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69章 以名制名

  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第169章以名制名_365

第169章以名制名  東武城。

  崔琰此時心里很慌。

  他本是甘陵崔氏庶枝,不是長房嫡子,從小又言辭遲鈍,向來不太受重視。

  崔琰喜歡擊劍習武,常被族內批評為“愚鈍武夫”,說武夫低賤沒前途…

  但眼下,宗老們卻突然對他青眼有加,說他高大健壯,又擅劍術,讓他統領崔氏族兵破敵。

  其實崔琰現在是很想罵人的,只是這些年沒怎么認真向學,家族傳繼的《論語》確實學得不好。

  論語沒學好,罵人的方式自然就少了很多,總不能用‘搏汝屬’之類的話辱罵長輩吧?

  所以崔琰只好罵自己。

  罵自己這些年不懂事——練什么劍啊,劍術是練到了族內第一,卻把自己給坑了啊…

  打架單挑確實是沒問題,但領軍作戰這種事,和擊劍習武有個毛關系?

  東武城此時已被上萬黃巾賊圍困,領軍的是黃巾右校白繞。

  白繞的名字崔琰聽過,這是正經的黃巾頭目,是朝廷正在大索的悍匪!

  雖說族老們個個都貶稱黃巾為蛾賊,說只是些草寇罷了。

  是,都是草寇沒錯,但這些草寇已經不是只言片語就能忽悠的草民了啊…

  看到上萬蛾賊包圍城池的時候,族老們一個個縮在屋里不出門,只下令讓族內旁支和青壯仆役們“快速破敵”…

  可是…怎么破敵?

  城外的黃巾已經在打造攻城梯了!

  用板車制成的簡易沖車都已經在城下擺了幾十個了!

  那些黃巾連陣列都頗為齊整,看起來完全就是正規軍的樣子啊…

  自己要怎么應付?

  崔琰腦子很亂,他看過些兵書,但此時卻想不出什么應對之法。

  被大軍圍城后要怎么辦?

  哪部兵書說了這個事的?

  忘了…

  早知如此,前年就該聽家里的話去北海拜鄭康成(鄭玄)為師…也就能避開這禍事了。

  或者像安平崔巨業那樣,從小就在社會上鬼混,交結冀州各山頭的綠林,隨時能拉出幾千好漢,也就不怕此等蛾賊了。

  光是練劍耍帥,確實沒啥前途…

  可這世上沒有后悔藥,崔琰再怎么不知兵,也只能硬著頭皮指揮族兵守城。

  要守城當然不能只靠崔家族兵,各家都得出人。

  而且還不能任由黃巾圍城,必須盡快擊退賊人。

  此時是二月,是農時,要是不能盡快擊退黃巾,今年就又要耽誤農事了…

  去年就已經耽誤了一年,如果不出戰退敵,即便一時半會黃巾攻不進城,但連續兩年顆粒無收,崔家再怎么家大業大也是扛不住的。

  甘陵各家跑到東武城避難差不多一整年了,守城倒也確實都愿意出人手,只是各家誰都不愿出城作戰,都只愿意據守城池。

  崔琰知道族內為什么要讓自己領兵…也知道各家豪族為什么不愿出城作戰。

  實話說,他自己也不敢出城玩命。

  黃巾剛來的時候,崔家族老們嘗試了一下派人出城襲營。

  那時黃巾剛來,立足未穩,正在建設營寨,此時襲其營地正合兵法。

  但出城襲營九死一生,精貴的族人當然是不能去的,去的都是門客帶著的奴兵。

  而那些奴兵出城襲營…

  沒起到任何戰果。

  或者說,他們起到了增加黃巾賊裝備的效果——那些奴兵剛和黃巾接觸就被砍死了一大片,剩下的很利索的投了黃巾。

  他們的甲胄當場就被黃巾扒掉了…

  然后,沒人敢再出城了,城內其它各家更是全都關門閉戶,只把仆人留給了崔琰用于守城。

  那就守著吧,但愿能有援軍過來。

  黃巾還沒開始圍城的時候,族里就已經派了人去各地求援了,但不知道援軍何時會來…也不知道援軍會不會來。

  崔琰知道甘陵都尉劉備手里有兵,可是之前劉備派人來廣武城征募軍糧的時候,廣武城可完全沒配合…劉備會來救援嗎?

  崔琰覺得不太可能。

  而安平崔氏那邊,據說用十萬斛糧食買下了甘陵的田產,那可都是甘陵各家的地產。

  看這樣子,安平崔家怕是巴不得甘陵各家都被黃巾干掉。

  除此之外就得看渤海那邊,但據說渤海南皮也有黃巾賊,想來是沒法來救的。

  青州平原就更指望不上了,去年兗州東阿被屠,青州大亂,兩地的黃巾和亂民全都往平原跑。

  現在平原境內大概全是賊,估么著比東武城的情況還困難——就是因為青州黃巾太多,所以崔琰才一直沒到北海去求學。

  東武城的各個方向,竟是一點來援的希望都沒有…

  崔琰一次又一次的給自己鼓勁,試圖鼓起勇氣出城拼死一戰。

  但只要看到城下那黑壓壓一片賊兵,剛鼓起的勁又散了——城下是漫無邊際的賊人,一眼望不到頭。

  最可怕的是,賊人不派人談判,也不攻城,就這么圍著。

  圍了好幾天了。

  崔琰這幾天都不敢睡覺,飯也吃不下,已經神經衰弱了。

  以至于崔琰看到劉備的旗幟出現在城外時,都有點恍惚,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覺。

  “族兄,族兄?劉都尉的援軍來了!”

  崔琰身邊的一個少年用手在崔琰眼前晃著。

  這是崔林,崔琰的從弟。

  “啊?啊!哦…是,我看到了。可劉都尉只帶這么點兵…怕是…”

  崔琰總算回過神來,觀察著城外。

  劉備已經領軍來到東武城外,只與圍城的黃巾隔了幾百步。

  黃巾也分出了一支部隊迎了過去。

  劉備兵力看起來確實很少,來東武城只帶了兩千人,一千戰兵,一千輔兵,和漫無邊際的黃巾比起來,只是遠處小小的一塊。

  輔兵全都推著板車或者趕著馬車,但那些車上看起來沒裝什么東西。

  多帶板車是正常的,打仗很多時候都用得上,比如眼下,劉備就用板車快速組建出了車陣,隨后停駐在了黃巾大部隊側面。

  “族兄,咱們要不要出城去接應一下啊,最好能把劉都尉接入城內,否則他恐怕也會被包圍。”

  崔林又建議道。

  “這…誰去接應?你去?”

  崔琰轉頭看著崔林。

  崔林咽了口唾沫,搖了搖頭:“我怕是沖不出去…”

  當然出不去,崔林才十六歲,而且自小習文,連劍都用不利索。

  崔琰嘆氣:“族內向來視武人低賤,無人能做領軍之將,以至于讓我來領軍…可族內這些兵士,哪里能與城下那些悍匪相搏啊?”

  確實,崔家目前尚有族兵六百,仆兵三千,城內各家豪族也聚出了數千仆從,合在一起差不多八千人,人數倒是不少。

  但族內沒人擅長征戰…

  經學傳家的名門畢竟不是靠武力立足的,雅量高才之類的名頭才是其傳家的門風。

  文人雅士怎么能干打仗之類的粗活呢?

  再說兵器也不全,甲胄也不多——之前出城襲營的那些奴兵投了黃巾,大多數甲胄已經進了黃巾手里。

  而且這些家奴顯然有點靠不住,還得盯緊他們,以免奴仆在城內反亂。

  奴仆畢竟是奴仆,難保有憎恨主家的…

  而城下那些黃巾,排在最前面的全是彪悍猛士,個個臉上都有殺氣——城門附近的確實都是經歷過連場大戰的黃巾力士,數量只有幾百,但都是幾場大戰后活下來的精銳。

  “族兄,賊人似乎要撤圍了?”

  崔林看著城下黃巾的動作:“他們看起來是準備先去圍攻劉都尉?我們不出城接應嗎?”

  “等等…再等等。”

  崔琰也看到了部分黃巾解除了包圍,其中精壯之士都被調到了劉備那邊。

  這確實正是出城夾擊的大好時機,援軍出現后,大多數情況也是和城里內外合擊,退敵之后援軍才能入城。

  可是崔琰猶豫著,沒有立刻出城。

  他自己現在已經做好了心理建設,腿也不抖了。

  但他了解自家族兵的戰斗力…出城作戰未必是與劉備兩面夾擊,反倒很可能是再送一波人質給黃巾。

  白繞領兵去見劉備,其實是為了詢問接下來要怎么演…

  而劉備也有點迷糊,他也沒想到,東武城里居然一點動靜都沒有。

  按說,見到援軍過來,城里怎么也得出城接應吧?

  難不成是自己和白繞演的戲被東武城的人察覺了?

  不應該啊,自己當初是在張角墓前吩咐的,除了白繞沒人知道啊…

  劉備一時間有點迷糊,他不確定東武城內的領軍者到底是太厲害了還是太慫了。

  但無論如何,這戲總得接著演。

  只不過,得換個方式演了。

  幸好劉備本來就有個備用方案。

  劉備再次打出了所有儀仗,隨后來到陣前與黃巾“談判”。

  白繞出來與劉備兩人單獨在兩軍之間“談判”了一番,隨后白繞便直接口稱“明公”,回了黃巾軍中。

  不多時,黃巾大部隊徐徐而退,退到幾里開外。

  直到此時,東武城終于有部隊出來了。

  “某崔琰,感謝劉都尉及時來援,請都尉入城以安民心…”

  崔琰在城上看得真切,他看到劉備單人獨騎與黃巾賊首談了一陣,然后黃巾便退了。

  劉備居然有這么大名頭?

  看來傳言說劉備在清河東岸安置的那些婦孺全都是黃巾,這事應該是真的…

  崔琰現在感覺劉備也是黃巾,但無論如何,總得把劉備迎入城內。

  說實話,劉備和白繞演得有點假,畢竟是臨時改了計劃,而且也沒有事先演練的機會。

  但劉備現在完全不在乎假不假,他只需要讓東武城的人明白這里誰說了算…

  “崔季珪?久聞大名…之前我來時正在賊人身后,正是破敵良機,你等為何不出來夾擊?”

  劉備看著崔琰,面色不善:“誤了如此機會,待黃巾卷土重來,還能靠誰來援?”

  “彼時琰膽怯,且族兵孱弱,不敢出擊。”

  崔琰很耿直的說了半句實話,但后半句卻意味深長:“劉都尉威名赫赫,單騎退敵,此英雄蓋世,想來黃巾必不敢復還…”

  “我可沒這么大威名…你可知我對那白繞說的是什么?”

  劉備搖頭笑了笑:“我告訴他,我可以安置他們落戶為民,勸他不再做賊。”

  “而他愿以性命作保,接受朝廷安置,但他們沒糧,需要東武城各家出糧…若是有養活三萬人直到秋收之糧,他便自盡獻頭顱于朝廷,以謝朝廷好生之德。”

  “崔季珪,你去與各家分說此事。若是有糧能安置這些人,免了此地兵災,這單人獨騎退兵之事,從此便是你的威名。”

  說完,劉備引軍入城,任由崔琰猶豫思索。

  崔琰不是有急智的人,但他能看出來劉備說的是實話,只是一時不知道該怎么辦。

  反倒是他身邊的崔林再度提醒:“族兄,此事必須做,否則我崔氏不復存矣!”

  劉備耳朵大聽力好,隱約聽到了崔林的聲音,回頭看了看,下馬轉回崔林面前,上下打量一番:“請問如何稱呼?”

  崔林穿得很簡樸,麻衣破舊,且手上有勞作痕跡,看起來倒像個仆役。

  他是庶枝的旁支,在族內確實和仆役區別不大,過得很窮,也只有崔琰看得起他,一直照拂。

  只是崔琰自己也不算是什么受重視之人。

  “某崔林。劉都尉,若是東武城出了安置流民之糧,那這些流民將被安置在哪兒?”

  崔林拱手行禮,問劉備:“此外,我兄弟在族內輩低位卑,恐難說服宗老,能否請劉都尉與我兄弟同去分說,也好為我等壯勢?”

  他很聰明的把黃巾說成了流民。

  “東武城出糧,那些人自然是安置在東武城以南,城北皆是你家土地,這我知道,備沒打算侵占你崔氏田產。”

  劉備看著年輕的崔林,笑著回了禮:“至于輩低位卑…崔林,我辟你為甘陵戶曹掾,負責安民落戶之事,你可做得?”

  “啊?某尚未及冠…東武城南部皆是甘陵各名士家中土地,都尉這是…”

  崔林明顯有點措手不及:“且都尉乃武官,如何辟民事曹掾?”

  “此事本就是軍務,軍務我說了算。我替國相辟賢才,國相不僅會感激我,甚至還會舉你為孝廉,你就說行不行吧。”

  劉備對崔林倒是耐心。

  崔林搖頭道:“此職當辟我族兄。”

  “你族兄另有任用…”

  劉備轉頭看向崔琰:“崔季珪,我辟你為甘陵東部司馬,領你族內兵丁,配合戶曹安置流民,你可愿意?”

  崔琰這才反應過來,咬了咬牙:“崔某當如何做?”

  “我已經說了啊,把那些流民落戶到東武城其它各家土地上…你知道應該怎么做的吧?”

  劉備朝著崔琰也笑了笑:“你若是仍然膽怯,那我也不強求…”

  崔林在旁邊猛拉崔琰的衣袖,看著劉備:“我兄已經應下了,未曾膽怯!”

  崔琰這才拱手躬身:“崔某…奉命。”

  “很好,那我就不入城了,就在城外觀你兄弟二人建功。”

  劉備大笑,轉身出城,在城外扎了營寨。

  幾天后,東武城發生了一些慘案。

  東武城內各家豪族聽聞崔家要占用他們剩下的土地,群情激奮,聚集起家兵與劉備和崔琰對抗。

  此時他們倒是很有勇氣,看起來個個都像先登破陣之士。

  在這些家族看來,劉備和崔家確實太過分了。

  先是劉備把他們在清河北岸的土地賣給了清河崔氏,這事可以視為他們棄土逃亡,劉備當時初來乍到,發賣無人之地是可以理解的。

  但眼下,劉備要讓崔家安置黃巾,卻又要用他們僅剩的城南土地,這不是逼人造反嗎?

  崔家在城北田產無數,為何不用崔家的地?

  在這些家族看來,這事其實不是劉備做的…這是崔家做的!

  ——因為在他們看來,劉備沒有受益。

  崔家出了糧食,但糧食分給黃巾了,劉備其實什么也沒得到。

  得到土地的,真正受益的,是崔家…

  于是各豪族在城內起兵,挾持了崔家幾位族老,想迫使崔家退讓。

  可是,崔家族老說了真的不算啊…

  其實崔家也有苦說不出,他們知道劉備是在以黃巾威逼,若是不從,劉備必能讓黃巾滅了他們家族。

  兩個崔家都損失了士林名望,他們確實得到了土地,但同時也得到了依附他們的家族全都被他們強占了土地的惡名!

  這種惡名無論用多久都洗不干凈…

  甚至根本就沒法洗——這么說吧,就連漢高祖都不敢干這種事。

  秦漢兩朝,唯有始皇帝和王莽干過這事,看看他倆的風評和后果…

  安平崔氏可以靠著官位和財富強撐,崔烈已是廷尉,只要能保障族中一直有人做高官,惡名可以頂住。

  但甘陵崔家就不一樣了。

  以經學名士傳家的家族,失去了士林之名就等于失去一切,若是不想被人圍攻滅族,那就只能附從于劉備,依靠劉備的兵馬以及劉備能夠指使的那些黃巾…

  崔林年紀小,但決斷倒是不猶豫,他說服崔琰,直接領族兵干掉了那幾個挾持族老的家族。

  隨后,崔家家兵與各豪族私兵在城內大打出手,死傷慘重。

  各豪族被崔琰和崔林以復仇名義除去了一半,另一半逃亡各地——劉備沒有參與動手,甚至沒有在城內,崔家確實是封不住他們逃亡的…

  但那些豪族臨死前也把幾個崔氏族老撕了票…

  而崔琰和崔林二人,反倒是因此在族內有了真正的威信。

  雖說兩邊內訌算是喜聞樂見,但劉備對崔林還是有了些警惕——這小子到底是故意的呢,還是故意的呢?

  不過無論如何,劉備嘗試“以名制名”算是成功了。

  名門?

  名門傳名容易,傳惡名也容易啊,越是流量明星,出現惡名就傳得越快啊…←→

飛翔鳥中文    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