里面牽扯到太多人的利益了。

  無數的部門需要改革,無數的利益集團需要受到監督。

  對此,衛霍索性想了一個一力降十會的辦法!

  遷都!

  在臨安官僚階級根深蒂固了,索性換個地盤,從零開始!

  而新都城,衛霍也定好了,便是遼國的舊都——燕京!

  這樣一來,可以鞏固北方邊防,威懾游牧民族!

  要知道燕京靠近長城,是防御草原勢力的戰略要地。遷都于此可加強對蒙古、女真等族的軍事威懾,避免再次出現遼國南侵的危機。

  而且,衛霍也可以做到天子守國門,彰顯大昭"不割地、不納貢"的強硬態度,提振軍民士氣!

  同時,還能擺脫南方門閥束縛,強化中央集權!

  臨安是江南士族的大本營,遷都燕京可削弱傳統門閥對朝政的干預,減少改革阻力。

  新都的政治生態由皇帝重新塑造,便于推行新政。

  另外,南北雖然剛剛統一,但分裂太久,始終有隔閡。

  衛霍主動遷都北方,可以平衡南北勢力,讓北方人尤其遼人更加接納衛霍這位新帝,避免南北對立,確保國家統一。

  而且,在遷都的同時,衛霍還下了一條命令!

  遷天下富戶十二萬戶,前往燕京,充實京城!

  這樣的目的,一是為了振興北方經濟,改變“南富北窮”格局。

  沒辦法,遼國太不會治理百姓了,這千年燕京硬是被他們弄的貧瘠無比。

  而強制遷移富戶(包括商人、地主、工匠)入京,可迅速激活燕京經濟,帶動北方商業、手工業發展。

  富戶攜帶的資本、技術、人脈將催生新產業,如運河貿易、邊市互商等。

  二則是為了削弱地方豪強,抑制土地兼并!

  讓地方上再沒有能出頭的豪強,方便衛霍推行新政,同時也可以讓地方上的土地兼并再一次緩解!

  對于一些土地革命不到位的地方,也可以趁著富戶被遷走后,徹徹底底的開始第二波土地革命。

  三是為了促進人口流動,優化資源配置。

  富戶北遷將帶動大量依附人口(家仆、佃戶、工匠)隨行,緩解南方人地矛盾。

  而北方因戰亂凋敝的地區得以補充勞動力,恢復農業生產!

  遷都受到的阻力更加大,尤其那十二萬富戶拋家舍業的前往陌生的地方,這簡直就是要他們的老命。

  反對者不計其數,但他們強硬,衛霍更強硬!

  幾十萬衛家軍強行帶著他們遷徙!

  不愿意去新都得官員,就地留任!一些衛霍看不順眼的官員,也都被衛霍趁機留了下來,只帶著衛霍看順眼的官員,前往燕京,推行新政!

  最終,在衛霍的鐵腕統治下,遷都,遷富戶,改革等事情終于開始有條不紊的推行!

  期間也曾殺的人頭滾滾落地!

  讓各方勢力見識到了什么叫做衛霍的冷血無情!

  五年后,改革初見成效,大昭蒸蒸日上,這個世界終于因此變得有所不一樣!

  衛霍也終于可以稍微的松一口氣,帶著皇后拓跋玉兒,太子衛麟,泛舟湖上。

  看著湖水波光粼粼,衛霍不禁詩興大開,當場吟詩一首道: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人生啊,不管多少功名利祿,不管多少傷春悲秋,最終都付笑談中!

  愿我們都能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過好自己的一生。

  如此,便是最大的成功!

  全書完!

飛翔鳥中文    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