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十九章 人物小傳

  月末了,大家的月票不投,過期就作廢了,不如就賞賜給作者吧!

  順便也預約一下零點后的三月份第一張月票。

  到時候加更一章,以酬謝大家的支持!

  涓子沉吟了一下,向徐盛問道:“你自己是見過的吧?”

  見他點頭又問道:“也有一定的了解?”

  等徐盛再次點頭后,她道:“既然這樣,你就把你認知中的守村人的特征,和見到、聽到過的一些事件寫下來。

  然后用這些素材,以一個守村人的視角寫日記。

  現在就開始,今天晚上弄出個大概。”

  顏玬晨眼睛一亮,“你這是讓他寫人物小傳,好代入角色?”

  “不光是這樣,也是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個角色的特征,好辨別他演的像不像。

  待會幫他做人物小傳的同時,咱們也能根據他描述的特征寫個人物小傳,對比一下。

  要是這樣還不行,師姐,還得勞煩你費費心,帶他去找鄭老師,讓鄭老師給他的表演定定性。”

  “好。”

  四人草草的吃完了晚飯,將桌子收拾了一番。

  以涓子為主,顏玬晨和張琰琰兩人輔助,開始教徐盛如何寫人物小傳。

  人物小傳以敘述為主,描寫為輔。

  但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要塑造出符合劇本要求的角色。

  因此,重中之重在于點明人物的情緒。

  “塑造一個人物,最主要的就是塑造情緒。

  能讓觀眾感受到你的情緒,就證明你的表演合格了。

  而能夠讓觀眾共情你的情緒,才是真正的表演。”

  涓子指著徐盛寫下的種種特征,繼續說道:“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從這些東西中,提煉出守村人的情緒特征,以及面對不同事件時的情緒轉變。

  然后再將這個行為邏輯、情緒遞進,嵌入到劇本人物的行為中。”

  徐盛聽了不禁若有所思。

  哪怕他現在表演技能入門,還獲得了幾張角色卡牌。

  他也只是在金手指的帶動下,被動的表演。

  對表演的理解,依舊還是浮于表面。

  根本沒有什么理論知識的支撐。

  但即便如此,他也聽說過人物小傳。

  畢竟好多演技出色的演員,都曾表示過人物小傳的重要性。

  甚至還拿做人物小傳,當做一個演員專業的標志。

  然而,直至此時,聽了涓子的話,他才對什么是人物小傳,做人物小傳的目的。

  甚至對表演,都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徐盛指著劇本說道:“也就是說,我需要根據人物的情緒特征,把這幾場戲的情緒遞進闡述出來。

  用以加深我對角色的理解,以及表演時的信念。”

  “這只是最省事,最簡單的。”

  張琰琰道:“因為這個角色只有一場戲,戲份不重要,你可以這么做。

  但戲份一多了,你再一場戲一場戲的去分析,很容易出現前后矛盾的情況。”

  “對,戲份越多,情緒越復雜,如果不能抓住重點,表演的時候就容易出現前后割裂的情況。”

  顏玬晨拿出自己的人物小傳說道:“這是我做的人物小傳,你看看。

  真正的人物小傳是創造一個人物。

  要描述出人物的肖像、神態、語言與動作習慣、心理細節等各方面。

  甚至還有的人,會從角色的出生開始寫起。

  擁有什么樣的家庭背景,經歷過什么事件,養生了什么樣的性格。

  這樣的性格又衍生出了他什么樣的習慣。

  等等等等…”

  聽著三人的話,徐盛拿起顏玬晨的人物小傳翻看。

  發現確實如她所說,將女主殷尚真的家境、與父母的關系、對劉天華的感情。

  甚至聽到周圍鄰居對他們定親結婚的討論,女主是什么樣的心情都寫了出來。

  就像,一本小說。

  以女主殷尚真的視角為主,講述了她的一生。

  他拿起小傳問道:“我也要寫成這樣嗎?”

  涓子遞給他一個本子,一根筆,“不只是你,是我們三個陪你一起。

  這既能讓我們更好的了解這類人,你也能通過我們的理解,更加全面的思考。

  并學習人物小傳的創作。”

  “好吧。”

  徐盛接過本子和筆,照著顏玬晨的格式,開始創作自己的第一份人物小傳。

  想了想,他又翻看了下劇本,才落筆。

  姓名:徐盛,又稱“大傻”、“大個”、“嗩吶鬼”。

  生于江陰市澄江鎮,父親徐倫、母親劉二妮。

  因出生沒多久突發高燒,沒能及時治療,最終導致智力缺失,變得癡傻…

  剛開始寫的時候,徐盛十分撓頭。

  畢竟要編一個虛擬的人,讓他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

  但他之前是真見過這類人的,雖然沒有深入了解過,也聽說過一些傳聞。

  他將那些道聽途說的內容,安在自己身上。

  想象自己有著那樣的身世,處于那樣的環境,慢慢的越寫越順。

  很快,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他已經將嗩吶鬼·徐盛的一生,寫的差不多了。

  趁著休息的空檔,涓子拿過他的小傳,和湊過來的顏玬晨、張琰琰一起觀看。

  徐盛也將三人寫的拿過來看。

  只看了個開頭,他就發現了自己和三人的區別。

  他寫的小傳像流水賬似的,只記錄了其經歷的事件。

  對每個事件的具體描寫,不夠詳細。

  而涓子三人的小傳則描寫的比較詳細,但也各有不同。

  其中張琰琰側重對事件的看法,且充滿了抗爭。

  不像是智力偏下、心思單純的守村人。

  反而像個身殘志堅,但尚未發跡的大人物。

  里面充滿了因心智、家境、身體殘疾被人嘲笑,心中不服不忿的情緒。

  顏玬晨側重對人物關系的梳理,習慣通過別人的視角進行側面描寫,來豐富人物的性格。

  而涓子的小傳最詳細,行為邏輯也更契合徐盛提供的元素。

  從細節處入手,環環相扣,描述了人物性格的養成,以及在具體事件中的情緒變化。

  看完了三人的小傳,不僅讓徐盛對于這個角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時也對三人的性格,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

  張琰琰生于帝都,長于帝都,家境也不差,骨子里有股不服輸的性子。

  遇到事情從不會先想自己不如人的地方,而是我能行。

  會想辦法完成自己的目的,并付諸行動。

  有股子闖勁。

  顏玬晨的性子也十分獨立,有想法,但好像比較在意別人對她的看法。

  至于涓子,在做人物小傳的時候,不怎么摻雜個人的情緒,代入的最好。

  但也反應出了她認真、細膩的性格。

  不過,通過包括自己在內的四份小傳,徐盛對表演也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即便是同一個角色,在不同人的塑造中,也有著巨大的差別。

  表演,并沒有著固定的程式。

  人物,也并非一定是哪個樣子。

飛翔鳥中文    華娛:角色創造系統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